构建之法的读书笔记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老师的推荐下,据说作者是一个出自微软的技术大牛,敬仰之情当时油然而生。读完前三章之后有很多感悟,确实在某些方面冲击了以前的一些思维观念,收获颇多。

我很赞同作者在书的正文之前提到的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健身教练与健身学员的观点。老师以他丰富的时间和理论去引导学生,而真正的实现过程得我们学生自己亲自完成,在实现的过程会遇到很多问题,自己也要想办法解决,这样自己才能有技能的提升。书中也有提到对个人与团队在项目中应该建立的评分体系以此来衡量个人的贡献值,让每个人知晓自己的能力。

在第一章中提到软件=程序+软件工程感觉很有道理。程序只是整个软件结构里的功能实现部分,而软件工程是对软件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发布,运营,维护的综合管理流程。本人虽然未曾参加过一般软件产品的开发工作,但对书中提到的软件产生的几个阶段的描述很是佩服。在单元测试章节中提出单元测试应该由最熟悉代码的人来写,应该覆盖所有代码路径,应该集成到自动测试的框架中,必须和产品代码一起保存和维护提高了我对单元测试的理解。回归测试(从正常工作的稳定状态退化到不正常工作的不稳定状态)的提法也加强了我对他的理解。以及提出的效能分析工具VSTS向我展示了代码在优化前后的时间差异。

对于自己在编程方面能力的提升应该首先建立一张工作过日志表,每天对自己的工作量进行评估,一段时间后知道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需要加强的地方。另外书中的一边博客的网址https://news.cnblogs.com/n/513177提到个人对编程的态度与日后的成就的关系很是精辟,也改变了我以前的观点。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朝着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而努力。我的问题是如果总看书而不动手就会犯困,或者看到别人写的很多代码时就有一点不镇定。

时间: 2024-11-06 11:42:59

构建之法的读书笔记的相关文章

项目管理学习——《构建之法》读书笔记

最近终于有时间来读读书了.买了<构建之法>已经一年多了,这次静下心来读完了,收获很大.现在想起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学习软件工程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外国书籍的翻译版本,当时由于对于整个行业没有太大的感触,而这本书又全部由专业术语和定义组成,所以当时的课是相当痛苦.而老师通过的这门课程的方式又由各种理论知识考试为准,所以当时学习感觉相当“鸡肋”. 好的地方: 1,情景式.对话式对白,有趣易读.这点非常喜欢,很多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在这里可以重现.比如:每日构建,在实际开发中,就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之:第一、二、十六章

这周看了邹欣老师<构建之法>的1,2,16章,获益匪浅.这本书写得妙趣横生,用阿超小飞几个人的生活场景和幽默的比喻帮我理解着软件工程的相关概念,让我对软件工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原来开发软件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简单:上手直接敲代码就可以了,而是会有一套详细的流程规范.下面是我看书时的一些心得笔记,和一些无法自己解答的疑惑,烦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教. 第一章: 笔记: 软件=程序+软件工程,是否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程序只是死的机器的东西,为什么做(需求分析),做什么(软件设计),做完后这东西是否可行(软件测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二

这周读了<构建之法>的第二章.第二章主要讲到了个人技术和流程. 软件是由多人合作完成的,不同人员的工作相互有依赖关系.一个团队需要一定的流程来管理开发活动,每个工程师在软件生命周期所做的工作也应该有一个流程.所以就引进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做PSP--个人软件开发流程.但是要做到每个人的模块的质量得到稳定.量化的保证,单元测试就是一个很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用vsts写单元测试,这是一个新的软件,我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也不会用.只看了一下代码. 好的单元测试应该准确.快速地保证程序基本模块的正确性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

这次个人阅读选择的书籍为<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邹欣 著).我们这门课程也参考了很多这本书的结构.内容与方法,读这本书,既是对学过知识的复习和细化,也是对以后课程的预习. 下面总结了几个阅读过程中理解有困难或疑问的point,有的是细节,有的是大的方法.然后在网上查找学习了相关内容,与大家分享. 1.  第4章 两人合作 —— 4.3 代码设计规范 —— 4.3.3 错误处理 此处提到了“断言”的概念,但着墨不多,介绍简略. 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机……不是,断言是什么? 编写代码时,如果程序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01

今天阅读了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的第一章,也回想起了我之前对于软件和硬件的一些思考,在这里一并总结. 首先谈软件工程,在计算机技术刚刚发明的时候,跟其他的行业一样,肯定是没有工程这个概念的.肯特.柯西做热气球的时候如果还要想想这个热气球除了飞上天,还要不要能在上面做个饭睡个觉啥的(需求分析),要不要绘制模型,然后规范加工生产(构建管理),进而涉及到热气球的版本--什么时候发布热气球2.0(版本控制),然后怎么把我的热气球推广出去(推广),除非他对飞上天特别狂热,不然面对这么多繁杂

记软件构建之法的读书笔记

什么是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有什么关系? <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这本书的绪论主要就是讲解这两个问题.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的过程.它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软件构建.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等多个领域.做一个合格的软件工程师,并不仅仅局限于你会多少种语言,是否会用C++写“Hello World”的程序,你还要清楚软件如何构建以及在软件构建之中不厌其烦的去做那些用户使用率为百万分之一,但却不可或缺的功能.程序是基本功,但是在算法和数据结构之上,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一

本周先看了<构建之法>的第一章. 这一章介绍的理论和知识点有计算机科学的领域.软件的特性.软件工程.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软件工程的定义与组成部分. 其中有三个推论: 程序=数据结构+算法 软件=程序+软件工程 软件企业=软件+商业模式 由此可知,程序(算法.数据结构)是基本功,但是在算法和数据结构之上,软件工程决定了软件的质量. 而后课本又讲到了"软件是什么"这一个问题上.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软件的特殊性,它的开发过程的难点就是在复杂性.不可见性.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3

太久没读专业性书籍了.感觉大脑像一片亟需雨露的干渴沙漠,看到很多观点都觉得好有道理,想要拼命点头.读书就是慢慢梳理自己已有的.潜行的.杂乱无章的思绪的过程吧. [3.1] 工程师的成长: 积累软件开发相关的知识,提升技术技能(如对具体技术的掌握,动手能力):积累问题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对医疗或金融行业的了解):对通用的软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提升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包括:自我管理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执行力): 实际成果. 长时间稳定而按时的交付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05

团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有一致的集体目标,成员之间有各自的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团队一开始可能是"一窝蜂模式",都想写出好的软件,但是没有各自的分工,一般不会这种模式不会存活太久.慢慢会演化成其他模式,比如"主治医师模式",本来是不错的模式,但是在学生身上退化为了一个学生干活,其余打酱油的情况.还有比如明星模式,社区模式,业余剧团模式等,当然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模式,秘密团队,交响乐团模式,功能团队模式等. 学校里面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可能是"写了再改模式&quo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w4

读完第四章<两人合作>的内容后,感觉前半章则是在规范我们的编程代码规范和代码复审,而后半段则是在介绍两人合作工作时的阶段和技巧. 程序员的代码不仅仅是给给机器看的,更多的是给一起去工作的伙伴看的,所以我们编写的代码要满足代码风格规范和代码设计规范.代码风格其实很简单,他的原则是:简明,易读性,无二义性.最关键的就是"让代码更容易读".邹老师在文中提出了几个他总结出的习惯:缩进用4个空格:行宽可限定为100字符:用括号更好的表示逻辑优先级,括号都独占一行也可:多个变量的定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