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1 地球往事》读后感

刚刚读完刘慈欣的《三体》第一部——地球往事,感觉这本书还不错的。看得出来,作者也是一位天文爱好者,也懂一些物理学,还擅长写作,着实是一位文化人,很令我佩服。但是感觉科幻出来的东西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觉得还会有更好的作品出现。

三体带给我了许多触动,我很难用完整的连贯文字来表达我的想法,所以只能生硬的分条写出来了,没有什么逻辑顺序,想到哪写到哪。

1.   文中描写的外星文明周围有三颗太阳,进行着无规律的三体运动,外星文明所在的行星要经历恒纪元和乱纪元,乱纪元就是不定时长的寒冷漫长的黑夜与炎热的骄阳烤炙交替出现,外星人要“脱水储存”,而恒纪元就是跟地球一样的,每日白昼交替固定,比较适合发展。外星文明在这种折磨的气候下缓慢发展,文明唯一的目的就是生存,因为乱纪元中的极端气候随时都可能让这个星球上的文明消失殆尽。对比这样一种文明,地球简直就是“人间天堂”,适宜的气候与水资源,最重要的是稳定的太空环境,正是这些因素,才孕育出了人类的情感文明,相比而言,在三体星球上,生存尚且不能保障,衣食难足,岂知礼义。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空间,千百年来的进化与演变,才诞生了人类这样一种物种,能适应于地球的环境,任何其他的星球,都不是人类的归宿,所以保护地球,才是人类发展的出路。

2.   文中描写到,科学家向宇宙发射了一些信息,包含了人类的祝福和愿望,希望与外星文明建立联系,共建美好家园和平发展。然而这些信息被4光年外的三体星系的文明捕捉到之后,三体人准备移民地球,派出了强大的宇宙飞船入侵地球,预计有450年能到达地球,外星文明暂领先于地球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文明在未来的450年内大有超过当前的三体文明的趋势,于是三体人担心派出的飞船会全军覆没并暴露自己星球的位置遭到人类反攻。于是三体人开始勾结地球上的极端人士希望扼杀地球人的科技,保持当前的落后状态。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些日子特别火的柴静拍的那个“穹顶之下”,披着一个环保主义者外衣,着眼于自身的利益,想实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现在有一种人叫做“环保恐怖分子”,你砍一棵树也不对,你采一点煤也不行,他们不允许对自然的任何一点破坏,开出了一些“毒药方”。其实环保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如果因为极端的一味的追求环保而失去了一些本应有的基本发展权利,那就不合适了。

3.   NASA前几天宣布发现了另一个地球,在1400光年外,听听就蛮玄乎的,现在看到的那个新地球是1400年前的样子,也就是相对的我们地球的唐朝时期,人家地球的真实模样。看到这个消息,我心情更多的是一种平静,有一种看热闹的心态,因为我们相距1400光年,我至少认为若干年内,是看不到这个项目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即使是跟地球极度相似,人类想要移民,还是很难,毕竟人类是在地球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下进化了千百年的物种,才勉强能适应地球的生存,更不用说去别的星球生存。再者,移民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球资源的枯竭,地球的承载力难以承受人类日益增强的发展,即便成功移民之后,假如人类还是照着这样的一套发展模式走下去,新地球还是会被毁灭,要源源不断的开发新殖民地,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在虫洞什么的时空穿越技术还没取得突破、人体休眠技术还没进展、太空飞船的长途旅行实现可持续供能前,哪怕是太阳系,人类都出不去,更不用说1400光年外的新地球了,现在甚至连交流一下,你来我往,都要2800年,那时候人类或许已经灭绝。所以这更说明了,不要存在过多的幻想,地球是人类的唯一家园。

4.   文章最后,提到了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三体文明暂时领先于人类文明,称呼人类为“虫子”,在他们眼中,人类就像是低端的一种生物,与我们眼中的蚂蚁蟑螂差不多。然而作者最后启发了一下,正对我这样的乐观拼搏派的思路。文中的主人公之一带着悲伤的大家来到了一处田野,指了指漫天飞舞的蝗虫,曰:“瞧瞧这些虫子,你们觉得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蝗虫的差距大还是与三体人的差距大?”结果还是人类消灭不了这些虫子,因为,生命,会自寻出路(这里引用了侏罗纪世界里形容恐龙的一句话)。

5.   这段吐槽,书毕竟是人写的,物质决定意识,作者生于60年代的中国,经历了文革,这本书也有很大的篇幅提到了文革的一些内容,说实话,个人观点,有点恶心,没什么意思,我不是很喜欢。还能看得出来,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计算机技术还不是像现在这般发达,当时普遍应用集成电路,作者每次描述集成电路的时候看得出来,带有一种自豪感,尤其是秦始皇带领他的三千万名士兵,模拟与或非门等等集成电路原件的时候,场面震撼,似乎代表一种高端科技。确实作者难以想象,就几年的时间,集成电路就几乎被迅速发展的时代给淘汰了。这也说明了,任何一个人写科幻小说,都离不开他现有的接受的知识,在这基础上延伸发展。我希望看到更多天马行空的作品,少局限在当前。但是也别太离谱,我觉得最后的那个智子就有点过了头了,三体人能把质子改造成“智子”,就往地球发射了两个看不见的智子,就能任意地监听地球上的任何事物,并且可以在人的视网膜上构造图像,还可以改变人类接受的宇宙射线。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时间: 2024-10-13 11:33:56

《三体1 地球往事》读后感的相关文章

大道至简第五章读后感

第五章 失败的过程也是过程 今天照样老师带领着我们阅读了大道至简第五章,阅读了<大道至简>的第五章,这章在前面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有了技术和团队,加上有效的沟通,接下来就要接项目做工程. “虚有其表耳”,本章以<明皇实录>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要只求外表,只做形象工程,而是要透过表象,力求实质. 失败了不要紧,没有失败也就找不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更不用谈改进了.我们的前辈们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才总结出了“瀑布模型”“螺旋模型”等模型,方便了我们.但是

大道至简 第五章读后感

第五章 失败的过程也是过程 以得失而论,在瀑布模型与RUP模型之间,学习前者而不成,可思过程的本质:学习后者而不成,可得文字的架子. 如果懂得了所谓的模型原本都演化自那个简单的瀑布,那么文档是按XP写还是按RUP写,也就可以应时.应需,因地置宜,择善而从了. 越是简单的东西,往往越是接近于本质. 项目经理的工作,就是要去组织这个工程中的各个角色,使得分工明确,步调一致,共同地完成这个项目.四川有句地方话叫“做过场”,也有说成“走过场”的.“过场”是舞台术语,意思是角色从舞台一端出场,再走到另一端

大道至简 第五章 失败的过程也是过程 读后感

今天该写一写大道至简第五章读后感了. 首先是“做过程不是做工程”,过程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经历的一些事情,过程有很多种,虽然经历了某种过程,但不一定能实现某种功能.做完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并不等于做工程.做过程不是做工程的精义,也不是最终目的. 然后是“做过场”,做过场就好像是一种形式一样,做了没必要做的事情,就是浪费时间. 我们为什么做工程,不要忘了最终目的.目的,是实现客户的要求,工程只是一种实现的途径.最初做开发的前辈们,不用什么工程或者过程,也一样编出了程序,也一样解决了问题,也一样实现了

大道至简第七章读后感

大道至简第七章读后感——现实中的软件工程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战国策.秦策> 1:大公司手中的算盘 文中列举了IBM,Borland和Microsoft的一些体系,来说明大公司眼中的世界. 大公司们在标准.理论.语言上的争来夺去,未必全然出于“软件实现”的考虑.对统一理论.统一工具.统一过程的企图,其最终目的是在整个软件工程体系中的全面胜出.算 盘 上 的 绝 大 多 数 人 , 只 是 用 于 计 算 胜 负 的 一 枚 算子.所谓编程语言,只不过是

大道至简第五章阅读感想

第五章失败的过程也是过程 今天王建民老师依旧带领着我们阅读了大道至简第五章,第五章是失败的过程也是过程.通过前面的技术.团队和沟通,这章主要讲了关于做工程的问题. 文章开篇以一句<明皇实录>中的“虚有其表耳”来说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只求外表,而是要透过表象,力求实质. 第五章的整体思想是让我们注重过程,因为有很多人从来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然而过程对于一个编程人员也是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好的编程员从来不在乎程序的过程,只是关心最后程序是否能够实现,那么这个编程员一定不是一个好的编程员.

大道至简 第六章 读后感

说点什么呢,今天看了看大道至简第六章<从编程到工程>. 文章以<列子·说符>的“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为题记.第一节讲了“语言只是工具”,作者讲述了他曾经对一些编程语言的看法.他曾经也热衷于讨论语言的优劣,但是他现在不这样了,他已经不再专注于语言, 正如他在第一章中写到的一样:成天讨论这门语言好,或者那门语言坏的人,甚至是可悲的.确实,程序的好坏不在于语言,在于算法. 第二节又写了“程序”,程序=算法+结构,编程的精义于此

《大道至简》第一章读后感

经常听见有人抱怨编程太难,说自己不是学软件的料,那么他们真该好好看看<大道至简>这本书,相信他们看完这本书后会有很大收获. <大道至简>第一章引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愚公移山”,用这个故事很好的概述了我们在完成一个项目时所要进行的步骤.听上去“愚公移山”和编程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看过作者的叙述又有原来如此的感觉.其实编程并没有什么难懂的,就和我们日常生活一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和后续的验收.例如某天我们突然发现家里放不出水了,这就是发现问题,我们会观

大道至简第三章读后感

---恢复内容开始--- 大道至简第三章的是团队的问题.我们知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计算机软件的功能要求也日趋上升.这样一来,计算机软件就变得越来越复杂,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源代码的量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的共同要求之下,一个团结而高效的开发团队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那么如何打造一支强有力.听指挥.能干活的开发团队呢?这一章作者就这个问题和我们展开了讨论. 作者着重的强调了项目经理在开发团队中的作用.首先声明一点,这并不是说团队的开发人员不重要,作者从始至终都认为编程

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大道至简第六章读后感

大道至简第六章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深.或者说这一章作者是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更开阔的视野.更独特的角度来解读软件工程这四个字的具体含义的. 作者的这些肺腑之言都是作者在软件行业工作了多年之后总结出来的.开发技术对一个软件产品质量的好坏和最终的成功的影响并虽然不能说是一点也没有,但也不是很大.真正起到决定性因素的不是那些技术细节,而是一个高度过程化.通晓方法论.拥有大量工具的开发团队或者是开发公司.在这个团队里面,无论是对项目经理还是开发经理甚至是一个普通的开发人员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团队内的每个人必

《大道至简》第一章读后感和伪代码

阅读了<大道至简>第一章,感到作者对编程的精义分析非常具体形象,引用<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编程的本质.又将他们扮演的管理者,技术人员,程序分析师众多形象展现出来.又在困惑人们的"我能不能学会编程"这一问题做出回答,作者列举生活实例,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将很多抽象的东西,简单化,通过最常见的生活中的实例介绍"大道". import java.大道至简.*; public class.yishan.*; { public static v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