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 观察者模式

1、定义

1.1 标准定义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也叫做发布订阅模式(Publish/subscribe),它是一个在项目中经常使用的模式,其定义如下:
Define a one-to-many dependency between objects so that when one object changes state,all its dependents are notified and updated automatically.(定义对象间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每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则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1.2 通用类图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观察者模式的几个角色名称:
● Subject被观察者
定义被观察者必须实现的职责,它必须能够动态地增加、取消观察者。它一般是抽象类或者是实现类,仅仅完成作为被观察者必须实现的职责:管理观察者并通知观察者。
● Observer观察者
观察者接收到消息后,即进行update(更新方法)操作,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
● ConcreteSubject具体的被观察者
定义被观察者自己的业务逻辑,同时定义对哪些事件进行通知。
● ConcreteObserver具体的观察者
每个观察在接收到消息后的处理反应是不同,各个观察者有自己的处理逻辑。

2、实现

2.1 类图

Subject类,可翻译为主题或抽象通知者,一般用一个抽象类或者一个借口实现。它把所有对观察者对象的引用保存在一个聚集里,每个主题都可以有任何数量的观察者。抽象主题提供一个借口,可以增加和删除观察者对象。
Observer类,抽象观察者,为所有的具体观察者定义一个借口,在得到主题的通知时更新自己。这个借口叫做更新接口。抽象观察者一般用一个抽象类或者一个接口实现。更新接口通常包含一个Update()方法。
ConcreteSubject类,叫做具体主题或具体通知者,将有关状态存入具体通知者对象;在具体主题的内部状态改变时,给所有等级过的观察者发出通知。通常用一个具体子类实现。
ConcreteObserver类,具体观察者,实现抽象观察者角色所要求的更新接口,以便使本身的状态与主题的状态相协调。具体观察者角色可以保存一个指向一个具体主题对象的引用。

2.2 代码

2.2.1 观察者

// Observer.h

#ifndef _OBSERVER_H_
#define _OBSERVER_H_

#include <string>
#include <list>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ubject;

class Observer
{
public:
    ~Observer();
    virtual void Update(Subject*)=0;
protected:
    Observer();
private:
};

class ConcreteObserverA : public Observer
{
public:
    ConcreteObserverA();
    ~ConcreteObserverA();
    virtual void Update(Subject*);
protected:
private:
    string m_state;
};

class ConcreteObserverB : public Observer
{
public:
    ConcreteObserverB();
    ~ConcreteObserverB();
    virtual void Update(Subject*);
protected:
private:
    string m_state;
};

class Subject
{
public:
    ~Subject();
    virtual void Notify();
    virtual void Attach(Observer*);
    virtual void Detach(Observer*);
    virtual string GetState();
    virtual void SetState(string state);
protected:
    Subject();
private:
    string m_state;
    list<Observer*> m_lst;
};

class ConcreteSubjectA : public Subject
{
public:
    ConcreteSubjectA();
    ~ConcreteSubjectA();
protected:
private:
};

class ConcreteSubjectB : public Subject
{
public:
    ConcreteSubjectB();
    ~ConcreteSubjectB();
protected:
private:
};

#endif
// Observer.cpp

#include "Observer.h"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Observer(){}

ConcreteObserverA::ConcreteObserverA(){}

ConcreteObserverA::~ConcreteObserverA(){}

void ConcreteObserverA::Update(Subject* pSubject)
{
    this->m_state = pSubject->GetState();
    cout << "The ConcreteObserverA is " << m_state << std::endl;
}

ConcreteObserverB::ConcreteObserverB(){}

ConcreteObserverB::~ConcreteObserverB(){}

void ConcreteObserverB::Update(Subject* pSubject)
{
    this->m_state = pSubject->GetState();
    cout << "The ConcreteObserverB is " << m_state << std::endl;
}

Subject::Subject(){}

Subject::~Subject(){}

void Subject::Attach(Observer* pObserver)
{
    this->m_lst.push_back(pObserver);
    cout << "Attach an Observer\n";
}

void Subject::Detach(Observer* pObserver)
{
    list<Observer*>::iterator iter;
    iter = find(m_lst.begin(),m_lst.end(),pObserver);
    if(iter != m_lst.end())
    {
        m_lst.erase(iter);
    }
    cout << "Detach an Observer\n";
}

void Subject::Notify()
{
    list<Observer*>::iterator iter = this->m_lst.begin();
    for(;iter != m_lst.end();iter++)
    {
        (*iter)->Update(this);
    }
}

string Subject::GetState()
{
    return this->m_state;
}

void Subject::SetState(string state)
{
    this->m_state = state;
}

ConcreteSubjectA::ConcreteSubjectA(){}

ConcreteSubjectA::~ConcreteSubjectA(){}

ConcreteSubjectB::ConcreteSubjectB(){}

ConcreteSubjectB::~ConcreteSubjectB(){}

2.2.2 调用

// main.cpp

#include "Observer.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Observer* p1 = new ConcreteObserverA();
    Observer* p2 = new ConcreteObserverB();
    Observer* p3 = new ConcreteObserverA();

    Subject* pSubject = new ConcreteSubjectA();
    pSubject->Attach(p1);
    pSubject->Attach(p2);
    pSubject->Attach(p3);

    pSubject->SetState("old");

    pSubject->Notify();

    cout << "-------------------------------------" << endl;
    pSubject->SetState("new");

    pSubject->Detach(p3);
    pSubject->Notify();

    return 0;
}

2.2.3 执行结果

3、总结

3.1 优点

● 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是抽象耦合
如此设计, 则不管是增加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都非常容易扩展。
● 建立一套触发机制
根据单一职责原则,每个类的职责是单一的,那么怎么把各个单一的职责串联成真实世界的复杂的逻辑关系呢? 比如, 我们去打猎, 打死了一只母鹿, 母鹿有三个幼崽,因失去了母鹿而饿死,尸体又被两只秃鹰争抢,因分配不均,秃鹰开始斗殴,然后羸弱的秃鹰死掉,生存下来的秃鹰,则因此扩大了地盘……这就是一个触发机制,形成了一个触发链。观察者模式可以完美地实现这里的链条形式。

3.2 缺点

观察者模式需要考虑一下开发效率和运行效率问题, 一个被观察者,多个观察者,开发和调试就会比较复杂,如果通知默认是顺序执行, 一个观察者卡壳,会影响整体的执行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 一般考虑采用异步的方式。
多级触发时的效率更是让人担忧,大家在设计时注意考虑。

3.3 使用场景

● 关联行为场景,当一个对象的改变需要同时改变其他对象的时候,而且它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对象有待改变时。 需要注意的是, 关联行为是可拆分的, 而不是“组合”关系。
● 事件多级触发场景。
● 跨系统的消息交换场景, 如消息队列的处理机制。

3.4 注意事项

● 广播链的问题
如果你做过数据库的触发器,你就应该知道有一个触发器链的问题,比如表A上写了一个触发器,内容是一个字段更新后更新表B的一条数据,而表B上也有个触发器,要更新表C,表C也有触发器……完蛋了,这个数据库基本上就毁掉了!我们的观察者模式也是一样的问题,一个观察者可以有双重身份,既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 这没什么问题呀,但是链一旦建立, 这个逻辑就比较复杂, 可维护性非常差, 根据经验建议,在一个观察者模式中最多出现一个对象既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 也就是说消息最多转发一次( 传递两次) , 这还是比较好控制的。
注意:它和责任链模式的最大区别就是观察者广播链在传播的过程中消息是随时更改的, 它是由相邻的两个节点协商的消息结构; 而责任链模式在消息传递过程中基本上保持消息不可变,如果要改变,也只是在原有的消息上进行修正。
● 异步处理问题
这个EJB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被观察者发生动作了,观察者要做出回应,如果观察者比较多,而且处理时间比较长怎么办?那就用异步呗,异步处理就要考虑线程安全和队列的问题,这个大家有时间看看Message Queue,就会有更深的了解。

时间: 2024-08-05 19:36:56

【设计模式】 观察者模式的相关文章

【转】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定义 观察者模式(有时又被称为发布-订阅Subscribe>模式.模型-视图View>模式.源-收听者Listener>模式或 从属者模式)是软件设计模式的一种.在此种模式中,一个目标物件管理所有相依于它的观察者物件,并且在它本身的状态改变时主动发出通知.这通常透过呼叫各 观察者所提供的方法来实现.此种模式通常被用来实现事件处理系统. 基本简介 观察者模式(Observer)完美的将观察者和被观察的对象分离开.举个例子,用户界面可以作为一个观察者,业务 数据是被观察

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详解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详解 本文地址: http://blog.csdn.net/caroline_wendy/article/details/26583157 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如有转载, 请站内联系.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的依赖, 这样一来, 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时, 它的所有依赖者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使用方法: 1. 首先新建主题(subject)接口, 负责注册(register)\删除(remove

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Java内置 使用方法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Java内置 使用方法 本文地址: http://blog.csdn.net/caroline_wendy/article/details/26601659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详解, 参见: http://blog.csdn.net/caroline_wendy/article/details/26583157 Java内置的观察者模式, 是通过继承父类, 实现观察者模式的几个主要函数: Observerable(可被观

C#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简单例子

在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个模块中的 一个方法调用了其他模块中相关的方法 比如说在一个系统中,如果出现了错误,就调用专门进行错误处理的模块中的方法进行错误处理 而因为错误处理的操作有很多,所以将这些具体的操作封装在其他的模块中 在专门进行错误处理的模块中调用其他模块中的错误操作方法 这样一来在主系统中只要实例化专门进行错误处理的模块对象 并调用其相关的方法,其他模块中的具体方法也都会被执行 这时专门进行错误处理的模块被称为发布者 其他拥有具体错误操作的模块称为订阅者 只要发布者一发布信息(方法被调用

java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和事件监听器模式

文章转载于:http://www.java2000.net/p9452 复习设计模式,看到observer观察者模式,说法是该模式和iterator迭代器模式类似已经被整合进jdk,但是jdk提供了两种接口: 一.java.util.Observer -- 观察者接口 对应: java.util.Observable --受查者根类 二.java.util.EventListener -- 事件监听/处理接口 对应: java.util.EventObject -- 事件(状态)对象根类 研究了

学习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C++)

1. 说说简单的函数回调 首先说说一种简单的函数回调机制(一种通过获取对象的指针来进行函数的调用方法)以下是代码演示--- 这是观察者(被回调)部分: class Observer { public: // 抽象观察者的纯虚函数 virtual void UpdateMessage() = 0; }; class ConcreteObserver : public Observer { public: // 实现抽象类的纯虚函数 void UpdateMessage(); } void Conc

大话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q

head first 设计模式 观察者模式

Head first 设计模式: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这样一来,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时,它的所有依赖者都会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让主题与观察者之间松耦合 大话设计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这个主题对象在状态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使它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设计模式:描述了如何建立这种关系.这一模式中的关键对象是  目标(subject)和观察者(observer).一个目标可以有任意数目的依赖他的观察者.一旦目标的状态发生改变,所

一口一个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5月初,我们三个小伙伴开始着手准备机房收费系统合作版,借此大好良机,我准备把设计模式写成一个博客专栏,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品味前人的思想精髓.设计模式分为三类--创建型.结构型.行为型,咱们就先从行为型模式--观察者模式开讲. 开讲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以便大家快速认识观察者模式.在战争年代,战争双方不时受到敌军飞机的轰炸,于是人们发明了航空警报,并派几个侦察兵放哨,一但敌机来临,立即拉响航空警报,这样所有的收听者就能听到报警逃跑.上述情节,看似平常,其实是观察者模式是完美体现.下图是针对上

18. 星际争霸之php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题记==============================================================================本php设计模式专辑来源于博客(jymoz.com),现在已经访问不了了,这一系列文章是我找了很久才找到完整的,感谢作者jymoz的辛苦付出哦! 本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davidhhuan/p/42482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