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协议精读12:初探协议性能

序言

在初始的802.11协议版本之后,陆续更新的802.11e,以及802.11n以及更新的802.11技术,其都是基于改善当前802.11协议的缺陷不断进行改进的。为了理解这些改进,我们首先要理解802.11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性能问题。

本文我们先简单介绍802.11中一个常见问题,即路由器的宣称速率不等于实际速率的问题,然后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个宣称速率(即物理层速率)的计算方法。在后面一篇文章中,我们会介绍用数学方法对该吞吐量具体进行估计的方法,即Bianchi模型。

PS:由于不是论文,所以本文还是以理解为主,对于表述和定义不追求毫无瑕疵,故有错误的话,还请见谅。

802.11的实际速率(即MAC层吞吐量)

首先介绍一下802.11实际速率的定义,为了描述准确一些,我们一般称该实际速率为MAC层的吞吐量,如下图(参考Ekahau - Wi-Fi Capacity Analysis for 802.11ac and 802.11n)。


MAC层吞吐量:传输真实数据(即上图的Data,实际上对应MSDU部分)的传输速率,不好包含图上所述的overhead部分。

如同之前我们介绍DCF以及CSMA/CA一样,在DCF的传输过程中,需要经过DIFS,Backoff,PPDU(MPDU+PHY Header),SIFS以及ACK这样几个过程。这些过程实际上都是作为MAC层协议的组成部分,而不属于真正的数据传输部分。我们统称这些MAC层的损耗叫做overhead,如果这些overhead越少且能够保证协议的基本性能(比如冲突概率)不变,那么该MAC协议的性能也就越优。为了更一般的对该性能作为参考,我们可以定义归一化的MAC层吞吐量,即MAC层的效率。

MAC层传输效率:传输真实数据(Data)的时间占总传输时间(Overhead + Data)的比例。

以下我们给出一个具体的示例进行参考:

在上图(左)中,Payload transmission即真实数据部分(即绿色的部分,对应之前图中的Data),该绿色部分只占整个传输时间的大约12%,是很少的一个部分。在上图(右)中,由于采用了帧聚合技术,所以MAC层性能有一定的提高,可以增加到49%左右。

一般路由器上所标注的都是物理层的传输速率,但是这个速率是不可完全到达的,其真实有效的部分实际上是物理层速率乘以MAC层传输效率的一个结果。上图这里的12%与49%仅仅是一个参考,其性能我们可以更准确的用Bianchi模型分析出来

因为之前在802.11协议精读2:DCF与CSMA/CA,我们已经介绍了DCF的工作模式,所以我们就简单分析Overhead中不同的组成部分:

  1. Physical layer wait times(对应时序图,DIFS,Backoff,SIFS):这里实际上是指802.11协议定义的接入前需要等待的一段时间。由于无线信道只有一个,好比一个教室一样,如果有两个同学同时说话,那么老师就无法听清楚两者的说话,故需要设置Backoff的机制来避免碰撞。
  2. Physical layer frame(对应时序图,PHY):一个802.11数据帧的最开始是物理层的头部(PHY),其是用来传递一些具体接收MPDU时候需要的参数。协议中,一般物理层头部都是采用最低速率进行发送(即公共已知的,比如6Mbps),而上层数据的速率是包含在数据包内部的(比如54Mbps)。由于该PHY的采用低速传输,所以占总时间的比重较大。该物理层头部具体的组成可以参考(802.11协议精读6:802.11b的发送过程与接收过程802.11协议精读7:802.11a/g的发送过程与接收过程)。
  3. Mac layer overhead(对应时序图,MAC header,FCS,ACK):主要是MAC层中的一些参数,用来标识是哪个节点进行传输以及传输目的为哪个节点,同时还包含了一些MAC层的控制信息,同时该部分时间还包含了ACK反馈的时间。由于MAC头部是以高速率进行发送的,所以占时间的比重较少。
  4. Retransmission frame(时序图中未体现):在802.11中是有可能存在传输失败的,比如(信号质量差或者发生碰撞)。在冲突之后,节点是需要对数据进行重传。重传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重新传输的过程,从而也会浪费更多的时间。为了减少重传时间这样比较大的时间浪费,协议设计时就会尽量减少发生重传的概率。

以上都是一个简单的分析,之后我们会在介绍Bianchi模型时进行更具体的分析。

802.11的物理层速率

前面我们叙述了一下802.11实际速率,即MAC层吞吐量的部分。以下我们着重介绍一下802.11的物理层速率以及其具体计算方法。在802.11中一共规定了4中基本工作模式(DSSS,FHSS,IR,以及OFDM),其中基于DSSS的802.11b以及基于OFDM的802.11a/g/n/ac都被较多的使用。本节我们分别以802.11b以及802.11g举例介绍下计算方式。

DSSS(802.11b)

DSSS是基于直序扩频的工作方式,其中每一个数据Bit都被映射到一个扩频序列进行发送。扩频序列是一个特殊的二元脉冲序列,其中每一个脉冲我们称之为一个码片(chip)。在这个码片内的那个1和0是不承载信息(即数据Bit),信息是通过识别整个码片来传递的,即多个码片代表一个数据Bit。在802.11b中,采用了Barker码和CCK码这两种扩频序列。在802.11b中,码片速率(chip rate)代表每秒发送或者接收的码片数目,协议中为11Mchip/s。

如上图,符号/码片比对应特定的扩频编码方式(包含扩频序列和编码方式)。

DSSS物理层的速率 = 调制阶数 * 码片速率 * 符号/编码比

以上图的802.11b为例,调制阶数是DBPSK即为1,符号/码片比为1/11(即默认的barker码,用11位的扩频序列代表1个bit),故 1 * 1 * 11Mchip/s = 11Mbps。

OFDM(802.11g)

OFDM是采用正交子载波进行工作的一种模式,即将整个数据信道分解成很多个子载波,这些子载波在数学上是正交的,比如在802.11a中,有用的数据子载波就是48个(详细的是64个子载波,其中48个是数据子载波,4个导频子载波,1个DC子载波不使用,其余的都是用来做保护的虚拟子载波,具体图例参考802.11协议精读8:再论802.11a/g的发送过程与接收过程)。

在OFDM机制下,发送方发送的实际上是一个个symbol,比如一个帧就是由 [ symbol_1 symbol_2 symbol_3 ... symbol_xx],这样组成的,当子载波给定的情况下(比如802.11a就是固定48个有效子载波),那么其symbol的周期就是固定的,不会随着速率变化而变化,在802.11a中,该symbol周期就是4us。在给定symbol周期的情况下,发送速率实际上是由这个symbol上所能够携带的信息量决定的,而这个信息量又是又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决定的。

如上图,这里的调制就是对应的调制方式,FEC速率就是对应的编码速率。

OFDM物理层的速率 = (数据子载波数目 * 调制阶数 * 编码效率) / (symbol周期)

以上图的802.11a为例,数据子载波数目为48个,调制阶数是16QAM即为4,编码速率为1/2(可以简单理解编码速率为冗余度,即将1个bit传输2次,避免错误),故 [ 48*4*(1/2) ] / 4us = 24Mbps。若速率越高,那么对信号质量的要求越高(即灵敏度要求越高,参考下图,07版协议第617页)。

其中Minimum sensitivity (dBm) 一栏就描述的是接收方需要的接收灵敏度,该数值也高(比如-65dBm就比-82dBm要高17dB)。信号越好,传输速率才可以达到更高。

时间: 2024-08-05 11:17:59

802.11协议精读12:初探协议性能的相关文章

802.11协议精读13:协议理论性能(Bianchi模型)

序言 为了更好理解一些802.11的后续设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一下802.11的协议性能.我们之前简单描述了下协议性能的部分,这一段我们讨论下具体数学模型下的802.11性能(Bianchi模型). Bianchi模型出自于论文<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IEEE 802.11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该论文在2000年的时候发表在JSAC(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

802.11协议精读17:无线传输范围(理论计算)

序言 在前面两篇,我们接连讨论了链路模型和802.11协议中的信道模型以后.基于之前的讨论,本节,我们对无线信号的理论覆盖范围进行计算.在本节中,我们还是先以自由空间损耗模型(Free-space path loss)为例,然后扩展到之前的802.11标准的信道模型. 注:本文的理论计算是笔者总结一些论文中相应的表述后,进行的总结,故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还请见谅. 传输范围(基于Free Space Path Loss模型) 首先我们定义传输范围,其为一个发送功率的函数,其表达式如下: 其中,其可

Performance Modeling of IEEE 802.11 DCF Based Fair Channel Access for Vehicular-to-Roadside Communication in a Non-Saturated State

作者:吴琼(东南大学博士) 一.摘要 本文考虑了车辆自组网中的公平接入问题,建立了一个分析模型,分析了基于IEEE 802.11 DCF的非饱和状态下的公平信道接入协议的性能.推导了非饱和状态下,车辆的最小竞争窗口大小与车辆的传输概率之间的关系,以及车速与车辆的最小竞争窗口大小之间的关系.基于该分析模型,可以确定给定速度下车辆的最小竞争窗口大小,以实现不同车辆之间的公平竞争.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分析模型的有效性. 二.前言 在车辆自组网(VANET)中,通信可能发生在车辆之间或车辆与路边单元或接入点

802.11相关术语及其设计(二)

2.1  802.11网络的运作方式 802.11在设计之初就是做为较上层协议的另一个链路层.其与 Ethernet 渊源之深,有时甚至被称为「无线 Ethernet 」802.11里同样可以找到 Ethernet 的核心成份.它同样是以长度 48个位元的 IEEE802  MAC 地址来区别工作站.概念上,帧的传递是根据 MAC地址.虽然 802.11为了克服无线频道可靠度不够的缺点,纳入了某些机制以确保基本的可靠度,但帧传递实际上还是不可靠的.既要提供 MAC层次的移动性,又要依循之前 80

802.11协议精读20:初探802.11e(WMM)

序言 最初的802.11协议是没有考虑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保证),后来随着802.11b/g版本逐渐在商业场景中获得成功,Wi-Fi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WiFi被更多的用于传输高带宽,低延迟的应用,这也导致无线QOS需求也越来越多. 本文我们就简要介绍802.11协议中的QoS部分,之后几篇我们会对于细节进行展开. QoS in IEEE 802.11 当前的主要网络架构都是基于"best-effort"的思想设计的,"best-effort

802.11协议精读9:初探节能模式(PS mode)以及缓存机制

序言 由于802.11的协议工作机制,如果其一种处于工作状态下,那么能耗还是比较大的,尤其移动设备的电量有限,所以在802.11协议初期就设计了相应的能耗管理机制,即引入了节能模式.本文我们主要讨论一下其节能模式的一些基本思想和相应的组件.对于具体的MAC层工作机制,我们在后续的文章中在进行展开. 注:本文初始的意图是描述在节能模式下具体的MAC层工作机制,不过后来在写缓存结构的时候,发现内容整理还是较多,所以进行分拆.故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描述了802.11协议中,节能的基本思想,以及其所添加的

802.11协议精读11:节能模式(APSD,PSMP,SMPS)

序言 在802.11主要的版本中,总共定义了四种节能模式,在前面一篇文档中,我们介绍了最基本的PSM模式,以及其工作方式上的一些细节.由于PSM是在最初的802.11协议下进行的设计,其用了较为保守设计,以确保最稳定的运行需求.在后来的802.11几个新版本中,为了改善节能模式的性能,所以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节能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其中主要的三个节能模式:APSD,PSMP以及SMPS. PS:实际上在802.11的一些分支版本中也定义了一些特定的节能模式,比如802.11v的WNM-Sleep

802.11协议精读10:节能模式(PSM)

序言 在802.11主要的版本中,总共定义了四种节能模式,本文主要关注最初始的PSM模式,对于在802.11e中添加的ASPD以及802.11n中添加的PSMP,SMPS机制,我们在下一篇再进行论述. PSM(Power Save Mode):802.11协议中初始的节能模式,其对基础架构模式和IBSS模式下的节能机制分别进行了定义,并且在DCF和PCF模式下,其具体的MAC层工作机制也有不同. 如同我们之前的描述,802.11的节能模式基本思想是:AP缓存下行数据,只有当节点休眠结束后主动向A

802.11协议精读2:DCF与CSMA/CA

序言 在802.11的MAC层中.分成了两种基本工作模式: 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 PCF(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 当中,因为DCF具有良好的分布式特性.从而应用更加广泛,而PCF模式则较为少用.在802.11e协议中,DCF被扩展为EDCA模式,PCF模式被扩展为HCCA模式. 本文所讨论的主要内容即有关DCF模式以及其核心CSMA/CA机制. CSMA/CA机制 因为无线信道唯独一个冲突域的特性,所以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