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两周没有发表医疗时鲜资讯相关博文,究其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个人工作上有些忙,并未积极参加线下的讨论会、沙龙等等;第二个,经过了2014热炒的医疗元年后,2015似乎平淡了许多。这也是我本人愿意看到了,只有踏实做事才是王道,或许在经历了去年资本追捧后,各家创业公司目前都在加紧项目开发,希望能够有所成效,以期在未来更大的资本市场中受到追捧。翻看了一下闲暇零碎时间段记录的印象笔记,还是有一些资讯的,挑一些重点简单的贴出来与大家分享。
时鲜咨询:
信息孤岛
一直以来医院与医院之间信息沟通不畅,重复检查率高受到各界的指责,也正因为此如何打破医院“信息孤岛”成为了各家创业者关注的焦点,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远程诊断,各种概念漫天飞舞,之前博文中也尝试着区分各种概念,后来无奈放弃了。大家都各说各理,本质却换汤不换药。对于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疗的区别,我倒建议大家看一下体制内人的说法,别有一番滋味。
就目前中国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注:去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就提到过“深水区”概念)而言,仅靠简单的健康监测、运动社交之类的皮毛,想必是无法撼动医疗现行体制的。虽然近期苹果推出的ResearchKit吸引了部分眼球,但想要形成规模效应想必还有一段距离要走。
B端 or C端
目前医疗体制是围绕着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来运作的,B端概念的提出多是因为国家放开了民间资本、外资等进入医疗领域,允许设立第三方机构(张强医生在上海的医生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然而在短时间内无法构建自身优势来吸引患者的情况下,很多公司转向了为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服务,例如卫宁、熙康等医疗信息化公司与医院合作打造“云医院”等等。C端的火爆必然携带者互联网基因,是互联网创业者企图涉足医疗领域的产物。诸如以在线问诊为主打的春雨医生和好大夫、以挂号为主的挂号网,都希望为用户提供切实可靠的服务来壮大自己,从而倒逼医院进行妥协。同时
C端的火热也是因为“医疗服务去中心化”、“以患者为中心”等新的服务理念的提出所致。
所谓医疗服务的去中心化,核心是个人的健康不再是个人与医疗机构之间的线状关系,而是从以医生为中心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网状结构。医疗服务通过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和健康服务主体围绕个人的健康需求而展开。在新的网状结构中,任何一方都将通过与其他机构或个人展开合作为第三方提供服务。表面看来医疗服务不再以医院为中心,医院与其他机构一起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
但事实上,医院在医疗服务中的核心功能始终无法取代,去中心化只是提高了病人获取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主动性,降低了时间和空间对医疗服务的阻碍,将医疗资源更为平均的分布到用户身上。
注:摘自村夫日记“医疗服务能否去中心化?”
未来是B端,还是C端,只能说难分彼此,发展各有利弊,功能相辅相成,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两者都会占有各自的市场,
C端发展受限,是由于医疗行业本身所限。
1)医疗对于C端已然是当下需求,目前C端急需解决看病难(看不上病、挂不上号、找不到专家)、看病贵(这个可能是目前医改略有成效且已经发力的点),C端系统从花长时间看病到快速看病。而这两点目前来说数字医疗还很难做到,即使远程医疗、在线问诊纷纷推出,但是还是受限于线下医生资源匮乏。
2)医疗不同于传统电子商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又很大局限性。大部分医疗服务无法通过线上完成,因此对于C端来说更多的还是线下服务来完成;
3)数字化医疗对于C端来说缺乏足够的实力帮助他们解决看不上病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还是医院说了算,数字化有没有效果仍取决于医疗资源,取决于医院。
对于B端来说,数字化医疗可能不同。
1)B端系统提高效率,更高效的管理医生、服务患者、跟踪病情等等;
2)B端希望提高服务质量。基层缺乏人才(如读片、重症术后管理等等);
3)缺乏检验设备、药品仪器(构建影像中心、远程诊断)。这种数字化医疗方式都与B端息息相关,况且目前远程诊断国家有明确的限制,要求医生在医院开展工作。所以对B端来说更有吸引力。
4)B端出了服务方还有支付方,一旦有一天雇主和商业保险成为医疗的支付方之一,就会有动力通过数字化手段跟踪会员/员工的健康状况,最大程度控制医疗指出。支付方B端将有动力为可以帮助他们和会员/员工互动的方式付钱,同时两者都需要数据接入的端口,比如保险公司需要通过数字手段接入整个治疗过程的控费,雇主则需要和员工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督促其保持良好治疗方式或及时治疗,以控制医疗风险。
注:摘自村夫日记“数字医疗的未来机会在B端”、“远程医疗更远更专 机会在B端”,两篇博文观点大抵相通。
院内院外:
聊了“信息孤岛”、“B端C端”,那么就提一下“院内院外”。这三者如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概念类似,难以分清楚。简单的划分一下院内可以指代现行医疗体制,院外代表试图改变现行体制的探路者。院外与院内未来抗衡如同八年抗战,是持久战,路途艰辛,但前景光明。
1)院外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取决于基础医疗的发展速度
2)院外市场标准联盟的成败取决于产品的易操作性和良好的后端服务
3)员外市场标准的发展最终将倒逼院内市场的标准产生
注:摘自村夫日记“未来院外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基本判断”
所谓的院外已经包含了当下各路创业者,目前大家都在吸引投资,抢占医生资源,打法可能还过于传统,依然是围绕传统医疗环境中的医生为主打,想通过创立新的商业模式,以丰厚的利润来吸引医生走出体制内医院,这种挖墙脚的战略略显低级。我反倒认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深度挖掘患者需求、调研医院现行弊端、了解医生生存必需,然后依托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从院外出发打造切实满足患者、医院、医生任一对象需求,从而才能与现行医院体制抗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email protected]
时间:2015-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