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份高中毕业,就读本科,2013年暑假8月份,参加学校为期一个月的数学建模培训,然后9月份的第二个周末在东南大学参加为期三天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意外”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15年6月份本科毕业,攻读硕士研究生,2016年暑假,因实习没有参加学校组织的数学建模培训,9月份的第三个周末在南京邮电大学参加为期4.5天的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如愿”获得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随后在重庆大学参加“华为杯”第十三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并作为一等奖代表上台领奖。一次是“意外”的二等奖,一次是“如愿”的一等奖,体现了数学建模的魅力所在,和自己的稍许成熟,外加上自己身上带着的一丝运气。
数学建模“爱你不容易”。太多的光环笼罩着数学建模竞赛,上海落户加分、世界上规模最大、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清华大学、东南大学、高教社、华为等等主办方、承办方、组委会、赞助方,每个拿出来都是业界名气大名鼎鼎的。有幸,在大二懵懂中参加数学建模的培训,炎热的暑假,别人在家潇洒乘凉,自己在学校看着天书题目,还要解答,学习matlab、Spass甚至最简单的Excel等等,以至于培训开学以后走出那个培训大楼的时候,我尽情的喊了一句“参加完数学建模,余下的本科两年时光我再也不想再踏进物理实验楼(培训地点)半步”,抱着试试的心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三天时间,前两天每天从浦口6点钟起床坐校车去九龙湖,然后9点多从九龙湖坐车回浦口,每天6个多小时睡眠时间,最后一天直接通宵。交了数学建模的论文,感觉是一脸懵逼,根本不知道自己写的是啥,没一点把握获奖,甚至是省奖都没希望,但是我感觉我们组还是我们学校做的比较好的,虽然我们改到了最后上交的时刻,但是依旧感觉是没希望的,然而幸福来得就是那么突然,我们是我们学校唯一一个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的,还有一个队是江苏省三等奖,我的好朋友那队。研究生阶段,虽然在南邮仅仅读了一年时间,但是感觉自己进步了不少,做事情开始妥当有把握,但是心虚的是自己没参加学校组织的数学建模培训,9月的第三个周末我从公司请假回到学校参加,经过4天4夜的努力,提交论文的时候,自己对全国二等奖比较有把握,没想到最后是全国一等奖,并且在本题目的排名在13名左右,因为自己平时对数据挖掘算法有一定的了解,这题目正好可以结合数据挖掘的算法和统计分析方法。数学建模,“爱你不容易”,“爱你不后悔”。
2016年12月11号,我代表一等奖获奖队伍参加重庆大学举办的颁奖典礼,下午参加了前10名的论文分享交流会。让我进一步意识到大牛的答题思路、模型的巧妙、求解的专业性。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研究所的一个队伍,因为缺乏专业snp遗传位点、遗传基因、性状等的专业知识,纯属从一个数学的角度,完美的发挥他们统计学的优势,建模建的华丽让在场每个人称赞;还有一个队伍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生命信息科学专业的代表队,该队伍属于专业型的,他们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运用专业的工具,从专业的视角,指出别人队伍求解的不足,例举了一系列science、nature上面的论文论证自己论文的合理之处。5天不到的时间,他们把论文和实验做的堪称完美,由衷佩服。
参加交流会还有一个体会就是,不同的学校之间的差距还是不小的,虽然我们的排名很靠前(交流会选取前十名,我们差三个名额,也就可以作为优秀中的优秀经验交流),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985学校知识面的专业性和快速学习的能力。从Wikipedia、science、nature等等专业的、科普的领域搜索信息的能力和实验重现的能力,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参加数学建模的经验:
(1)充分利用Wikipedia,把维基百科搞定了个人认为获奖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一等奖难度比较大;
(2)多从数学的角度考虑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不要老是想着机器学习的算法,今年使用卡方检验、逻辑回归分析等方法的很占优势,使用决策树、随机森林等搞数学的老师不太了解的方法不占优势,因为评阅论文的老师一般是数学老师。
(3)做题目把题目做全,例如你使用卡方检验,必须给出置信度,给出检验,今年如果没有检验,基本上和获奖就拜拜了,一等奖更不可能。
(4)做题目可以多选择几种方法进行自己的求解验证。对于有特定结果的题目,自己的求解结果很重要,今年B题的出题老师明确说,答案的准确率达不到参考答案60%的,基本不可能是一等奖。
(5)做题目一定要加入全国数学建模的讨论群,里面很多人分享答案,有可能加入上海一些高校的特定的题目讨论群,里面老师会分享做题思路。
(6)数学建模是综合能力的锻炼,考察的是快速学习能力,不要抱着出题目正好是你专业的侥幸心里,我自己是做安全的,估计在举办十年也不会出安全、密码类型的题目,拿到题目仔细分析,心态很重要,认真做完、把结果弄出来、找到数学模型、撰写漂亮的论文才是王道。
(7)一定要团队合作,做好分工,一个人再牛,搞不定所有的事情,个人感觉一等奖必须三个人一起努力。就我们自己而言,我们一个人主攻数学模型、一个人主攻代码实现、一个人主攻撰写论文,分工要明确。
最后,感谢数学建模组委会的组织,让自己参加了自己一辈子难忘的比赛;感谢学校的支持;感谢队友的通力协作,自己是不可能短时间完成数学建模题目的;感谢所有与数学建模有关的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