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学设计模式——建造者模式

背景

不要小看炒菜这件小事上,想要上一道佳肴,那是需要循规蹈矩,步步小心的。我相信你肯定在外面吃过没放盐的快餐,吃过放多了盐的快餐.....既然炒菜是一个如此复杂的过程,又必须循规蹈矩,那为什么不给他一个死规定呢?如果谁没有按照规定做事,就进行对应的提醒警告。这就是建造者模式的由来,限制规则步骤,但是开发规则细节。比如说盛菜之前必须放盐,那么规定一定要放盐,具体放多少自己论情况而定。

1、使用意图

如果你需要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构建具体过)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的意图时,建造者模式就出现了,这个模式又称为生成器模式,从名字就可以知道,他的目的是为了构建(生成)一个对象,一个创建大体过程相同,但是具体细节不同的对象。

2、生活实例

复杂的炒菜过程忘记了放盐

3、Java 例子(框架、JDK 、JEE)

没有很注意,如果哪位同学觉得哪里用上了,可以补充

4、模式类图

1)Director:指挥者,他来定义这个复杂对象的创建流程

2)Builder:抽象构建角色,他是定义每一个规矩细节,也就是声明构建这个对象需要哪些必要的规矩方法

3)ConcreteBuilder:具体构建者,他实现了Builder的每一个规矩,因为方法实现的多样化从而造就了各种不同的对象

5、模式优点

建造模式: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这些复杂对象的内部构建的顺序通常是稳定的,步骤的多少也是确定的,如果是那些不稳定经常发生变化的复杂对象,那么这个设计模式将会是一个未被开放封闭原则的错误!

建造者模式的好处是使得建造代码与表示代码分离,由于建造者隐藏了该产品是如何组装的,所以若需要改变一个产品的内部表示,只需要顶一个一个具体的建造者。

建造者模式是在当创建复杂对象的算法应该独立于该对象的组成部分以及他们的装配方式时适用的模式。

6、与类似模式比较

建造者模式可以将一个产品的内部表象与产品生成过分割开来,从而可以使一个建造过程生成具有不同内部表象的产品对象。

采用建造者模式感觉很大的优点就是:

1)接口已经声明,没有实现的具体构建者都不能通过编译,那么步骤不会缺失(空实现也算实现)

2)不同对象的创建容易扩展,因为建造与表示分离,所以,可以很好的扩展不同的对象。

相比其他设计模式,这个模式其实有模板方法模式有点相似,都是一个固定的过程中,实现不同的细节;

时间: 2024-12-20 20:21:36

小菜学设计模式——建造者模式的相关文章

小菜学设计模式——访问者模式

背景 最后一个设计模式,也是<大话设计模式>公认最难的设计模式,当然不是理解上困难,我觉得应该是使用上困难,这个设计模式虽然具有非常良好的扩展能力,但却需要类的结构早早定义清晰,试想,需求时刻变化,你的类可以稳定吗? 1.使用意图 容易扩展,满足开发封闭原则 2.生活实例 男人和女人的状态,把ConcreteElmentA看成男人,把ConcreteElementB看成女人,那么,所有的Visitor实例就是成功状态.失败状态.结婚状态.升职状态等.把这些状态放在客户端的集合中维护,一旦需要,

小菜学设计模式——桥接模式

背景 很多情况下继承会带来麻烦,对象的继承关系是在编译时就定义好了,所以无法在运行时改变从父类继承的实现.子类的实现与它的父类有非常紧密的依赖关系,以至于父类实现中的任何变化必然会导致子类发生变化.当你需要复用子类时,如果继承下来的实现不适合解决新的问题,则父类必须重写或被其他更适合的类替换,这种依赖关系限制了灵活性并最终限制了复用性. 1.使用意图 尽量使用合成聚合,尽量不要使用类的继承. 将两个角色之间的继承关系改为聚合关系,就是将它们之间的强关联改换成为弱关联.因此,桥梁模式中的所谓脱耦,

小菜学设计模式——代理模式

背景 很多时候,因为你的地位特殊而赋予你了不同的权限,那么你拥有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这个时候,如果你的朋友很想完成这样一件事情,但是她知道自己可能无法完成,但是你可以帮他处理,同时必要的话还可以中间拿点外快,不过最后要知道你是代理他完成这样一个事情,这就是代理模式出现的原因. 1.使用意图 通过代理角色代理真实角色去完成某一件特定事情,代理为什么会出现,因为代理身份的特殊性. 2.生活实例 找房子的时候会找代理,代理能够帮我找到房子,但是他额外收取了我一个月的房租,不说了,房租好贵! 3.Java

小菜学设计模式——命令模式

背景 外面小摊与店面的比较,你就会发现,店面似乎更加容易管理,为什么呢?因为在客户与老板自己新增了很多员工,这些员工各司其职,所以井然有序,事情才会高效进行.这里有个重要的设计模式就是命令模式. 1.使用意图 在软件系统中,"行为请求者"与"行为实现者"通常呈现一种"紧耦合".但在某些场合,比如要对行为进行"记录.撤销/重做.事务"等处理,这种无法抵御变化的紧耦合是不合适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行为请求者"

小菜学设计模式——组合模式

背景 很多人学习C语言的时候,都会学习一种很厉害的的算法,递归算法,说实话,递归真的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算法,因为它能解决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文件夹删除,如果不采用递归,还真不知道要写多少代码呢?关于递归,他总是要一个结束条件,否则就无限循环了,其实这里涉及到结构问题,也就是新的设计模式,组合模式. 1.使用意图 一致对待整体与部分 2.生活实例 组织架构关系,整体与部分可以被一致对待 3.Java 例子(框架.JDK .JEE) 无论是文件还是文件夹,Java都统一使用类File定义,文件夹是

小菜学设计模式——迭代器模式

背景 迭代就是遍历的一个过程,既然是遍历自然是无处不在,比如说,在大街上看美女的时候,总是一个也不放过,一个个尽收眼底,不过,说实话,夏天看美女,其实我是拒绝的,不说了,鼻血有要留出了 1.使用意图 遍历每一个对象 2.生活实例 公交车上的售票员查票,对每一个乘客都进行查票,验票. 3.Java 例子(框架.JDK .JEE) 集合的顶层接口Collection就是实现了接口Iterable,他就是一个迭代器模式的封装,Iterable只有一个方法,Iterator<T> iterator()

小菜学设计模式——外观模式

背景 一个坦克系统,子系统是履带系统,发动机系统,火炮系统,防卫装甲系统等.对外的接口就是暴露给使用人员的是Run(), shot(), stop()等.如果没有采用Facade模式,开动坦克需要直接依赖履带系统,发动机系统.直接去操作履带,操作发动机?各个接口和子系统都产生了紧耦合.(引用自互联网) 问题产生了:组件的客户(接口)和组件内各个复杂子系统有过多的耦合,随着外部客户程序和各个子系统的变化,这种耦合面临着变化的挑战. 如何简化外部客户程序和系统间的交互接口,如何将外部程序的演化和内部

小菜学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背景 同一个问题,总是有许多中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才能让这些办法同时存在而又互不干扰呢?就可以使用策略模式. 1.使用意图 策略模式:它定义了算法家族,分别封装起来,让他们之间可以相互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算法的客户端. 意图很明确,对一种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式,而这些解决方式都是互不干扰,但他们又属于同一个家族. 2.生活实例 商场促销商品,然而促销商品的策略多种多样,比如买一送一.满100奖50.两件88折等,这些策略都是同属于商品的促销策略家族,但是他们之间的算法是互不干

小菜学设计模式——状态模式

背景 就算你重复做一件事情几十年,这件事情也未必每次都和上一次一样那么干净的结束.因为,状态会影响的你,不同的状态,所做出的事情自然也不一样.库里状态手感火热的时候,可以展示变态准:状态低迷时,直接被James吊打. 1.使用意图 把状态的判断逻辑转移到表示不同的一系列类当中,可以把复杂的逻辑判断简单化. 2.生活实例 作为一名实实在在的码农,打代码这个状态模式是一个不错的例子.打代码可根据时间变化有不同的状态. 3.Java 例子(框架.JDK .JEE) 暂时未发现,如有同学发现,请及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