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分组交付和转发

1:交付

网络层监视底层物理网络对分组的处理过程叫做交付,分为直接交付和间接交付

1.1:直接交付

直接交付时,分组的终点是一台与交付着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的主机,发生在俩种情况下,分组的源点和终点都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上,或者是在最后一个路由器与目的主机之间进行交付.

发送方提取终点的网络地址(用掩码与分组内目的IP地址进行与运算),然后与自己所连接的网络地址比较.若匹配,交付就是直接的。

1.2:间接交付

目的主机和交付者不在同一网络上,在间接交付时,分组经过一个又一个路由器,最后到达与终点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的路由器。

2:转发

转发意味者让分组踏上通往终点的路途。转发就是将分组交付给下一跳(下一跳可能是终点,也有可能是一个中间的连接设备).

当IP作为无连接的协议时,转发的基础是IP数据报的目的地址,而当IP作为面向连接的协议时,转发的基础是附加在IP数据报上的标记(IP面向连接协议时在进行发送IP分组之前需要先打通一个链路,此时每个分组经过的路由器都是相同的,发完后需要把这链接拆了)。

2.1基于目的地址的转发

这是一种传统的方式,目前的主流方式,这种转发方式要求主机或者路由器具有一张路由表。当主机有分组要转发时,或者路由器收到分组要进行转发时,就要搜索路由表找到最后终点的路由.这样是十分低效的,因为路由表的表项数量过多导致路由器的查找效率非常低.

2.1.2转发技术

  1:下一跳方法

    下一跳的技术可以减少路由表中的内容,这种技术就是在路由表中只保留下一跳地址,而不是保留完整的路由信息.

    如下

    

2:特定网络法

    此时路由表不是对连接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每一台主机都设置一个表项,而是用一个表项来定义目的网络本身的地址,也就是我们把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的所有主机看成是一个表项.如下

    

  3:特定主机法

    使用特定主机方法,目的主机的地址在路由表中要给出,用牺牲效率换取其他优点,比如管理人员想染所有到达主机B的分组都经过路由器某个路由器

    特定主机的路由选择主要用在检查路由或者提供安全措施这样的特殊情况下。

  4:默认方法

    主机S所连接的网络上有俩个路由器.通过R1可以把分组转发到N2,但是对于因特网其他部分,使用R2

    

3:使用分类编址时的转发

分类编址有一些缺点(造成IP地址浪费很严重),但是在分类地址中存在默认掩码.这就使得转发过程比较简单。

  3.1:无子网划分的转发

    转发模块要使用三张表,每个单播类别(A,B,C)对应一张表,如果路由器支持多播,那么还要增加一张处理D类地址的表。每张路由表要有下面三列

    1.目的网络的网络地址,它告诉我们主机的位置.

    2.下一跳的地址,在间接交付时它告诉我们分组应当交付到那个路由器,在直接交付时是空的.

    3.接口号,它定义了分组从那个输出端口发送出去(一个路由器经常会连接到多个网络,每一个连接就有一个不同的端口号或者接口)

  

  3.2:有子网划分的转发

  子网划分发生在组织的内部,处理子网划分的路由器不是在该组织站点的边界上,就是在站点边界的里面。如果组织使用了可变长度的子网划分,那么我们就需要多张表,要不然就只要一张表,

  

    

4:使用无分类编址时的转发

  使用无分类编址时,整个地址空间是完整的,没有划分类别,分组的目的地址中得不到有关网络地址的线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路由表中包含掩码(/n),

时间: 2024-11-13 23:16:57

IP分组交付和转发的相关文章

IP分组的交付和转发

1 交付 网络层监视底层物理网络对分组的处理过程,定义为分组的交付.完成一个分组交付给最后终点的任务,需要使用两种不同的交付方法:直接交付和间接交付 1.1 直接交付 直接交付时,分组的终点是一台与交付者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的主机.直接交付发生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分组的源点和终点都在同一个物理网络.另一种是最后一个路由器与目的主机之间进行的交付.发送方通过提取终点的网络地址,然后与自己所连接的网络地址进行比较. 1.2 间接交付 如果目的主机与交付者不在同一个网络,分组需要间接地交付.间接交付时,分

TCP/IP协议原理与应用笔记19:IP分组的交付和路由选择

1. 引言: (1)互联网结构: 信息:IP分组(直接广播地址(Directed Broadcast Address),其指定了在一个特定网络中的"所有主机".) 节点:路由器.主机----->选择路径,交付分组 信道:物理网络(路由器之间)----->传送IP分组 (2)交付 和 路由选择 --->1. Delivery(交付):对分组的物理转发     交付 是由Routed protocol(沿选定的路径交付分组)完成的.     Routed protocol

IP分组

IP 分组为了更准确地讨论 I n t e r n e t协议处理,我们必须定义一些名词.图 显示了在不同的I n t e r n e t层之间传递数据时用来描述数据的名词.我们把传输协议交给 I P的数据称为报文.典型的报文包含一个运输层首部和应用程序数据.图所示的传输协议是U D P.I P在报文的首部前加上它自己的首部形成一个数据报.如果在选定的网络中,数据报的长度太大, I P就把数据报分裂成几个分片,每个分片中含有它自己的I P首部和一段原来数据报的数据.图显示了一个数据报被分成三个分

TCP/IP协议族-----6、IP分组的交付和转发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和IP分组

UDP总体的封装格式例如以下: 以下是8字节UDP首部: 当IP层依据协议字段把UDP报文向上传送到UDP模块后,UDP模块再依据port号将数据发送到对应的进程中,以此实现进程到进程间的通信. 16位UDP长度代表UDP首部和UDP数据的总字节数.长度最小能够为8,即数据段不包括实际内容. 下面是抓包结果: 不同于TCP,UDP协议的接收方在接收数据后不会返回不论什么确认信号,发送方仅仅管发,至于有没有成功到达,一概无论.而且在開始发送之前也不会进行不论什么通信. 当UDP报文的长度大于MTU

centos 7的firewalld防火墙配置IP伪装和端口转发(内附配置案例)

IP地址伪装和端口转发都属于NAT(网络地址转换). 地址伪装和端口转发的区别如下: IP地址伪装:通过地址伪装,NAT设备将经过设备的包转发到指定的接收方,同时将通过的数据包源地址更改为其NAT设备自己的接口地址.当返回的数据包到达时,会将目的地址修改为原始主机的地址并做路由.地址伪装可以实现局域网多个地址共享单一公网地址上网.类似于NAT技术中的端口多路复用(PAT).IP地址伪装仅支持ipv4,不支持ipv6. 端口转发:也可以称之为目的地址转换或端口映射.通过端口转发,将指定IP地址及端

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析

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析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我们电脑上的数据是怎么样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到另外的一台电脑上的呢?把自己的理解写一下,可能有很多细节还没有能的很清楚!希望在以后可以使之更加的完善!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     我们知道现在的互联网中使用的TCP/IP协议是基于,OSI(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的,(虽然不是完全符合)从上到下分别为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其中数据链路层又可是分为两个子层分别为逻辑链路控制层(Logic Link Cont

Cisco PT模拟实验(14) 路由器OSPF动态路由的配置

Cisco PT模拟实验(14) 路由器OSPF动态路由的配置 实验目的: 掌握OSPF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的配置方法 掌握路由选择表中的OSPF路由描述 熟悉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的原理及过程 实验背景: 公司通过一台三层交换机连到企业网的出口路由器上,路由器再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ISP的另一台路由器连接.现要企业网设备上做适当配置,实现企业网内部主机与外网主机之间的相互通信.为了简化网管的管理维护工作,公司决定采用动态路由配置 -- OSPF协议实现互通. 技术原理: 路由器通过路由选择协议建立了一

网络数据通信过程分析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我们电脑上的数据是怎么样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到另外的一台电脑上的呢?把自己的理解写一下,可能有很多细节还没有能的很清楚!希望在以后可以使之更加的完善!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     我们知道现在的互联网中使用的TCP/IP协议是基于,OSI(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的,(虽然不是完全符合)从上到下分别为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其中数据链路层又可是分为两个子层分别为逻辑链路控制层(Logic Link Control,LLC )和介质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