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学习之排序算法(三)(选择排序法)

1、引言

选择排序工作原理是每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选择排序是和冒泡排序差不多的一种排序。和冒泡排序交换相连数据不一样的是,选择排序只有在确定了最小的数据之后,才会发生交换。怎么交换呢?我们可以以下面一组数据作为测试:

    2, 1, 5, 4, 9
    第一次排序:1, 2, 5, 4, 9
    第二次排序: 1, 2, 5, 4, 9
    第三次排序: 1, 2, 4, 5, 9
    第四次排序: 1, 2, 4, 5, 9

2、算法思想

那么从上面的排序步骤可以看到,选择排序应该是这样的:

(1)每次排序的时候都需要寻找第n小的数据,并且和array[n-1]发生交换

(2)等到n个数据都排序好,那么选择排序结束。

3、代码

void select_sort(int array[], int length)
{
    int inner, outer, index, value, median;

    if(NULL == array || 0 == length)
        return;

    for(outer = 0; outer < length - 1; outer ++)
    {
        value = array[outer];
        index = outer;

        for(inner = outer +1; inner < length; inner ++){
            if(array[inner] < value){
                value = array[inner];
                index = inner;
            }
        }

        if(index == outer)
            continue;

        median = array[index];
        array[index] = array[outer];
        array[outer] = median;
    }
}

4、测试代码

void print(int array[], int length)
{
    int index;
    if(NULL == array || 0 == length)
        return;

    for(index = 0; index < length; index++)
        printf("%d", array[index]);
}

void test()
{
    int data[] = {2, 1, 5, 4, 9};
    int size = sizeof(data)/sizeof(int);
    select_sort(data, size);
    print(data, size);
}

5、分析

从选择排序的思想或者是上面的代码中,我们都不难看出,寻找最小的元素需要一个循环的过程,而排序又是需要一个循环的过程。因此显而易见,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也是O(n*n)的。这就意味值在n比较小的情况下,算法可以保证一定的速度,当n足够大时,算法的效率会降低。并且随着n的增大,算法的时间增长很快。因此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时间: 2024-10-12 21:31:20

算法学习之排序算法(三)(选择排序法)的相关文章

算法效率的分析--【以选择排序与冒泡排序为基础】

在前面我们实现了选择排序与冒泡排序的具体实现,现在我们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下算法的效率问题: 首先我们把两种排序算法的概念重温一遍: 选择排序:在每一轮中,找出最小的元素放在他最终的位置.挺起来有些别扭,我们举个实例: eg:        8, 5,1, 20, 6, 3 1ed······  1, 5,8, 20, 6, 3 2ed······  1, 3, 8,20, 6,5 3ed······  1, 3,5, 20, 6, 8 4ed······  1, 3,  5, 6,  20,8 5

C语言排序算法之简单交换法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冒泡排序

C语言排序算法之简单交换法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最近考试要用到,网上也有很多例子,我觉得还是自己写的看得懂一些. 简单交换法排序 1 /*简单交换法排序 2 根据序列中两个记录键值的比较结果来对换这两个记录在序列中的位置 3 交换排序的特点是:将键值较大的记录向序列的尾部移动,键值较小的记录向序列的前部移动 4 不稳定 5 */ 6 #include<windows.h> 7 #include<stdio.h> 8 void main(){ 9 int i,j,arr[10

插入排序 | 冒泡排序 | 希尔排序 | 堆排序 | 快速排序 | 选择排序 | 归并排序

以下是最近学习各种算法的代码实现: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time.h> #include <limits.h> typedef int EleType; typedef int (*CompFunc)(void *,void *); int IntComp(void * a,void *b) { if(*(int *)a > *(int *)b) return 1; if(*

排序高级之选择排序_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选择排序的主要优点与数据移动有关.如果某个元素位于正确的最终位置上,则它不会被移动.选择排序每次交换一对元素,它们当中至少有一个将被移到其最终位置上,因此对n个元素的表进行排序总共进行至多n-1次交换.在所有的完全依靠交换去移动元素的排序方

算法学习 - Hash Table操作,分离链接法解决哈希冲突

分离链接法 hash table是映射机制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它的操作是O(1)级别的.但是会出现哈希冲突,这就需要几种办法来解决.这里先说一种:分离链接法. 就是当插入的位置已经存在一个值之后,那么在这个值之后插入,就可以了,也叫拉链法.(但是其实会降低查找速度,变成O(n)级别) 下面是代码: // // main.cpp // HashTable_SeparateChaining // // Created by Alps on 14-8-5. // Copyright (c) 2014年

算法学习笔记 KMP算法之 next 数组详解

最近回顾了下字符串匹配 KMP 算法,相对于朴素匹配算法,KMP算法核心改进就在于:待匹配串指针 i 不发生回溯,模式串指针 j 跳转到 next[j],即变为了 j = next[j]. 由此时间复杂度由朴素匹配的 O(m*n) 降到了 O(m+n), 其中模式串长度 m, 待匹配文本串长 n. 其中,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就是 next 数组的求法.next 数组的含义:代表当前字符之前的字符串中,有多大长度的相同前缀后缀,也可看作有限状态自动机的状态,而且从自动机的角度反而更容易推导一些. "前

php排序方法之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法 $arr = array(3,55,45,2,67,76,6.7,-65,85,4); function selectSort($arr){ for ( $i=0; $i<count($arr);$i++ ){ $index = $i; $min_val = $arr[$i]; for ($j=$i+1;$j<count($arr);$j++){ if ( $arr[$j]<=$min_val ){ $min_val = $arr[$j]; $index = $j; }

经典排序:冒泡排序+选择排序 小结

经典排序:冒泡排序+选择排序 例 FJUTOJ 1842 冒泡排序 原理是取相邻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判断是否交换. 以从小到大排序为例,冒泡排序就像气泡一样,最小的数慢慢浮上来,最大的数慢慢沉下去.那么完整从头到尾做一次之后最后一位就是原序列中最大的数字了.然后只需要对1~(n-1)个数字进行排序,完成后倒数第二个数字也为原序列的1~n-1元素中最大的值.如此重复,进行n-1次一定能完成排序.参考代码: 1 #include <stdio.h> 2 void BubbleSort(int *,

算法(第四版)学习笔记之java实现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步骤: 1.找到数组中参与遍历比较的所有元素中的最小元素的下标: 2.将最小元素与数组中参与遍历比较的第一个元素进行交换(如果第一个元素就是最小元素的话,那么也会进行一次交换): 3.若数组中还有需要参与遍历比较的元素,则跳转到步骤1:否则排序结束. 在算法第四版中给出的所有排序均是适用于任意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的数据类型,若要将数字作为测试用例,请勿使用基本数据类型,改用Integer等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的对象. 选择排序代码如下: /** * * @author

算法学习(二):O(n^2)排序算法

总结一下学习的复杂度为O(n^2)的三种排序算法: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1)选择排序:从第一个位置开始每次查找剩下的位置中最小的数值放入当前位置: (2)插入排序:从第二个位置开始,每次都将当前位置的数值插入前面合适的位置,对于几乎有序的数列来说,插入排序能带来更高的效率: (3)希尔排序:变步长区间的插入排序,指定一个步长衰减率,每一轮插入排序都将间隔指定步长的数值排序完成,当步长衰减为1时,就成了标准的插入排序. 代码实现: (1)选择排序 var selectSort = 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