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1 {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36.0px "PingFang SC" }
span.Apple-tab-span { white-space: pre }
4、以体感为主导感觉形成的个人思想
感觉不仅仅是大脑获取信息的基本来源,也是个人幸福或痛苦的决定因素。这一点在体感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任何一种体感在产生的同时总是附带着幸福或痛苦体验。一个人的大部分知识经验都来自于体感,并且他所追求的幸福也是体感体验时,我们将这个人的思想认定为以体感为主导感觉形成的。
这种思想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那些人的思想属于这一范畴?这种问题聊起来会非常的宽泛,同时也显得言无所据。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行为、语言等侧面了解一个人的思想,但终究不是准确的。所以我们更多需要回顾自我的思想历程,来理解接下来的理论。不得不说这有着强烈的信口开河嫌疑,但也是我们当下能够进行研究的主要办法。
在层次需求理论中,人类最基础的需求就是生理需求,其次是安全需求。生理需求的产生与得到满足的判定完全取决于体感,这点无需赘言;安全需求的产生与满足直接或间接取决于体感。一个人的身体出现伤病,不安全感随之产生;一旦身体健康如初,安全感得到满足。而成熟的人会依据情势判断对自己的伤害是否产生,并依此产生安全需求。比如:人们过马路会躲避车辆,遇到蛇会逃跑,避免摔倒或淹水等。虽然并没有实质性的体感产生,但人们在自己的大脑中已经通过以往的经验模拟了做某事会产生的体感,从而对是否安全作出判断。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幻想别人的迫害,产生不安全感。但我们对安全的判断依据永远会归结到体感的痛苦或幸福上去。
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所讨论的主题,一个人的主要需求是生理和安全需求,并在追求这种满足的过程中所建立的思想就是以体感为主导感觉形成的思想。哪些人会有这种思想?那些只能体会生理与安全需求被满足的人和生理与安全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的人。前者说的是婴儿与儿童,后者则可以是所有贫困到在生死边缘徘徊的人们。他们的行为就可以被概括为以体感为主导感觉所形成思想的表现形式。
有些人认为婴儿没有思想,这是错误的。事实上我相信,人在母亲的肚子里一旦开始成形并能调动自己的肢体那一刻就有思想了。不过,纵观婴儿到儿童的整个过程,他们的思想都非常简单。虽然儿童逐渐有了更复杂的思想,能够对更多情感、知识做出判断处理,但我们仍然将他们归于一类。后面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好处。
一般人可能都无法回忆起自己在嗷嗷待哺或在妈妈肚子里心里想些什么。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行为来研究婴儿的思想。婴儿最主要自主行为就是——哭。饿了会哭,痛了会哭,不舒服会哭······总之一切让他不舒服的感觉产生,他都会用哭来表达。而那些不舒服的感觉被排除,婴儿的哭就偃旗息鼓。可以看出,几乎一切的婴儿行为动机都来自于对不好体感的排除和对好的体感的追求。因而他的思想设定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身体不舒服就哭;身体舒服了就不哭。事实上,婴儿的思想并不简单,他们会笑,会盯着自己喜欢的事物看,会哭来表达自己的不喜欢。但这些东西的考证需要更具体的证据,而我们也找不回婴儿时期的记忆,所以就借助对儿童的研究来说明吧。
到了儿童时期,人能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这个世界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如何更好更多的获取感官体验才是儿童所关心的。糖果、游戏、色彩艳丽的图书和动画是儿童最喜欢的事物。在儿童的世界里,好吃、好玩、好看似乎就是他们一切行为的动机。回想我们的童年时代,大人的一颗糖就能随意支使我们,玩游戏玩到家长来拉也依依不舍,看一天的动画片仍然乐此不疲。就是因为这些东西能够带给我们快乐啊!当然我并不是说儿童就没有感情和智慧。其实,好奇、愤怒、悲伤或对家人朋友的感情也会成为儿童的行为动机。尤其是好奇,这是儿童学习的最大自主动力,是人类从懵懂无知变得博学有礼的最大动机。不过,儿童认识、理解、判断事物的方式依然主要依赖体感。一个陌生的东西放到儿童面前,他们会去看,去摸,去闻等,然后依据体感的反馈得到对动物的认知。成年人对孩子常常有一种偏见:多手多脚,什么都喜欢摸一下、看一下。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恶习,只是儿童认知世界的方式而已。因为认知世界的方式相对单一 ——体感,以偏概全的偏见在儿童的思想中尤为明显。感冒药很苦,是坏东西;给糖吃的叔叔是好人;不带我去游乐场的奶奶是坏蛋······坏人就该长得丑,会打人,骂人;好人就是温柔的,不打人,不骂人;那些会身体素质强的运动员就是厉害;爸爸妈妈不会各种高难动作就是普通等。儿童依照体感建立起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判断,而对事物的分类、理解又回归到体感上去。这就是儿童的思想本质。
人的思想是连续的,在儿童时期形成的思想,如果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通过教育来改善塑造,思想就会终身固化了。假如一个人并没有接受教育,而且生活困顿,并没有享受到丰衣足食、生活无忧的待遇,他的思想就我们讨论主题的典型。前面所描述的人在我们的爷爷辈中非常常见。大家试着回想一下,自己爷爷奶奶的思想和行为就能理解我所要表达的意思了。老人们最喜欢对我们说的就是,他们年轻的时候生活多么艰难,连饭都吃不上。现在的生活多么好,大家吃的饱,穿的暖。老人们最喜欢教导我们要努力读书,那样才能当大官挣大钱,不用像父母那样辛苦的劳作。好吃好喝好玩,尽享生活的福分。在老人们的思想当中,生活的一切苦难与不如意都来自于衣食住用的不满足,或者说生理需求的不满足。而一切的幸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满足。即使他们会进行其他的消遣娱乐,会交朋友、走亲戚,生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吃穿用度的无限满足。从而他们的思想行为一切都以此为核心进行展开。老人们爱后人就给他们创造衣食无忧的条件,创造不了就鼓励孩子们去追求衣食无忧的幸福。
吃穿用度成了先辈们一生最大的束缚,也成了他们一辈子追求的幸福。这种思想是幸还是不幸,我们无从评判。但幸而我们不再拘泥于那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