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自 http://blog.csdn.net/voipmaker 转载注明出处。
Redis集群的目的是实现数据的横向伸缩,把一块数据分片保存到多个机器,可以横向扩展数据库大小,扩展带宽,计算能力等。
实现数据分片(集群)方式大致有三种:
(1) 客户端实现数据分片
即客户端自己计算数据的key应该在哪个机器上存储和查找,此方法的好处是降低了服务器集群的复杂度,客户端实现数据分片时,服务器是独立的,服务器之前没有任何关联。多数redis客户端库实现了此功能,也叫sharding,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客户端需要实时知道当前集群节点的联系信息,
同时,当添加一个新的节点时,客户端要支持动态sharding.,多数客户端实现不支持此功能,需要重启redis。另一个弊端是redis的HA需要额外考虑。
(2) 服务器实现数据分片
其理论是,客户端随意与集群中的任何节点通信,服务器端负责计算某个key在哪个机器上,当客户端访问某台机器时,服务器计算对应的key应该存储在哪个机器,然后把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再去对应的节点操作key,是一个重定向的过程,此方式是redis3.0正在实现,目前处于beta版本, Redis 3.0的集群同时支持HA功能,某个master节点挂了后,其slave会自动接管。
服务器端实现集群需要客户端语言实现服务器集群的协议,目前java,php,ruby客户端多数有redis-cluster客户端实现版本。
(3) 通过代理服务器实现数据分片
此方式是借助一个代理服务器实现数据分片,客户端直接与proxy联系,proxy计算集群节点信息,并把请求发送到对应的集群节点。降低了客户端的复杂度,需要proxy收集集群节点信息。Twemproxy是twitter开源的,实现这一功能的proxy.这个实现方式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加了一个proxy,
但这是在redis 3.0稳定版本出来之前官方推荐的方式。结合redis-sentinel的HA方案,是个不错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