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芙是现代主义一个标志性的小说家,她的意识流小说的创作风格,语言特色以及作品中的女性主义等特点,都是使她能够成为现代主义话题中心的原因。而《达洛维夫人》正是伍尔芙在意识流小说中的巅峰之作。她在小说中对达洛维夫人一系列的内心活动描写,表现出了意识流在小说中展现出的巨大作用。下面我将浅析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中意识流探究。
小说的创作背景是一战结束后,西方社会进入了工业化的时代,科技的急速发展,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宗教中心地位受到了剧烈的挑战,让人们的价值观开始动摇。人们的人际关系变得复杂生疏,个人情感淡薄,而人们的物欲却不断膨胀,拜金主义盛行,贪得无厌地去追求物质生活,却忽视了高尚精神生活的重要性。精神的空虚让人们感到痛苦,焦虑和绝望。一战带来的巨大的破坏和灾难让人们对一向信任的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产生了不信任感,对资本主义所描绘的蓝图产生了质疑。而在一战后,英国虽然是战胜国,但是经济实力却被大大的削弱,并丧失了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世界银行”地位丧失,战争使英国新一代的年轻人丧失了没号的前程。
小说简单的情节是,一个空气清新,美好的夏日早晨,女主人公克拉丽莎走在伦敦的街道,回想起了她所逝去的青春,以及她年轻时的情人,彼特·沃尔什。她在想,当初嫁给了务实可靠的达洛维,而不是这个捉摸不定的沃尔什,这个决定是对还是错的呢……剧情由此展开。
在小说中主要用的是两种人称方式来呈现人物的意识:第一种是用内心的独白,以第一人称的“我”,来阐述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思绪。第二种方式是以第三人称的“自由间接文体”。叙述者就通过自由间接文体和内心独白,自由的穿梭在小说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小说中的外部世界。
举个例子,小说开头第一句:达洛维夫人说,这花她得亲自去买。这句话是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者的角色说出的。而这个叙述者也不说明达洛维夫人是谁,她为什么要去买花,她买花要去做什么。而紧接着下一句就是:因为露西在她这儿的工作暂且告一段落。而这句话的叙述者也不说明露西是谁,她为什么在这儿的工作要告一段落。然后又紧接着下一句:接下来,克拉丽莎·达洛维又寻思,多么特别的一个早晨啊——空气清新得就像是特意送给海滩上的孩子们似的。这样的开头是一个十分有意识“流”特色的开头。仔细读下去就会“意识”到。最开头第一句,是以女仆露西的口吻叙述的,而第二句是以达洛维夫人的角色角度叙述的,第三句就是达洛维夫人的内心独白。就是说,露西告诉读者达洛维夫人要自己去买花。达洛维夫人告诉读者,露西有事情要忙,达洛维夫人觉得这个早晨很特别。整部小说就是以这样的意识“流动”的特色来阐述的。
小说中的内心独白是贯穿小说的一大重要手法,作者退居幕后,他不做任何的解释和说明,她将她想说的话,让小说中的人物进行转述。作者采取若即若离的向导手法,带领读者走入小说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作者不干预读者的想法,让读者自由发挥想象空间,让读者可以更准确的把握人物的意识。
意识流小说一大艺术特征就是蒙太奇的拼贴手法,就是大量使用剪切,组合的拍摄手法,来揭示主题的流动性和混杂性。蒙太奇的手法是意识流小说打破传统小说中时间流动顺序的一大举措。它将过去,现在,未来相互交织,充分地突出了人思绪的流动之不受限制。
举个例子,还是小说的开头中,开头很清楚是告诉了读者,这时候的主人公是达洛维夫人。而紧接着下一段:“太开心了!太突然了!对于她来说,事情似乎总是如此。达洛维夫人猛地打开窗户,法式窗户那轻轻的吱扭声还未落,博尔顿户外的空气就已经包围了她。清晨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那么的宁静,当然要比室内更为安静,有如浪花拍打、亲吻,寒冷刺骨却不失庄重(对于一个当时年仅十八岁的女孩子而言)。”
作者通过达洛维夫人打开窗这会儿功夫,就将镜头切换到了博尔顿,达洛维夫人变成了克拉丽莎。回忆起她少女时期与彼特的往事,少年的话语,少年的眉目……然后镜头再切换,回到了马路牙子,镜头对焦,再落在一个已年过五十,且患病以来愈发苍白的老妇人身上。就这样,剧情的时间线又从十八岁的克拉丽莎回到了五十多岁的达洛维夫人的身上。
伍尔芙就是这样别出心裁地以某件事或某个人物的出现为媒介,用蒙太奇的手法来展示人物在同一时间意识的流动,从而来介绍人物的背景,或是与其他角色的关系,推动剧情的展开和发展,伍尔芙这种创新的手法,。
另外,伍尔芙的自由联想技巧在《达洛维夫人》的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自由联想在意识流小说中,往往是用来描述角色的内心活动的重要的手段。小说中角色经常通过触景生情来联想到其他人和事,通过触景生情,联想到过去发生的事情,又或者将来要发生的事情。
举个例子,小说中,理查德在布鲁顿夫人家吃了午饭之后,就和惠特布雷德逛街,这时查理德看见一家报纸店的活动广告牌,这时,查理德联想到了诺福克郡,又有橱窗里的西班牙项链联想到了伊芙琳,布鲁顿夫人,伊丽莎白,再然后是克拉丽莎。这时他才意识到了自己忽略了自己的妻子。作者通过让角色进行自由联想,不加任何的解释和说明,让角色的意识和想法自由流动,但又很巧妙的布置下了“查理德不爱妻子”的这条线索。再举一个例子,又是小说开头,达洛维夫人由一个空气清新的清晨,联想到了十八岁时同样也是空气清新的清晨,再想到了她自己的初恋情人,却又对这个联想戛然而止。这也是伍尔芙不加说明的埋下了“达洛维夫人很爱初恋情人彼特”的一条线索。这就是自由联想的作用,作者随心所欲的操纵角色的意识,或突然中断,或不断联想。但又不对角色的意识加以解释说明,任由读者不断解读,发挥想象的空间。
象征手法是使《达洛维夫人》升到更高层次地位的原因之一,象征手法是指,将某具体的物体赋予某种特殊的涵义,它能够使作品更加高屋建瓴,更有深度,更能是某种抽象的事物更为形象化,更为深入浅出。而小说中,人物的意识基本上就是小说的全部内容,小说情节部分极度稀缺,使得小说中的情节成为了一种暗示和一种人物内心活动的象征。举个例子,达洛维夫人的本身就是一种象征,她从一个憧憬爱情和激情生活的妙龄少女,变成了一个枯燥,享受世俗生活的达洛维夫人,就是她孤独虚无的象征。这就是爱情对世俗生活的妥协,也可以说是资产阶级的务实精神和功利主义对贵族浪漫爱情的胜利象征。赛普蒂默斯·史密斯的自杀也可以说是自由主义灵魂被社会精神统治力量征服的象征。精神病医生就是一种社会精神统治力量的代表,他把自由主义灵魂的赛普蒂默斯进行了粗暴治疗,还要进一步地隔离治疗,将这种精神彻底与社会隔离。同时赛普蒂默斯·史密斯的妻子,卢西娅本身也是一种象征,她是战争牺牲品的象征,赛普蒂默斯·史密斯是战争的替罪羊,他作为一名志愿兵参加了一战,得了精神病,他将婚姻作为精神的避难所,他不爱他的妻子卢西娅,他只想在卢西娅身上获取安全感,最后赛普蒂默斯·史密斯自杀了。而这一切的过程是以妻子卢西娅的角度叙述出来的。赛普蒂默斯·史密斯这一条线索,向世人说一战对士兵们的残害之深。另一条线索,是以卢西娅的角度告诉世人,战争对女性的残害之深,让女性成为战争的牺牲品,青春和感情沦为避难所。
总的来说,伍尔芙是英国文学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她英勇地向传统文学宣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革新者。她不受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所左右,追求个人的理想价值,尊重艺术,尊重精神,尊重女性和自然美在人生当中的意义。金钱和地位都会流逝,但是伍尔芙与她的意识流将永存。
原文地址:https://blog.51cto.com/14414251/241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