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间传递数据,无论是父窗体操作子窗体,还是子窗体操作符窗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 公共静态变量;
- 使用共有属性;
- 使用委托与事件;
- 通过构造函数把主窗体传递到从窗体中;
一、通过静态变量
特点:传值是双向的,实现简单
实现代码如下:
在一个app类中定义一个静态成员value
public class app
{
public static string value;
}
在窗体Form1中这样调用
app.value = "f2"; //给静态成员赋值
new Form2 ( ).Show ( ); //显示Form2
在窗体Form2中
this.Text = app.value; //取回app.value的值
app.value = "Form2"; //给app.value赋值,以便其他窗体调用
二、公共变量传值
这种方法就是利用一个公共变量,先把需要的值存放到这个公共变量,然后需要的时候再通过读取该变量的值来使用
例子
Form1:
public static string Form1Value; // 注意,必须申明为static变量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Form1Value = "来自Form1";
new Form2().Show();
}
Form2:
private void Form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MessageBox.Show(Form1.Form1Value);
}
这种方式传值,理解和使用上都相对的简单,但是容易让变量串值,比如第一次修改为“a”,而第二次修改为“b”,则有可能本来需要“a”值的结果变成了“b”。
三、静态方法方式访问
这种方法与传值方法的第一种有些类似,就是将需要被其他窗体访问的方法用static定义,以便其他传递可以直接访问到
例子:
Form1: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new Form2().Show();
}
public static void FF()
{
MessageBox.Show("Form1方法");
}
Form2:
private void Form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Form1.FF();
}
使用这种方法访问其他窗体的方法,在跨窗体上实现方便,但是需要需要访问到控件值则不能直接访问,需要将值先传递给其他窗体,再有窗体传递回来,或者存储在其他变量后对这变量进行访问。
四、通过窗体的公有属性值
特点:实现简单
实现代码如下:
在窗体Form2中定义一个公有属性Form2Value,获取和设置textBox1的文本值
public string Form2Value
{
get
{
return this.textBox1.Text;
}
set
{
this.textBox1.Text = value;
}
}
在窗体Form1中这样调用
Form2 f2 = new Form2 ( );
f2.Form2Value = "Ok"; //给Form2的textBox1赋值Ok
f2.ShowDialog ( );
五、通过窗体的公有属性值和Owner属性
特点:实现简单,灵活
实现代码如下:
在窗体Form1中
public int Form1Value = 1;
Form2 f2 = new Form2 ( );
f2.ShowDialog ( this ); //把Form1作为Form2的所有者传递给Form2
在窗体Form2中
//Form2的所有者是Form1
Form1 f1 = ( Form1 ) this.Owner;
//取到Form1的值是1
MessageBox.Show ( f1.Form1Value .ToString ( ) );
//给Form1的Form1Value赋值222
f1.Form1Value = 222;
六、通过窗体的公有属性值和Application.OpenForms属性
说明:Application.OpenForms属性:获取属于应用程序的打开窗体的集合。(此属性在 .NET Framework2.0版中)
实现代码如下:
在窗体Form1中
public int Form1Value = 1;
Form2 f2 = new Form2 ( );
f2.Show ( );
在窗体Form2中
string formName = "Form1";
Form fr = Application.OpenForms [ formName ];
if ( fr != null )
{
Form1 f1 = ( Form1 ) fr;
//取到Form1的值是1
MessageBox.Show ( f1.Form1Value.ToString ( ) );
//给Form1的Form1Value赋值222
f1.Form1Value = 222;
}
七、传参式传值
此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将需要的值一参数形式传递给需要值的窗体
例子:
Form1: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new Form2("来自Form1").Show();
}
Form2:
public Form2(string value)
{
InitializeComponent();
MessageBox.Show(vaue);
}
此种窗体间传值方法明显优与第一种的传值参数,也不会出现串数据现象,但是需要注意修改Form2的构造函数,每个窗体的默认构造函数默认都是无参数的,因此需要去修改构造函数。
八、通过构造函数
特点:传值是单向的(不可以互相传值),实现简单
实现代码如下:
在窗体Form2中
int value1;
string value2;
public Form2 ( int value1 , string value2 )
{
InitializeComponent ( );
this.value1 = value1;
this.value2 = value2;
}
在窗体Form1中这样调用
new Form2 ( 111 , "222" ).Show ( ); //这样就把111,"222",这2个值传送给了Form2
九、用委托来实现。
委托可以把一个方法作为参数带入另一个方法,在窗体传值中,子窗体需要执行一个方法来改变父窗体的值,
而这个方法,则可以用委托从父窗体传递过来。在父窗体中,声明修改文本框的方法AfterChildChange,在new一个子窗体的时候,将这个方法传递给子窗体。那么当子窗体点击同步按钮时,会执行父窗体的AfterChildChange方法,已达到修改文本框值的目的。
例子
1、在子窗体中设置一个委托类型的属性:
public Action<string> AfterChangeTextDel { get; set; }
2、在子窗体同步按钮中:
if (AfterChangeTextDel != null)
{
AfterChangeTextDel(this.textBox1.Text);//执行委托
}
3、在父窗体中添加方法:
public void AfterChildChange(string text)
{
txtName.Text = text;
}
4、在父窗体启动子窗体按钮:
ChildFrm frm =new ChildFrm();
frm.AfterChangeTextDel = new Action<string>(this.AfterChildChange);
frm.Show();
5、这样也能实现窗体传值,子窗体的委托可以在父窗体 其他地方可以进行直接执行。:解决此问题。微软引入了事件。
十、用事件来实现
事件是委托类型的对象。它内部是用委托来实现的,对于事件来说,外部只能注册自己+=,注销自己-=,外界不可以注销其他的注册者,也不能主动触发事件。而委托则无法实现这些控制,因此诞生了事件这话总语法。
实现代码如下
在窗体Form2中定义公有属性Form2Value,获取和设置textBox1的文本值
并且还定义一个accept事件
public string Form2Value
{
get
{
return this.textBox1.Text;
}
set
{
this.textBox1.Text = value;
}
}
public event EventHandler accept;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 ( object sender , EventArgs e )
{
if ( accept != null )
{
accept ( this , EventArgs.Empty ); //当窗体触发事件,传递自身引用
}
}
在窗体Form1中
Form2 f2 = new Form2 ( );
f2.accept += new EventHandler ( f2_accept );
f2.Show ( );
void f2_accept ( object sender , EventArgs e )
{
//事件的接收者通过一个简单的类型转换得到Form2的引用
Form2 f2 = (Form2) sender;
//接收到Form2的textBox1.Text
this.textBox1.Text = f2.Form2Valu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qifeng/p/10600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