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P理论04-RSTP相对STP的改进

STP不足之处:
网络拓扑收敛慢,影响了用户通信质量。如果网络中的拓扑结构频繁变化,网络也会随之频繁失去连通性,从而导致用户通信频繁中断。

导致STP收敛慢的原因:
1)、STP没有细致区分端口状态和端口角色,不利于初学者学习及部署,listening、learning和 Blocking 状态并没有区别,都同样不转发用户流量;
2)、STP 算法是被动的算法,依赖定时器等待的方式判断拓扑变化,收敛速度慢;
3)、在网络稳定时,只有根桥发送BPDU报文。



RSTP 对 STP 的改进:

1、通过端口角色的增补,简化了生成树协议的理解及部署;RSTP 的端口角色共有 4 种:根端口、指定端口、 Alternate 端口和 Backup 端口;
1)、从配置 BPDU 报文发送角度来看:
a、Alternate 端口就是由于学习到其它网桥发送的配置 BPDU 报文而阻塞的端口;
b、Backup 端口就是由于学习到自己发送的配置 BPDU 报文而阻塞的端口。
2)、从用户流量角度来看:
a、Alternate 端口提供了从指定桥到根的另一条可切换路径,作为根端口的备份端口;
b、Backup 端口作为指定端口的备份,提供了另一条从根桥到相应网段的备份通路。

2、端口状态的重新划分:
RSTP 的状态规范把原来的 5 种状态缩减为 3 种。根据端口是否转发用户流量和学习 MAC 地址来划分:
1)、discarding:不转发流量,不学习MAC地址;
2)、learning:不转发流量,学习MAC地址;
3)、forwarding:转发流量,学习MAC地址。

3、配置 BPDU 格式的改变,充分利用了 STP 协议报文中的 Flag 字段,明确了端口角色;
1)、Type 字段,配置 BPDU 类型不再是 0 而是 2,所以运行 STP 的设备收到 RSTP 的配置BPDU 时会丢弃;
2)、Flags 字段,使用了原来保留的中间 6 位,这样改变的配置 BPDU 叫做 RST BPDU,具体RSTP Flags字段格式如下:
? Bit7:TCA
? Bit6:Agreement
? Bit5:Forwarding
? Bit4:Learning
? Bit3和Bit2:端口角色
? 00:未知
? 01:根端口
? 10:Alternate / Backup
? 11:指定端口
? Bit1:Proposal
? Bit0:TC

4、配置 BPDU 的处理发生变化;
1)、发送BPDU:配置BPDU由根桥产生并且发送,非根桥在接收到根桥的配置BPDU后,才出发发送;RSTP每个设备都会按规定时间发送配置BPDU;
2)、BPDU超时:STP要等待Max age超时,RSTP只等待3个Hello time时间;
3)、处理次优BPDU:当一个端口收到上游的指定桥发来的 RST BPDU 报文时,该端口会将自身存储的 RST BPDU 与收到的 RST BPDU 进行比较。
如果该端口存储的 RST BPDU 的优先级高于收到的 RST BPDU,那么该端口会直接丢
弃收到的 RST BPDU,立即回应自身存储的 RST BPDU。当上游设备收到下游设备回应
的 RST BPDU 后,上游设备会根据收到的 RST BPDU 报文中相应的字段立即更新自己
存储的 RST BPDU。
由此, RSTP 处理次等 BPDU 报文不再依赖于任何定时器通过超时解决拓扑收敛,从而
加快了拓扑收敛

5、快速收敛;
1)、Proposal/Agreement 机制:
在点到点以太网链路上,指定端口可以和对端通过握手协商的方式进行快速迁移。双方设备必须满足如下状态机:
a. proposing. 指定端口处于discarding或learning状态的时候,会设置该变量。向下游交换机传递Proposal flag被置位的RST BPDU。
b. proposed. 当收到指定端口发来的proposal BPDU的时候,该变量设置。该变量指示本网段上的指定端口希望尽快的进入forwarding状态。
c. sync. 当proposed被设置以后,收到proposal的根端口会依次为自己的其他端口设置sync变量。将所有不是Edge port的指定端口转为discarding状态。
d. synced. 当端口完成转到discarding后, 会设置自己的synced。Alternate、Backup 和边缘端口会马上设置该变量。根端口监视其他端口的synced,当所有其他端口的synced全被设置,根端口会设置自己的synced,然后传回RST BPDU,其中Agreement flag被设置。
e. agreed. 当指定端口接收到一个RST BPDU的时候,如果该BPDU中的agreement flag被置位且端口角色字段是“根端口”,该变量被设置。当agreed被设置的时候,指定端口马上转入forwarding状态。
1.1)、触发Proposal/Agreement 机制的条件:
a、 设备之间链路必须是点对点的全双工模式,且端口类型为指定端口;
b、 新接入的设备发送更优的RST BPDU。
1.2)、P/A机制协商过程:
a、刚开始交换机都认为自己的端口为指定端口,只不过指定端口的状态是discarding。
b、进入discarding状态后就开始发送proposal置位的RST BPDU。
c、比较自己与收到的RST BPDU,如果本端的优,就丢弃对端发送过来的RST BPDU,并且继续发送本端的RST BPDU;如果对端的优,就停止发送RST BPDU,并进入下个步骤。
d、不优的交换机将自己所有接口阻塞(又称同步)(除已经阻塞接口,边缘端口)。
e、不优的交换机向优的一方发送agreement置位的RST BPDU,并将这个端口置于forwarding状态,角色为根端口。
f、RST BPDU优的一端收到agreement置位的RST BPDU后,就将这个端口置于forwarding状态,角色为指定端口。
1.3)、Proposal/Agreement 机制的目的是使一个指定端口尽快进入 Forwarding 状态。
2)、根端口快速切换机制:如果网络中一个根端口失效,那么网络中最优的 Alternate 端口将成为根端口,进入Forwarding 状态;
3)、边缘端口的引入:边缘端口不接收处理配置 BPDU,不参与 RSTP运算,可以由 Disable直接转到 Forwarding状态,一旦边缘端口收到配置 BPDU,就丧失了边缘端口属性,成为普通 STP 端口,并重新进行生成树计算,从而引起网络震荡。

6、保护功能;
1)、BPDU 保护:交换设备上启动了 BPDU 保护功能后,如果边缘端口收到RST BPDU,边缘端口将被error-down,但是边缘端口属性不变,同时通知网管系统。
2)、根保护:对于启用 Root 保护功能的指定端口,其端口角色只能保持为指定端口。一旦启用 Root 保护功能的指定端口收到优先级更高的 RST BPDU 时,端口状态将进入 Discarding 状态,不再转发报文。在经过一段时间(通常为两倍的 Forward Delay),如果端口一直没有再收到优先级较高的RST BPDU ,端口会自动恢复到正常的Forwarding 状态。(Root 保护功能只能在指定端口上配置生效)
3)、环路保护:在启动了环路保护 功能后,如果根端口 或Alternate 端口长时间收不到来自上游的 RST BPDU 时,则向网管发出通知信息(如果是根端口则进入 Discarding 状态)。而阻塞端口则会一直保持在阻塞状态,不转发报文,从而不会在网络中形成环路。直到根端口或 Alternate 端口收到 RST BPDU ,端口状态才恢复正常到Forwarding 状态。(环路保护功能只能在根端口或 Alternate 端口上配置生效)
4)、防TC-BPDU***:启用防 TC-BPDU 报文***功能后,在单位时间内,交换设备处理 TC BPDU 报文的次数可配置。如果在单位时间内,交换设备在收到 TC BPDU报文数量大于配置的阈值,那么设备只会处理阈值指定的次数。对于其他超出阈值的 TCN BPDU
报文,定时器到期后设备只对其统一处理一次。这样可以避免频繁的删除 MAC 地址表项和ARP 表项,从而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9480916/2337990

时间: 2024-10-09 06:16:57

STP理论04-RSTP相对STP的改进的相关文章

STP理论05-RSTP拓扑变化处理

STP理论05-RSTP拓扑变化处理及与STP互操作 在 RSTP 中检测拓扑是否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标准:一个非边缘端口迁移到 Forwarding 状态.一旦检测到拓扑发生变化,将进行如下处理:1.首先清空状态发生变化的端口上学习到的MAC地址.2.同时在2倍的hello time时间内不断向非边缘端口发送TC置位的RST BPDU.3.其他设备收到TC置位的RST BPDU后,清空其他所有端口学习到的MAC地址(除了收到RST BPDU的端口).同时也会从自己的非边缘端口和根端口向外泛洪TC置

华为设备上STP模式、RSTP模式下开关机是否触发TC变更(源自考官的一道追问题目)

声明:本实验用真机完成,终端采用了路由器和PC.华为交换测试版本:[SW2] dis version Huawei Versatile Routing Platform SoftwareVRP (R) software, Version 5.160 (S5700 V200R009C00SPC500)Copyright (C) 2000-2016 HUAWEI TECH CO., LTDQuidway S5700-52P-LI-AC Routing Switch uptime is 0 week,

STP理论03-拓扑算法

网络中所有的设备使能 STP 协议后,每一台设备都认为自己是根桥.此时,每台设备仅仅收发配置 BPDU,而不转发用户流量,所有的端口都处于 Listening 状态.所有设备通过交换配置 BPDU后,进行选举工作,选出根桥.根端口和指定端口. STP算法的基本过程:1.初始状态:由于每个桥都认为自己是根桥,所以在每个端口所发出的 BPDU 中,根桥字段都是用各自的 BID, Root Path Cost 字段是累计的到根桥的开销,发送者 BID 是自己的 BID,端口 PID是发送该 BPDU

STP理论02-BPDU(STP)

在前面的章节中介绍了桥 ID.路径开销和端口 ID 等信息,所有这些信息都是通过 BPDU 协议报文传输.1).配置 BPDU 是一种心跳报文,只要端口使能 STP,则配置 BPDU 就会按照 Hello Time 定时器规定的时间间隔从指定端口发出.2).TCN BPDU 是在设备检测到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才发出. 配置BPDU:1).配置BPDU即我们通常所说的BPDU,用来进行生成树计算和维护生成树拓扑的报文:2).配置 BPDU 的长度至少要 35 个字节,包含了桥 ID.路径开销和端口

STP配置以及RSTP的原理与配置(2017年12月24日 17:43:52)

1.根桥的选举.(有且只有一台,整个网络中心) 2.所有非根桥上根端口的选举. 怎样确定链路是不通的? 定义了一系列的计时器与报文的发送来完成链路的状态监控. 只有根桥周期性发送BPDU. 计时器有: Message Age---消息老化计时器   最大BPDU值是20.必须小于Max Age.为了防止环路. Max Age---固定默认值是20. Hello Time---默认值是2S,根桥发送BPDU的频率. Fwd Delay---转发延迟---默认值是15S.--------------

华三交换机生成树

RSTP RSTP引入          STP可以消除二层网络中的环路并为网络提供冗余性,但是STP的收敛时间最长需要50s,相对于三层协议OSPF或VRRP秒级的收敛速度,STP无疑成为影响网络性能的一个瓶颈.为解决STP收敛速度慢的问题,IEEE在STP协议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改进,推出了快速生成树版本--RSTP. RSTP(RapidSpanning Tree Protocol,快速生成树协议)的IEEE标准为802.1W,其消除环路的基本思想和STP保持一致.RSTP具备了STP的所有功

各种生成树(stp、rstp、pvst、mstp、msti)概念

PC机和服务器通过交换机相连接,当交换机出现故障导致PC机无法从服务器获取信息就会导致网络无法访问.此时增加冗余链路解决这个(单点故障)问题,但同时可能会引发广播风暴.多帧复制和MAC地址表不稳定等现象影响网络正常运行.当一个问题出现时,总会有另一个办法去解决它.这个办法就是生成树,生成树协议是一种二层管理协议,它通过有选择性地阻塞网络冗余链路也就是主要链路正常时,断开备份链路:主要链路故障时,启用备份链路,来达到消除网络二层环路的目的. STP生成树最早的生成树协议(STP)由IEEE802.

STP+RSTP详解

STP技术---生成树技术 作为二层防环的技术还包括smart-link.eth-trunk.堆叠.rrpp等: STP技术的收敛速度为1-2srrpp技术的收敛速度 ms单位: STP技术的优势 1.适应复杂网络:2.STP机制丰富,能存在多种保护机制等:说明:STP技术包括:STP.RSTP.MSTP华为设备开启,默认STP版本为MSTP 二层环路 危害:1. 广播风暴:数据帧的数量呈指数型增长:2. mac地址表震荡:mac地址表不断进行刷新,无法正常地转发数据帧:3.最终影响设备正常使用

华为stp rstp mstp配置

1.实验拓扑2.stp配置SW1vlan10 定义vlanvlan20 interface Eth-Trunk1 配置链路聚合port link-type trunkundo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20mode lacp-staticmax active-linknumber 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接口加入逻辑聚合口eth-trunk 1interface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