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差分析的MATLAB实现(单因子)

单因子方差分析是比较俩组或多组数据的均值,它返回原假设——均值相等的概率,在matlab中我们可以用函数

anova1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

函数anova1

格式: p=anova1(X) %X的各列为彼此独立的样本观察值,其元素个数相同,p为各列均值相等的概率值,若p值

接近于0,则原假设受到质疑,说明至少有一列均值与其余列均值有明显的不同

p=anova1(X,group) %X和group为向量且group要与X对应;

[p,table]=anova1(X,group,‘displayopt‘) %displayopt=on/off表示显示与隐藏方差分析表图和盒图

[p,table,stats]=anova1(...) %stats为分析结果的构造;

注:anova1函数产生俩个图:标准的方差分析表图和盒图。

Score=[75 62 71 58 73;81 85 68 92 90;73 79 60 75 81]';
P=anova1(Score)

由于p值小于0.05.拒绝零假设,认为3中教学方法存在显著差异。

X=[0.236 0.238 0.248 0.245 0.243;0.257 0.253 0.255 0.254 0.261;0.258 0.264 0.259 0.267 0.262]';
p=anova1(X)

p=1.3431e-05<0.05;

由于p值小于0.05,拒绝零假设,认为3台机器所生产的薄板的厚度存在显著差异。

strength=[82 86 79 83 84 85 86 87 74 82 78 75 76 77 79 79 77 78 82 79]';
alloy=                        {'st','st','st','st','st','st','st','st','all','all','all','all','all','all','al2','al2','al2','al2','al2','al2'};
[p,table,stats]=anova1(strength,alloy,'on')

p =

1.5264e-04

table =

'Source'    'SS'          'df'    'MS'         'F'          'Prob>F'
'Groups'    [184.8000]    [ 2]    [92.4000]    [15.4000]    [1.5264e-04]
'Error'     [102.0000]    [17]    [ 6.0000]           []              []
'Total'     [286.8000]    [19]           []           []              []

stats =

gnames: {3x1 cell}
     n: [8 6 6]
source: 'anova1'
 means: [84 77 79]
    df: 17
     s: 2.4495

A=[31.9 27.9 31.8 28.4 35.9;24.8 25.7 26.8 27.9 26.2; 22.1 23.6 27.3 24.9 25.8;27.0 30.8 29.0 24.5 28.5]‘;
p=anova1(A)

综述:参数意义

第一列:source X中数据可变性的来源

第二列:SS 用于每一列的平方和

第三列:df 与每一种可变性来源有关的自由度

第四列:MS SS/df的值

第五列:F 统计量数值,它是MS的比率

第六列:从F累积分布中得到的概率,当F增加时,p值减小。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w-blog/p/12343953.html

时间: 2024-08-01 08:27:40

方差分析的MATLAB实现(单因子)的相关文章

第3章 探索性数据分析(单因子&amp;对比)与可视化

1.理论铺垫 Dataframe和Series均适用 ~集中趋势:均值mean().中位数median().与分位数quantile(q=0.25).众数mode() ~离中趋势:标准差std().方差var() 数据分布:偏态skew()与峰态kurt().正态分布与三大分布正偏态(mean>median) import scipy.stats as ss    正态分布:ss.norm .卡方分布:ss.chi2 .t分布:ss.chi2.f分布:ss.chi2 偏态系数:数据平均值偏离状态

方差分析法

前言 工程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对提取的特征指标进行有效性分析,评价各个特征指标与不同类别的显著性关系,筛选出对不同类别判别贡献率最佳的指标,为设计分类器等提供支持. 本文主要针对单因子方差分析法. 实现步骤 1.准备数据: 2.单因子方法分析法的原理: 3.单因子方差分析法的matlab实现: 4.特征的多重比较检验: 实现过程 1.准备数据: 2.单因子方法分析法的原理: 3.单因子方差分析法的matlab实现: 4.特征的多重比较检验: 参考 1.方差分析法的ppt课件 完 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做

R语言实战(五)方差分析与功效分析

本文对应<R语言实战>第9章:方差分析:第10章:功效分析 ====================================================================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是通过量化的预测变量来预测量化的响应变量,而解释变量里含有名义型或有序型因子变量时,我们关注的重点通常会从预测转向组别差异的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就是方差分析(ANOVA).因变量不只一个时,称为多元方差分析(MANOVA).有协变量时,称为协方差分析(ANCOVA)或多元协方差分析

基于短周期价量特征的多因子选股体系

本篇报告中,我们将开创性的构建全新的多因子模型体系——短周期交易型多因子阿尔法选股体系. 通过交易型阿尔法策略的研究,我们发现在A股市场,与传统多因子模型所获取的股票价值阿尔法收益相比,交易型阿尔法收益的空间更大.收益稳定性也更强. 即便是最纯粹的价值投资者也不得不承认,交易行为在短期内对股票价格起着几乎是决定性的影响,而发掘这种交易型套利空间正是量化投资的优势所在,因此量化模型在这一领域内应有着广泛的运用空间. 在本篇报告所构建的交易体系中,我们总共构建.运用了将近200个短周期阿尔法因子,其

双因子动量过滤模型

1.我们将单因子动量概率模型中的窗口期分为8个阶段:试.建.增.补.整.启.拉.出,这8个阶段代表了8种时间段,并用主力的垄断行为来拟合(拟合依据是:最大回撤/总收益在变态后的稳定时间) 2.样本仍然为大连商品交易所16个指数近10年的净值数据(动量信号仍然为最高价突破和中间价开盘突破) 3.我们定义:(最大回撤/总收益)的较少值+总收益的增加值/1000000=效用值 4.当我们在最高价突破时,采用中间价开盘突破来过滤震荡,则在增仓阶段的最高价突破,并以整仓阶段的中间价开盘突破来过滤的平均效用

单自由度系统中质量、阻尼和刚度变化对频率响应函数(FRF)影响图的绘制

作者:赵兵 日期:2020-02-17 目录 1.     背景 2.     VISIO绘制 3.     Matlab绘制 (1)     M变化时 (2)     K变化时 (3)     C变化时 4.     参考文章 1. 背景 写文章时需要用到几张图,下面是从PDF上截图截出来的,用来表示单自由度系统在冲击激励下的频率响应曲线,当K(刚度),C(阻尼),M(质量)变化时,频率响应曲线的变化情况.       图 1 单自由度系统刚度,阻尼,质量影响曲线 用图1放在文章中,不太美观,

Minitab软件是现代质量管理统计的领先者,全球六西格玛实施的共同语言,以无可比拟的强大功能和简易的可视化操作深受广大质量学者和统计专家的青睐。

MINITAB 功能菜单包括: 基础和高级统计工具: 假设检验 (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回归分析(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 方差分析(单因子.多因子.一般线性模型等) 时间序列分析 图表(散点图.点图.矩阵图.直方图.茎叶图.箱线图.概率图.概率分布图.边际图.矩阵图.单值图.饼图.区间图.Pareto.Fishbone.运行图等) 蒙特卡罗模拟和仿真 分布分析 灵活的数据导入.导出和时时监控 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统计过程控制)

R语言︱机器学习模型评估方案(以随机森林算法为例)

R语言︱机器学习模型评估方案(以随机森林算法为例) 笔者寄语:本文中大多内容来自<数据挖掘之道>,本文为读书笔记.在刚刚接触机器学习的时候,觉得在监督学习之后,做一个混淆矩阵就已经足够,但是完整的机器学习解决方案并不会如此草率.需要完整的评价模型的方式. 常见的应用在监督学习算法中的是计算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平方差(MSE).标准平均方差(NMSE)和均值等,这些指标计算简单.容易理解:而稍微复杂的情况下,更多地考虑的是一些高大上的指标,信息熵.复杂度和基尼值等等. 本篇可以用于情感挖

关于显著性检验,你想要的都在这儿了!!

无论你从事何种领域的科学研究还是统计调查,显著性检验作为判断两个乃至多个数据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科研领域.笔者作为科研界一名新人也曾经在显著性检验方面吃过许多苦头.后来醉心于统计理论半载有余才摸到显著性检验的皮毛,也为显著性检验理论之精妙,品种之繁多,逻辑之严谨所折服.在此,特写下这篇博文,以供那些仍然挣扎在显著性检验泥潭的非统计专业的科研界同僚们参考.由于笔者本人也并非统计专业毕业,所持观点粗陋浅鄙,贻笑大方之处还望诸位业界前辈,领域翘楚不吝赐教.小可在此谢过诸位看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