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还在学动态规划,但这并不影响我去试图研究floyed,在对floyed算法进行研究了40min后,我感觉我似乎应该好像是勉强理解了floyed算法
for(int k=1;k<=n;k++)
for(int i=1;i<=n;i++)
for(int j=1;j<=k;j++)
if(f[i][k]+f[k][j]<f[i][j])
f[i][j]=f[i][k]+f[k][j];
以上为floyed的基础模板。Floyed算法,用来计算这个图上任意点对间的距离,3重循环,简单思考便知道,k表示要i - k和k - j去尝试更新i – j。
Floyed算法最神奇的地方在于k循环的位置,为什么要放在最外层而不是最内层,简单思索后,放在最外层是用k点一次更新所有点的距离,而放在最内层则是将i—j的距离尝试用所有点k去更新,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好像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实际手动推算就会发现,没有这么简单!(没错就是手推,虽然暴力,但是极其有效。)
我们来想想这有什么区别先:
外层:用k更新所有i—j
内层:枚举所有k来更新i—j
区别就在于这两种更新方式的顺序变了,那么放在内层会产生如何影响呢?
for(int i=1;i<=n;i++)
for(int j=1;j<=k;j++)
for(int k=1;k<=n;k++)
if(f[i][k]+f[k][j]<f[i][j])
f[i][j]=f[i][k]+f[k][j];
如果k层在最内层,就是每次更新i—j时都要枚举一遍k点,但实际上,i—k却没有更新过,所以导致i—j无法更新,然后就会产生恶性循环,然后boom的炸掉,到最后也许只有几个幸运点对成功更新出正确距离
但是在外层呢?我们不得不赞叹floyed算法的强大与神奇,因为k点一次更新了所有的点对,所以在进行后续更新操作时,i—k的距离是肯定被更新过了的,保证了算法的正确性,感觉之所以说floyed用到了动态规划思想的原因实际是下一个i—j中,距离是否被更新,只与与j直接相连的k点的所记录的值,即i—k和k—j这个定值有关。
最后感叹floyed算法的强大与神奇。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wjblog/p/8547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