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ision trees

决策树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以下针对分类问题对决策树进行分析。

分类情况下,可以处理离散(if-then)的特征空间,也可以是连续(阈值化的if-than)的特征空间。

决策树由结点和边构成,其中结点分内结点(属性,特征)和外结点(类别)。边上代表着判别的规则,即if-then规则——Splitting datasets one feature at a time.

思想,决策树的每个分枝根据边代表的属性利用if-then规则将特征分类,直至获得分类的结果。

决策树的训练属于监督学习,训练生成的决策树作为分类器用于新样本的分类决策。因为决策树的生成可能会产生过拟合,需要提前停止树的生成或剪枝来解决。

决策树的三个主要问题,特征选择,生成,剪枝。其中特征的选择的概念,即熵、信息增益/比的概念很重要。

决策树的主要流行方法有,C3,C4.5,CART。

?

决策树的优点:

一、 决策树易于理解和解释.人们在通过解释后都有能力去理解决策树所表达的意义。

二、 对于决策树,数据的准备往往是简单或者是不必要的.其他的技术往往要求先把数据一般化,比如去掉多余的或者空白的属性。

三、 能够同时处理数据型和常规型属性。其他的技术往往要求数据属性的单一。

四、 决策树是一个白盒模型。如果给定一个观察的模型,那么根据所产生的决策树很容易推出相应的逻辑表达式。

五、 易于通过静态测试来对模型进行评测。表示有可能测量该模型的可信度。

六、 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能够对大型数据源做出可行且效果良好的结果。

七、 可以对有许多属性的数据集构造决策树。

八、 决策树可很好地扩展到大型数据库中,同时它的大小独立于数据库的大小。

?

决策树的缺点:

一、 对于那些各类别样本数量不一致的数据,在决策树当中,信息增益的结果偏向于那些具有更多数值的特征。

二、 决策树处理缺失数据时的困难。

三、 过度拟合问题的出现。

四、 忽略数据集中属性之间的相关性。

?

先举个简单例子,来分析基本要素和概念

下图是weka软件安装目录下自带的测试数据例子。

这个数据文件内容表示的意思是: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是否去玩。

一共有14个实例(天数),五种属性(天气外观,温度,湿度,有无风,是否玩),前四种是特征,最后一种是分类结果。这个例子的数值域都是离散的。

就以这个例子讲决策树的基本概念。

以下是weka中用决策树J48 (C4.5)算法生成的例子。

根据这个图我们来分析下决策树的基本要素。

决策树结构,结点和边构成的决策树,其中结点分内结点(特征)和外结点(类别)

边上代表着判别的规则,即if-then规则。I.E. Splitting datasets one feature at a time

发现没有少用了一个特征"温度",因为这个特征最不重要,而且加上它有可能并不能提高整体性能,即可能产生过拟合。

为了避免过拟合,办法有提前终止树的生成,和剪枝。

综上,决策树的三个主要问题,特征选择,生成,剪枝。具体细节请看《统计学习理论》李航。以下只叙述大致框架和要点

if-then规则

一共有14个实例,每个实例可以建立一个if-then规则来确定分类,如第1个实例:if(天气晴,温度高,湿度大,无风),then(不玩)。那么根据训练数据就可建立14种规则,但是一共有4!种情况,对新的实例并不能很好的分类,因此并不能这样简单的建立。

那该如何建立呢,根据机器学习监督学习分类的基本目标,要建立一套规则能很好的拟合训练实例情况,又能够有很好的泛化能力,即预测未知实例情况。所以在if-then规则中,要选取最好的特征来进行分类。

特征选择

那什么是较好的特征呢?想想看,如果取极端的情况,要求这个例子中四个特征中只选择一个特征来进行分类,你会选择哪个作为if的判别条件呢?也就是选定一个特征后,其他特征先不看,根据这个特征从训练实例中来建立if-then规则进行分类,比如选第十个特征"风",8次无风情况下其中2次不去,6次有风情况下其中3次不去。那么根据概率大的情况作为判定结果。规则是:if(有风),then(不去或者去,因为概率一样);if(无风),then(去)。根据这样的规则就能建立一个树结构模型。还能算出训练的错误率为(2+3)/14。然后看看分别单独选不同情况下的错误率哪个最小。显然为了使得训练误差要小,就选择那样的特征——错误率哪个最小代表的特征。这种很好理解的规则,就是使分类误差率最小。

根据这样的方法选好的以一个if-then规则中使用的特征,然后根据情况划分成几块情况,每块又可以重复上述过程,程序中表现为迭代。每次选择特征使用的方法就是启发式算法,得到次优解。因为建立一套整体规则是NP问题,并且生成这一套整体规则可以用树来表示,称之为决策树。

那还有哪些启发式算法可以作为选特征的依据吗?看下图

是的,还有熵、基尼指数可以作为选取特征的衡量标准来使用。下面就只说关于熵的。

信息增益

一句话:熵也大,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也越大。

因此选择信息增益大的特征,来作为if-then规则的判别条件,这就是决策树ID3的核心思想。

而改进的C4.5算法中,使用的是如下信息增益比来选取特征。

以下例子和程序来自《机器学习实战》第三章,以ID3算法为例,程序不全,附件有全程序是课本的代码。

程序:计算熵


def calcShannonEnt(dataSet):

numEntries = len(dataSet)

labelCounts = {}

for featVec in dataSet: #the the number of unique elements and their occurance

currentLabel = featVec[-1]

if currentLabel not in labelCounts.keys(): labelCounts[currentLabel] = 0

labelCounts[currentLabel] += 1

shannonEnt = 0.0

for key in labelCounts:

prob = float(labelCounts[key])/numEntries

shannonEnt -= prob * log(prob,2) #log base 2

return shannonEnt

?

程序:根据信息增益比来选取特征


def chooseBestFeatureToSplit(dataSet):

numFeatures = len(dataSet[0]) - 1 #the last column is used for the labels

baseEntropy = calcShannonEnt(dataSet)

bestInfoGain = 0.0; bestFeature = -1

for i in range(numFeatures): #iterate over all the features

featList = [example[i] for example in dataSet]#create a list of all the examples of this feature

uniqueVals = set(featList) #get a set of unique values

newEntropy = 0.0

for value in uniqueVals:

subDataSet = splitDataSet(dataSet, i, value)

prob = len(subDataSet)/float(len(dataSet))

newEntropy += prob * calcShannonEnt(subDataSet)

infoGain = baseEntropy - newEntropy #calculate the info gain; ie reduction in entropy

if (infoGain > bestInfoGain): #compare this to the best gain so far

bestInfoGain = infoGain #if better than current best, set to best

bestFeature = i

return bestFeature #returns an integer

?

树的生成

内结点(特征)中选好特征来做为if-then规则的判别条件,根据不同情况在每条边上划分结点,检测结点是否满足成为外结点(类别)的情况,满足就把类别多的结果作为外结点(类别)表示的类。不满足就就是内结点(特征),就重复上一句话的做法(递推)。

程序:生成树


def createTree(dataSet,labels):

classList = [example[-1] for example in dataSet]

if classList.count(classList[0]) == len(classList):

return classList[0]#stop splitting when all of the classes are equal

if len(dataSet[0]) == 1: #stop splitting when there are no more features in dataSet

return majorityCnt(classList)

bestFeat = chooseBestFeatureToSplit(dataSet)

bestFeatLabel = labels[bestFeat]

myTree = {bestFeatLabel:{}}

del(labels[bestFeat])

featValues = [example[bestFeat] for example in dataSet]

uniqueVals = set(featValues)

for value in uniqueVals:

subLabels = labels[:] #copy all of labels, so trees don‘t mess up existing labels

myTree[bestFeatLabel][value] = createTree(splitDataSet(dataSet, bestFeat, value),subLabels)

return myTree

?

树的剪枝

像CD3算法这样递归的产生决策树,因为规则用的过多,过细,树会建的很大,可能会较好的拟合训练数据,但容易产生过拟合,不能很好的预测未知数据的分类结果。

为了避免过拟合,办法有提前终止树的生成,和剪枝。

避免过拟合的方法:

?

测试数据

构建好的决策树,可以保存好,用于测试集进行分类。

程序:使用构建好的决策树来对测试集进行分类


def classify(inputTree,featLabels,testVec):

firstStr = inputTree.keys()[0]

secondDict = inputTree[firstStr]

featIndex = featLabels.index(firstStr)

key = testVec[featIndex]

valueOfFeat = secondDict[key]

if isinstance(valueOfFeat, dict):

classLabel = classify(valueOfFeat, featLabels, testVec)

else: classLabel = valueOfFeat

return classLabel

?

这是树的存储结构

{‘tearRate‘: {‘reduced‘: ‘no lenses‘, ‘normal‘: {‘astigmatic‘: {‘yes‘: {‘prescript‘: {‘hyper‘: {‘age‘: {‘pre‘: ‘no lenses‘, ‘presbyopic‘: ‘no lenses‘, ‘young‘: ‘hard‘}}, ‘myope‘: ‘hard‘}}, ‘no‘: {‘age‘: {‘pre‘: ‘soft‘, ‘presbyopic‘: {‘prescript‘: {‘hyper‘: ‘soft‘, ‘myope‘: ‘no lenses‘}}, ‘young‘: ‘soft‘}}}}}}

决策树的结构

新的测试数据就可以用以上规则来划分类型了。

?

参考:

《统计学习理论》,李航

《机器学习实战》

pedro domingos‘s machine learning course at coursera

各种分类算法比较from http://bbs.pinggu.org/thread-2604496-1-1.html

时间: 2024-10-27 05:39:44

Decision trees的相关文章

Logistic Regression Vs Decision Trees Vs SVM: Part I

Classifica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that we solve while working on standard business problems across industries. In this article we’ll be discussing the major three of the many techniques used for the same, Logistic Regression, Decision Trees

Logistic Regression vs Decision Trees vs SVM: Part II

This is the 2nd part of the series. Read the first part here: Logistic Regression Vs Decision Trees Vs SVM: Part I In this part we’ll discuss how to choose between Logistic Regression , Decision Trees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The most correct ans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over decision trees?FAQ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over decision trees?FAQ The answer to "Should I ever use learning algorithm (a) over learning algorithm (b)" will pretty much always be yes. Different learning algorithms make different assumptions

机器学习实践 学习笔记3 decision trees

决策树(decision trees) 工作原理: 决策树属于监督类型的算法,同样,我们有数据集,知道每一条数据的分类.然后我们按照某种规则,选取数据集上的特征作为分割点,把数据集进行划分.循环重复以上动作,直至所有数据集各自的分类都是唯一的,或者所有特征已经被选择无法再进行划分.使用何种规则进行特征的选取下文将会叙述. 优点:计算复杂度不高,输出结果易于理解,对中间值的缺失不敏感,可以处理不相关特征数据. 缺点:可能会产生过度匹配问题. 适用数据类型:数值型和标称型. 伪代码: CreateB

Decision Trees 决策树

Decision Trees (DT)是用于分类和回归的非参数监督学习方法. 目标是创建一个模型,通过学习从数据特征推断出的简单决策规则来预测目标变量的值. 例如,在下面的例子中,决策树从数据中学习用一组if-then-else决策规则逼近正弦曲线. 树越深,决策规则越复杂,模型也越复杂. 决策树的优点: 易于理解和解释.树可以被可视化. 需要很少的数据准备.其他技术通常需要数据标准化,需要创建虚拟变量,并删除空白值.但请注意,该模块不支持缺少的值. 使用树(即,预测数据)的成本在用于训练树的数

Parallel 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s

本文转载自:链接 Highlights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for parallel 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s. My algorithm and implementation is competitve with (and in many cases better than) the implementation in OpenCV and XGBoost (A parallel GBDT library with 750+

[ML] {ud120} Lesson 4: Decision Trees

Linearly Separable Data Multiple Linear Questions Constructing a Decision Tree First Split Coding A Decision Tree Decision Tree Parameters Data Impurity and Entropy Formula of Entropy There is an error in the formula in the entropy written on this sl

8.4.1 决策树(Decision trees)

决策树是机器学习中最流行的一种算法,可以用于根据数据作出决策,或把输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算法使用树描述数据的哪些属性应进行测试,对每个可能的答案决定做什么.对答案反应既可能是另一个测试,也可能是最终答案. 机器学习理论提供了复杂的方法,用于自动从数据生成树,但对于我们的示例,我们将手工创建树.图 8.3 显示了我们问题的决策树. 图 8.3 检查适合贷款的决策树:每个菱形代表问题,链接是通向另一个问题或结论(矩形)的可能答案. 我们将首先实现 F# 版本.在 F# 中,写代码通常很容易,如果我们

Classification and Decision Trees

分类和决策树. 决策树是预测建模机器学习的一种重要算法. 决策树模型的表示是二叉树.这是算法和数据结构中的二叉树,没什么特别的.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单独的输入变量(x)和该变量上的拆分点(假设变量为数值). 树的叶节点包含一个输出变量(y),用于进行预测.通过遍历树的分割,直到到达叶节点并输出叶节点的类值,就可以做出预测. 树的学习速度很快,预测的速度也很快.它们通常也适用于广泛的问题,不需要对数据进行任何特别的准备. 决策树有很高的方差,并且可以在使用时产生更准确的预测. 原文地址: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