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浑浊一直是困扰着很多鱼友的一个问题,尤其是新手不会养水(我也不是很会养水),鱼缸里的水经常是混浊的而且还经常死鱼。养鱼的水为什么会混浊,这种混浊有何危害、怎么控制预防,在这篇文章里我会做详细的论述。
一、鱼缸常见的三种水混浊
1、物理性混浊:缸内颗粒性杂质过多引起的水体混浊叫做物理性混浊。一般开缸初期由于使用的是新滤材,其脱落的大量的颗粒性杂质和短小纤维等异物会造成了水体混浊。玻璃环、细菌屋、珊瑚砂等都比较容易掉渣,尤其是在灯光下可以看见水里有很多渣滓,影响观赏效果。依靠过滤再配合大换水能除掉一部分这种杂质,但是有些很小的还是除不掉,因此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找到源头,把脱落杂质的滤材更换掉。
2、化学性混浊:添加了化学物质后引起的混浊,比如使用净水剂、凝絮剂后引起的水质混浊,这种混浊很少见,一般都是新手所为。靠净水剂来保持水质是不可取的,净水剂分两种:凝絮型、杀菌型。凝絮型净水剂产生的絮状沉淀会破坏鱼腮的呼吸功能,杀菌型净水剂会破坏硝化系统,不宜使用。
3、生物性混浊:由于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水质混浊现象叫做生物性混浊。特征:水混沌不清、发灰白色给人雾朦朦的感觉,我们经常说的水混浊,就是指的生物性混浊。鱼缸是细菌理想的繁殖场所,不论是温度、ph、氧气、食物等,我们能控制的只有细菌的食物数量(鱼便、残饵等有机物),一旦控制不好有机物的含量,就会给细菌提供爆发的机会,所以就爆菌了。
爆菌后为什么水会混沌不清、雾朦朦的感觉,这是一个物理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细菌很小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当它大量繁殖的时候,就会产生乳光,改变水的折光率使光发生散射,造成水的澄明度下降,我们看到水的白浊就是这些细菌大量繁殖后改变了光反射造成的。
二、生物性混浊的成因及危害
造成生物性混浊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残饵及鱼便:残饵含高蛋白,鱼便不但是有机物,而且本身就带有大量的腐生菌,很容易污染水质,所以缸底有鱼便残留的鱼缸水质不好就是这个道理。
2、死鱼死虾:常见于开缸时或动物性残饵,鱼死后分解腐烂是从体内开始的,肠道内的细菌大量繁殖,尸体的腐烂都是从内向外的,由于鱼体含高蛋白和低脂肪,营养元素以及本身的含菌量远大于鱼便,所以混水更厉害,这也是我反对死鱼死虾用开缸的主要原因。
3、臭硝化菌:臭的液体硝化菌绝对是鱼缸的杀手,此种东西已经不能叫硝化菌了。硝化菌生产时最大的技术难题就是硝化菌的长期保存问题,因为硝化菌无法形成内孢子而达到真正的休眠状态,而只能以假休眠状态存在,假休眠状态下菌株的代谢作用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但仍需要进行有氧呼吸,若保存环境缺乏氧气,假休眠状态下的菌种仍无法长久保存。因此硝化菌制剂在生产时要求菌液里不能含有任何有机物和异营菌,否则异营菌就会繁殖来分解有机物,异营菌一旦繁殖瓶中的空气就会很快耗尽,而形成厌氧状态,产生恶臭的硫化氢气体,这就是有的硝化菌会臭的原因。这种臭硝化菌里实际已无硝化菌,而是已经腐败了的高浓度营养液和大量细菌,这样的东西倒鱼缸里,会使鱼缸的水富营养化,细菌会疯长,俗称“暴菌”,所以水会极度混浊。
生物性混浊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1、有碍观瞻,2、由于有大量异营性细菌的存在,它们的代谢产物“氨”的浓度也会大幅度提高,会给硝化系统造成很大的负担,甚至超过硝化系统的硝化能力,造成毒素堆积,鱼会“氨”中毒,因此在水质不好的鱼缸里经常死鱼就成了家常便饭。
三、生物性混浊的控制
生物性混浊的表象是异营菌大量繁殖造成的,但本质是因为鱼缸里有大量的有机物造成的。因此加强过滤是解决生物性混浊的治本之道。加强缸内造流是物理过滤的关键,要保证鱼便产生后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过滤掉。投喂不要太多,七分饱足矣,发现残饵应及时捞出。
可能有人会问:鱼便、残饵过滤到滤棉上不也是一样在水里吗,难道就不会引起暴菌吗?很多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疑问。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几千年前就有了,叫做“流水不腐”。异营菌必须要“着床”吸附在鱼便残饵这些有机物上才能生长繁殖,而滤槽里的水流速很快,不利于异营菌的“着床”,这样就抑止了异营菌的大量繁殖。只要能把鱼便、残饵及时的过滤到滤槽里,鱼缸的水就不会暴菌,就不会混浊。
治标的方法:使用UV紫外线杀菌灯直接杀灭大量繁殖的异营菌。尤其在生物性混浊的暴发期,杀菌清水的效果非常明显,随着水中细菌含量的减少,水会越来越清。UV紫外线杀菌灯的使用也有两个原则:
1、见好就收原则。只在水质出现问题的时候使用,杀菌清水后马上撤出,如长期使用对养水不利。
2、慢水流原则。紫外线的杀菌能力很弱,所以需要慢水流经过杀菌效果才好,水流速度和紫外线的杀菌能力成反比。紫外线杀菌开灯时间没有固定要求,应该根据杀菌效果和水流速度来确定,可以每天开几小时到十几小时不等,我曾经试验过连续一周每天开12小时,对硝化菌以及鱼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有一个理论说紫外线会把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会增加水质的毒素,所以要把uv灯的出水口放在滤槽里把水再过滤一次,我也亲自做了这方面的试验,证明这个说法不成立,试验结果表明uv灯的出水毒素指标正常,亚硝酸盐的含量没有一丝一毫的提高。
四、水质浑浊与硝化菌的关系
很多鱼友把鱼缸里浑浊的水质判定为硝化系统没有建立好,把水由浑浊变清澈做为硝化系统已经建立完善的标志,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水质的清与浊和硝化菌都没有关系,硝化菌的作用是去除水中的毒素(氨和亚硝酸盐)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不是清洁水体。氨和亚硝酸盐是无机物,它们的存不会引起水质混浊,就像盐撒进水里不会使水变混一个道理。水绝不会因为有了氨和亚硝酸盐的存在而变的混浊,也不会随着氨和亚硝酸盐的去除而变的清澈。因此硝化菌和水的清澈混浊没有关系。
通过上面的解析我们已经知道:“水混浊的主要原因是鱼便残饵等过多的有机物引发异营菌大量繁殖造成的”。要想控制这种生物性混浊有两条途经:1、杀灭过度繁殖的异营菌,2、清除过多的有机物。硝化菌完全不具备这样的功能,硝化菌不具有杀菌抑菌和分解有机物的功能,不会因为有硝化菌的存在影响异营菌的繁殖,相反过多的有机物和异营菌却是硝化菌的天敌,被有机物侵占的滤材会使硝化菌无法在上面生长繁殖,因此随着开缸时间的延长,陶瓷环等生物滤材会逐渐的被有机物残渣覆盖,鱼缸的硝化能力会越来越弱,直到有一天所有的滤材都被占满,硝化系统崩溃。所以定期清洗滤材对于硝化菌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附录:
氨和亚硝酸盐中毒
1、中毒作用机理:毒素通过鱼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把血红蛋白氧化成高价血红蛋白,使其丧失输氧能力,出现组织缺氧,窒息而死。
2、氨中毒的症状:
鱼出现窜游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
呼吸急促,大口挣扎,死前眼球突出。
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红色或紫黑色。
鱼鳍舒展,根基出血。
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
打开腹腔,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肝脾肾的颜色呈紫色。
3、亚硝酸盐中毒症状:
鱼的食欲下降、厌食。
鳃组织出现病变:鳃部肿胀增生、鳃丝呈暗红色、出现鳃或黄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浮头。
体色变深,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
肝脏出现变异,如空泡化。
4、控制标准
氨的标准:<<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水产养殖中应将氨控制在0.02mg/L以下。
亚硝酸盐的标准:<<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水产养殖中应将亚硝酸盐控制在0.2mg/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