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神话之一:100%利用

原文作者:Johanna Rothman

在最近的一次活动中,有一位经理把我拉到一边,对我说:“Johanna,对于敏捷这东西,我总有些不太明白。显而易见,并不是所有人都被100%利用了。”

“他们没有被100%利用又怎么样呢?你觉得这有问题?”

“见鬼,是的。我付他们工资!因此,我想知道我会从他们身上获得满满的价值!”

“如果我告诉你,你获得的价值可能比你支付的要多,也许有1.5~2倍,你觉得怎么样?那样你就开心了吧?”

那位经理平静下来,然后转向我,继续问:“你怎么知道的?”

我微笑着说:“以后再告诉你。”

有太多太多的经理相信“100%利用”的神话。那是一种信仰——每个技术人员在每一天里的分分秒秒都必须被充分利用。这个神话的问题在于,人们没有时间去创新,没有灵感,也没时间去探索。

更糟糕的是,还会出现僵局。在一个人被100%利用的情况下,你在A项目上需要他的时候,他可能正在做着B项目。你们无法聚集起来开一个会。你不能打一通电话。你甚至没有合理的时间去回复邮件。为什么呢?因为你对各种其他打扰已经应接不暇了。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回到早期的计算,机器比程序员要昂贵几个数量级。在20世纪70年代,在我开始以程序员身份打工那会儿,那时的公司可能会给经验极其丰富的程序员支付5万美元的年薪。而对于那些刚刚从学校走出来的新手,公司支付的年薪可能不到1.5万美元。我们当时觉得已经赚得非常多了!相比之下,公司可能每年花很多万美元的钱去租赁机器,或者花数百万美元买下机器。你可以看到,薪资水平与机器成本之间相去甚远!

在电脑有那么贵的时候,我们利用了机器时间的每一秒钟。为了上机,我们需要登记。我们在桌上检验自己的工作。我们进行设计评审和代码评审。我们珍惜上机时间的每一分钟---没错,我们的工作常常受限于CPU的一分钟时间。如果你想用更多的时间,那就预约下班时间吧,比如半夜2点~4点。

需要注意的是,那时候珍稀的不只是上机时间,还有内存。在那古老的岁月里,我们的内存只有256字节,代码是用汇编语言写的。我们的代码要分页。如果你有一段程序超过一页,你得在一页的末尾转移到另一页有空的地方,以便于换入。(这常常需要手工完成。噢……我一点也不怀念那个旧年代!)

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及80年代,微型电脑的出现拉近了程序员薪水与电脑价格之间的差距。不过,也只有当微型电脑的价格真正下来了、并且个人电脑开始主导市场的时候,程序员的身价才变得比电脑贵多了去了。到那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让程序员独占电脑的工作方式成本更低,这比设计评审、代码评审或与其他人讨论架构更有效。

到了20世纪90年代,尽管电脑、硬盘和内存的价格持续下跌,程序员和测试人员的身价也变得越来越贵,我们中的一些人清楚地认识到,软件开发更多是一种合作,而不只是程序员单独面对电脑那么简单。这也便是为什么Watts Humphrey和软件工程研究所在90年代备受瞩目的原因。不是因为人们喜欢繁琐的流程,而是因为(特别是在一个串行周期里)你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以使得系统开发收获更大的成功。很多管理者陷入了“100%利用”的思维泥潭。需要注意的是,“100%利用”的概念在当时被提出了没多久,并且很受重视!

译者注:Watts Humphrey(1927—2010)在软件工程领域享有盛誉,被美国国防软件工程杂志《CrossTalk》评为影响软件发展的十位大师之一。他在IBM工作了27年,负责管理IBM全球产品研发。离任后,受美国国防部委托,加入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领导SEI过程研究计划,并提出了能力成熟模型(CMM)思想。在CMM浪潮席卷软件工业界之时,他又力推个人软件过程(PersonalSoftware Process,PSP)和团队软件过程(TeamSoftware Process,TSP),成为软件开发人员和开发团队的自修宝典。他的著作颇丰,《软件工程规范》、《个体软件过程》、《软件制胜之道》等都已成为经典。

当一台单进程的电脑被完全利用的时候,请记住这意味着:它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它不能服务于任何中断;它不能响应任何键盘输入;它不能更新状态;它只能一直处理下去,直到完成。

如果程序表现良好,并且不受限于I/O、内存或CPU,运行在一台单用户、单进程的机器上,比如只有加减乘除功能的个人计算器,那也许还没事。但只要你加入另外一个用户或者另一个进程,你就麻烦了。(或者,如果程序表现不正常、没能很好地完成,你也会陷入麻烦之中。)

现代的电脑就是那样。现代电脑都是多进程的机器。

对于多进程的机器,如果一台电脑被完全利用,你会看到系统抖动,可能还会僵死。想一想高峰时期的公路,没有一辆车动得了;这时候,公路是被100%利用了啊。但是,我们不想公路被100%利用。我们也不想让眼前的电脑满负荷运行。如果你的电脑被用到了50%~75%,你会感觉它变慢了。而高于85%时,电脑会有难以预期的表现。它们的生产力是不可预期的,你无法判断会发生什么状况。

遗憾的是,人类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为什么100%利用不适用于人

现在,想一想我们自己。当我们在100%利用的状态中时,我们根本没有闲暇时间。我们在各种任务或干扰之间疲于奔命,没时间思考。这时候,至少有两方面的问题:难以避免的多任务,以及没有思考。

实际上,我们根本不是多任务并行——只不过是快速切换而已。我们不像电脑;电脑在切换时,它们把内存里的东西完美地拷贝到磁盘上,当需要换入的时候,能够再次把数据读进来。因为我们是人,我们不能完美地把我们脑子里的东西备份出来,后续也无法再完美地恢复。因此,切换是有成本的,因为我们在处理其他事的时候必须记住之前脑子里在想的东西。那也需要占用时间。

因此,这里有一个情境切换的问题,我们需要花费时间把脑子里的东西换出去、换回来。所有这些时间和不完美会累加起来。因为我们是人,我们不能为各个任务完美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假设我们手上有3个任务,我们不能做到在每个任务上花费33%的时间——只要我们乐意,我们想在一个任务上花多少时间就花多少时间,平均33%只是一个假设罢了。

接着,让我来解决100%利用中没有思考的问题。如果你想让大家考虑换一种新的工作方式,怎么办?如果你令他们满负荷地工作,他们会尝试吗?没机会!他们不会考虑,因为他们没有时间。

因此,你让大家机械地工作:用他们了解的最佳方式去服务于各种中断、做尽量小块的工作、做到足够多就算通过。他们不会想办法去提高。他们不会想办法去帮助别人。他们不会尝试创新。他们只是在想,“我怎样才能从这堆积如山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这对他们来说是很恐怖的,对产品也不好,对与他们打交道的任何人都不好。

当你让人们工作在100%利用的状态,与你计划让他们每天大概只干6小时的技术活比起来,你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工作成效会小得多。人们需要时间去阅读邮件,去参加临时的会议,休息一下,进行一些架构方面的讨论,喝杯咖啡,或者做点别的什么事。如果你为上午计划一大块的工作,为下午再安排几个大块的工作,并把会议的数量降到最低,技术人员会很好地完成分配给他们的工作。

如果你在一个喜欢开会的组织里工作,你甚至不能计划每天6小时的技术活——你必须计划得更少一点。会议在浪费人们的时间。

但不管怎么样,如果你按照100%利用来计划,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完成的工作会少得多。你营造了一个可怕的工作环境,这还是一个没有创新的环境。那不像是一条成功之道,是吧?

敏捷和精益让神话破灭

敏捷和精益不会使“100%利用”烟消云散,但它们让神话破灭了。通过把所有的工作装进Backlog(一个管理积压工作的仓库),这有助于管理层和研发团队看清楚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以及大家面临着多大的挑战。这很不错!

一旦每个人可以把工作可视化,你就能围绕它开展工作了。也许某些工作确实与产品路线图相关,但不必在这个迭代里完成。也许有些工作是为另外一个项目做的,应该被推迟到下一个迭代周期。这很好——这就是项目组合管理。也许有些工作应该由某人来做,而不是这个团队来做。这很好——相关管理者需要出面协调。

不管你做什么,只有你看到了工作,你才能有所作为。只要你完全地把工作可视化,你就能管理。

记住,如果你被100%利用,那就没人能做事了。如果你想为你的组织贡献实足的价值,你需要让自己被“利用”到50%~60%。因为浪费思想(不管什么思想)是件可怕的事。

时间: 2024-09-30 00:32:24

管理神话之一:100%利用的相关文章

管理神话之一:得不偿失的100%利用(转)

add by zhj: 人毕竟不是机器,不应该被当机器来使用,太苛刻的老板,手下不可能有优秀的员工 原文:管理神话之一:得不偿失的100%利用 摘要:很多老板或管理总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付他工资了,所以我要让这些技术人员每一天的分分秒秒都被100%利用”,这样想以及正在做的人不在少数,但请停下来,因为你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你就发现这么做往往真的得不偿失. 在最近的一次活动中,有一位经理把我拉到一边,对我说:“Johanna,对于敏捷这东西,我总有些不太明白.显而易见,并不是所有人都被100%利用了.

管理神话之23:随便多少人你都能管

原文作者:Johanna Rothman "Cindy,我要给你的团队再加三个人."Patrick(公司的CTO)斜靠在门口,话音刚落,他转身就想离开. "等等--这事我们要讨论一下.你不能这样扔下炸弹后就一走了之.你为什么要我再招更多的人?"Cindy看起来顾虑重重. "我不是让你新招人,"Patrick说,"我是想把人从Tranh的团队转到你这里.他带不好他们.而你很擅长带团队.他不行.我要你来管理他们." "如

管理神话之严格管理vs弹性管理

中国大概除了BAT等领先的互联网企业之外很多软件公司还是以严格管理的方式为主,总是把弹性管理当成是一个福利来看待,总是心里一万个不愿意.美国软件业全球第一,弹性管理也是最普遍的管理方式,难道这里面的关系就真的是因为高福利国家的缘故吗? 软件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尤其是技术方面的迭代速度可以说是全行业之首,没有什么行业更新换代的速度能比的上软件业,这也就造成了软件业的特点就不是一个重复性工作的行业,就拿ERP这个很传统的领域,一个ERP专家无论积累了多少经验,每到一家新公司都会有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软件管理神话之完美的目标

作为一个管理者有时候会讲不要追求完美的软件,可是往往有时候不会想到自己追求的一个目标何尝不是一个完美的目标,其实完美的目标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往往会成为团队内耗的根源. 管理者在提出一个目标时,往往会附加很多条件,这些附加的条件往往都是相互矛盾,这些条件让目标成为了一个完美的目标,而且团队对目标的条件优先级也是不统一的,这样的团队自然就会产生了内耗,执行就必然会走形. 一个目标必然会有取舍,要知道想得到什么就得放弃什么,这才是一个能够实现的目标,一个面面俱到的目标还会是目标吗?可是往往很多管理者

管理神话之"我还能做大量的技术工作"

“你要知道,如果你想做好一件事,你就必须自己动手.”Clive一边咕哝着,一边走回自己的房间. Susan原本在埋头工作.她抬起头来,叹了口气.然后起身,跟着Clive穿过走廊,来到他的房间门口.她敲了敲门. “什么事?我现在有点忙!”Clive一边应着,一边坐回他的电脑边上,然后对着Susan说,“给我解释一下框架的这个部分.” “不行.” 他望着她,抬了抬眉毛,说:“不行?我可是你的老板.” “没错!你是经理,但你在质问我的时候不像个经理.你像是闯进来捣乱的,而不是来帮忙的.我是技术主管.如

管理神话之二:只有专家才能做这事

原文作者:JohannaRothman 你需要做一件特定的事情,比如设计一个新的数据库或者一个特别的用户界面,或者你需要一位发布工程师,或者需要一位UI设计师,或者你想测试系统的某个部分,但是,平常做那个工作的人偏偏不在--在你的项目里,你碰到过多少次这种情况?你的项目受到什么影响?是不是只能等着那位专家回来? 在项目等待专家的情况出现时,很多管理者感觉还是可以抡上三板斧的.他们可以让项目等一等,也可以请专家多任务并行,或者他们拽来另一位专家顶上.毕竟,在任何项目里,你并不是时时刻刻都需要专家.

管理神话之八:我还能做大量的技术工作

原文作者:Johanna Rothman "你要知道,如果你想做好一件事,你就必须自己动手."Clive一边咕哝着,一边走回自己的房间. Susan原本在埋头工作.她抬起头来,叹了口气.然后起身,跟着Clive穿过走廊,来到他的房间门口.她敲了敲门. "什么事?我现在有点忙!"Clive一边应着,一边坐回他的电脑边上,然后对着Susan说,"给我解释一下框架的这个部分." "不行." 他望着她,抬了抬眉毛,说:"不行

ASP.NET综合管理ERP系统100%源码+全部开发文档

该系统开发环境为:VS2010,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框架为ASP.NET.源码包括全部文档说明,代码简单易懂,注释完整. 提示:如果没有安装水晶报表系统运行会报错,报表安装程序已经打包在源码中. 系统主要功能: 1. 执行模式 通过动态的管理个人及部门的目标任务和绩效,提高全员工能动性:日程安排只能提醒.建立畅通公共交流渠道.实现及时.准确.快速.高效的信息沟通和企业文化共享平台. 2.  办公模式 办公模式是将现代化管理理念导入动态工作流,通过无纸化协同办公,达到工作精细化.流程化

管理神话

http://blog.csdn.net/happydeer/article/details/41511095  本文用菊子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