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集成强调开发人员提交了新代码之后,立刻进行构建、(单元)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确定新代码和原有代码能否正确地集成在一起。
持续交付在持续集成的基础上,将集成后的代码部署到更贴近真实运行环境的「类生产环境」(production-like environments)中。比如,我们完成单元测试后,可以把代码部署到连接数据库的 Staging 环境中更多的测试。如果代码没有问题,可以继续手动部署到生产环境中
持续部署则是在持续交付的基础上,把部署到生产环境的过程自动化。
集成:是指软件个人研发的部分向软件整体部分交付,以便尽早发现个人开发部分的问题;
部署:是代码尽快向可运行的开发/测试节交付,以便尽早测试;
交付:是指研发尽快向客户交付,以便尽早发现生产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说等到所有东西都完成了才向下个环节交付,导致所有的问题只能再最后才爆发出来,解决成本巨大甚至无法解决。
而所谓的持续,就是说每完成一个完整的部分,就向下个环节交付,发现问题可以马上调整。是的问题不会放大到其他部分和后面的环节。
这种做法的核心思想在于:既然事实上难以做到事先完全了解完整的、正确的需求,那么就干脆一小块一小块的做,并且加快交付的速度和频率,使得交付物尽早在下个环节得到验证。早发现问题早返工。
举个例子,你家装修厨房,其中一项是铺地砖,边角地砖要切割大小。如果一次全切割完再铺上去,发现尺寸有误的话浪费和返工时间就大了,不如切一块铺一块。这就是持续集成。
装修厨房有很多部分,每个部分都有检测手段,如地砖铺完了要测试漏水与否,线路铺完了要通电测试电路通顺,水管装好了也要测试冷水热水。如果全部装完了再测,出现问题可能会互相影响,比如电路不行可能要把地砖给挖开……。那么每完成一部分就测试,这是持续部署。
全部装修完了,你去验收,发现地砖颜色不合意,水池太小,灶台位置不对,返工吗?所以不如没完成一部分,你就去用一下试用验收,这就是持续交付。
CI(continuous integration)持续集成
一次构建:可能包含编译,测试,审查和部署,以及其他一些事情,一次构建就是将源代码放在一起,并验证软件是否可以作为一个一致的单元运行的过程。可以理解为频繁的在多个团队的工作中集成,并且给与反馈的过程。团队开发成员经常集成它们的工作,每次集成都通过自动化的构建(包括编译,发布,自动化测试)来验证,从而尽早地发现集成错误。
CI场景如下:
(1)开发人员向版本控制库提交代码,同时,集成构建计算机上的CI服务器正在轮询检查版本控制库中的变更
(2)在提交发生之后,CI服务器检测到版本控制库中发生了变更,所以CI服务器会从库中取得最新的代码副本,执行构建脚本,该脚本将对软件进行集成
(3)CI服务器向指定的项目成员发成电子邮件,提供构建结果的反馈信息。
(4)CI服务器继续轮询版本控制库中的变更。
CI持续集成周期
一个典型的持续集成周期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持续集成服务器不断从版本控制服务器上检查代码状态,看代码是否有更新。
(2)如果发现代码有最新的提交,那么就从版本控制服务器下载最新的代码。
(3)等代码完全更新以后,调用自动化编译脚本,进行代码编译。
(4)运行所有的自动化测试。
(5)进行代码分析。
(6)产生可执行的软件,能够提供给测试人员进行测试。
CI系统
在CI中您需要一个版本控制库,比如(CVS或者SVN,subversion)来执行CI。版本控制库,大家都知道SVN,可以方便的管理源代码,可以沿着时间轴取得不同同版本的代码。CI服务器在变更提交到版本库后执行的集成构建,他会每个一段时间去检查版本库中的变更,所以我们需要对CI服务器进行配置。CI服务器还需要提供一个方便的显示板来显示构建的结果。但是CI服务器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通过执行构建脚本来执行构建。
从上面我们知道CI的4个基本特征:与版本控制库链接,构建脚本,某种类型的反馈机制,集成源代码变更的过程。这也是CI系统的4个基本功能。一个好的CI系统的关键特征就是速度,这个系统的本质就及时向开发者和项目风险承担者提供反馈信息。
既然CI这么好,但还是有些团队并没有选择使用,其实这是一个综合考虑的结果。使用CI会增加一些成本的,比如增加了维护CI系统的开销,变化太多尤其是对于老项目需要改变很多才能实现CI。失败的构建太多,如果在提交代码之前没有私有构建一次,就会造成在使用ci的时候变更变得频繁。存在额外的硬件和软件成本,使用ci就需要一台独立的集成服务器。
一些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测试能达到多少代码覆盖率?
执行构建需要多长的时间?
平均的代码复杂度如何?有多少代码重复?
在版本控制系统中对构建版本打上标签了吗?
已部署的软件存放在哪里?
是否使用测试覆盖率工具?
如何做好code review?
CI工具
持续集成工具:jenkins、CruiseControl、Hudson、gauntlet
构建工具:Maven、Ant、groovy
CDBI:持续数据库集成,即每次项目的版本控制库中发生变更时,重建数据库和测试数据。
Jenkins
Jenkins 是一个开源项目,提供了一种易于使用的持续集成系统,使开发者从繁杂的集成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更为重要的业务逻辑实现上。同时 Jenkins 能实施监控集成中存在的错误,提供详细的日志文件和提醒功能,还能用图表的形式形象地展示项目构建的趋势和稳定性。Jenkins 还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插件支持,这使得 Jenkins 变得越来越强大。我们可以方便的安装各种第三方插件,从而方便快捷的集成第三方的应用。
PMD
静态代码分析工具,通过扫描Java源代码,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各种问题,包括重复代码,日志记录不规范,异常处理不规范,未使用引入的包,支持ant集成。
这里有关于PMD的一些介绍:http://blog.csdn.net/sadamdiyi/article/details/6073694
Checkstyle
提供了一个帮助JAVA开发人员遵守某些编码规范的工具。它能够自动化代码规范检查过程。相比于PMD会更加侧重于编码标准(语法)方面的检查,而PMD是侧重于语义bug。
基于Jenkins快速搭建CI环境
首先要知道一个持续集成环境需要包括三个方面要素:代码存储库、构建过程和持续集成服务器。
?代码存储库一般使用SVN,
1、开始新建一个 Jenkins 项目, 由于我们需要连接 SVN 的代码存储器, 我们选择 Build a free-style software project。
2、然后配置这个 JenkinsTest 项目了,根据实际的 SVN 服务器服务器信息配置 Source Code Management,这能让 Jenkins 知道如何从哪里获取最新的代码。
3、根据开发需要,隔一段时间需要重新构建一次。选择 Build periodically,在 Schedule 中填写 0 * * * *对应的构建时间。
4、添加 build 的步骤了。Jenkins 提供了四个选项供我们选择,可以根据需要执行或调用外部命令和脚本,例如ant、shell、maven等等。这些脚本都是根据需要自己配置的。
5、可以在 Jenkins 中观察构建的进度和最终的状态——成功或者失败。太阳代表之前的构建没有任何失败,蓝色的小球代表构建成功。也可以在JenkinsTest 查看单次构建的 Console 的输出结果。从中能看到构建的第一步是从 SVN 服务器上 check out 代码,然后在build。
具体的可以参考: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java/j-lo-jenkins/
后话:其实这就是我在公司实习时所谓的CBD,他们没有使用集成工具,而是直接在服务器上执行CBD脚本,check代码,build构建,deploy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