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作为一个在体制内科研单位编程的非科班出身的野生码农,这几年的路走的平淡而又焦急不已。至于就朝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的方向上来说,这几年算不算被虚度了也是个让自己心里比较没底的问题。
2007年夏天来到西安上大学,专业是被调剂到的测控技术与仪器,在这所高校,基本算是个玩硬件的专业,那年可能也是因为个人不喜欢系主任宣扬的理念,彻底对硬件无感。喜欢去图书馆借一些心理学和人生道路方面的书,上课的时候窝在能晒到太阳的角落里看的兴致勃勃,倒是也懂得了不少道理,同时也产生了疑问:我的未来到底应该在哪里。
2008年上半年,应该是大一下学期,教C语言的老师人比较有意思,爱说爱笑爱晒他家萌娃的照片,课也讲的不错,算是第一门让我听的津津有味的课程。让平时对什么都不那么上心的我,居然也在上机课时为了成为那个写代码写的又快又好地人而蛮拼的。上别的课看的书也从人文变成了各种计算机方面的书,野路子出身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始,就去计算机类的书架上一排一排地扫过去,IT人文、体系结构、编程语言、软件工程……一个学期下来,杂七杂八看了很多,但是也没记住多少,仅仅是雁过留痕而已。但是这段时间的阅读,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我迅速地了解了一个从前未曾关注的世界,原来有那么一群人,在最近的几十年里,让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爆炸式的改变和发展,原来改变世界的是计算机,是牛人,是代码。从此让自己下定决心要融入进这个变革世界的浪潮中,也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9年大学进入专业课模式,依旧无感,依旧疯狂读书。现在想起来,浪费了整整后来两年的时间,只看书不动手的毛病,只有等时间都过去了才感觉到,追悔莫及。
2010年上半年报了个软件设计师的名,不满足于官方那本蓝皮书的内容,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硬是把软考的那十几门小课程的教材都过了一遍。那段疯狂的后遗症就是后来再做高频电路习题时,总是习惯性地1KHz=1024Hz,还木然地问为啥我总是算的不对啊……虽然在来回颠簸四个多小时的考试后查成绩,下午的分数没过线,但是这次备考的过程也算是为后面的考研打下了基础。考研义无反顾地三跨报了上海交大的计算机专业,然后就开启了读书生涯以来自我感觉最拼命的一段时间,获益良多。
2011年,考研分数下来了,因为个人原因去留问题也考虑稳妥了 。分数和复试排名的优势还是蛮大的,但是已经打定主意留在西安了,于是调剂,几经周折,调剂进了一所国家科研院所读研究生和定向就业,这个在外人看来算是前途光明的选择。但是我知道在这里工作必定不能实现的,就是跟上IT界的浪潮,改变世界。纠结万分。
2012年是结束第一年读书生涯,进入单位正式上班的第一年,感受到了国企做事的低效、刻板、毫无生机,也感受到了对自己未来的迷茫。在这时发现了移动互联网这个新世界,给手机开发程序,这不就是每个开发者都能尝试的,有可能改变生活方式的途径吗,而且最重要的,可以仅利用业余时间来做到。于是重新燃起了希望。
2013年到今年,一直折腾在移动开发的世界里,最近发觉了自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作为野生码农孤立于圈子之外的无力感,比如行动力持续性不够强的问题。针对自己性格上的一些弱点,做出了一些改变,寻求圈子的资源积极靠拢,最终目标也只有一个,就是朝着自己当初的目标不断地前行。
眼看着2014年快到尾声了,今年的计划还是需要加快进度。这几年的时间,要对得起未来的日子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