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fdisk分区
3.1 fdisk命令分区过程
(1)添加新硬盘
(2)查看新硬盘#fdisk –l
(3)使用fdisk命令分区:#fdisk /dev/sdb
Fdisk交互指令说明 |
|
命令 |
说明 |
a |
设置可引导标记 |
b |
编辑bsd磁盘标签 |
c |
设置DOS操作系统兼容标记 |
d |
删除一个分区 |
l |
显示己知的文件系统类型。82为linux swap,83为linux分区 |
m |
显示帮助菜单 |
n |
新建分区 |
o |
建立空白DOS分区表 |
p |
显示分区列表 |
q |
不保存退出 |
s |
新建空白SUN磁盘标签 |
t |
改变一个分区的系统ID |
u |
改变显示记录单位 |
v |
验证分区表 |
w |
保存退出 |
x |
附加功能(仅专家) |
【示例】新建主分区和逻辑分区
(4)重新读取分区表信息:#partprobe //避免分区后得重启系统
(5)格式化分区:#mkfs –t ext4 /dev/sdbX (其中x为分区号,但要注意,只能格式化主分区和逻辑分区。扩展分区是用来再分逻辑分区的,所以不能格式化)
(6)建立挂载点并挂载
#mkdir /disk1
#mount /dev/sdb1 /disk1/
3.2 分区自动挂载与fstab文件修复
(1)/etc/fstab文件
①第1字段:分区设备文件名或UUID(硬盘通用唯一识别码),可用#dumpe2fs –h /dev/sdb1找到“Filesystem UUID”,查看分区的UUID
②第2字段:挂载点
③第3字段:文件系统名称
④第4字段:挂载参数
⑤第5字段:指定分区是否被dump备份,0代表不备份,1代表每天备份,2代表不定期备份。
⑥第6字段:指定分区是否被fsck检测,0代表不检测,其他数字代表检测的优先级,那么当然1的优先级比2高。
(2)自动挂载:
①#vi /etc/fstab //编辑/etc/fstab
②新建一行:“/dev/sdb1 /disk1 ext4 defaults 1 2”即可将/dev/sdb1分区在启动时自动挂载到/disk1目录下
③#mount –a //依据配置文件/etc/fstab内容,自动挂载(执行这条命令可在不重启系统的情况下,自动挂载各分区
4. /etc/fstab文件修复
(1)如果不正确填写分区表,重启时会出现错误,但系统仍然允许我们输入root密码后登录系统,但此时根分区被挂载为只读权限,可以用#mount –o remount,rw /来分配根分区的读写权限。
(2)然后,就可以#vi /etc/fstab文件,将错误的挂载点进行一一修复。
5. 分配swap分区
(1)查询内存与swap分区使用情况:#free
①cached(缓存):是指把读取出来的数据保存在内存当中,当再次读取时,不用读取硬盘而直接从内存当中读取,加速了数据的读取过程。
②buffer(缓冲):是指在写入数据时,先把分散的写入操作保存到内存当中,当达到一个程序再集中写入硬盘,减少了磁盘碎片和硬盘的反复寻道,加速了数据的写入过程。
(2)新建swap分区:#fdisk /dev/sdb
①新建一个逻辑分区:#fdisk /dev/sdb,然后新建逻辑分区
②将分区号改为82(82为swap分区的ID号)
(3)格式化:#mkswap /dev/sdb6
①分完swap分区后,需要重启才能格式化
②注意格化式swap分区的命令为mkswap,而不是mkfs
(4)加入和取消swap分区到系统中
①加入swap分区到系统中:#swapon /dev/sdb6(临时生效!)
②取消swap分区:swapoff /dev/sdb6
(5)swap分区开机自动挂载
#vi /etc/fstab
/dev/sdb6 swap swap defaults 0 0 (注意第1个swap是挂载点,不要错误写成/swap,第2个swap为文件系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