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Session实现

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Session实现

1.   认识ZooKeeper

ZooKeeper—— “动物园管理员”。动物园里当然有好多的动物,游客可以根据动物园提供的向导图到不同的场馆观赏各种类型的动物,而不是像走在原始丛林里,心惊胆颤的被动 物所观赏。为了让各种不同的动物呆在它们应该呆的地方,而不是相互串门,或是相互厮杀,就需要动物园管理员按照动物的各种习性加以分类和管理,这样我们才 能更加放心安全的观赏动物。回到我们企业级应用系统中,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企业级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臃肿,性能急剧下降,客户抱怨频频。拆 分系统是目前我们可选择的解决系统可伸缩性和性能问题的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拆分系统同时也带来了系统的复杂性——各子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彼此 之间需要协作和交互,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布式系统。各个子系统就好比动物园里的动物,为了使各个子系统能正常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必须需要一种机制来进 行协调——这就是ZooKeeper——动物园管理员。

关于ZooKeeper更正式的介绍——ZooKeeper是一个为分布式应用程序提供高性能协调服务的工具集合。它可以应用在一些需要提供统一协调服务的case中,例如命名、配置管理、同步和组服务等。而在我们的case中,它被作为一个协调分布式环境中各子系统之间共享状态数据的基础设施。

2.   ZooKeeper之特性

ZooKeeper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的小文件存储系统。原本是Apache Hadoop的一个组件,现在被拆分为一个Hadoop的独立子项目,在HBase(Hadoop的另外一个被拆分出来的子项目,用于分布式环境下的超大数据量的DBMS)中也用到了ZooKeeper集群。ZooKeeper有如下的特性:

1)   简单

ZooKeeper核心是一个精简的文件系统,它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文件操作以及附加的功能,例如排序和通知。

2)   易表达

ZooKeeper的数据结构原型是一棵znode树(类似Linux的文件系统),并且它们是一些已经被构建好的块,可以用来构建大型的协作数据结构和协议。

3)   高可用性

ZooKeeper可以运行在一组服务器上,同时它们被设计成高可用性,为你的应用程序避免单点故障。

4)   松耦合交互

ZooKeeper提供的Watcher机制使得各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变得松耦合,每个客户端无需知晓其他客户端的存在,就可以和其他客户端进行数据交互。

5)   丰富的API

ZooKeeper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套丰富的API,减轻了开发人员编写通用协议的负担。

这篇文章是关于如何在ZooKeeper上创建分布式Session系统,所以关于ZooKeeper的安装、使用、管理等主题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如果想了解ZooKeeper更加详细的情况,请看另外一篇文章《ZooKeeper实战》。

3.   为什么使用ZooKeeper

目前有关于分布式Session的实现基本上都是基于memcached。memcached本质上是一个内存缓存系统。虽然memcached也可以是分布式集群环境的,但是对于一份数据来说,它总是存储在某一台memcached服务器上。如果发生网络故障或是服务器当机,则存储在这台服务器上的所有数据都将不可访问。由于数据是存储在内存中的,重启服务器,将导致数据全部丢失。当然你可以自己实现一套机制,用来在分布式memcached之间进行数据的同步和持久化,但是实现这套机制谈何容易!

由上述ZooKeeper的特性可知,ZooKeeper是一个分布式小文件系统,并且被设计为高可用性。通过选举算法和集群复制可以避免单点故障,由于是文件系统,所以即使所有的ZooKeeper节点全部挂掉,数据也不会丢失,重启服务器之后,数据即可恢复。另外ZooKeeper的节点更新是原子的,也就是说更新不是成功就是失败。通过版本号,ZooKeeper实现了更新的乐观锁,当版本号不相符时,则表示待更新的节点已经被其他客户端提前更新了,而当前的整个更新操作将全部失败。当然所有的一切ZooKeeper已经为开发者提供了保障,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调用API。

有人会怀疑ZooKeeper的执行能力,在ZooKeeper诞生的地方——Yahoo!给出了一组数据将打消你的怀疑。它的吞吐量标准已经达到大约每秒10000基于写操作的工作量。对于读操作的工作量来说,它的吞吐量标准还要高几倍。

4.   实现分布式Session所面临的挑战

实现分布式session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实现session在分布式系统之间的共享。在分布式环境下,每个子系统都是跨网络的独立JVM,在这些JVM之间实现共享数据的方式无非就是TCP/IP通讯。无论是memcached,还是ZooKeeper,底层都是基于TCP/IP的。所以,我认为使用何种工具实现分布式Session都是可行的,没有那种实现优于另外一种实现,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各有优缺点。世间万物,无十全十美,不要盲目的崇拜某种技术,唯有适合才是真理。

1)   Session ID的共享

Session ID是一个实例化Session对象的唯一标识,也是它在Web容器中可以被识别的唯一身份标签。Jetty和Tomcat容器会通过一个Hash算法,得到一个唯一的ID字符串,然后赋值给某个实例化的Session,此时,这个Session就可以被放入Web容器的SessionManager中开始它短暂的一生。在Servlet中,我们可以通过HttpSession的getId()方法得到这个值,但是我们无法改变这个值。当Session走到它一生尽头的时候,Web容器的SessionManager会根据这个ID将其“火化”。所以Session ID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属性,并且要保证它的唯一性。在单系统中,Session ID只需要被自身的Web容器读写,但是在分布式环境中,多个Web容器需要共享同一个Session ID。因此,当某个子系统的Web容器产生一个新的ID时,它必须需要一种机制来通知其他子系统,并且告知新ID是什么。

2)   Session中数据的复制

和共享Session ID的问题一样,在分布式环境下,Session中的用户数据也需要在各个子系统中共享。当用户通过HttpSession的setAttribute()方法在Session中设置了一个用户数据时,它只存在于当前与用户交互的那个Web容器中,而对其他子系统的Web容器来说,这些数据是不可见的。当用户在下一步跳转到另外一个Web容器时,则又会创建一个新的Session对象,而此Session中并不包含上一步骤用户设置的数据。其实Session在分布式系统之间的复制实现是简单的,但是每次在Session数据发生变化时,都在子系统之间复制一次数据,会大大降低用户的响应速度。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机制,即可以保证Session数据的一致性,又不会降低用户操作的响应度。

3)   Session的失效

Session是有生命周期的,当Session的空闲时间(maxIdle属性值)超出限制时,Session就失效了,这种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了Web容器的可靠性。当一个系统有上万人使用时,就会产生上万个Session对象,由于HTTP的无状态特性,服务器无法确切的知道用户是否真的离开了系统。因此如果没有失效机制,所有被Session占据的内存资源将永远无法被释放,直到系统崩溃为止。在分布式环境下,Session被简单的创建,并且通过某种机制被复制到了其他系统中。你无法保证每个子系统的时钟都是一致的,可能相差几秒,甚至相差几分钟。当某个Web容器的Session失效时,可能其他的子系统中的Session并未失效,这时会产生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用户在各个子系统之间跳转时,有时会提示Session超时,而有时又能正常操作。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机制,当某个系统的Session失效时,其他所有系统的与之相关联的Session也要同步失效。

4)   类装载问题

在单系统环境下,所有类被装载到“同一个”ClassLoader中。我在同一个上打了引号,因为实际上并非是同一个ClassLoader,只是逻辑上我们认为是同一个。这里涉及到了JVM的类装载机制,由于这个主题不是本文的讨论重点,所以相关详情可以参考相关的JVM文档。因此即使是由memcached或是ZooKeeper返回的字节数组也可以正常的反序列化成相对应的对象类型。但是在分布式环境下,问题就变得异常的复杂。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描述这个问题。用户在某个子系统的Session中设置了一个User类型的对象,通过序列化,将User类型的对象转换成字节数组,并通过网络传输到了memcached或是ZooKeeper上。此时,用户跳转到了另外一个子系统上,需要通过getAttribute方法从memcached或是ZooKeeper上得到先前设置的那个User类型的对象数据。但是问题出现了,在这个子系统的ClassLoader中并没有装载User类型。因此在做反序列化时出现了ClassNotFoundException异常。

当然上面描述的4点挑战只是在实现分布式Session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并不是全部。其实在我实现分布式Session的整个过程中还遇到了其他的一些挑战。比如,需要通过filter机制拦截HttpServletRequest,以便覆盖其getSession方法。但是在不同的Web容器中(例如Jetty或是Tomcat)对HttpServletRequest的实现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实现了HttpServletRequest接口,但是各自又添加了一些特性在其中。例如,在Jetty容器中,HttpSession的实现类是一个保护内部类,无法从其继承并覆盖相关的方法,只能从其实现类的父类中继承更加抽象的Session实现。这样就会造成一个问题,我必须重新实现对Session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SessionManager接口。有人会说,那就放弃它的实现吧,我们自己实现HttpSession接口。很不幸,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在Jetty的HttpServletRequest实现类的一些方法中对Session的类型进行了强制转换(转换成它自定义的HttpSession实现类),如果不从其继承,则会出现ClassCastException异常。相比之下,Tomcat的对HttpServletRequest和HttpSession接口的实现还是比较标准的。由此可见,实现分布式Session其实是和某种Web容器紧密耦合的。并不像网上有些人的轻描淡写,仅仅覆盖setAttribute和getAttribute方法是行不通的。

5.   算法实现

从上述的挑战来看,要写一个分布式应用程序是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局部故障。由于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传输,而网络是不稳定的,所以如果网络发生故障,则所有的数据通讯都将终止。ZooKeeper并不能解决网络故障的发生,甚至它本身也是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但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工具集合,帮助我们建立安全处理局部故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描述如何实现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Session系统。

1)   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Session系统架构

为了实现高可用性,采用了ZooKeeper集群,ZooKeeper集 群是由一台领导者服务器和若干台跟随者服务器构成(总服务器数要奇数)。所有的读操作由跟随者提供,而写操作由领导者提供,并且领导者还负责将写入的数据 复制到集群中其他的跟随者。当领导者服务器由于故障无法访问时,剩下的所有跟随者服务器就开始进行领导者的选举。通过选举算法,最终由一台原本是跟随者的 服务器升级为领导者。当然原来的领导者服务器一旦被恢复,它就只能作为跟随者服务器,并在下一次选举中争夺领导者的位置。

Web容器中的Session容器也将发生变化。它不再对用户的Session进行本地管理,而是委托给ZooKeeper和我们自己实现的Session管理器。也就是说,ZooKeeper负责Session数据的存储,而我们自己实现的Session管理器将负责Session生命周期的管理。

最后是关于在分布式环境下共享Session ID的策略。我们还是通过客户端的Cookie来实现,我们会自定义一个Cookie,并通过一定的算法在多个子系统之间进行共享。下面会对此进行详细的描述。

2)   分布式Session的数据模型

Session数据的存储是有一定格式的,下图展示了一个Session ID为”1gyh0za3qmld7”的Session在ZooKeeper上的存储结构:

“/SESSIONS”是一个组节点,用来在ZooKeeper上划分不同功能组的定义。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文件夹目录。在这个目录下可以存放0个或N个子节点,我们就把一个Session的实例作为一个节点,节点的名称就是Session ID。在ZooKeeper中,每个节点本身也可以存放一个字节数组。因此,每个节点天然就是一个Key-Value键值对的数据结构。

我们将Session中的用户数据(本质上就是一个Map)设计成多节点,节点名称就是Session的key,而节点的数据就是Session的Value。采用这种设计主要是考虑到性能问题和ZooKeeper对节点大小的限制问题。当然,我们可以将Session中的用户数据保存在一个Map中,然后将Map序列化之后存储在对应的Session节点中。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在读取数据时并不需要整个Map,而是Map中的一个或几个值。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个非常大的Map在网络间传来传去。同理,在写Session的时候,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数据流量。另外由于ZooKeeper是一个小文件系统,为了性能,每个节点的大小为1MB。如果Session中的Map大于1MB,就不能单节点的存储了。当然,一个Key的数据量是很少会超过1MB的,如果真的超过1MB,你就应该考虑一下,是否应该将此数据保存在Session中。

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Session节点中的数据——SessionMetaData。它是一个Session实例的元数据,保存了一些与Session生命周期控制有关的数据。以下代码就是SessionMetaData的实现:

public class SessionMetaData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6446174402446690125L;

private String            id;

/**session的创建时间*/

private Long              createTm;

/**session的最大空闲时间*/

private Long              maxIdle;

/**session的最后一次访问时间*/

private Long              lastAccessTm;

/**是否可用*/

private Boolean           validate         = false;

/**当前版本*/

private int               version          = 0;

/**

* 构造方法

*/

public SessionMetaData() {

this.createTm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this.lastAccessTm = this.createTm;

this.validate = true;

}

……以下是N多getter和setter方法

其中需要关注的属性有:

a)     id属性:Session实例的ID。

b)     maxIdle属性:Session的最大空闲时间,默认情况下是30分钟。

c)     lastAccessTm属性:Session的最后一次访问时间,每次调用Request.getSession方法时都会去更新这个值。用来计算当前Session是否超时。如果lastAccessTm+maxIdle小于System. currentTimeMillis(),就表示当前Session超时。

d)     validate属性:表示当前Session是否可用,如果超时,则此属性为false。

e)     version属性:这个属性是为了冗余Znode的version值,用来实现乐观锁,对Session节点的元数据进行更新操作。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所有存储在节点上的对象必须是可序列化的,也就是必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否则无法保存。这个问题在memcached和ZooKeeper上都存在的。

3)   实现过程

实现分布式Session的第一步就是要定义一个filter,用来拦截HttpServletRequest对象。以下代码片段,展现了在Jetty容器下的filter实现。

public class JettyDistributedSessionFilter extends DistributedSessionFilter {

private Logger log = Logger.getLogger(getClass());

@Override

public void init(FilterConfig filterConfig)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

super.init(filterConfig);

// 实例化Jetty容器下的Session管理器

sessionManager = new JettyDistributedSessionManager(conf);

try {

sessionManager.start(); // 启动初始化

//创建组节点

ZooKeeperHelper.createGroupNode();

log.debug("DistributedSessionFilter.init completed.");

catch (Exception e) {

log.error(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Filter(ServletRequest request, 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FilterChain chain)

throws IOException,

ServletException {

// Jetty容器的Request对象包装器,用于重写Session的相关操作

JettyRequestWrapper req = new JettyRequestWrapper(request, sessionManager);

chain.doFilter(req, response);

}

}

这个filter是继承自DistributedSessionFilter的,这个父类主要是负责完成初始化参数设置等通用方法的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abstract class DistributedSession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

protected Logger           log      = Logger.getLogger(getClass());

/**参数配置*/

protected Configuration    conf;

/**Session管理器*/

protected SessionManager   sessionManager;

/**初始化参数名称*/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ERVERS  = "servers";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TIMEOUT  = "timeout";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POOLSIZE = "poolsize";

/**

* 初始化

@see javax.servlet.Filter#init(javax.servlet.FilterConfig)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it(FilterConfig filterConfig)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

conf = new Configuration();

String servers = filterConfig.getInitParameter(SERVERS);

if (StringUtils.isNotBlank(servers)) {

conf.setServers(servers);

}

String timeout = filterConfig.getInitParameter(TIMEOUT);

if (StringUtils.isNotBlank(timeout)) {

try {

conf.setTimeout(Long.valueOf(timeout));

catch (NumberFormatException ex) {

log.error("timeout parse error[" + timeout + "].");

}

}

String poolsize = filterConfig.getInitParameter(POOLSIZE);

if (StringUtils.isNotBlank(poolsize)) {

try {

conf.setPoolSize(Integer.valueOf(poolsize));

catch (NumberFormatException ex) {

log.error("poolsize parse error[" + poolsize + "].");

}

}

//初始化ZooKeeper配置参数

ZooKeeperHelper.initialize(conf);

}

/**

* 销毁

@see javax.servlet.Filter#destroy()

*/

@Override

public void destroy() {

if (sessionManager != null) {

try {

sessionManager.stop();

catch (Exception e) {

log.error(e);

}

}

//销毁ZooKeeper

ZooKeeperHelper.destroy();

log.debug("DistributedSessionFilter.destroy completed.");

}

在filter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是doFilter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doFilter(ServletRequest request, 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FilterChain chain)

throws IOException,

ServletException {

// Jetty容器的Request对象包装器,用于重写Session的相关操作

JettyRequestWrapper req = new JettyRequestWrapper(request, sessionManager);

chain.doFilter(req, response);

}

}

这里实例化了一个包装器(装饰者模式)类,用来包装Jetty容器的Request对象,并覆盖其getSession方法。 另外我们还自己实现sessionManager接口,用来管理Session的生命周期。通过filter机制,我们就接管了Session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权。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Request包装器是如何重写getSession方法,替换成使用ZooKeeper上的Session数据。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Override

public HttpSession getSession(boolean create) {

//检查Session管理器

if (sessionManager == null && create)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No SessionHandler or SessionManager");

}

if (session != null && sessionManager != null) {

return session;

}

session = null;

//从客户端cookie中查找Session ID

String id = sessionManager.getRequestSessionId(request);

log.debug("获取客户端的Session ID:[" + id + "]");

if (id != null && sessionManager != null) {

//如果存在,则先从管理器中取

session = sessionManager.getHttpSession(id, request);

if (session == null && !create) {

return null;

}

}

//否则实例化一个新的Session对象

if (session == null && sessionManager != null && create) {

session = sessionManager.newHttpSession(request);

}

return session;

}

其实实现很简单,大部分工作都委托给了sessionManager来处理。因此,还是让我们来关注sessionManager的相关方法实现。

A)   获取Session ID: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RequestSessionId(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return CookieHelper.findSessionId(request);

}

这个方法就是从客户端的Cookies中查找我们的一个自定义的Cookie值,这个Cookie的名称为:”DISTRIBUTED_SESSION_ID”(Web容器自己也在Cookie中写了一个值,用来在不同的request中传递Session ID,这个Cookie的名称叫“JSESSIONID”)。如果返回null,则表示客户端从来都没有创建过Session实例。

B)   如果返回的Cookie值不为null,则有3种可能性:其一,已经实例化过一个Session对象并且可以正常使用;其二,虽然已经实例化过了,但是可能此Session已经超时失效;其三,分布式环境中的其他子系统已经实例化过了,但是本系统中还未实例化过此Session对象。所以先要对已经存在的Session ID进行处理。关键代码如下:

@Override

public HttpSession getHttpSession(String id,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类型检查

if (!(request instanceof Request)) {

log.warn("不是Jetty容器下的Request对象");

return null;

}

//将HttpServletRequest转换成Jetty容器的Request类型

Request req = (Request) request;

//ZooKeeper服务器上查找指定节点是否有效

boolean valid = ZooKeeperHelper.isValid(id);

//如果为false,表示服务器上无该Session节点,需要重新创建(返回null)

if (!valid) {

//删除本地的副本

sessions.remove(id);

return null;

else {

//更新Session节点的元数据

ZooKeeperHelper.updateSessionMetaData(id);

HttpSession session = sessions.get(id);

//如果存在,则直接返回

if (session != null) {

return session;

}

//否则创建指定ID的Session并返回(用于同步分布式环境中的其他机器上的Session本地副本)

session = new JettyDistributedSession((AbstractSessionManager) req.getSessionManager(),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id);

sessions.put(id, session);

return session;

}

}

首先根据ID去ZooKeeper上验证此Session是否有效,如果无效了,则直接返回null,表示此Session已经超时不可用,同时需要删除本地的“影子”Session对象(不管存在与否)。如果该节点有效,则首先更新该Session节点的元数据(例如,最后一次访问时间)。然后先到本地的Session容器中查找是否存在该ID的Session对象。本地Session容器中的Session对象并不用来保存用户数据,也不进行生命周期管理,纯粹为了在不同请求中进行传递。唯一有价值的就Session ID,因此,我喜欢把本地Session容器中的Session对象称为“影子”Session,它只是ZooKeeper上真正Session的一个影子而已。

如果Session节点没有失效,但是本地Session容器并没有指定ID的”影子”Session,则表示是第三种可能性,需要进行影子Session的同步。正如代码中所展示的,我们实例化一个指定ID的Session对象,并放入当前系统的Session容器中,这样就完成了Session ID在分布式环境中的共享,以及Session对象在各子系统之间的同步。

C)   如果通过上面的方法返回的Session对象还是null,则真的需要实例化一个Session对象了,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HttpSession newHttpSession(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类型检查

if (!(request instanceof Request)) {

log.warn("不是Jetty容器下的Request对象");

return null;

}

//将HttpServletRequest转换成Jetty容器的Request类型

Request req = (Request) request;

Session session = new JettyDistributedSession(

(AbstractSessionManager) req.getSessionManager(), request);

addHttpSession(session, request);

String id = session.getId();

// 写cookie

Cookie cookie = CookieHelper.writeSessionIdToCookie(id, req, req.getConnection()

.getResponse());

if (cookie != null) {

log.debug("Wrote sid to Cookie,name:[" + cookie.getName() + "],value:["

+ cookie.getValue() + "]");

}

//在ZooKeeper服务器上创建session节点,节点名称为Session ID

//创建元数据

SessionMetaData metadata = new SessionMetaData();

metadata.setId(id);

metadata.setMaxIdle(config.getTimeout() * 60 * 1000); //转换成毫秒

ZooKeeperHelper.createSessionNode(metadata);

return session;

}

以上代码会实例化一个Session对象,并将Session ID写入客户端Cookie中,最后实例化Session元数据,并在ZooKeeper上新建一个Session节点。

通过上面步骤,我们就将Session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与ZooKeeper关联起来了。接下来我们看看Session对象的几个重要方法的重写:

public synchronized Object getAttribute(String name) {

//获取session ID

String id = getId();

if (StringUtils.isNotBlank(id)) {

//返回Session节点下的数据

return ZooKeeperHelper.getSessionData(id, name);

}

return null;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emoveAttribute(String name) {

//获取session ID

String id = getId();

if (StringUtils.isNotBlank(id)) {

//删除Session节点下的数据

ZooKeeperHelper.removeSessionData(id, name);

}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etAttribute(String name, Object value) {

//获取session ID

String id = getId();

if (StringUtils.isNotBlank(id)) {

//将数据添加到ZooKeeper服务器上

ZooKeeperHelper.setSessionData(id, name, value);

}

}

public void invalidate() throws IllegalStateException {

//获取session ID

String id = getId();

if (StringUtils.isNotBlank(id)) {

//删除Session节点

ZooKeeperHelper.deleteSessionNode(id);

}

}

这些方法中都是直接和ZooKeeper上对应的Session进行数据交换。本来我是想在本地Session对象上创建一个ZooKeeper的缓冲,当用户调用Session的读方法时,先到本地缓冲中读数据,读不到再到ZooKeeper上去取,这样可以减少网络的通讯开销。但在分布式环境下,这种策略所带来的数据同步开销更加的可观。因为每次一个子系统的Session数据更新,都将触发所有其他子系统与之关联的Session数据同步操作,否则Session中数据的一致性将无法得到保障。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发觉了,所有与ZooKeeper交互的代码都被封装到ZooKeeperHelper类中,接下来就来看看这个类的实现。

4)   ZooKeeperHelper类实现

public class ZooKeeperHelper {

/** 日志 */

private static Logger          log        =Logger.getLogger(ZooKeeperHelper.class);

private static String          hosts;

private static ExecutorService pool       =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GROUP_NAME = "/SESSIONS";

/**

* 初始化

*/

public static void initialize(Configuration config) {

hosts = config.getServers();

}

/**

* 销毁

*/

public static void destroy() {

if (pool != null) {

//关闭

pool.shutdown();

}

}

/**

* 连接服务器

*

@return

*/

public static ZooKeeper connect() {

ConnectionWatcher cw = new ConnectionWatcher();

ZooKeeper zk = cw.connection(hosts);

return zk;

}

/**

* 关闭一个会话

*/

public static void close(ZooKeeper zk) {

if (zk != null) {

try {

zk.close();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log.error(e);

}

}

}

/**

* 验证指定ID的节点是否有效

@param id

@return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Valid(String id) {

ZooKeeper zk = connect();

if (zk != null) {

try {

return isValid(id, zk);

finally {

close(zk);

}

}

return false;

}

/**

* 验证指定ID的节点是否有效

@param id

@param zk

@return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Valid(String id, ZooKeeper zk) {

if (zk != null) {

//获取元数据

SessionMetaData metadata = getSessionMetaData(id, zk);

//如果不存在或是无效,则直接返回null

if (metadata == null) {

return false;

}

return metadata.getValidate();

}

return false;

}

/**

* 返回指定ID的Session元数据

@param id

@return

*/

public static SessionMetaData getSessionMetaData(String id, ZooKeeper zk) {

if (zk != null) {

String path = GROUP_NAME + "/" + id;

try {

// 检查节点是否存在

Stat stat = zk.exists(path, false);

//stat为null表示无此节点

if (stat == null) {

return null;

}

//获取节点上的数据

byte[] data = zk.getData(path, falsenull);

if (data != null) {

//反序列化

Object obj = SerializationUtils.deserialize(data);

//转换类型

if (obj instanceof SessionMetaData) {

SessionMetaData metadata = (SessionMetaData) obj;

//设置当前版本号

metadata.setVersion(stat.getVersion());

return metadata;

}

}

catch (KeeperException e) {

log.error(e);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log.error(e);

}

}

return null;

}

/**

* 更新Session节点的元数据

@param id Session ID

@param version 更新版本号

@param zk

*/

public static void updateSessionMetaData(String id) {

ZooKeeper zk = connect();

try {

//获取元数据

SessionMetaData metadata = getSessionMetaData(id, zk);

if (metadata != null) {

updateSessionMetaData(metadata, zk);

}

finally {

close(zk);

}

}

/**

* 更新Session节点的元数据

@param id Session ID

@param version 更新版本号

@param zk

*/

public static void updateSessionMetaData(SessionMetaData metadata, ZooKeeper zk) {

try {

if (metadata != null) {

String id = metadata.getId();

Long now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当前时间

//检查是否过期

Long timeout = metadata.getLastAccessTm() + metadata.getMaxIdle(); //空闲时间

//如果空闲时间小于当前时间,则表示Session超时

if (timeout < now) {

metadata.setValidate(false);

log.debug("Session节点已超时[" + id + "]");

}

//设置最后一次访问时间

metadata.setLastAccessTm(now);

//更新节点数据

String path = GROUP_NAME + "/" + id;

byte[] data = SerializationUtils.serialize(metadata);

zk.setData(path, data, metadata.getVersion());

log.debug("更新Session节点的元数据完成[" + path + "]");

}

catch (KeeperException e) {

log.error(e);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log.error(e);

}

}

/**

* 返回ZooKeeper服务器上的Session节点的所有数据,并装载为Map

@param id

@return

*/

public static Map <string, object="">getSessionMap(String id) {

ZooKeeper zk = connect();

if (zk != null) {

String path = GROUP_NAME + "/" + id;

try {

//获取元数据

SessionMetaData metadata = getSessionMetaData(path, zk);

//如果不存在或是无效,则直接返回null

if (metadata == null || !metadata.getValidate()) {

return null;

}

//获取所有子节点

List nodes = zk.getChildren(path, false);

//存放数据

Map <string, object="">sessionMap = new HashMap <string, object="">();

for (String node : nodes) {

String dataPath = path + "/" + node;

Stat stat = zk.exists(dataPath, false);

//节点存在

if (stat != null) {

//提取数据

byte[] data = zk.getData(dataPath, falsenull);

if (data != null) {

sessionMap.put(node, SerializationUtils.deserialize(data));

else {

sessionMap.put(node, null);

}

}

}

return sessionMap;

catch (KeeperException e) {

log.error(e);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log.error(e);

finally {

close(zk);

}

}

return null;

}

/**

* 创建一个组节点

*/

public static void createGroupNode() {

ZooKeeper zk = connect();

if (zk != null) {

try {

// 检查节点是否存在

Stat stat = zk.exists(GROUP_NAME, false);

//stat为null表示无此节点,需要创建

if (stat == null) {

// 创建组件点

String createPath = zk.create(GROUP_NAME, null, 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

log.debug("创建节点完成:[" + createPath + "]");

else {

log.debug("组节点已存在,无需创建[" + GROUP_NAME + "]");

}

catch (KeeperException e) {

log.error(e);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log.error(e);

finally {

close(zk);

}

}

}

/**

* 创建指定Session ID的节点

@param sid Session ID

@return

*/

public static String createSessionNode(SessionMetaData metadata) {

if (metadata == null) {

return null;

}

ZooKeeper zk = connect(); //连接服务期

if (zk != null) {

String path = GROUP_NAME + "/" + metadata.getId();

try {

// 检查节点是否存在

Stat stat = zk.exists(path, false);

//stat为null表示无此节点,需要创建

if (stat == null) {

// 创建组件点

String createPath = zk.create(path, null, 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

log.debug("创建Session节点完成:[" + createPath + "]");

//写入节点数据

zk.setData(path, SerializationUtils.serialize(metadata), -1);

return createPath;

}

catch (KeeperException e) {

log.error(e);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log.error(e);

finally {

close(zk);

}

}

return null;

}

/**

* 创建指定Session ID的节点(异步操作)

@param sid

@param waitFor 是否等待执行结果

@return

*/

public static String asynCreateSessionNode(final SessionMetaData metadata, boolean waitFor) {

Callable task = new Callable ()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call()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createSessionNode(metadata);

}

};

try {

Future result = pool.submit(task);

//如果需要等待执行结果

if (waitFor) {

while (true) {

if (result.isDone()) {

return result.get();

}

}

}

catch (Exception e) {

log.error(e);

}

return null;

}

/**

* 删除指定Session ID的节点

@param sid Session ID

@return

*/

public static boolean deleteSessionNode(String sid) {

ZooKeeper zk = connect(); //连接服务期

if (zk != null) {

String path = GROUP_NAME + "/" + sid;

try {

// 检查节点是否存在

Stat stat = zk.exists(path, false);

//如果节点存在则删除之

if (stat != null) {

//先删除子节点

List nodes = zk.getChildren(path, false);

if (nodes != null) {

for (String node : nodes) {

zk.delete(path + "/" + node, -1);

}

}

//删除父节点

zk.delete(path, -1);

log.debug("删除Session节点完成:[" + path + "]");

return true;

}

catch (KeeperException e) {

log.error(e);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log.error(e);

finally {

close(zk);

}

}

return false;

}

/**

* 删除指定Session ID的节点(异步操作)

@param sid

@param waitFor 是否等待执行结果

@return

*/

public static boolean asynDeleteSessionNode(final String sid, boolean waitFor) {

Callable task = new Callable ()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call()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deleteSessionNode(sid);

}

};

try {

Future result = pool.submit(task);

//如果需要等待执行结果

if (waitFor) {

while (true) {

if (result.isDone()) {

return result.get();

}

}

}

catch (Exception e) {

log.error(e);

}

return false;

}

/**

* 在指定Session ID的节点下添加数据节点

@param sid Session ID

@param name 数据节点的名称

@param value 数据

@return

*/

public static boolean setSessionData(String sid, String name, Object value) {

boolean result = false;

ZooKeeper zk = connect(); //连接服务器

if (zk != null) {

String path = GROUP_NAME + "/" + sid;

try {

// 检查指定的Session节点是否存在

Stat stat = zk.exists(path, false);

//如果节点存在则删除之

if (stat != null) {

//查找数据节点是否存在,不存在就创建一个

String dataPath = path + "/" + name;

stat = zk.exists(dataPath, false);

if (stat == null) {

//创建数据节点

zk.create(dataPath, null, 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

log.debug("创建数据节点完成[" + dataPath + "]");

}

//在节点上设置数据,所有数据必须可序列化

if (value instanceof Serializable) {

int dataNodeVer = -1;

if (stat != null) {

//记录数据节点的版本

dataNodeVer = stat.getVersion();

}

byte[] data = SerializationUtils.serialize((Serializable) value);

stat = zk.setData(dataPath, data, dataNodeVer);

log.debug("更新数据节点数据完成[" + dataPath + "][" + value + "]");

result = true;

}

}

catch (KeeperException e) {

log.error(e);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log.error(e);

finally {

close(zk);

}

}

return result;

}

/**

* 删除指定Session ID的节点(异步操作)

@param sid

@param waitFor 是否等待执行结果

@return

*/

public static boolean asynSetSessionData(final String sid, final String name,

final Object value, boolean waitFor) {

Callable task = new Callable ()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call()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setSessionData(sid, name, value);

}

};

try {

Future result = pool.submit(task);

//如果需要等待执行结果

if (waitFor) {

while (true) {

if (result.isDone()) {

return result.get();

}

}

}

catch (Exception e) {

log.error(e);

}

return false;

}

/**

* 返回指定Session ID的节点下数据

@param sid Session ID

@param name 数据节点的名称

@param value 数据

@return

*/

public static Object getSessionData(String sid, String name) {

ZooKeeper zk = connect(); //连接服务器

if (zk != null) {

String path = GROUP_NAME + "/" + sid;

try {

// 检查指定的Session节点是否存在

Stat stat = zk.exists(path, false);

if (stat != null) {

//查找数据节点是否存在

String dataPath = path + "/" + name;

stat = zk.exists(dataPath, false);

Object obj = null;

if (stat != null) {

//获取节点数据

byte[] data = zk.getData(dataPath, falsenull);

if (data != null) {

//反序列化

obj = SerializationUtils.deserialize(data);

}

}

return obj;

}

catch (KeeperException e) {

log.error(e);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log.error(e);

finally {

close(zk);

}

}

return null;

}

/**

* 删除指定Session ID的节点下数据

@param sid Session ID

@param name 数据节点的名称

@param value 数据

@return

*/

public static void removeSessionData(String sid, String name) {

ZooKeeper zk = connect(); //连接服务器

if (zk != null) {

String path = GROUP_NAME + "/" + sid;

try {

// 检查指定的Session节点是否存在

Stat stat = zk.exists(path, false);

if (stat != null) {

//查找数据节点是否存在

String dataPath = path + "/" + name;

stat = zk.exists(dataPath, false);

if (stat != null) {

//删除节点

zk.delete(dataPath, -1);

}

}

catch (KeeperException e) {

log.error(e);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log.error(e);

finally {

close(zk);

}

}

}

}

从这个类的实现中我们可以发现,与ZooKeeper交互的API非常的友好,基本上就是对文件系统的管理——创建文件、删除文件、检查文件是否存在,更新文件等等。并且对节点的查找就是对文件绝对路径的搜索,效率非常的高。例如,用户调用Session的getAttribute(String key)方法,则根据当前Session可以拼装成一个搜索节点的路径:/SESSIONS/ / 。这样可以快速的定位,并获取该节点的数据。

另外,在这个类中,我还实现类一些操作的异步版本。原来是想为了提高用户响应度,在创建、修改Session节点的时候使用异步调用,但是实际测试下来还是有问题的。所以目前放弃了所有操作的异步版本。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连接ZooKeeper服务器的实现类,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ConnectionWatcher implements Watch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SESSION_TIMEOUT = 5000;

private CountDownLatch signal = new CountDownLatch(1);

private Logger log = Logger.getLogger(getClass());

/**

*

@throws IOException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public ZooKeeper connection(String servers) {

ZooKeeper zk;

try {

zk = new ZooKeeper(servers, SESSION_TIMEOUT, this);

signal.await();

return zk;

catch (IOException e) {

log.error(e);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log.error(e);

}

return null;

}

/*

* (non-Javadoc)

*

* @see

* org.apache.zookeeper.Watcher#process(org.apache.zookeeper.WatchedEvent)

*/

public void process(WatchedEvent event) {

KeeperState state = event.getState();

if (state == KeeperState.SyncConnected) {

signal.countDown();

}

}

}

这个类需要关注的是实现Watcher接口,在上面描述ZooKeeper特性的时候曾经提到过,ZooKeeper通过Watcher机制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松耦合交互,在process方法中,通过对各种事件的监听,可以进行异步的回调处理。

这里的SESSION_TIMEOUT并不是Web容器中Session的超时。这是ZooKeeper对一个客户端的连接,即一个连接会话的超时设置。该值一般设置在2~5秒之间。

6.   后续

目前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Session系统的实现还是比较初步的。还有很多功能有待完善,比如要添加Session监听事件的支持、对ZooKeeper上被标记为不可用的Session节点的删除、对Session进行监控和管理的控制台以及非常难解决的ClassLoader问题等。另外,前文也提到了,分布式Session的实现是和某个Web容器紧密耦合的,这一点让我很不爽。因为需要针对不同的Web容器各自实现一套Session的管理机制。不过我相信通过良好的设计,可以实现通用的组件。目前我已经实现了在Jetty和Tomcat容器下的分布式Session。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讨论一下如何解决ClassLoader问题。其实,在OSGi框架下,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麻烦。因为,我们可以将所有领域对象类打包成一个单独的Bundle。同时将分布式Session的Filter实现也打包成一个Bundle。通过动态引用的方式,就可以引入所有领域对象的类型了。但在非OSGi环境下,只能将领域对象的类文件在每个子系统中都包含一份来解决ClassLoader问题。这样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当领域对象发生变化时,我需要重启所有的子系统,来装载更新后的领域对象类,而不像在OSGi下,只需要重启这个领域对象Bundle就可以了。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表示自己有多么的牛逼,而是对Java技术的一种热衷。搞技术的人唯一乐趣就是完成了自己在技术领域的自我突破。但是有时候又很困惑,人生苦短,我们这些技术人到底为了什么而存在?很矛盾,很纠结!

最后留一个邮件地址([email protected]),欢迎志同道合的技术人相互交流。接下去除了完善这个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Session之外,还准备开发一个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锁系统。毕竟,在分布式环境下,分布式Session和分布式Lock是那么的常用。

如果需要源代码,可以到如下SVN地址下载最新的版本:

http://svn.storevm.org/svn/distributed-session/trunk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reader,(建议使用SVN客户端下载)

时间: 2024-10-21 13:21:21

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Session实现的相关文章

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Session实现(转)

1.   认识ZooKeeper ZooKeeper—— “动物园管理员”.动物园里当然有好多的动物,游客可以根据动物园提供的向导图到不同的场馆观赏各种类型的动物,而不是像走在原始丛林里,心惊胆颤的被动 物所观赏.为了让各种不同的动物呆在它们应该呆的地方,而不是相互串门,或是相互厮杀,就需要动物园管理员按照动物的各种习性加以分类和管理,这样我们才 能更加放心安全的观赏动物.回到我们企业级应用系统中,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企业级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臃肿,性能急剧下降,客户抱怨频频.拆 分系

Java Web学习总结(20)——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session实现

1.   认识ZooKeeper ZooKeeper-- "动物园管理员".动物园里当然有好多的动物,游客可以根据动物园提供的向导图到不同的场馆观赏各种类型的动物,而不是像走在原始丛林里,心惊胆颤的被动 物所观赏.为了让各种不同的动物呆在它们应该呆的地方,而不是相互串门,或是相互厮杀,就需要动物园管理员按照动物的各种习性加以分类和管理,这样我们才 能更加放心安全的观赏动物.回到我们企业级应用系统中,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企业级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臃肿,性能急剧下降,客户抱怨频频

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锁和队列

在分布式系统中,往往需要一些分布式同步原语来做一些协同工作,上一篇文章介绍了Zookeeper的基本原理,本文介绍下基于Zookeeper的Lock和Queue的实现,主要代码都来自Zookeeper的官方recipe. 锁(Lock) 完全分布式锁是全局同步的,这意味着在任何时刻没有两个客户端会同时认为它们都拥有相同的锁,使用 Zookeeper 可以实现分布式锁,需要首先定义一个锁节点(lock root node). 需要获得锁的客户端按照以下步骤来获取锁: 保证锁节点(lock root

基于Redis实现分布式Session

1.概述 我们可以自己实现类似Session的机制,采用 Redis 等分布式缓存中间件来实现. Redis是独立于应用服务器的,基于Redis实现的Session机制自动具备了分布式属性. Redis可以很方便地做集群配置,则Session避免了单点故障. 2.实现 实现代码极其简单,如下所示. /** * @author liuhailong2008#foxmail */ public class ApiSession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

spring boot 定时任务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锁实现

基于ZooKeeper分布式锁的流程 在zookeeper指定节点(locks)下创建临时顺序节点node_n 获取locks下所有子节点children 对子节点按节点自增序号从小到大排序 判断本节点是不是第一个子节点,若是,则获取锁:若不是,则监听比该节点小的那个节点的删除事件 若监听事件生效,则回到第二步重新进行判断,直到获取到锁 具体实现 添加Maven依赖: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配置中心(一)

最近在学习zookeeper,发现zk真的是一个优秀的中间件.在分布式环境下,可以高效解决数据管理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深入zk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特性做一些简单的分布式环境下数据管理工具.本文首先对zk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做一下介绍,然后带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布式配置中心. zookeeper介绍 zookeeper是一个分布式协调框架,主要是解决分布式应用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数据管理问题,如:统一命名服务.状态同步服务.集群管理.分布式应用配置项的管理.分布式锁等. zookeeper使用 查看

基于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

一.分布式锁介绍 分布式锁主要用于在分布式环境中保护跨进程.跨主机.跨网络的共享资源实现互斥访问,以达到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线程锁:大家都不陌生,主要用来给方法.代码块加锁.当某个方法或者代码块使用锁时,那么在同一时刻至多仅有有一个线程在执行该段代码.当有多个线程访问同一对象的加锁方法/代码块时,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在执行,其余线程必须要等待当前线程执行完之后才能执行该代码段.但是,其余线程是可以访问该对象中的非加锁代码块的. 进程锁:也是为了控制同一操作系统中多个进程访问一个共享资源,只是因为

日志系统之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协同设计

最近这段时间在设计和实现日志系统,在整个日志系统系统中Zookeeper的作用非常重要--它用于协调各个分布式组件并提供必要的配置信息和元数据.这篇文章主要分享一下Zookeeper的使用场景.这里主要涉及到Zookeeper在日志系统中的使用,但其实它在我们的消息总线和搜索模块中也同样非常重要. 日志元数据 日志的类型和日志的字段这里我们统称为日志的元数据.我们构建日志系统的目的最终主要是为了:日志搜索,日志分析.这两大块我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ElasticSearch(关于什么是Elast

Dubbo框架应用之(四)--Dubbo基于Zookeeper实现分布式实例

上三篇文章主要是解决了概念性的补充和学习,充分结合实战来深入理解 入门实例解析 第一:provider-提供服务和相应的接口 创建DemoService接口 package com.unj.dubbotest.provider; import java.util.List; /** * 定义服务接口,该接口需要单独打包,在服务提供方和消费方共享 * * @author lishehe-2015年6月22日 * */ public interface DemoService { /* * sa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