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匿名内部类参数必须为final类型(转载)

为什么匿名内部类参数必须为final类型
转自于:http://feiyeguohai.iteye.com/blog/1500108

1)  从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上:局部内部类(即:定义在方法中的内部类),由于本身就是在方法内部(可出现在形式参数定义处或者方法体处),因而访问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形式参数或局部变量)是天经地义的.是很自然的

2)  为什么JAVA中要加上一条限制:只能访问final型的局部变量?

3)  JAVA语言的编译程序的设计者当然全实现:局部内部类能访问方法中的所有的局部变量(因为:从理论上这是很自然的要求),但是:编译技术是无法实现的或代价极高.

4)  困难在何处?到底难在哪儿?
     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与局部内部类的对象的生命周期的不一致性!

5)
 设方法f被调用,从而在它的调用栈中生成了变量i,此时产生了一个局部内部类对象inner_object,它访问了该局部变量i
.当方法f()运行结束后,局部变量i就已死亡了,不存在了.但:局部内部类对象inner_object还可能  
一直存在(只能没有人再引用该对象时,它才会死亡),它不会随着方法f()运行结束死亡.这时:出现了一个"荒唐"结果:局部内部类对象
inner_object要访问一个已不存在的局部变量i!

6)
 如何才能实现?当变量是final时,通过将final局部变量"复制"一份,复制品直接作为局部内部中的数据成员.这样:当局部内部类访问局部变量
时,其实真正访问的是这个局部变量的"复制品"(即:这个复制品就代表了那个局部变量).因此:当运行栈中的真正的局部变量死亡时,局部内部类对象仍可以
访问局部变量(其实访问的是"复制品"),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局部变量的"生命期"延长了.

那么:核心的问题是:怎么才能使得:访问"复制品"与访问真正的原始的局部变量,其语义效果是一样的呢?
当变量是final时,若是基本数据类型,由于其值不变,因而:其复制品与原始的量是一样.语义效果相同.(若:不是final,就无法保证:复制品与原始变量保持一致了,因为:在方法中改的是原始变量,而局部内部类中改的是复制品)

当变量是final时,若是引用类型,由于其引用值不变(即:永远指向同一个对象),因而:
其复制品与原始的引用变量一样,永远指向同一个对象(由于是final,从而保证:只能指向这个对象,再不能指向其它对象),达到:局部内部类中访问的复
制品与方法代码中访问的原始对象,永远都是同一个即:语义效果是一样的.否则:当方法中改原始变量,而局部内部类中改复制品时,就无法保证:复制品与原始
变量保持一致了(因此:它们原本就应该是同一个变量.)

一句话:这个规定是一种无可奈何.也说明: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是受到实现技术的限制的.这就是一例. 因为:我就看到不少人都持这种观点:设计与想法是最重要的,实现的技术是无关紧要的,只要你作出设计与规定,都能实现.

现在我们来看,如果我要实现一个在一个方法中匿名调用ABSClass的例子:
 public static void test(final String s){
     //或final String s = "axman";
  ABSClass c = new ABSClass(){
   public void m(){
      int x = s.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x);

}
  };
  //其它代码.
 }

从代码上看,在一个方法内部定义的内部类的方法访问
外部方法内局部变量或方法参数,是非常自然的事,但内部类编译的时候如何获取这个变量,因为内部类除了它的生命周期是在方法内部,其它的方面它就是一个普
通类。那么它外面的那个局部变量或方法参数怎么被内部类访问?编译器在实现时实际上是这样的:

public static void test(final String s){
     //或final String s = "axman";

class OuterClass$1 extends ABSClass{

private final String s;
   public OuterClass$1(String s){
      this.s = s;   
   }
   public void m(){
      int x = s.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x);

}
  };

ABSClass c = new OuterClass$1(s);
  //其它代码.
 }

即外部类的变量被作为构造方法的参数传给了内部类的私有成员.
假如没有final,那么:
 public static void test(String s){
     //或String s = "axman";
  ABSClass c = new ABSClass(){
   public void m(){
     s = "other";
   }
  };
  System.out.println(s);
 }
 就会编译成:
  public static void test(String s){
     //或String s = "axman";

class OuterClass$1 extends ABSClass{

private String s;
   public OuterClass$1(String s){
      this.s = s;   
   }
   public void m(){
     s = "other";

}
  };

ABSClass c = new OuterClass$1 (s);

}

内部类的s重新指向"other"并不影响test的参数或外部定义的那个s.同理如果外部的s重新赋值内部类的s也不会跟着改变。
 而你看到的
  public static void test(String s){
     //或String s = "axman";
  ABSClass c = new ABSClass(){
   public void m(){
     s = "other";
   }
  };
  System.out.println(s);
 }

在语法上是一个s,在内部类中被改变了,但结果打印的出来的你认为是同一的s却还是原来的"axman",
 你能接收这样的结果吗?
 所以final从语法上约束了实际上两个不同变量的一致性(表现为同一变量).

转:http://blog.csdn.net/onisland/article/details/5807637

为什么匿名内部类和局部内部类只能访问final变量

是变量的作用域的问题,因为匿名内部类是出现在一个方法的内部的,如果它要访问这个方法的参数或者方法中定义的变量,则这些参数和变量必须被修饰为
final。因为虽然匿名内部类在方法的内部,但实际编译的时候,内部类编译成Outer.Inner,这说明内部类所处的位置和外部类中的方法处在同一
个等级上,外部类中的方法中的变量或参数只是方法的局部变量,这些变量或参数的作用域只在这个方法内部有效。因为编译的时候内部类和方法在同一级别上,所
以方法中的变量或参数只有为final,内部类才可以引用。

Java代码:
package com.cxz.j2se;  
 
public class MyClass {  
    public MyClass() {  
        final int finalValue = 10;  
        int not$Final = 20;  
        MyInterface myInterface = new MyInterface() {  
            public void functionWithoutPara() {  
                //compile Error  
                //System.out.println(noFinal);   
                System.out.println(finalValue);  
            }  
 
            public void functionWithPara(int num) {  
                System.out.println("The parameter " + num  
                        + " has been passed by the method");  
            }  
 
        };  
        myInterface.functionWithoutPara();  
        myInterface.functionWithPara(not$Final);  
        System.out.println(myInterface.getClass().get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MyClass();  
 
    }  
 
}

二、为什么局部内部类只能访问final变量
简单的来说是作用域的问题。就好像方法外面做的事情并不能改变方法内才定义的变量,因为你并不知道方法里面这个时候已经存在了这个局部变量了没有。在这个内部类中方法里面的本地变量是失效的,也就是不在作用域内,所以是不能够访问的

但是为什么这里用final却又可以访问呢?
因为Java采用了一种copy   local  
variable的方式来实现,也就是说把定义为final的局部变量拷贝过来用,而引用的也可以拿过来用,只是不能重新赋值。从而造成了可以
access   local   variable的假象,而这个时候由于不能重新赋值,所以一般不会造成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

三、如果定义一个局部内部类,并且局部内部类使用了一个在其外部定义的对象,为什么编译器会要求其参数引用是final呢?
注意:局部内部类,包括匿名内部类。

原因如下:

abstract class ABSClass{
public abstract void print();
}

public class Test2{
public static void test(final String s){//一旦参数在匿名类内部使用,则必须是final
ABSClass c=new ABSClass(){
public void print(){
System.out.println(s);
}
};
c.pri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Hello World!");
}
}

JVM中每个进程都会有多个根,每个static变量,方法参数,局部变量,当然这都是指引用类型.基础类型是不能作为根的,根其实就是一个存储地
址.垃圾回收器在工作时先从根开始遍历它引用的对象并标记它们,如此递归到最末梢,所有根都遍历后,没有被标记到的对象说明没有被引用,那么就是可以被回
收的对象(有些对象有finalized方法,虽然没有引用,但JVM中有一个专门的队列引用它们直到finalized方法被执行后才从该队列中移除成
为真正没有引用的对象,可以回收,这个与本主题讨论的无关,包括代的划分等以后再说明).这看起来很好.

但是在内部类的回调方法中,s既不可能是静态变量,也不是方法中的临时变量,也不是方法参数,它不可能作为根,在内部类中也没有变量引用它,它的根
在内部类外部的那个方法中,如果这时外面变量s重指向其它对象,则回调方法中的这个对象s就失去了引用,可能被回收,而由于内部类回调方法大多数在其它线
程中执行,可能还要在回收后还会继续访问它.这将是什么结果?

而使用final修饰符不仅会保持对象的引用不会改变,而且编译器还会持续维护这个对象在回调方法中的生命周期.所以这才是final变量和final参数的根本意义.

时间: 2025-01-02 18:01:19

为什么匿名内部类参数必须为final类型(转载)的相关文章

为什么匿名内部类参数必须为final类型

首先,这关系到java对象中的生命周期的问题. 基础数据类型和引用变量(不是被引用的对象)做局部变量时(这里是和做为变量成员变量区别,它们作为成员变量后就作为对象的一部分和对象的生命周期相同了):它们的生命中周期是有作用域的,它没有受生命周期影响这一说,但是同样在这一作用域创建的对象的生命周期并不受作用域的限制. 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与局部内部类的对象的生命周期的不一致. 内部类里面使用外部类的局部变量时,其实就是内部类的对象在使用它,内部类对象生命周期中都可能调用它,而内部类试图访问外部方法中的

[转]为什么匿名内部类参数必须为final类型

1)  从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上:局部内部类(即:定义在方法中的内部类),由于本身就是在方法内部(可出现在形式参数定义处或者方法体处),因而访问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形式参数或局部变量)是天经地义的.是很自然的 2)  为什么JAVA中要加上一条限制:只能访问final型的局部变量? 3)  JAVA语言的编译程序的设计者当然全实现:局部内部类能访问方法中的所有的局部变量(因为:从理论上这是很自然的要求),但是:编译技术是无法实现的或代价极高. 4)  困难在何处?到底难在哪儿? 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与

匿名内部类不能访问外部类方法中的局部变量,除非变量被声明为final类型

1. 这里所说的“匿名内部类”主要是指在其外部类的成员方法内定义,同时完成实例化的类,若其访问该成员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局部变量必须要被final修饰.2. 原因是编译程序实现上的困难:内部类对象的生命周期会超过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当该方法被调用时,该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在栈中被创建,当方法调用结束时,退栈,这些局部变量全部死亡.而内部类对象生命周期与其它类一样:自创建一个匿名内部类对象,系统为该对象分配内存,直到没有引用变量指向分配给该对象的内存,它才会死亡(被JVM垃圾回收).

为什么Java匿名内部类访问的外部局部变量或参数需要被final修饰

大部分时候,类被定义成一个独立的程序单元.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把一个类放在另一个类的内部定义,这个定义在其他类内部的类就被称为内部类,包含内部类的类也被称为外部类. class Outer { private int a; public class Inner { private int a; public void method(int a) { a++; //局部变量 this.a++; //Inner类成员变量 Outer.this.a++; //Outer类成员变量 } } } 一般做法是

C#中方法的参数的四种类型

C#中方法的参数有四种类型: 1. 值参数类型  (不加任何修饰符,是默认的类型) 2. 引用型参数  (以ref 修饰符声明) 3. 输出型参数  (以out 修饰符声明) 4. 数组型参数  (以params 修饰符声明) =================================================== 1. 值传递: 值类型是方法默认的参数类型,采用的是值拷贝的方式.也就是说,如果使用的是值类型,则可以在方法中更改该值,但当控制传递回调用过程时,不会保留更改的值.使用

javascript函数参数、返回值类型检查

实现带参数.返回值类型声明的js函数: 类型定义:window.Str = Type.Str = Type.define('STRING', Type.isStr);var Per = Type.define('PERSON', function(p){    return p && p.type === 'person' && p.name;}); 定义函数:var addStr = Str(function(a, b){  return a + b;}, Str, St

HTML之DocType的几种类型 -转载

HTML之DocType的几种类型转载 doctype类型详细doctype的几种类型html之doctype 分类: 前端文摘  在默认情况下,FF和IE的解释标准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网页没有声明DOCTYPE,它就会以默认的DOCTYPE解释下面的HTML.在同一种标准下,不同浏览器的解释模型都有所差异,如果声明标准不同,不用我说,您自己想就可以了.学习网页标准,浏览器兼容,从哪里开始您自己决定,但是,请认识DOCTYPE: 一.什么是DOCTYPE DOCTYPE是Documen

Mockito对final类型和方法的支持(二):为什么在版本2.1之后支持final类型和方法及使用限制

p { margin-bottom: 0.1in; line-height: 120% } a:link { }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讲到Mockito使用cglib子类化来实现mocking,从而无法支持 mocking final 类型和方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Rafael Winterhalter在Mockito 2.1.0版本里创建了第二种 mock方法叫Inline mock maker. p { margin-bottom: 0.1in; line-height: 120% } code

C# params object[] args 可以传多个参数,可以不限制类型(转)

C# params object[] args 可以传多个参数,可以不限制类型 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using System.Text; namespace ConsoleApplication2{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int("Information", new F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