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十年,你为什么依然没有成为专家

看到一个csdn的心灵鸡汤,虽然知道没啥用,但是也看看吧.就算是打2分钟的鸡血也比什么也没有好吧

http://bbs.jointforce.com/topic/17748?ref=myread

如果依照「一万小时定律」,也就说不管你所属哪个行业,做什么工作,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如果你已经在一个行业工作十年,除去你休假,上班混点、看视频刷朋友圈的时间,每天按3小时算,也就是10*365*3=10950。基本也是大于一万小时的,而你为什么依然没有成为你所在行业里的专家?

这或许是一个有些忧伤的话题,可工作十年你也未必是行业专家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关于这个问题,在知乎上提到一个概念「精深练习」,何为「精深练习」?

通过对知乎上答案的总结就是:

设定既定目标,跳出舒适区,放弃短暂收益,游走于能力边缘,然后通过反复练习无限扩大能力边界。

简而言之,即如果你的能力只能跳过1.5米的杆,而你想跳过2米的杆,那你应该从1.6米开始,而不是一直在1.5米以内跳,不然可能你跳了十年的1.5米,你依然只能跳1.5米,永远也跳不过2米的杆

道理我们虽然可能都懂,但可能我们依然成不了专家。一方面必竟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太愿意轻易放弃能力舒适区,甚至一直在寻找这样的舒适区。而如果你一直停留在这样的舒适区,那么结果可能就是:你不是有十年经验,而是一个经验用了十年。而如果你够“幸运”,你所在的岗位一直需要的只是一个熟练工,那么你或许可以一直舒适下去。而如果稍有风吹草动,再想做点什么恐怕为时已晚。

那么我们不够努力就真的是造成既定事实的唯一原因么?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所在的盒子不够大,装在盒子中的气球再怎么吹也不可能大过盒子不是么?而这种情况下你就有必要再给自己一个空间以支撑你更多的输出。必竟输出也是促进你更深入学习的有效手段和动力来源之一。

举个例子吧,某互联网金融企业的CEO,几年前本来只是因为个人兴趣在博客、公众号上写写信用卡和保理方面的知识,却在持续的输出后积累了大量粉丝,然后促进自己在保理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最后,最后当然是成了半个专家,拿到投资,成立了一家目前看似还不错的企业。

其实有些事情原本就是这样,当你通过学习在某一方面获得一定能力之后,就一定要有所输出,而之后通过受众的反馈,必然会促使你进一步更深入的学习总结,最后最有可能的就是自然而然的被导入到一个良性管道

如此下去,虽然你不一定要成为CEO,但至少能成为半个专家,成为一个有输出能力的人。而你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和怎样的人做朋友?必然是一个有输出能力的人,不是么?

时间: 2024-10-27 07:00:28

工作十年,你为什么依然没有成为专家的相关文章

工作十年的他,为何只拿毕业三年的工资?

我有个朋友,简称为Z吧,五年前认识他的时候,他是一家小公司的软件程序员,而五年后他还在那家公司,依然是一名普通的程序员.(这时候可能很多人会得出一个结论,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过了三十就不值钱了.我非常不同意这个观点,后面会详细阐述),算起来,他工作也有十多年了,但是,他却告诉我,他的工资已经好几年没有涨过了.有大环境的原因,毕竟他所处的传统软件行业普遍效益不是很好,工资没钱赚,自然不会给他们加工资.而具体到个人的情况,虽然很多人不满意待遇纷纷跳槽了,而他虽然也想过跳槽,但是,总感觉自己好像没有底

朋友公司的内部分享《工作十年我是如何实现财务自由的》

下面是看到朋友分享的文章,标题是<工作十年我是如何实现财务自由的>,看后蛮有同感,收获不少,所以分享给园子里的朋友.虽然一些观点,想法无法合所有人的看法,但我觉得至少说出了很多在路上人的心声. 文章中的实践方案,对于做事的评定倒是有点意思,激发积极性对于那些搞代码的还是很重要的.不过我觉得完全可以应用到任何岗位上,也可以应用到自我评价上. 避免广告,这里将公司名更改为T公司和Z公司,其他未做任何改动. 老实说:梦想这个词太大,普通人都只是为了活的更好,更爽一些罢了,财务自由也许就是很多人的目标

徐家骏: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 (转)

徐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技术超级牛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数据中心是用火山岩建的深入地下的一个大型建筑.防辐射,可防卫星的电子,雷达等手段的侦察.里面有象卫星发射中心那种超大屏幕,机房里满是三米的大型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连接整个华为全球的每一台终端,整个华为每天三十多万封邮件,海外和全球的同步研发,内部的信息管理,内部流程,华为的国内国际IP电话都是通过出去. 上周,我正式提交了离职报告,准备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是我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所做的决定.但真的提出离职后,回

转 分享我在阿里工作十年接触过Java框架设计模式

转 原文: 分享我在阿里工作十年接触过Java框架设计模式 一.前言 说起来设计模式,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设计模式代表了软件设计的最佳实践,是经过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代码设计经验的分类总结,这些模式或者可以简化代码,或者可以是代码逻辑开起来清晰,或者对功能扩展很方便…. 设计模式按照使用场景可以分为三大类:创建型模式(Creational Patterns).结构型模式(Structural Patterns).行为型模式(Behavioral Patterns). 创建型模式(Creationa

工作十五年,都有哪些体会?

<文章为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司马懿PPT>在大型制造业企业工作十五年,周边都是各大名校的本科,硕士,可以说是高手如林.十五年,时间足够长到可以总结点什么了,今天就这这个问题,我也想说说自己的想法.尽量捞干的说.1,不管你在任何公司,任何部门,任何行业,你都要有个职场贵人.这个职场贵人是谁,通常情况来说是你的直接上司,或者你的所在部门的大拿,或者是更高一点层次的领导.很多人会说,这是上层路线,这是拍马屁,这是搞关系.其实,你想想,团队这个词,不就是各种关系的混合体吗,你想要有更多的学习机会,锻

一位工作十年程序员给的忠告

展望未来,总结过去10年的程序员生涯,给程序员小弟弟小妹妹们的一些总结性忠告 走过的路,回忆起来是那么曲折,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程序员兄弟姐妹们,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是很可能你也会走我已经做过的10年的路程,有些心得体会你可以借鉴一下,觉得说得有道理的你就接纳,觉得说得没道理的,你就抛弃,以下是我发自内心的,给大家的忠告,特别是针对那些小弟弟妹妹们. 01. 自己的户口档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一定要保管好. 由于程序员行业每年跳槽一次,我不隐瞒大家,我至少换过5个以上的单位,这期

工作十年+的测试应该具备什么能力?

大概是2014年的时候,我开始接触面试工作,就是从应聘者转为面试官,记得印象深刻的是面试了一位做了8年的测试.对方气场很足,嗯,毕竟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3.4年经验的小测试,相反,印象深刻的并不是对方的气场,也不是精湛的测试技术(其实对方面没什么测试技术,就是对自己公司的业务比较熟悉),只是因为对方面做了8年测试,是的,那时我并没有见过什么世面,遇到的都是做了5年以下的测试.可是,转眼间我已经在测试行业8年了.不过,我要说的并不是8年的测试应该怎样. 随着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测试会走到自己的测试

IT工作十年后的18个未解之谜

1,怎样跟踪用户所有的浏览.停留.操作记录? 2,用户所属单位切换时其录入的数据怎样划分归属? 3,系统怎样结合不断变化的组织结构? 4,用户在矩阵式组织中怎样表示其多组织的所属关系? 5,需要在操作一条数据后回到原页面的页码记忆功能怎样实现比较简洁? 6,系统维护中怎样实现一个制度及时维护用户信息? 7,系统运行中实现怎样的制度能保证数据的准确率? 8,对于已经批准并被引用的单据怎样纠正其内容中的错误数据? 9,多层次与交并集数据范围怎样与用户操作权限结合? 10,一级.二级管理员权限逐级减少

为什么有些人用一年时间获得了你十年的工作经验?

在职场上你会遇到一些人,乍看之下他们其貌不扬.出身学历可能也并不好,但他们就是职位比你高.能力比你强.得到老板更多的青睐. 他们到底靠什么占领职场?为什么别人用一年的时间可以获得你工作十年的经验和能力? 核心的潜在能力是这两点——终身学习和Hacking大脑.如果你也想获得这些,这篇文章你必须读读,会很有趣. 我一直喜欢跟优秀的人来往,和非常优秀的人工作,因为我是一个非常懒惰的人,而我知道跟非常优秀的人工作的时候心情可以非常愉快. 优秀人才的特征:极强的学习能力必不可少 那我自己创业的时候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