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一下make是如何工作的
在默认的方式下,也就是我们只输入make命令。那么,
1、make会在当前目录下找名字叫“Makefile”或“makefile”的文件。
2、如果找到,它会找文件中的第一个目标文件(target),在上面的例子中,他会找到“edit”这个文件,并把这个文件作为最终的目标文件。
3、如果edit文件不存在,或是edit所依赖的后面的 .o 文件的文件修改时间要比edit这个文件新,那么,他就会执行后面所定义的命令来生成edit这个文件。
4、如果edit所依赖的.o文件也不存在,那么make会在当前文件中找目标为.o文件的依赖性,如果找到则再根据那一个规则生成.o文件。(这有点像一个堆栈的过程)
5、当然,你的C文件和H文件是存在的啦,于是make会生成 .o 文件,然后再用 .o 文件生命make的终极任务,也就是执行文件edit了。
这就是整个make的依赖性,make会一层又一层地去找文件的依赖关系,直到最终编译出第一个目标文件。在找寻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比如最后被依赖的文件找不到,那么make就会直接退出,并报错,而对于所定义的命令的错误,或是编译不成功,make根本不理。make只管文件的依赖性,即,如果在我找了依赖关系之后,冒号后面的文件还是不在,那么对不起,我就不工作啦。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像clean这种,没有被第一个目标文件直接或间接关联,那么它后面所定义的命令将不会被自动执行,不过,我们可以显示要make执行。即命令——“make clean”,以此来清除所有的目标文件,以便重编译。
于是在我们编程中,如果这个工程已被编译过了,当我们修改了其中一个源文件,比如file.cpp,那么根据我们的依赖性,我们的目标file.o会被重编译 (也就是在这个依性关系后面所定义的命令),于是file.o的文件也是最新的啦,于是file.o的文件修改时间要比edit要新,所以edit也会被 重新链接了(详见edit目标文件后定义的命令)。
源代码见上一节例子。
1,makfile优化之一-使用变量
定义变量:VAR = VALUE
使用变量:$(VAR)
上节的makefile中的语句中,[.o]文件的字符串被重复了3次,这个可以优化
edit : main.o kde.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utils.o files.o g++ -o edit main.o kde.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utils.o files.o clean : rm edit main.o kde.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rf
优化后的makefile,是不是感觉清爽了一些了?
objects = main.o kde.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utils.o files.o edit : $(objects) g++ -o edit $(objects) main.o : main.cpp defs.h g++ -c main.cpp kde.o : kde.cpp defs.h command.h g++ -c kde.cpp command.o : command.cpp defs.h command.h g++ -c command.cpp display.o : display.cpp defs.h buffer.h g++ -c display.cpp insert.o : insert.cpp defs.h buffer.h g++ -c insert.cpp search.o : search.cpp defs.h buffer.h g++ -c search.cpp files.o : files.cpp defs.h buffer.h command.h g++ -c files.cpp utils.o : utils.cpp defs.h g++ -c utils.cpp clean : rm edit $(objects) -rf
2,优化之二-借助自动推导
GNU的make很强大,它可以自动推导文件以及文件依赖关系后面的命令,于是我们就没必要去在每一个[.o]文件后都写上类似的命令,因为我们的make会自动识别,并自己推导命令。
只要make看到一个[.o]文件,它就会自动的把[.c]文件加在依赖关系中,如果make找到一个whatever.o,那么whatever.c就会是whatever.o的依赖文件。并且 cc -c whatever.c 也会被推导出来,这种方法是make的“隐晦规则”。
于是,我们的makefile再也不用写得这么复杂。
objects = main.o kde.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utils.o files.o edit : $(objects) g++ -o edit $(objects) main.o : main.cpp defs.h kde.o : kde.cpp defs.h command.h command.o : command.cpp defs.h command.h display.o : display.cpp defs.h buffer.h insert.o : insert.cpp defs.h buffer.h search.o : search.cpp defs.h buffer.h files.o : files.cpp defs.h buffer.h command.h utils.o : utils.cpp defs.h clean : rm edit $(objects) -rf
3,优化之三-深层自动推导
看到那堆[.o]和[.h]的依赖就有点不爽,那么多的重复的[.h],现在我们把它们收拢起来。
根据上一节呈现出来的头文件依赖关系,我们优化如下:
objects = main.o kde.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utils.o files.o edit : $(objects) g++ -o edit $(objects) $(objects) : defs.h kbe.o command.o files.o : command.h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 :buffer.h clean : rm edit $(objects) -rf
这种风格,让我们的makefile变得很简单,但我们的文件依赖关系就显得有点凌乱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看各人所好了。
4,优化之四-清空规则
每个Makefile中都应该写一个清空目标文件(.o和执行文件)的规则,这不仅便于重编译,也很利于保持文件的清洁。这是一个“修养”(呵呵,还记得我的《编程修养》吗)。一般的风格都是:
clean:
rm edit $(objects)
更为稳健的做法是:
.PHONY : clean
clean :
-rm edit $(objects)
前 面说过,.PHONY意思表示clean是一个“伪目标”,。而在rm命令前面加了一个小减号的意思就是,也许某些文件出现问题,但不要管,继续做后面的事。当然clean的规则不要放在文件的开头,不然,这就会变成make的默认目标,相信谁也不愿意这样。不成文的规矩是——“clean从来都是放在文件的最后”。
objects = main.o kde.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utils.o files.o edit : $(objects) g++ -o edit $(objects) $(objects) : defs.h kbe.o command.o files.o : command.h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 :buffer.h .PHONY : clean clean: -rm edit $(ob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