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工程师责任和责任边界的认知

  最近在做一个和化学实验有关的项目。在对2400(一台测电流,电压的设备)编程时。经过测试,2400的功能达不到客户的需求,因此改变实验路线,选择自组电路进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到要买器材和选择对应的量程。从接手这个项目开始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工作只是理解用户使用手册后对机器编写代码,其他的不用管。后来我发现在这个项目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当对2400编程使用模拟脉冲电流的方式测试电压时,导师问我是否会使用示波器,我当时说不会。几天后,导师拿着示波器现场给我演示,而我却只是看着他使用,并没有想过在看他使用的过程中学会自己使用。测试完成后,老师问我会使用示波器了没。我说不会。现在才觉得悔不当初。学习还是得主动,不要错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特别是有前辈现场演示的的时候。老师在断开仪器的探测头时,用手迅速的出摸了一下探头,老师说这是为了防止探头上的电压过大而引发触电的危险。这些都是我以后看别人演示时应该注意的细节,最好当场就询问其中的道理。

  在购买电压表并选择电压表的量程时,导师说量程的选择要我自己决定,即使选错了也是我的责任,因为这个项目是我负责的。我认为这就是属于一个工程师应该有的责任。在选择量程这个事情上,如果我提出我在高中时期的物理学得很差,不知道怎么算量程这一类的原因,我还不如趁早对导师说放弃这个项目,然后卷铺盖走人。客户只想知道这个问题你是否能够解决,并不想和你探讨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如果能解决,就提出你的方案,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供用户选择。作为一个工程师,要能够对自己接手的项目评估并承担风险。责任边界规定了权利和责任。

今天先写这些,日后再更。

时间: 2024-12-06 04:44:04

对于工程师责任和责任边界的认知的相关文章

chainOfResponsibility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 : 责任链模式是对象的行为模式.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直接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处理对象连成一条链,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责任链模式强调的是每一个对象及其对下家的引用来组成一条链,利用这种方式将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类图如下: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责任链模式有两个角色: 抽象处理者(Handler)角色 :定义一个请求的接口.如果需要可以定义个一个方法用来设定和返回下家对象的引用. 具

设计模式(13)--Chain of Responsibility(责任链模式)--行为型

1.模式定义: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对象的行为模式.在责任链模式里,很多对象由每一个对象对其下家的引用而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链.请求在这个链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对象决定处理此请求.发出这个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的哪一个对象最终处理这个请求,这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和分配责任. 2.模式特点: 责任链模式通过建立一条链来组织请求的处理者,请求将沿着链进行传递,请求发送者无须知道请求在何时.何处以及如何被处理,实现了请求发送者与处理者的解耦.在软件开发中,如果遇到有多个对象可

【JS设计模式】责任链设计模式的代码示例

责任链设计模式: 在责任链模式里,很多对象由每一个对象对其下家的引用而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链.请求在这个链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对象决定处理此请求.发出这个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的哪一个对象最终处理这个请求,这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和分配责任. 责任链模式涉及到的角色如下所示:● 抽象处理者(Handler)角色:定义出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如果需要,接口可以定义 出一个方法以设定和返回对下家的引用.这个角色通常由一个Java抽象类或者Java接口实现.上图中Handle

java 设计模式 -- 责任链模式

设计模式 – 责任链模式 介绍: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动态行为模式,有多个对象,每一个对象分别拥有其下家的引用.连起来形成一条链.待处理对象则传到此链上,在此链进行传递,且待处理对象并不知道此会被链上的哪个对象处理,这使得我们能够动态的添加链上的对象而且分配责任. 纯责任链和非纯责任链 责任链分为两种.纯责任链和非纯责任链. 纯责任链是待处理对象request在处理对象handler链上传递,每一个处理对象handler处理request的一部分,到终于处理完毕.非纯责任链则是待处理对象reques

两种语言实现设计模式(C++和Java)(十四: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实现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当请求的直接执行者无法实现请求时,会将请求传递给链的上一级进行处理.这种传递往往可以通过让接收者包含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的方式实现.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其主要优点如下. 降低了对象之间的耦合度.该模式使得一个对象无须知道到底是哪一个对象处理其请求以及链的结构,发送者和接收者也无须拥有对方的明确信息. 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满足开闭原则. 增强了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当工作流程发生变化,可以动态地改变链内的

责任链模式--设计模式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事例:一个请求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但每个对象的处理条件或权限不同.例如,公司员工请假,可批假的领导有部门负责人.副总经理.总经理等,但每个领导能批准的天数不同,员工必须根据自己要请假的天数去找不同的领导签名,也就是说员工必须记住每个领导的姓名.电话和地址等信息,这增加了难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找领导出差报销.生活中的“击鼓传花”游戏等.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责任链(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的定义:为了避免请求发送者与多个请求处理者耦合在

Spring Web 应用的最大败笔

开发人员在使用Spring应用是非常擅长谈论依赖注入的好处.不幸的是,他们不是那么真的利用它的好处,如单一职责原则,分离关注原则.如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大部分Spring的Web应用程序,常见的错误的设计如下: 1.领域模型对象用来存储应用的数据(当作DTO使用),领域模型是贫血模型这样的反模式. 2.服务层每个实体有一个服务. 问题是这样很普遍,错误在哪里呢? Spring的web应用程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做事物的方式一直都是这样做的,老习惯难改,特别是如果他们是高级开发人员或软件架构师,这些人

第十四——十七章作业

                                                                                                     第十四章 15.3.1 有些成功人士或公司认为不需要独立的测试角色(Test),你怎么看? 在一些软件公司中,QA的工作中包含了Test的角色,负责验证程序是否符合预先设计的功能和特性.但是QA的工作量是很多的,一个好的QA不仅需要对程序架构有着很好的理解,对程序功能和性能都有着较深的理解,并且要

如何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应用大数据?

为了多来点干货,我写的思路会有点特别:不直接讲大数据是怎么做的,我会跳出来讲,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个方向,把握好哪三个点,能够更好的应用大数据,然后把这个事情做成. 这些电影大家很熟悉,每一个图片大家可以仔细体会一下,它是一种情绪.情感,这些电影代表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期盼或希望甚至担忧.个人理解,这个世界是人类念头的化现,所以从长期来看,这些电影里面80%的内容,是会成为现实的:但是短期来说,不管是技术还是产品方面,都还有些瓶颈,所以我觉得应该慎谈人工智能机器人.就像一个果实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