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用户态定时器的使用

linux操作系统为每一个进程提供了3个内部计时器。

ITIMER_REAL;ITIMER_VIRTUAL;ITIMER_PROF.

ITIMER_REAL:给定一个指定的时间间隔,按照实际的时间来减少这个计数,当时间间隔为0的时候发出SIGALRM信号。

ITIMER_VIRTUAL:给定一个时间间隔,当进程执行的时候才减少计数,时间间隔为0的时候发出SIGVTALRM信号。

ITIMER_PROF:给定一个时间间隔,当进程执行或者是系统为进程调度的时候,减少计数,时间到了,发出SIGPROF信号,这个和TIMER_VIRTUAL联合,常用来计算系统内核时间和用户时间。

看一下getitimer的数据手册

getitimer, setitimer - get or set value of an interval timer

#include <sys/time.h>

int getitimer(int which, struct itimerval *value);

int setitimer(int which, char struct itimerval *value, struct itimerval *ovalue);

ITIMER_REAL;ITIMER_VIRTUAL;ITIMER_PROF.就是三个定时器,在使用的时候,当其中的任何一个时间到了,都会给进程发送一个信号,然后定时器重新被装填,重新开始定时动作。

它们对应的信号

ITIMER_REAL    ---- SIGALRM

ITIMER_VIRTUAL ---- SIGVTALRM

ITIMER_PROF    ---- SIGPROF

函数中的which就是选择这三个定时器中的一个。

下面是描述时间结构体value的

struct itimerval {

struct timeval it_interval; //下一个值

struct timeval it_value;    //当前的值

};

struct timeval {

long tv_sec;  //秒

long tv_usec; //毫秒

};

一个表示时间的结构体,一个含有时间结构体的结构体。

使用定时器的时候,首先定义一个时间结构体,然后初始化这个时间结构体的秒和毫秒。然后使用setitimer函数,第一个参数指定使用哪一个定时器,第二个参数就是传递进去的时间结构体,第三个参数为NULL。这样就设定好了一个定时器了。它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说一下返回值: 函数调用成功返回0, 错误返回-1,并且设置出错值errno。

当出错的时候:可能是value或者是ovalue指针无效;或者是定时器搞错了,不是这三个中的一个;或者是时间结构体中的毫秒超出了0到999999的范围。

由于当定时器的时间到了的时候会引发一个信号,因此我们必须对信号进行处理,因此需要了解一下信号处理的函数。

我们可以修改linux系统信号的相关联的动作,也就是当捕获到某个信号时需要执行什么函数。有点像是可以更改函数指针指向的函数一样。

有这么一个函数可以完成这个问题:sigaction。

也就是sig-action,signal-action,信号动作。

#include<sginal.h>

int sigaction(int signo, const struct sigacton *rstrict act, struct sigaction *restrict oact);

这个函数具有三个参数,第一个是信号的名字,直接写系统的信号名,比如SIGALRM之类的。第二个参数是一个结构体,表述了信号相关的东西,我们 修改的函数指针就在里面。第三个函数是用来返回的,返回该信号的上一个动作,也就是上一个这个信号结构体里面的函数指针指向的函数。

下面看一下这个信号结构体。

struct sigaction {

void (*sa_handler)(int);

sigset_t sa_mask;

int sa_flags;

void (*sa_sigaction)(int, siginfo_t *, void *);

};

在使用的时候,sa_handler和sa_sigaction只是用一个。

sa_mask是和sa_handler一起的。

sa_mask表示了一个信号集合,在调用sigaction之前要先用sigemptyset把sa_mask加入到进程的信号屏蔽字当中。

sigemptyset函数初始化一个sigset_t *类型的信号集合,清除里面的所有信号。

使用函数sigaction(SIGALRM, &tact, NULL)就是把SIGALRM的信号的触发动作变成tact结构体中的sa_handler或者sa_sigaction所指向的函数了。

例子如下,每隔2秒钟打印一行字。

一个函数用来设置信号相关的函数绑定,一个函数用来初始化定时器并且启动它。

然后程序需要运行很久,放到死循环里面去,才能看出来效果,一般的应用程序,都不会自动退出的,往往是永远不退出,或者是等待用户关闭它。

#include<sys/time.h>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ignal.h>
#include<string.h>
static char msg[] = "time is running out./n";
static int len;
void prompt_info(int signo)
{
    write(STDERR_FILENO, msg, len);
}
void init_sigaction(void)
{
    struct sigaction tact;
    tact.sa_handler = prompt_info;
    tact.sa_flags = 0;
    sigemptyset(&tact.sa_mask);
    sigaction(SIGALRM, &tact, NULL);
}
void init_time()
{
    struct itimerval value;
    value.it_value.tv_sec = 2;
    value.it_value.tv_usec = 0;
    value.it_interval = value.it_value;
    setitimer(ITIMER_REAL, &value, NULL);
}
int main()
{
    len = strlen(msg);
    init_sigaction();
    init_time();
    while(1);
    exit(0);
}
时间: 2024-08-28 19:43:07

linux用户态定时器的使用的相关文章

Linux用户态程序计时方式详解

前言 良好的计时器可帮助程序开发人员确定程序的性能瓶颈,或对不同算法进行性能比较.但要精确测量程序的运行时间并不容易,因为进程切换.中断.共享的多用户.网络流量.高速缓存访问及转移预测等因素都会对程序计时产生影响. 本文将不考虑这些影响因素(相关资料可参考<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一书),而仅仅关注Linux系统中用户态程序执行时间的计算方式.除本文所述计时方式外,还可借助外部工具统计耗时,如<Linux调试分析诊断利器——strace>一文中介绍的strace. 本文示例代码的运行环

linux用户态和内核态通信之netlink机制【转】

本文转载自:http://blog.csdn.net/zcabcd123/article/details/8272360 这是一篇学习笔记,主要是对<Linux 系统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通信的实现与分析>中的源码imp2的分析.其中的源码,可以到以下URL下载: http://www-128.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netlink/imp2.tar.gz [size=3]参考文档[/size] <linux 系统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通信的实现与分析

Linux 用户态与内核态的交互【转载】

Linux 用户态与内核态的交互  在 Linux 2.4 版以后版本的内核中,几乎全部的中断过程与用户态进程的通信都是使用 netlink 套接字实现的,例如iprote2网络管理工具,它与内核的交互就全部使用了netlink,著名的内核包过滤框架Netfilter在与用户空间的通 读,也在最新版本中改变为netlink,无疑,它将是Linux用户态与内核态交流的主要方法之一.它的通信依据是一个对应于进程的标识,一般定为该进 程的 ID.当通信的一端处于中断过程时,该标识为 0.当使用 net

Linux用户态程序计时方式详解[转]

转自: http://www.cnblogs.com/clover-toeic/p/3845210.html 前言 良好的计时器可帮助程序开发人员确定程序的性能瓶颈,或对不同算法进行性能比较.但要精确测量程序的运行时间并不容易,因为进程切换.中断.共享的多用户.网络流量.高速缓存访问及转移预测等因素都会对程序计时产生影响. 本文将不考虑这些影响因素(相关资料可参考<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一书),而仅仅关注Linux系统中用户态程序执行时间的计算方式.除本文所述计时方式外,还可借助外部工具统计耗时

linux 用户态 内核态

http://blog.chinaunix.net/uid-1829236-id-3182279.html 究竟什么是用户态,什么是内核态,这两个基本概念以前一直理解得不是很清楚,根本原因个人觉得是在于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在写程序时关注的重点和着眼的角度放在了实现的功能和代码的逻辑性上,先看一个例子: 1)例子 C代码 1.     void testfork(){   2.     if(0 = = fork()){   3.     printf(“create new process suc

linux用户态与内核态

系统调用:如何中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在linux中,系统调用是通过0x86体系结构中的软件中断实现的.这个软件中断与通常说的硬件中断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软件指令触发,而不是外部设备,这是程序员可以触发的一种异常,调用int 0x80汇编指令就可以产生向量号为128的异常. 进程与线程的区别与联系 操作系统教科书上讲的理论东西就不说了,这里说说linux中复制进程和复制线程的异同. 我们知道,Linux的线程实现是在核外进行的,核内提供的是创建进程的接口do_fork().内核提供了两个系统调用

linux用户态和内核态切换理解

1.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概念区别 究竟什么是用户态,什么是内核态,这两个基本概念以前一直理解得不是很清楚,根本原因个人觉得是在于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在写程序时关注的重点和着眼的角度放在了实现的功能和代码的逻辑性上,先看一个例子: 1)例子 void testfork(){ if(0 = = fork()){ printf("create new process success!/n"); } printf("testfork ok/n"); } 这段代码很简单,从功能的

Linux用户态和内核态

究竟什么是用户态,什么是内核态,这两个基本概念以前一直理解得不是很清楚,根本原因个人觉得是在于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在写程序时关注的重点和着眼的角度放在了实现的功能和代码的逻辑性上,先看一个例子: 1)例子 C代码 ```1. void testfork() { 2. if(0 = = fork()) { 3. printf("create new process success!\n"); 4. } 5. printf("testfork ok\n"); 6. } 这

Linux用户态和内核态内存管理技术

通常程序访问的地址都是虚拟地址,用32位操作系统来讲,访问的地址空间为4G,linux将4G分为两部分.如图1所示,其中0~3G为用户空间,3~4G为内核空间.通过MMU这两部分空间都可以访问到实际的物理内存. 进程在用户态只能访问0~3G,只有进入内核态才能访问3G~4G *进程通过系统调用进入内核态 *每个进程虚拟空间的3G~4G部分是相同的 *进程从用户态进入内核态不会引起CR3的改变但会引起堆栈的改变 图1 1 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页作为基本的映射单元,一页的大小一般为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