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講講 John Carmack 的快速反平方根演算法

講講 John Carmack 的快速反平方根演算法

原地址http://213style.blogspot.com/2014/07/john-carmack.html

本篇的主題很簡單,講講怎麼快速計算 反平方根

圖1. 反平方根函數,但是要如何快速計算此式呢?

反平方根運算在 3D 圖形領域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用於計算 光源 與 反射,運算過程中

需要計算 Normalized Vector,這時就需要進行反平方根運算,因為在 1990 年以前可沒有

特殊的硬體可以直接處理 T&L,直到有名的 GeForce 256 出現才改觀,而 3D 遊戲內某些

可以貫穿多個敵人的武器,也需要用到反平方根運算,所以該運算不只出現在與繪圖有關

的部分,一些與圖形無關的演算法也會用到,所以大部分 3D 遊戲中,都還是會存在獨立的

反平方根函式。在數值計算領域裡,反平方根計算可以間接取得平方根的值,例如在 8051

這類只能運算整數的微處理器,要計算平方根就會用到反平方根運,因為 反平方根運 存在

快速演算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在 Quake III 裡面的 Q_rsqrt 函式,這個函式非常有名,大不

分的 反平方根運算 都是直接把這段函式的原始碼直接貼到自己的程式內,然後在根據

需要修改,例如要用於 8051 內就還得需要加上定點化的技巧,目前顯示卡內硬體的反平方根

運算正是 Q_rsqrt 演算法硬體化的結果,所以先來看看這段在 Quake III 內 Q_rsqrt 的原始碼:

圖 2. 位於 Quake III 內的 Q_rsqrt 函式原始碼

中文註解部分是在下加上。

整個函式包含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 從 整數運算 得到 一個已經 靠近解的初始值

第二不分, 利用 Newton-Raphson 方法疊代增加解的精度

該函式內演算法精髓的部分是在 第一部分 用整數運算取得求解所需的初始值,第二部分

到沒甚麼,有學過數值方法的讀著應該可以很輕易的看懂,但是對於沒有學過的讀者,在下

講完第一部分之後,會稍微提一下 Newton-Raphson 求解法,因為第二部分並非重點,理解

第一部分才是重點所在,第一部分用到的技巧涉及必須理解浮點數的存放結構與表達,所以

先看看浮點數怎麼存放在電腦中。

圖 3. 一個 n bits 的浮點數的存放結構

圖 4. 一個浮點數的表達

圖 3. 顯示了 一個浮點數如何存放在記憶體內,有時候又稱 floating-point bits level,各位讀者

可以看到一個端倪,其實浮點數也是一種整數,或者說每個浮點數都有獨一無二的整數映射

而圖 4. 說明了 浮點運算器怎麼解讀一個整數為浮點數的方式,由於反平方根不能有負值

所以圖 4. 中的 s 必須等於 0,因此就可以不用考慮浮點數的符號位元,剛剛前面有提到

其實浮點數也是一種整數,也就是說,假如圖 3. 的浮點數存放結構 改用整數的觀點來看

其實就是

圖 5.  浮點數 與 整數 的對應關係

圖 5. 說明 一個浮點數 與 對應的整數之間總是存在 唯一的對應關係,因此,可以將

浮點數映至對應的整數,從整數的觀點進行運算,要執行這個技巧之前,先以浮點數

觀點對兩邊做 Binary Logarithm,也就是兩邊取 2 為基底的 log 函數:

圖 6. 對兩邊取 log2,且 y 與 x 皆代入圖 4. 的方程式

圖 6. 將 y 與 x 皆拆解為 mantissa 與 exponent 表達,剩下的工作就是要找出 從整數觀點表達

的 y 與 x 之間的關係,所以必須想辦法先把 log2 弄掉,才能夠套用圖 5. 內的恆等式,而

圖 4. 裡面的浮點數表達式中的 m 是一個大於等於 0 小於 1 的數值,所以圖 6. 中要把 log2

拿掉 可以用 近似公式

圖 7. 近似的 binary logarithm 公式

如圖 7. 所示,利用近似 Binary Logarithm 公式,可以將圖 6. 中的 log 函數拿掉,用近似公式

替換,這個近似的步驟很重要,透過這個步驟才能夠獲得才能夠獲得等價於圖 1. 的整數

運算公式,其 圖 8. 顯示了完整的推導過程。

圖 8. 用整數運算式表達近似反平方根運算

圖 8. 最後一條公式就是這個演算法最重要的結論,這條整數運算的結果就是反平方根

用整數運算表達的形式,所以最終的結論可以用圖 9. 來解釋。

圖 9. 最終結論解釋了圖 1. 中神秘的轉換運算的理由,可以看到

該方法厲害之處在於 Iy 轉回浮點數觀點看,其實已經是近似解

這個近似解就是最好的初始值,後面套用牛頓法只是為了增加解的精度

有了圖 9. 最終結論,要理解圖 1. 中 16 進位值 5F3759DF 就很簡單,只要將 B、L 與 sigma

的數值代入圖 9. 的反平方根近似整數演算法就會得到這個 魔術數字。

圖 10. 神秘的 0x5F3759DF 魔術數字其實只是 32-bit 浮點

代入反平方根整數演算法所得到的結果,而且 sigma 可調

該魔術數字可能會有些微的變化

圖 10. 解釋了 John Carmack 快速反平方根演算法內 Magic Number 的由來,由於在下

是直接以 n 位元浮點數推導,讀者也可以去找一找 double floating 的值會是多少

演算法後面的部分前面有提到,其實沒有甚麼值得研究的部分,用牛頓法增加解精度

有學過數值方法的讀者應該可以看得懂,因為整數演算法只是一個近似解,所以需要

用牛頓法 " 修飾 " 一下解,下面給出用牛頓法推導所得之疊代式。

圖 11. 用牛頓法導出求解疊代式

整個演算法核心的部分講完,下面給出一支帶有 GUI 介面的測試程式,並且稍微介紹一下

在下如何用 Tick 量測演算法所增進的效率。

圖 12. 兩種方法各執行 一百萬 次 用 GetTickCount

量測所經過的 Tick 數

從這支 GUI 測試可以發現,x86 CPU 是屬於 " 不穩定 " 的處理器,就是說要精確量測 x86

CPU 所經過的 cycle 數是不可能的事情,主要因為現在 x86 CPU 很複雜,內部有許多快取

預測的架構,所以同樣一支程式的執行時間會忽快忽慢,用這支程式就可以很明顯發現

這個現象,在 x86 平台上 Carmack 的快速反平方根演算法會比用標準數學程式庫算

1/sqrt(x) 可能快 1.5x ~ 4x,x86 CPU 很聰明,假如曾經有計算過的某些數值,CPU 可能

直接使用快取內部的值,而不再重新計算,當然 CPU 內部實際怎麼做也許是難以理解

但是從測試結果表明,x86 CPU 並不是一種穩定的處理器,也許這個演算法可以拿到

別的平台試試看。

圖 13. 測試結果表明 雖然 x86 CPU 並非穩定的 CPU,但是

Carmack 的方法確實是異常的快,至少都有超過 1.5x 的速度

程式中的那個 Dial Widget 是 Qt 本身就有的 元件,用滾輪轉動 Dial Widget 可以動態的

觀察 speed 的變化,Carmack 的快速反平方根演算法來至少都有 1.5x 以上的速度

證明了為何這個演算法會被稱為

John Carmack‘s Unusual Fast Inverse Square Root

後記 : 這篇文章需要的材料比較多,主要的時間花在理解演算法的由來以及測試程式的撰寫

還有閱讀一些相關計算 平方根 與 反平方根相關的文獻閱讀,不過總算是寫成了。

補充 : 現在 x86 裡面 SSE 指令集裡面就有 rsqrtss,讀者也可以利用這條指令獲得初始值

這條指令基本上就是 快速反平方根演算法 硬體化版本,一樣可以利用初始值做牛頓法疊代

增進解的精度,讀者有興趣可以自己試試看。

圖 14. 使用 SSE 指令 rsqrtss 計算反平方根,內插組合語言

分別給出了 CL 與 GCC 版本內插語法

讀者自己去測試就會知道,使用 rsqrtss 計算速度上並不會得到甚麼優勢,因為 SSE 指令內部

其實最後也是要使用 x86 內的浮點運算器,但是在語法上就變得很簡單,用 rsqrtss 可以直接

獲得近似解,用近似解做初始值放入牛頓法疊代增加解的精度。

對 x86 硬體結構不瞭解可以參考

Software Optimization Guide for the AMD64 Processors

Appendix A Microarchitecture for AMD Athlon 64 and AMD Opteron Processors

對 GCC 內插組合語言語法不熟又懶得看英文,可以參考

Linux Device Driver Programming 驅動程式設計 7-8 行內組譯

时间: 2024-11-07 07:30:31

[转]講講 John Carmack 的快速反平方根演算法的相关文章

户外环境面包车车身模型快速反求装置

[项目需求]户外环境面包车车身模型快速反求装置 技术需求: 1.户外环境,必要时可以搭帐篷. 2.目标物体不能喷涂. 3.车载反求装置,不能现场安装. 4.全自动反求,模型自动生成. 注:需配备定标系统. 联系QQ965213592 注明:LZ项目

【HEVC帧间预测论文】P1.1 基于运动特征的HEVC快速帧间预测算法

基于运动特征的 HEVC 快速帧间预测算法/Fast Inter-Frame Prediction Algorithm for HEVC Based on Motion Features <HEVC标准介绍.HEVC帧间预测论文笔记>系列博客,目录见:http://www.cnblogs.com/DwyaneTalk/p/5711333.html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9卷第3期. 利用当前深度CU与时域对应位置已编码CU的亮度像素值的差值平方和均值来判断当前CU的运动特征.属于A类算

快速幂取余算法

下面是一个快速幂的介绍: 先贴一个秦九韶算法(Horner算法)的原理: 设有项的次函数 将前项提取公因子,得 再将括号内的前项提取公因子,得 如此反复提取公因子,最后将函数化为 令 ...... 则即为所求 下面是讲解快速幂的:(By  夜せ︱深   感谢作者) 快速幂取模算法 在网站上一直没有找到有关于快速幂算法的一个详细的描述和解释,这里,我给出快速幂算法的完整解释,用的是C语言,不同语言的读者只好换个位啦,毕竟读C的人较多~ 所谓的快速幂,实际上是快速幂取模的缩写,简单的说,就是快速的求

数字图像处理之快速中值滤波算法

快速中值滤波算法 中值滤波算法: 在图像处理中,在进行如边缘检测这样的进一步处理之前,通常需要首先进行一定程度的降噪.中值滤波是一种非线性数字滤波器技术,经常用于去除图像或者其它信号中的噪声.这个设计思想就是检查输入信号中的采样并判断它是否代表了信号,使用奇数个采样组成的观察窗实现这项功能.观察窗口中的数值进行排序,位于观察窗中间的中值作为输出.然后,丢弃最早的值,取得新的采样,重复上面的计算过程.中值滤波是图像处理中的一个常用步骤,它对于斑点噪声和椒盐噪声来说尤其有用.保存边缘的特性使它在不希

计算机图形学 直线反走样Wu算法(4)

作者:卿笃军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qingdujun/article/details/40048285 本文通过一个完整的实例来演示,直线反走样Wu算法. 1)创建CP2类 头文件:P2.h // P2.h: interface for the CP2 class. // ////////////////////////////////////////////////////////////////////// #if !defined(AFX_P2_H__DD2

【转】C语言快速幂取模算法小结

(转自:http://www.jb51.net/article/54947.htm) 本文实例汇总了C语言实现的快速幂取模算法,是比较常见的算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之用.具体如下: 首先,所谓的快速幂,实际上是快速幂取模的缩写,简单的说,就是快速的求一个幂式的模(余).在程序设计过程中,经常要去求一些大数对于某个数的余数,为了得到更快.计算范围更大的算法,产生了快速幂取模算法.我们先从简单的例子入手:求abmodc 算法1.直接设计这个算法: int ans = 1; for(int i =

快速乘法取模算法

原理: 32+16+4=52 1 LL qmul(LL x, LL y, LL mod) { // 乘法防止溢出, 如果p * p不爆LL的话可以直接乘: O(1)乘法或者转化成二进制加法 2 //快速乘法取模算法 3 4 LL ret = 0; 5 while(y) { 6 if(y & 1) 7 ret = (ret + x) % mod; 8 x = x * 2 % mod; 9 y >>= 1; 10 } 11 return ret; 12 } 原文地址:https://www

【转】簡單講講 USB Human Interface Device

原地址http://213style.blogspot.com/2013/09/usb-human-interface-device.html 恩,發本文的原因是看到了以前畢業的朋友在旁邊的對話框問了一些問題,我想這些問題 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完畢,但是我也不想又太細究 HID 內部描述表格的解說與視窗上 HID APIs 家族詳細使用方法,主要以偏向解決問題與實作面上的一些重點,希望可以有些 許幫助,因為詳細的文獻找 USB Complete: The Developer's Guide fo

Raising Modulo Numbers_快速幂取模算法

Description People are different. Some secretly read magazines full of interesting girls' pictures, others create an A-bomb in their cellar, others like using Windows, and some like difficult mathematical games. Latest marketing research shows,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