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六国

  <六国论>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以为:六国以地赂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是故灭亡。

  然是说也,人常疑之:齐燕赵者,未尝赂秦,其国势亦非弱,然终迁灭,何哉?

  后其子辙,遍读六国故事,以为:当此之士,疏虑患,浅见利,不知天下之势,乃亡灭之因也。

  然是说也,人亦惑之:六国之士,似苏秦、李牧、屈原、信陵者,多若星云。

  苏秦行合纵之策,李牧领御兵之法,屈原承谏君之任,信陵有庇士之风。

  此四子,皆智勇忠义之士,何以言疏虑患、浅见利、不知天下之势?

  予亦常窥六国旧事,长为深思,窃以为:

  山东诸国,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攻秦,然未有寸功,非其见虑之疏、赂秦之过,盖因失人和也;

  秦得以区区一州之地,而致万乘之势,亦皆因得人和矣。

  观此之时:周室衰微,山东混战,此乃秦之天时;

  据肴函之固,拥泾渭之势,此乃秦之地利;

  外交连横,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固守以窥周室,此乃秦之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焉能非秦属也?

  六国亦有天时之机,地利之便,然失人和,终致亡灭。

  楚之屈原,赵之李牧,皆智明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然楚赵之君,未有远略,不观天时,不辨地利,不重人和。以致李牧进言,屈原上疏,其君皆勃怒而疏,备谤而亡。

  六国之君,亲佞远贤;六国之臣,心骄志焉;虽兵多而将广,士众而谋云,终遗倾巢之难,亡奏后庭之音。

  向使六国各爱其士,上下同心,戮力西向,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是故:

  六国败亡势未消,后人哀见是秦朝。

时间: 2024-12-20 22:10:12

哀六国的相关文章

读何敬才同志的哀祭诗

读何敬才同志的哀祭诗 诗词,就其本质来讲,应该是一种抒情文学.虽然我们也曾读到过不少优秀的叙事诗篇,但,毕竟,叙事不是诗词的长项. 读何敬才同志的<蓝梦集>,更坚定了我的这一认识.无论是他的“盛世咏叹”.“英杰颂歌”,还是“塞上风物”.“清闲逸韵”,无不是作者的抒情言志之作.而更有代表性的,是他的“亲情友情”系列. “亲情友情”是<蓝梦集>中的一章,内容又分哀祭.唱和.怀念等项.我想重点谈一谈“哀祭”诗. 人有生死,情有哀乐.死是人生的终结,死是人与世的永别,因而为亲属.朋友.同仁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对于内心的细腻,我向来认为那是女子独特的情怀.诚然,这并不错,但是在一个名为<红楼梦>的世界,却把我的心性与细腻息息相关起来,或感叹,或哀怨,或凝重,或忧郁--心仿若添了悲的翅愁的翼,一任翱翔. 也许"哀其不幸"是人们对于林黛玉这位才貌双全的"世外仙妹","潇湘妃子"最初的认识.因父母早亡,寄居贾府,"漂泊亦如人命薄",一个寄人篱下的女子,孤苦伶仃,多愁善感.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qu

哀默大于心死

“你心里权衡了么!”李宁远看出刘琛眼底的痛苦,着是因为惭愧而心生痛苦,变继续加一把火,他知道只有让刘琛心里找到新的寄托,才可以唤起他生存的动力.”董玉清这样说着,但是心里已经诽谤了好一阵子.前提是,你付得起代价.三年来,刘琛无时无刻不在想李洋,在他的眼中,刘琛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进入一个同样被分化的世界,罪恶,肮脏,劳累,应有尽有. 上官颖也是疲惫了一天,她走到浴室,自己洗了个澡,对于女孩来说,任何让她们变丑的事物都是不可原谅的,上官颖作为一个漂亮的女孩,当然也是很爱干净.”杨启廉此时压制

2星|《IT真相》:日本咨询师面对美国云服务的发展,对日本IT业哀其不争

IT真相-打通IT与商务的通路 I 作者是日本管理咨询师,对日本的IT和金融业了解比较多.书的内容是:作者看到美国的云服务发展壮大,日本IT业没能抓住机会,对日本IT业做了一些批评,比如不思进取,不了解生态系统的思路,等等. 日文版2016年出的,说的事情截至到2015年. 读后感觉价值不大,文风太松散,像是散文.回忆录,有效信息不多. 总体评价2星,不推荐阅读.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这一新形态战胜了联合型企业的水平分割型结构,在这20年间也发生了进化.其关键词为“第三平台”.我一开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64篇

54.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

战国策评析(三)---齐

    小时候跟随大人看电视,接触到唯一大篇与齐国有关的为孙膑的故事.而历史上齐国经历了春秋与战国两个大的时代,并且都处在浪潮之巅,即便天下大势决定了秦国一统天下,齐国也是坚持抗争,成为六国最后一个倒下的国家.<战国策>虽是每篇都以论辩故事叙述孤立事实,贯穿起来,乐帝还是有了新的感悟. 战局     鲁仲连看清同一个人在没有选择和选择过多时,所面临的压力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军事上常见以少胜多的原因:骄兵与哀兵的区别.最近乐帝忙于实习.投暑期实习.毕设之间切换着自己的状态,突然遇到来北邮找调剂的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笔记

2015-2-13 20:55 - 阅读需要主动,主动意味着有探索力,有求知欲,主动的重要推动力是兴趣. - 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识字,知道一句话的表面意思. - 检视阅读( inspectional reading ):在一定时间内,有重点地阅读,得到这本书如何架构,讲了什么等问题的答案. - 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在无限的时间里仔细品味,分析全文. 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

北地富平人物

一.宁夏开发第一人——蒙恬 秦朝著名大将蒙恬,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曾经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的第一人. 蒙恬(?-前210),山东人,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蒙恬的祖父蒙骜,是战国时期秦国昭王的著名将领,官职是上卿,曾经带兵进攻韩国.赵国,夺取魏国的城池,为秦国立下了战功.父亲蒙武是秦国的副将军,与大将军王翦一起,消灭了楚国,屡次立下战功. 蒙恬是古代著名的猛将,他在秦国统一六国战争中多次打胜仗,为秦国立功.秦国在攻取六国统一中国的战争时,北方游牧民族乘机以黄河河套地区(今

But he has nothing on

转载至此 But he has nothing on. 翻着小女儿的童话书,看到了皇帝的新衣.小时侯谁没有看过这个,只觉得故事很好笑,皇帝很愚蠢.既然是童话,当然都不是真实的,不过现在看来,这个故事也不见得就是假的呢.人们往往因为一些荒唐的原因,从小小的错误开始,离开真相越来越远. 当无知的小男孩喊出“But he has nothing on.”的时候,谁都明白了这就是真相,甚至皇帝本人也明白了这一点,但他已经光着身子走在游行队伍里,还能有什么选择呢. 真相,人们往往并不需要.小男孩说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