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验证 Cross-validation



对交叉验证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近期看材料,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写的通俗易懂,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下面,我写下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现在假设这里有一堆数据,作为统计er的任务就是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如何提取信息呢,我们的法宝就是–模型。模型在统计当中是极其重要的,学统计就是跟各种各样的模型混个脸熟。在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数据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从而通过参数化后的模型来描述数据的内在关系,了解数据内在的关系(pattern)非常必要,有助于对未来进行预测。

那么对于手里的数据,我们该套用什么样的模型呢?事实上,对于一个数据分析问题而言,可用的模型不只一个,不存在所谓最优的模型。你不能说,某个模型是最好的,其他模型都是不可取的,某个模型在某个问题下,可能解释能力优于其他模型,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该类问题下,该模型就是万能的,可能换一种评价标准,这种模型就不是最好的。我们的任务是从几个备选模型中,按照某种评价标准,选择出较为合理的一个模型。

一个直接的想法是比较各个模型的对数据的拟合效果。例如,对于一个x,y

数据而言,线性回归的残差平方和可能比非线性回归的残差平方和要小,这时我们说,线性回归拟合效果更好,线性回归模型是理想的选择。但是这种比较方式存在一种缺陷—过拟合问题。有些模型,对原始数据拟合相当好,但是它的预测效果却出奇的差。更重要的是,数据分析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拟合数据,而是对未来进行预测。一个合理的模型一方面可以拟合原始数据,另一方面又应该可以以高准确率进行预测。所以进行模型选择时,要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情况常常是,拟合效果和预测误差二者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们需要在二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交叉验证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以K折交叉验证(k-folded cross validation)来说明它的具体步骤。

{A1,A2,A3,A4,A5,A6,A7,A8,A9}{A1,A2,A3,A4,A5,A6,A7,A8,A9}

为了简化,取k=10。在原始数据A的基础上,我们随机抽取一组观测,构成一个数据子集(容量固定),记为A1

重复以上过程10次,我们就会获得一个数据子集集合      {A1,A2,A3,A4,A5,A6,A7,A8,A9,A10}

接下来,我们首先对模型M1

进行交叉验证,如下,

在{A2,A3,A4,A5,A6,A7,A8,A9,A10}基础上构建模型M1,并对数据集A1进行验证,将预测值与真值进行比较,在某一评价标准下,计算一个得分a1,1
.
在{A1,A3,A4,A5,A6,A7,A8,A9,A10}
基础上构建模型M1,并对数据集A2进行验证,将预测值与真值进行比较,在同一评价标准下,计算一个得分a1,2
.
……
在{A1,A2,A3,A4,A5,A6,A7,A8,A9}
基础上构建模型,并对数据集A10进行验证,将预测值与真值进行比较,在同一评价标准下,计算一个得分a1,10
.
a1=a1,1+a1,2+…+a1,10/10
作为模型M1的综合得分。

{A2,A3,A4,A5,A6,A7,A8,A9,A1

对每个模型都这样过一遍,最后得到了每个模型的一个得分,按照得分,我们就可以选择最合理的模型。

将数据打成好多份,交叉验证模型,很有点bootstrap的意思,bootstrap的思想渗透到了统计学的各个领域了已经。

除了K折交叉验证,另外两种交叉验证为Hold Out 验证和留一验证:

Hold验证:常识来说,Holdout 验证并非一种交叉验证,因为数据并没有交叉使用。 随机从最初的样本中选出部分,形成交叉验证数据,而剩余的就当做训练数据。 一般来说,少于原本样本三分之一的数据被选做验证数据。

留一验证: 正如名称所建议, 留一验证(LOOCV)意指只使用原本样本中的一项来当做验证资料, 而剩余的则留下来当做训练资料。 这个步骤一直持续到每个样本都被当做一次验证资料。 事实上,这等同于 K-fold 交叉验证是一样的,其中K为原本样本个数。

一、训练集 vs. 测试集

在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的相关研究中,经常会将数据集(dataset)分为训练集(training set)跟测试集(testing set)这两个子集,前者用以建立模型(model),后者则用来评估该模型对未知样本进行预测时的精确度,正规的说法是泛化能力(generalization ability)。怎么将完整的数据集分为训练集跟测试集,必须遵守如下要点:

1、只有训练集才可以用在模型的训练过程中,测试集则必须在模型完成之后才被用来评估模型优劣的依据。
2、训练集中样本数量必须够多,一般至少大于总样本数的50%。
3、两组子集必须从完整集合中均匀取样。

       
其中最后一点特别重要,均匀取样的目的是希望减少训练集/测试集与完整集合之间的偏差(bias),但却也不易做到。一般的作法是随机取样,当样本数量足
够时,便可达到均匀取样的效果,然而随机也正是此作法的盲点,也是经常是可以在数据上做手脚的地方。举例来说,当辨识率不理想时,便重新取样一组训练集/
测试集,直到测试集的识别率满意为止,但严格来说这样便算是作弊了。

二、交叉验证(Cross Validation)

交叉验证(Cross
Validation)是用来验证分类器的性能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基本思想是把在某种意义下将原始数据(dataset)进行分组,一部分做为训练集
(training set),另一部分做为验证集(validation
set),首先用训练集对分类器进行训练,在利用验证集来测试训练得到的模型(model),以此来做为评价分类器的性能指标。常见的交叉验证方法如下:

1、Hold-Out Method

将原始数据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做为训练集,一组做为验证集,利用训练集训练分类器,然后利用验证集验证模型,记录最后的分类准确率为此分类器的性能指标。
此种方法的好处的处理简单,只需随机把原始数据分为两组即可,其实严格意义来说Hold-Out
Method并不能算是CV,因为这种方法没有达到交叉的思想,由于是随机的将原始数据分组,所以最后验证集分类准确率的高低与原始数据的分组有很大的关
系,所以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其实并不具有说服性。

2、Double Cross Validation(2-fold Cross Validation,记为2-CV)

做法是将数据集分成两个相等大小的子集,进行两回合的分类器训练。在第一回合中,一个子集作为training set,另一个便作为testing
set;在第二回合中,则将training set与testing set对换后,再次训练分类器,而其中我们比较关心的是两次testing
sets的辨识率。不过在实务上2-CV并不常用,主要原因是training
set样本数太少,通常不足以代表母体样本的分布,导致testing阶段辨识率容易出现明显落差。此外,2-CV中分子集的变异度大,往往无法达到“实
验过程必须可以被复制”的要求。

3、K-fold Cross Validation(K-折交叉验证,记为K-CV)

将原始数据分成K组(一般是均分),将每个子集数据分别做一次验证集,其余的K-1组子集数据作为训练集,这样会得到K个模型,用这K个模型最终的验证
集的分类准确率的平均数作为此K-CV下分类器的性能指标。K一般大于等于2,实际操作时一般从3开始取,只有在原始数据集合数据量小的时候才会尝试取
2。K-CV可以有效的避免过学习以及欠学习状态的发生,最后得到的结果也比较具有说服性。

4、Leave-One-Out Cross Validation(记为LOO-CV)

如果设原始数据有N个样本,那么LOO-CV就是N-CV,即每个样本单独作为验证集,其余的N-1个样本作为训练集,所以LOO-CV会得到N个模
型,用这N个模型最终的验证集的分类准确率的平均数作为此下LOO-CV分类器的性能指标。相比于前面的K-CV,LOO-CV有两个明显的优点:
(1)每一回合中几乎所有的样本皆用于训练模型,因此最接近原始样本的分布,这样评估所得的结果比较可靠。
(2)实验过程中没有随机因素会影响实验数据,确保实验过程是可以被复制的。

但LOO-CV的缺点则是计算成本高,因为需要建立的模型数量与原始数据样本数量相同,当原始数据样本数量相当多时,LOO-CV在实作上便有困难几乎就是不显示,除非每次训练分类器得到模型的速度很快,或是可以用并行化计算减少计算所需的时间。

三、使用Cross-Validation时常犯的错误

由于实验室许多研究都有用到 evolutionary
algorithms(EA)与 classifiers,所使用的 fitness function 中通常都有用到 classifier
的辨识率,然而把cross-validation 用错的案例还不少。前面说过,只有 training data 才可以用于 model
的建构,所以只有 training data 的辨识率才可以用在 fitness function 中。而
EA 是训练过程用来调整 model 最佳参数的方法,所以只有在 EA结束演化后,model 参数已经固定了,这时候才可以使用 test
data。那 EA 跟 cross-validation 要如何搭配呢?Cross-validation
的本质是用来估测(estimate)某个 classification method 对一组 dataset 的 generalization
error,不是用来设计 classifier 的方法,所以 cross-validation 不能用在 EA的 fitness
function 中,因为与 fitness function 有关的样本都属于 training set,那试问哪些样本才是 test
set 呢?如果某个 fitness function 中用了cross-validation 的 training 或 test
辨识率,那么这样的实验方法已经不能称为 cross-validation 了。

EA 与 k-CV 正确的搭配方法,是将 dataset 分成 k
等份的 subsets 后,每次取 1份 subset 作为 test set,其余 k-1 份作为 training set,并且将该组
training set 套用到 EA 的 fitness function 计算中(至于该 training set
如何进一步利用则没有限制)。因此,正确的 k-CV 会进行共 k 次的 EA 演化,建立 k 个classifiers。而
k-CV 的 test 辨识率,则是 k 组 test sets 对应到 EA 训练所得的 k 个 classifiers 辨识率之平均值。

时间: 2024-10-24 22:06:52

交叉验证 Cross-validation的相关文章

交叉验证(Cross Validation)原理小结

交叉验证是在机器学习建立模型和验证模型参数时常用的办法.交叉验证,顾名思义,就是重复的使用数据,把得到的样本数据进行切分,组合为不同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用训练集来训练模型,用测试集来评估模型预测的好坏.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到多组不同的训练集和测试集,某次训练集中的某样本在下次可能成为测试集中的样本,即所谓"交叉". 那么什么时候才需要交叉验证呢?交叉验证用在数据不是很充足的时候.比如在我日常项目里面,对于普通适中问题,如果数据样本量小于一万条,我们就会采用交叉验证来训练优化选择模型.如果样本

R: Kriging interpolation and cross validation 克里金插值及交叉验证浅析

克里金插值的基本介绍可以参考ARCGIS的帮助文档[1]. 其本质就是根据已知点的数值,确定其周围点(预测点)的数值.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找到已知点和预测点数值之间的关系,从而预测出预测点的数值.比如IDW插值方法,就是假设已知点和预测点的值跟它们相对距离成反比.克里金插值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仅考虑了已知点和预测点的距离关系,还考虑了这些已知点之间的自相关关系. 如何衡量已知点之间的自相关关系呢?通常使用的就是半变异函数,其公式如下[1]: Semivariogram(distance h) = 0.

paper 35 :交叉验证(CrossValidation)方法思想

交叉验证(CrossValidation)方法思想简介 以下简称交叉验证(Cross Validation)为CV.CV是用来验证分类器的性能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基本思想是把在某种意义下将原始数据(dataset)进行分组,一部分做为训练集(train set),另一部分做为验证集(validation set),首先用训练集对分类器进行训练,在利用验证集来测试训练得到的模型(model),以此来做为评价分类器的性能指标.常见CV的方法如下: 1).Hold-Out Method 将原始数据随机分

cross validation交叉验证

交叉验证是一种检测model是否overfit的方法.最常用的cross validation是k-fold cross validation. 具体的方法是: 1.将数据平均分成k份,0,1,2,,,k-1 2.使用1~k-1份数据训练模型,然后使用第0份数据进行验证. 3.然后将第1份数据作为验证数据.进行k个循环.就完成了k-fold cross validation 这个交叉验证的方法的特点是:所有的数据都参与了验证,也都参与了训练,没有浪费数据.

交叉验证的缺陷及改进(Cross Validation done wrong)

本文主要是对我们使用交叉验证可能出现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正方案. 本文地址:http://blog.csdn.net/shanglianlm/article/details/47207173 交叉验证(Cross validation)在统计学习中是用来估计你设计的算法精确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工具.本文主要展示我们在使用交叉验证时可能出现的一个问题,并提出修正的方法. 下面主要使用 Python scikit-learn 框架做演示. 先验理论(Theory first) 交叉验证将数据集

交叉验证(Cross Validation)

假设我们需要从某些候选模型中选择最适合某个学习问题的模型,我们该如何选择?以多元回归模型为例:,应该如何确定k的大小,使得该模型对解决相应的分类问题最为有效?如何在偏倚(bias)和方差(variance)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更进一步,我们同样需要知道如何在加权回归模型中选择适当的波长参数,或者在基于范式的SVM模型中选择适当的参数C? 我们假设模型集合为有限集,我们的目的就是从这d个模型中,选择最有效的模型. 假设样本集为S,根据经验风险最小化原则(ERM),可能会使用这样的算法: 1.在S

用交叉验证改善模型的预测表现

预测模型为何无法保持稳定? 让我们通过以下几幅图来理解这个问题: 此处我们试图找到尺寸(size)和价格(price)的关系.三个模型各自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个模型使用了线性等式.对于训练用的数据点,此模型有很大误差.这样的模型在初期排行榜和最终排行榜都会表现不好.这是"拟合不足"("Under fitting")的一个例子.此模型不足以发掘数据背后的趋势. 第二个模型发现了价格和尺寸的正确关系,此模型误差低/概括程度高. 第三个模型对于训练数据几乎是零误差.这是因

机器学习 libsvm交叉验证与网格搜索(参数选择)

首先说交叉验证. 交叉验证(Cross validation)是一种评估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算法对独立于训练数据的数据集的泛化能力(generalize), 能够避免过拟合问题. 交叉验证一般要尽量满足: 1)训练集的比例要足够多,一般大于一半 2)训练集和测试集要均匀抽样 交叉验证主要分成以下几类: 1)Double cross-validation Double cross-validation也称2-fold cross-validation(2-CV),作法是将数据集分成两个相等大小的子集

『cs231n』作业1问题1选讲_通过代码理解K近邻算法&交叉验证选择超参数参数

通过K近邻算法探究numpy向量运算提速 茴香豆的"茴"字有... ... 使用三种计算图片距离的方式实现K近邻算法: 1.最为基础的双循环 2.利用numpy的broadca机制实现单循环 3.利用broadcast和矩阵的数学性质实现无循环 图片被拉伸为一维数组 X_train:(train_num, 一维数组) X:(test_num, 一维数组) 方法验证 import numpy as np a = np.array([[1,1,1],[2,2,2],[3,3,3]]) b

(数据挖掘-入门-6)十折交叉验证和K近邻

主要内容: 1.十折交叉验证 2.混淆矩阵 3.K近邻 4.python实现 一.十折交叉验证 前面提到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用来训练模型,而测试集用来测试模型的好坏,那么单一的测试是否就能很好的衡量一个模型的性能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单一的测试集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因此本文介绍一种衡量模型(比如分类器)性能的方法——十折交叉验证(10-fold cross validation) 什么是十折交叉验证? 假设有个数据集,需要建立一个分类器,如何验证分类器的性能呢? 将数据集随机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