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 to AXI Translation——PCIe 内存空间到AXI内存空间的转换

UltraScale系列芯片包含PCIe的Gen3 Integrated Block IP核在内的多种不同功能的IP核都会有一页设置为PCIe:BARs,设置IP核的Base address register 的相关参数,如图1所示: 

图1 PCIe:BARs 配置图 
一般来说在FPGA中使用PCIe核都是Endpoint mode,我们的PC主机端是Rootpoint mode,一般会有一个Root Complex的混合管理器,来管理接入PCIe总线的端点设备。对于PC机来说,当PC机识别该PCIe设备后便会识别到BAR n相对应的基地址和地址空间(不过该基地址是PC机的Root Complex主动分配的,还是PCIe设备内部固定的还有疑问)。设别基本配置信息后,PC机便可以对PCIe的内存空间进行读写操作了。 
而PCIe IP核本身能够引出AXI总线接口,该AXI接口是memory map 型的,所以就肯定存在自己的地址空间,本文所提的PCIe to AXI Translation便是PCIe的地址空间到AXI的地址空间的转换。 
这里就图1中的BAR0来说明下PCIe to AXI Translation的转换过程。BAR0的配置为:64bit数据位宽、32kilobytes地址范围、PCIe to AXI Translation为0x0000000012340000。此时的PCIe IP核的BAR0是拓展连接到外部的AXI总线的,该总线连接到另外一个DDR4 MIG IP核,如图2所示。图中重点标注的AXI总线便是PCIe核引出的AXI总线。 

图2 PCIe核拓展AXI接口 
假设PC机设别到的PCIe BAR0的基地址为0x0000000000000000,在FPGA内部DDR4的AXI基地址为0x0000000012340000。现在PC机想要往FPGA内部的DDR4地址空间的0x000000001234000F地址写入数据,那么PC机应该对PICe内存空间的0x000000000000000F写入数据,然后由PCIe to AXI Translation的关系,便会把0x000000000000000F转换到0x000000001234000F上实现对AXI总线的操作,进而实现对DDR4的写入操作。图3可以看出具体的转换操作。 
 
图3 PCIe to AXI Translation 转换图 
既然有PCIe to AXI Translation,那相应的也有AXI to PCIe Translation了,图4是AXI to PCIe Translation的转换图,不过这种操作应用不多,原理也跟PCIe to AXI Translation差不多,这就不再赘述了。 
 
图4 AXI to PCIe Translation 转换图

转载:http://blog.csdn.net/qq_20748649/article/details/53468724

时间: 2024-08-02 00:14:10

PCIe to AXI Translation——PCIe 内存空间到AXI内存空间的转换的相关文章

【Android】Android内存溢出问题---用自行开辟的空间进行对内存管理

public static Bitmap readBitmap(String path) { BitmapFactory.Options options = new BitmapFactory.Options(); options.inPreferredConfig = Bitmap.Config.RGB_565; options.inPurgeable = true; options.inInputShareable = true; options.inSampleSize = compute

监控电脑CPU,内存,文件大小,硬盘空间

public class MonitorTools { /// <summary> /// 获取具体进程的内存,线程等参数情况 /// </summary> /// <param name="processName"></param> public static void getWorkingSet(string processName) { Process[] ps = Process.GetProcesses(); foreach (

【转】linux 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高端内存详解

摘要:Linux 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运行在内核空间,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空间,两者不能简单地使用指针传递数据,因为Linux使用的虚拟内存机制,用户空间的数据可能被换出,当内核空间使用用户空间指针时,对应的数据可能不在内存中.用户空间的内存映射采用段页式,而内核空间有自己的规则:本文旨在探讨内核空间的地址映射. Linux内核地址空间划分 通常32位Linux内核虚拟地址空间划分0~3G为用户空间,3~4G为内核空间(注意,内核可以使用的线性地址只有1G).注意这里是32位内核地址空间划分,64位

Java堆空间Vs栈内存

之前我写了几篇有关Java垃圾收集的文章之后,我收到了很多电子邮件,请求解释Java堆空间,Java栈内存,Java中的内存分配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您可能在Java,Java EE书籍和教程中看到很多有关堆和变量内存的参考,但是几乎没有就程序而言完全解释堆和栈的内存分配的. Java堆空间 Java运行时使用Java堆空间为对象和JRE类分配内存.每当我们创建任何对象时,它总是在堆空间中创建. 垃圾回收在堆内存上运行以释放没有任何引用的对象使用的内存.在堆空间中创建的任何对象都具有访问权限,并

[百度空间] [原]基于内存生命周期的内存管理

如果根据声明周期划分的话,内存可以大至划分为3类 1.静态内存 2.临时内存 3.普通内存 静态内存的特点是,程序开始(通常是初始化期间)分配的,而后就不会释放,直到程序结束,典型的如singleton,相信还有很多类,其实例只会被分配一次,而且理论上,生存期是贯穿整个程序的. 临时内存的特点通常如下: void function(){    ...    char* buffer = new char[size]; ... delete [] buffer;} 从上面可以看到,此种内存分配后,

Windows内存管理和linux内存管理

windows内存管理 windows 内存管理方式主要分为:页式管理,段式管理,段页式管理. 页式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将各进程的虚拟空间划分为若干个长度相等的页:页式管理把内存空间按照页的大小划分成片或者页面,然后把页式虚拟地址与内存地址建立一一对应的页表:并用相应的硬件地址变换机构来解决离散地址变换问题.页式管理采用请求调页或预调页技术来实现内外存存储器的统一管理.其优点是没有外碎片,每个内碎片不超过页的大小.缺点是,程序全部装入内存,要求有相应的硬件支持.例如地址变换机构缺页中断的产生和选择淘

linux内核探索之内存管理(二):linux系统中的内存组织--结点、内存域和页帧

本文主要参考<深入linux内核架构>(3.2节)及Linux3.18.3内核源码 概述:本文主要描述了内存管理相关的数据结构:结点pg_data_t.内存域struct zone以及页帧(物理页):struct page ,以及该结构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1. 概述 内存划分为接点,每个结点关联到系统中的一个处理器,在内核中表示为pg_data_t. 各个结点又划分为内存域,比如DMA内存域,高端内存域,普通内存域. 内核内存域的宏: enum zone_type { #ifdef CONF

(转)从内存管 理、内存泄漏、内存回收探讨C++内存管理

http://www.cr173.com/html/18898_all.html 内存管理是C++最令人切齿痛恨的问题,也是C++最有争议的问题,C++高手从中获得了更好的性能,更大的自由,C++菜鸟的收获则是一遍一遍的检查代码和对 C++的痛恨,但内存管理在C++中无处不在,内存泄漏几乎在每个C++程序中都会发生,因此要想成为C++高手,内存管理一关是必须要过的,除非放弃 C++,转到Java或者.NET,他们的内存管理基本是自动的,当然你也放弃了自由和对内存的支配权,还放弃了C++超绝的性能

内存泄露 Memory Leaks 内存优化【总结】

什么是内存泄露 内存管理一直是Java 所鼓吹的强大优点.开发者只需要简单地创建对象,而Java的垃圾收集器将会自动管理内存空间的分配和释放. 但在很多情况下,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在 Java程序中总是会频繁地发生内存泄露(Memory Leaks). 内存泄漏就是:当某些对象不再被应用程序所使用,但是由于仍然被引用而导致垃圾收集器不能释放他们. 或者说是:我们对某一内存空间使用完成后没有释放. 用白话来说就是:该回收的内存没被回收. 要理解这个定义,我们需要理解内存中的对象状态.下图展示了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