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本章的目的应该是通过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的背景,成因。影响,以及教训来教诫人们,在全部人都疯狂的抛身于洪流热潮之中时,我们要冷静的思考辨识出那些不切实际的大众观点,找到隐藏在这些观点后面的反主流事实。
93年Mosaic浏览器的出现等引发大批的投资人涌向互联网市场。大量的资金涌入催生出大量的所谓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在没有盈利或者还没有收益的时候就已经被鼓吹的身价百倍。引发“非理性繁荣”和导致“资产价格虚增”。大部分这些公司根本没有盈利模式和能力,它们甚至不清楚“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不是赔钱”,而更倾向于将占据用户实现点击率看成比利润更权威,更有未来的財务衡量标准。
天地会珠海分舵注:这让我想起了小米。但不同的是人家是拥有自己实实在在的盈利模式和能力的。
一家公司假设能挂上个.com的头衔价值就可以翻倍。
作者还例举了自己在99年经营的Pay Pal公司。描写叙述了自己当时是怎样砸钱去占据用户
天地会珠海分舵注:这个让我联想到如今的嘀嘀打车等的千团大战的砸钱占据用户的手法
并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前一刻顺利了完毕了融资帮助他们赢得了取得成功的时间以度过他们清楚看到的即将到来的难关。
本章终于告诫我们,狂热的追求新科技是正确的。但在大众洪流中被裹夹前行的时候,我们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去抵制潮流。而是须要在洪流中不丢失自己的独立思考。
词汇解析
下面是一些帮助解读本章的来自网络的摘录。
新经济(New Economy)
所谓“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IT)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
新经济是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文化成果。
新经济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財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通俗地讲,新经济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快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假设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仅仅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样的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觉得。美国眼下这样的“新经济”,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马赛克浏览器(Mosaic Browser)
NCSA Mosaic,或简称Mosaic,是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获普遍使用和可以显示图片的网页浏览器。它是由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NCSA组织在1993年所发表,并于1997年1月7日正式终止开发和支持。在当时人气爆发的大受欢迎。Mosaic的出现,算是点燃了后期互联网热潮的火种之中的一个。
后来网景导航者浏览器的开发工作。聘用了很多原有的Mosaic浏览器project师,可是没有採用Mosaic网页浏览器的不论什么代码。传承网景浏览器代码的后裔为Firefox浏览器。
九十年代末互联网泡沫
互联网泡沫(又称科网泡沫或dot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间的投机泡沫。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与科技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快速上升的事件,在2000年3月10日NASDAQ指数到达5048.62的最高点时到达顶峰。在此期间,西方国家的股票市场看到了其市值在互联网板块及相关领域带动下的快速增长。这一时期的标志是成立了一群大部分终于投资失败的,通常被称为“COM”的互联网公司。股价的飙升和买家炒作的结合,以及风险投资的广泛利用,创造了一个温床,使得这些企业摒弃了标准的商业模式,突破(传统模式的)底线。转而关注于怎样添加市场份额。
天地会珠海分舵注:这个就是为什么《从0到1》作者说的”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不是赔钱。“这一点对不论什么有思想的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再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并不能清楚地领悟到这一点。当时的不论什么损失。都可以视为对未来发展所做的投资。
传统的”新经济“观念将站点页面浏览量视为比利润更权威,更着眼未来的財务衡量标准。
九十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
90年代中期,一系列事件冲击着经济环境:人民币和日元的贬值、美国利率的上升及进而走强的美元、半导体价格的骤降,这些都影响了它们的经济增长。当美国经济在90年代早期从衰退中恢复时,格林斯潘领导的联准会開始提高美国利率来对抗通货膨胀。相较于南亚一直以较高的短期利率吸引热钱。这使得美国成为比南亚各国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这抬高了美元的价值。对于那些把货币锚定美元的南亚国家来说。走高的美元使得它们的出口更加昂贵、失去国际竞争力。同一时候。1996年春,南亚国家的出口增长预期显著下滑。使他们的常常账户更为恶化。
巨大的恐慌导致债务债权的大量逃出。带来信用紧缩和破产。另外,在外国投资者尝试着取出现金时,外汇市场便被危机国家的货币淹没。加大它们的贬值压力。为了避免货币崩溃,这些国家的政府把国内利率提到极高的程度(使借出钱对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以缓解资本外逃的现象);为了干涉外汇市场,用外汇储备以固定汇率买下多余的本国货币。而这两种政策都不可能长期维持。
非常高的利率本身就可能危害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对一个脆弱的经济将会造成严重的灾难,而政府正在耗竭数目有限的外汇储备。当资本外逃之势无可避免之时,当局便放弃固定汇率,转而同意汇率浮动。本国汇率的贬值意味着。那些以外汇标价的负债转以本国货币的标价急速上涨。这就导致很多其它的破产、危机加深。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它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
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
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临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
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
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
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
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
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
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
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慘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一时候,在俄罗斯更遭慘败。
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
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
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假设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
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见解,不正确之处欢迎不吝赐教:
作者:天地会珠海分舵
微信公众号:TechGoGoGo
微博:http://weibo.com/techgogogo
CSDN:http://blog.csdn.net/zhubai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