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详解 卷一(第三章 IP:网际协议)

IP是TCP/IP协议族中最为核心的协议。所有的TCP、UDP、ICMP及IGMP数据都以IP数据报格式传输。

IP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服务。

1.不可靠:就是它不能保证IP数据报能成功地到达目的地。IP仅提供最好的传输服务。

2.无连接:每个数据报的处理都是相互独立的,IP数据报可以不按发送顺序接收。

1.IP首部

其中TTL(time-to-live)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了数据报可以经过的最多路由器数。

一旦经过一个处理它的路由器,它的值就减去1。当该字段的值为0时,数据报就被丢弃。

2.IP路由选择

IP路由选择是简单的,大多数主机都是采用下面的简单机制。

如果目的主机与源主机直接相连(点对点链路)或在一个共享网络上(以太网),那么IP数据报就直接送到目的主机上。

否则,主机把数据报发往一默认路由器上,由路由器来转发数据报。

在一般的体制中,IP层在内存中由一个路由表。当收到一份数据报并进行发送时,它都要对该表搜索一次。

路由表中的每一项包含下面这些信息:

1.目的地址。既可是一个完整的主机地址,也可以是一个网络地址,由该表的标志字段来指定。

2.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或者有直接连接的网络IP地址。

3.标志

4.为数据报传输指定一个网络接口

IP路由选择主要完成以下的功能:

1.搜索路由表,寻找能与目的IP地址完全匹配的表目。如果找到,则把报文发送给该表目指定的下一跳路由器或直接连接的网路接口。

2.搜索路由表,寻找能与目的网络号相匹配的表目。如果找到,则把报文发送给该表目指定的下一跳路由器或直接连接的网络接口。

3.搜索路由器,寻找标为默认的条目。如果找到,则把报文发送给该表目指定的下一跳路由器。

如果上面这些步骤都没有成功,那么该数据报就不能被传送。

3.子网寻址

现在所有的主机都要求支持子网编址(把主机号再分成一个子网号和主机号)

在InterNIC获得某类IP网络号后,就由当地的系统管理员来进行分配,由他来决定是否建立子网,以及分配多少比特给子网号和主机号。

下面是一个B类地址的一种子网编址

4.子网掩码

除了IP地址以外,主机还需要知道有多少比特用于子网号及多少比特用于朱句号,这是通过子网掩码来确定的。

这个掩码是一个32bit的值,其中值为1的比特留给网络号和子网号,为0的比特留给主机号。下图是一个B类地址的两种不同的子网掩码格式。

给定IP地址和子网掩码后,主机就可以确定IP数据报的目的是:

1.本子网上的主机

2.本网络中的其他子网中的主机

3.其他网络上的主机

 

时间: 2024-10-24 07:21:27

TCP/IP详解 卷一(第三章 IP:网际协议)的相关文章

TCP/IP详解 卷一(第二章 链路层)

在TCP/IP协议族中,链路层主要有三个目的: 1.为IP模块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 2.为ARP模块发送ARP请求和接收ARP应答 3.为RARP请求和接收RARP应答 TCP/IP支持多种不同的链路层协议,本文主要讨论以太网链路层协议.PPP协议以及大多数实现都包含的环回(loopback)驱动程序. 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网络接口 其中eth0就是以太网接口,lo是环回接口. 1.以太网IP数据包的封装 2.PPP协议(点对点协议) 3.环回接口 环回接口允许在同一台主机上的客户

TCP/IP详解 卷一(第一章 概述)

很多不同的厂家生产各种型号的计算机,它们运行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统,但TCP/IP协议族允许它们相互进行通信. 1.分层 TCP/IP不是一个协议,而是一个协议族,通常它被认为是一个四层的协议系统,下面展示了TCP/IP协议族中不同层次的协议 2.互联网的地址 互联网上每个接口必须有一个唯一的Internet地址(IP地址).IP地址(IPv4)长32bit,下面是5类不同的互联网地址格式 下面是各类IP地址的范围 3.端口号 TCP和UDP采用16bit的端口号来识别应用程序 4.RFC RFC(

《TCP/IP 详解 卷一》读书笔记-----IP静态 路由

1.主机中的路由表只能被守护进程routing daemon或者“redirect”类型的ICMP报文所更新. 2.在根据路由表进行路由选择时,判断的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1)表中存在与目的IP完全匹配的表项2)表中存在与目的地址的网络地址匹配的表项3)表中存在default,即默认路由表项.经历上述三个步骤仍未匹配成功的,则丢弃该数据报. 3.netstat指令用于查看主机的路由表,如下图所示: 其中Gateway的“0.0.0.0”表示目的主机与当前主机在同一网段中,可直接到达,无需网关进行转

TCP/IP详解-卷一:协议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Internet地址结构 第三章链路层 第四章地址解析协议 第五章Internet协议 第六章系统配置:DHCP和自动配置 第七章防火墙和网络地址转换 第八章ICMPv4和ICMPv6: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第九章广播和本地组播(IGMP和MLD) 第十章用户数据报协议和IP分片 第十一章名称解析和域名系统 第十二章TCP:传输控制协议(初步) 第十三章TCP连接管理 第十四章TCP超时和重传 第十五章TCP数据流和窗口管理 第十六章TCP拥塞控制 第十七章TCP保活机

TCP/IP详解卷一08

1.Traceroute程序可以让我们看到IP数据报从一台主机传到另一台主机所经过的路由(Traceroute程序不需要中间路由器具备任何特殊的或可选的功能). Traceroute程序只需要目的端运行一个UDP模块----其他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服务器应用程序. Traceroute程序使用ICMP报文和IP首部中的TTL字段(生存周期,由发送端初始设置一个8bit字段,跳站的计数器,用来防止数据报在选路时无休止地在网络中流动,在循环传递的数据报上加上一个生存上限). 当路由器收到一份IP数据报,

TCP/IP详解卷一07

1.Ping:目的是为了测试另一台主机是否可达.Ping程序发送一份icmp回显请求报文给主机,并等待返回ICMP回显应答(用ping作为诊断工具山如剖析ICMP,检测IP记录路由和时间戳选项的机会)(地址掩码和时间戳请求也都直接在内核中处理). 2.发送回显请求的ping程序为客户,被ping的主机为服务器.(Unix系统中在实现ping程序时是把ICMP报文中的标识符字段设置成发送进程的ID, 此时序列号从0开始,每发送一次回显请求就会加1(ping程序打印出返回的每个分组的序列号,允许查看

TCP/IP详解卷一02

1. 链路层的目的: 1.1 为IP模块发送IP数据报和接收IP数据报: 1.2 为ARP模块发送ARP请求和接收ARP应答 1.3为RARP模块发送RARP请求和接收RARP应答 2.以太网(主要局域网技术,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接入)速率10Mb/s,地址48bit ) 3.IEEE 802(820.3针对整个CSMA/CD,802.4针对令牌总线网络,802.5针对令牌环网络),802网络共有的逻辑链路控制(LLC) 以太网封装的理解:目的地址(48bit)--源地址(4

《TCP/IP 详解 卷一》读书笔记-----Ping

1.ping是用于测试对方主机是否可达的命令,其实本质上就是echo类型的ICMP报文.同时,ping还能用于计算RTT(round-trip time),即两台主机间的往返时延. 2.随着网络安全意识的增加,路由器的访问权限控制和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措施的使用,使得主机的可达性不仅仅取决于网络层的状况,而且也与协议的类型和端口号等等其他因素有关,所以现在ping指令的失败并不能代表目的主机就是不可达的. 3.IP record route:许多版本的ping命令在添加了-R的选项后,能够让数据报经

高可用高性能负载均衡软件HAproxy详解指南-第三章:HAproxy实例

第三章:HAproxy实例 对Linux有兴趣的朋友加入QQ群:476794643 在线交流 本文防盗链:http://zhang789.blog.51cto.com 上一篇:第二章:HAproxy配置文件详解以及HAproxy的ACL详解 目录 haproxy案例1:定义独立日志文件 haproxy案例2:haproxy统计页面的输出机制 haproxy案例3:动静分离示例: haproxy案例4:实现web负载 haproxy案例5:负载均衡MySQL服务 由于字体过多分开写的,全系列文章链

《TCP/IP详解 卷一》读书笔记-----第三章 IP

1.Network byte order: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是按照大端模式来的,即如果需要传递一个四个字节的int变量,先传递最高的字节,然后依次类推.因此无论主机存储数据用的是大端模式还是小端模式,在传输之前都必须将其转换为大端. 2.IP数据报报头的检验和字段只对报头进行检验.因为通常IP数据报的数据字段中包含的TCP,UDP,ICMP,IGMP数据头部都包含对自身每个比特的校验,所以并不需要在IP数据报报头中进行重复校验. 3.IP路由:当IP层收到一个数据报之后,首先1)检验目的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