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时间」

变着花样,「豆瓣时间」的广告页已经在豆瓣App上轮播了一周。豆瓣er们被雨果、普希金、菏尔德林等大师邀请了那么多天,终于在今天见到这档付费音频节目的真面目。

今天是2017年3月7日,距分答上线近一年,距喜马拉雅FM“123知识狂欢节”过去3个月。如今,罗胖正在炮制概念的路上狂奔,知乎已然形成付费矩阵,科技媒体Pro版遍地开花。

以文艺青年为主要用户群的豆瓣,却还是秉持“慢工出细活”的态度,除了原创+打赏的标配功能,去年最大的动作就是阿北宣布要进军影业。虽然每个行为都指向内容,但都没真正涉及支付。这次试水音频付费,算是豆瓣第一次面向用户收费。

动静的确是大了些,但豆瓣依然不敢把步子迈太大。「豆瓣时间」不是一个单独的App,甚至不是一个内嵌功能,而仅仅是首页诸多内容中的一个。比起其它内容平台为付费栏目单独开Tab的做法,豆瓣有点过于谨慎和小心。

「豆瓣时间」是一款好的内容付费产品吗?我们得先明确一下“内容付费”的概念。它不同于“知识付费”,否则此刻坐在办公室的我,不可能拿到工资。当人们谈论“内容付费”时,谈的其实是:内容本身有价值。我们可以把它拆解成三个关键词来看。

知识中介:表达的价值

第一个关键词:内容。

准确地说,“内容”由“知识”转化而来。这波内容价值的回归,其实是表达价值的回归。“知识”是抽象的,大多数人把“知识”变成“技能”来谋生。你学习了文学理论,把它转化成写作技能,给杂志社供稿;你拿到一本食谱,把它转化成烹饪技巧,到餐厅当厨师;你学习了心理学知识,懂得如何安抚人情绪,去给人做心理咨询。

还有一部分人,把“知识”变成“技能”后,还有余力把它具化成“内容”,压缩成“干货”。再贩卖给他人。所以这波尝鲜内容付费的人,多半以前就从事表达和沟通相关工作。比如传统媒体人、教师和提供咨询的人,相对应的形式是订阅专栏、网络课程和问答平台。

矛盾之处在于,大多数技术性、专业性强的工种,对表达的要求都不高。比如工程师,一般都给人一种不善言辞的印象。互联网技术领域,又有几个冯大辉和曹政呢?所以文科生更容易在内容付费热潮中大展拳脚,文科领域是内容价值回归的主要阵地。

另一个问题在于,不是所有人都乐于表达。找一个善于分享和表达的人,比找一个有专业技能的人可能更难。所以新兴的独立平台做内容付费不容易,因为它没积累达人资源,站内也没形成分享的氛围。豆瓣、知乎、喜马拉雅FM这类存活多年的内容平台,本身就聚拢了一批有充分表达欲求的用户。这些用户价值,就是商业变现的基础。

「豆瓣时间」首期节目《醒来》

「豆瓣时间」首期节目《醒来》,邀请北岛和他的诗人朋友们,为用户讲解五十首中外经典现代诗。豆瓣官方表示,之后还会邀请白先勇讲《红楼梦》,杨照讲《史记》。这基本符合内容付费的逻辑。因为文学本身就是一种表达,主讲人也大多曾在高校任职。

问题是,「豆瓣时间」目前还是从站外邀请名人来做节目,并没有挖掘用户价值。这可能是因为,目前的内容付费,本质上还是流量生意。

这可能就要谈到第二个关键词:本身。

内容付费≠流量生意

我们期待的内容价值回归,指的是抛开一切语境,优质内容本身存在价值。借用文学上的术语,就是“作者已死”,我们应该分析“文本”而非“文学”。

“本身”的核心是:作者的价值应该被正确评估。但我们目前所处的内容付费热潮,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产生大量内容垃圾。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许多工具产品强行做内容,哄广告爸爸开心,此时内容被视作新的流量入口,作者价值被严重低估。第二个阶段,产生大量一次性内容。最典型的是时下兴起的各种内容付费专栏,邀请各类知识网红传授干货,此时用户购买的不是内容而是品牌,作者价值被严重高估。

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作者的价值。理想状态下,衡量文学作品的内容价值,应该抹去作者和时代背景,单独分析“文本”。同样地,多数时候我们也不希望无形的内容和有形的商品一样,有品牌溢价。内容付费时代,“作者已死”的意思应该是:每一位肚里有货、擅长并乐于表达的人,生产的内容都应该被尊重。

目前,「豆瓣时间」首期节目的宣传是借着北岛的名气,但内容并没有陷入流量陷阱。因为诗人学者都是坐冷板凳,人们熟悉的诗人恐怕一巴掌都数得过来。而《醒来》的主讲人有十七位,总共102期,更新近半年才会完结。用户一旦付费,就意味着他认同后续所有内容,无法退款。这么做利弊都很明显:好处是给用户提供新鲜感,内容本身的价值得以彰显;坏处是违反主流的粉丝经济,变相提高用户的付费门槛。

为《醒来》付费的用户可能没那么多,但一定都是真正热爱诗歌的人。可即便只有一千人,只要能讨好用户,就有价值。否则那些做生活电商和奢侈品的平台早就饿死了。更何况,文艺青年在国内已经不是小众群体,豆瓣不应该被这个设定框死。

不过3月5日豆瓣上《对话戏剧大师列夫·朵金》的直播,观看人数仅万人——相较于1.5亿注册用户量,这个数据可没那么漂亮。除去学术内容本身不讨喜这个因素,直播这个形式也不太合适:学术研讨会没有视觉效果冲击,现场翻译也比较浪费时间。如果不是非常狂热的列夫·朵金粉,线下查文献对其的帮助可能更大。

这就牵扯到最后一个关键词:价值。“文艺”究竟应该以何种形式展现,才能获得最大的价值?相对小众的领域,如何做内容付费?

内容之外的价值溢出

坦白说,中文系出身的我对《醒来》的内容也不是太感兴趣。对于「豆瓣时间」的未来,我的第一反应也比较悲观。毕竟独立电影想卖出商业电影的票房,太难了。可说起文艺领域的付费音频,我想起一个特例:田艺苗在喜马拉雅FM上的节目《古典音乐很难吗?》。

《田艺苗:古典音乐很难吗?》

古典音乐是比诗歌更小众的领域,可它却意外冲进付费节目前十的榜单,为什么?一个关键点可能在于:有没有特定的消费场景。

发明了“国民总时间”概念的罗辑思维团队,现在张口闭口都是“省时间”和“杀时间”。可文艺类的付费音频究竟属于哪种,你很难界定。首先它不是干货,不会教你速成法。其次它不是游戏之类的快消品,谈不上浪费时间。它讲究的其实是“合理利用时间”。

音频内容最主要的消费场景是上下班路上和睡觉前后。我不喜欢在这个时间段听“干货”,因为空闲时间听这些,本就是一种变相加班。然而我又嫌流行音乐太吵并且浪费时间。所以这个时间最好用来培养我的业余爱好,比如听古典音乐。

对多数人来说,这个爱好可以指向文学、影视和音乐。因为它们都有“低门槛,高逼格”的特点。这意味着,人们无需为此付出太多精力,却可能收获意外之喜。举个例子,我今天听西川讲了鲍勃·迪伦的《在风中飘》,只是图个轻松。某一天我却可能因为这首诗结交了一位朋友,当时的轻松变成现在的谈资。

所以如果「豆瓣时间」成功了,也许并非因为它“填充了文化领域付费内容的空白”。因为“文化”是个大箩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不要说得到App、喜马拉雅FM上此类内容有多少,樊登读书会、十点读书这样专注于读书的平台也不少。只能说豆瓣的文艺调性刚好切中一部分人的心理,适应了某个特定的消费场景。

当然,我更看重的是第二个关键点:平台是否形成“内容生产者-平台-消费者”的稳固关系。

当下所有尝试内容付费的平台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它所拉拢的名人,要么被微信截胡,要么出走。解决方法是分两步走:一是让名人意识到微信无法带来精准粉丝,出走没有强大流量支撑;二是不再依赖名人,而是发展站内达人。

一句话,平台必须形成独特的氛围。这个氛围不能简单的用“文艺”、“互联网”、“二次元”这些词来描述。它还得有这些特点: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重合度很高,平台对内容利用率很高,达到自运营的效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乎这种大众问答平台,天然具有这种优势。很多人既是自己擅长领域的答主,又是其它领域的提问者。而在一些垂直内容平台,分享者和接受者的身份差别很大,每个人只使用符合自身定位的一部分功能。很显然,前者更容易形成社群,后者只是单纯的连接工具。

当然前提是平台已有足够的内容沉淀。举办知乎Live的人,多半本身就是知乎重度用户。人们知道,留在知乎还能看到他下一个回答。北岛虽然注册了豆瓣ID,也发了广播,但人们不指望他以后还留在平台。因此“邀请制”对这些老平台而言,只是短期吸引流量的手段。挖掘用户价值,才是最终目的。

北岛的豆瓣被近万人关注

豆瓣也在逐渐发掘用户价值。从早期靠广告和导购赚钱,到上线「影视改编」和「译者项目」激励用户生产优质内容,再到推出「豆瓣时间」与站内评论人、音乐人、摄影师等内容生产者合作,都能看出豆瓣的野心。

不过这条路可能会走的比较艰辛。主要原因我在《是时候聊一块钱的豆瓣了》中提过,评论性的长尾内容,商业价值尚未被发掘;还有个原因是,豆瓣从未主动推荐用户。你可以轻易在知乎找到各领域大V,却很难在豆瓣的茫茫用户中发现达人。豆瓣一直追寻一种小国寡民,人人平等的状态,拒绝给用户分级。这就导致1.5亿用户中存在大量达人无法被发掘。

如果说豆瓣之前的内容尝试,如众包出版、影视改编和短片计划是小火慢炖,这次的「豆瓣时间」就是中高火,希望快速抢占文艺类付费内容的地盘,刺激站内达人生产付费内容。只是,豆瓣的生态可能并不适合广场式的Live。

文艺青年有很多奇怪的爱好,比如有人喜欢收集某一天过期的秋刀鱼罐头,有人喜欢换宿和Gap Year。当然更普遍的是一些细分爱好,比如都喜欢戏剧大师列夫·朵金。小范围的兴趣交流会,能否变现,如何变现,这对豆瓣运营团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最后用鲍勃·迪伦的诗来终结:豆瓣要推多少产品,才能取悦文青?文青要读多少诗,才能用诗歌赚钱?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答案在风中飘。

Social library data, can check the identity card number, www.yuheng119.com/ bank card number, password, home address, and even open house records many dimensions of data,www.yghrcp88.cn VV www.yihguo15.com by the library workers www.chuangshi88.cn and his black market data www.yitiali.com search, found that www.yixingcaiyl.com each account, may use other password.

时间: 2024-10-24 14:12:09

「豆瓣时间」的相关文章

带上「旅行台湾」APP,路痴也能玩遍台湾!

又到了推荐APP的时候了!今天要跟各位介绍的这款APP是由台湾交通观光局出品的,可别以为官方出品的就不好用,那可是会错失这样一款好用又方便的APP喔!虽然网上有很多网站也有推荐这款应用程序,但大多是轻描淡写不够深入:在此夯台湾秉持"你身边的台湾通"的承诺与精神,要来好好帮你介绍一下它的好用之处与必备原因喔,废话不多说立刻进入主题--等等,有一件事情要藉这个机会跟大家澄清一下,先前在豆瓣曾经看到有豆友说台湾用户大部分是用Android系统的,所以APP以Android居多:这恐怕是误会大

「ZigBee模块」协议栈-Z-Stack协议栈基础和数据传输实验

花了好久写的...感觉还不错的呢...如果看,请细看...Mua~ Z-Stack协议栈基础和数据传输实验 一.实验目的 终端节点将数据无线发送到协调器,协调器通过串口将数据发送到PC端,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串口优化把有线串口传输改为无线蓝牙传输. 二.实验平台 硬件:2个zigbee节点,1个编译器,1根方口转USB数据线,一个蓝牙模块 软件:实验基于SampleApp工程进行. 三.实验步骤 串口初始化代码 发送部分代码 接收部分代码 四.协议栈基础 做实验之前先了解一点关于协议栈的基础知识

想像电视台一样搞个「慢电视」直播节目

网友问题: 有看过挪威电视台有个「慢电视」节目:就是直播织毛衣.壁炉里燃烧的火等.我觉得可以自己搞一个,买个摄像头,搭个网站,直播鱼缸里游动的鱼.一盆花的的生长.窗外的风景等.镜头位置.角度不变,也没有人物出镜,但是可以听到下班回家开门的声音,听音乐或者看电影的声音.做饭的声音等.当然做隐私的事情的话就得暂停直播了.还可以让用户自己创建频道,大家互相看.不过直播用到哪些软件啊,不懂. 答复: 虽然都是分享身边的生活细节,但更想通过视频来体现出时间的流逝.记得有一个直播大熊猫的也很不错.也有人每天

中国特色程序猿的「钱途」

今天在微博看到一篇文章,程序猿转型书商 年交易额千万元.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国特色的码农.忍不住想写点儿什么. 程序猿的「钱途」在那里? 从出版业说起 网络作品排到靠前的,都不会太难看,一般人不爱看某部作品也是由于不喜欢这个类型,而此人也不会全不喜欢这些网络作品.究其原因,是由于网络作品都是让人先白看的,看的好了才出了头.而纸质作品就不一定了,排行榜靠前的,有好作品,也有垃圾. 很多大牛都是写了博客,后来出了书.这些书也都不次,可能有人让为不好,是由于技术书不像小说.小说在读故事,技术书是在学知识或

深度 | 邢波教授谈人工智能科学路径:为人工智能装上「无穷动」引擎

深度 | 邢波教授谈人工智能科学路径:为人工智能装上「无穷动」引擎 本文由邢波教授 授权转载 微信公众号:猫匣子 作者:邢波 有些人是因为对人工智能的原理不理解而导致,有些人是为了个人名望而宣扬人工智能威胁论,有些人则是为了商业的利益推动人工智能威胁论.——Yann LeCun   人工智能算法本身这个计算任务像登山,它是有明确的目标的,可以用数学描述和比较的目标,它本身有弹性.容错性.随机性.和客观的量化的可评估性 … 人工智能功能的提升和突破来源于理论模型,算法,和计算引擎的不断创新,缺一不

「知乎」上那些神回答

1.你收到的最雷的表白语是什么?做我女朋友行不行,行就行,不行我再想想办法.—— 知友:程冬冬 2.“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怎么回复比较霸气?司机一行酒,亲人两行泪.—— 知友:鼓鼓 3.「滚床单」有哪些优雅的叫法?管鲍之交.—— 知友:匿名用户 4.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喜欢拍古装片?科幻片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未来时空还要不要党的领导?—— 知友:magasa 5.暧昧是什么?暧昧=爱日未日.—— 知友:苑小帅 6.女朋友和女性朋友有什么区别?中国人取名字有一个习惯:实际上缺什么,一定要在名字里

「云+未来」上海峰会,报名开启

欢迎大家前往腾讯云技术社区,获取更多腾讯海量技术实践干货哦~ 开放技术能力,探索产业变革,分享腾讯云助力各行业的转型经验,腾讯“云+未来”上海峰会将于9月21日在上海中星铂尔曼大酒店盛大举行. 本次峰会以“连接·智能·未来”为主题,邀请政企精英.行业领军企业.业界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探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助力智慧政府.企业升级变革. 诚挚邀请您前来报名,与各领域专家们深入交流,分享您在专业领域的前瞻之见. 活动时间:9月21日 活动地点:上海中星铂尔曼大酒店 参会大咖:

转: 拒绝「技术栈」选择恐惧症

所谓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就是将产品快速推向客户,从客户反馈中不断进行迭代.更重要的是,MVP 也是研发团队进一步完善产品的基础. 但是,在正式代码之前,你需要选择今后支撑产品的 技术栈,也就是要选择好整个产品每一层所要应用的技术语言.架构等. 技术栈的选择往往是创始人面临的艰难问题.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非技术人员,如果不具体了解每个语言和架构的特点,面对现在如此多元化的IT技术,简直能逼死纠结症患者.而且,如果选错了语言或者框架,很可能会导致较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暑假前」和「暑假后」

相信很多人开学第一天的反应都是这样的:不过一个暑假,怎么一切都变得陌生了? 整个学院,焕然一新,清一色的白墙,换上了各种小清新的鹅黄.淡粉,俨然进入了「童话世界」: 校园里挂满了各种欢迎新生的创意横幅,「防火.防盗.防学长」之类的调侃,随处可见: 隔壁班那个心仪的男孩,依然「耀眼」,只是一个暑假后,他的身边俨然多了一个十指相扣的「她」: 就连同一寝室那些曾经最为亲近的人,也变得倍感「陌生」. 分分钟让人徒添一种感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暑假前」和「暑假后」.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从假期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