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天都在学习,生活还是没有任何改善?

作者:刘教练
  来源:刘教练(ID:liucoaching)

  (引用地址:http://www.cnblogs.com/rollenholt/articles/5562776.html)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坚守自己的选择,专注地投入其中,你才会走得更远。
■■■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只看他的朋友圈,你一定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
  今天你看到他在参加吴晓波读书会,明天也许在看罗辑思维的演讲;今天研究互联网风口转向了何方,明天又对网红时代的来临言之凿凿;今天听说新媒体火了,明天就开始问别人“你知道六神磊磊吗?”;今天向往着诗和远方,明天又在李银河阿姨爱与性的教导中思考人生的乐园。
  奥斯卡来了,他为小李子感天动地;诺贝尔来了,他为村上春树捶胸顿足;木心的生日到了,他也要跟着从前慢;陈忠实去了,他马上成了《白鹿原》的忠实拥趸。
  是他,每天早上精神饱满地一边和群友打招呼一边上班;是他,每个周末还在公司挑灯夜战;是他,出现在各种各样的线下聚会现场;是他,每天晚上跟全世界说晚安。
  我和他认识的时候,我们都还没毕业,还没有微信和朋友圈,不过那时候他在社交网络上的表现和现在比起来并没有太大区别。
  那时候我以为他爱好众多,涉猎广泛,对多个领域都有研究。但几年后我发现,他依然是这个状态,却没有任何能够拿得出手的属于自己的观点。
  几年下来,他换了几份工作,涉及了不同的行业和工作内容,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专业方向并进行深入研究。 以前网络上流传过一个段子:
  你用小米手机,穿凡客T恤,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在家看耶鲁大学公开课,知乎果壳关注无数,36氪每日必读,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肉夹馍只吃西少爷,约朋友得去雕爷牛腩,喜欢Kindle胜过iPad,手机里没游戏全是GTD的APP。如果上述条件都符合,那你在北京应该还在每天乘地铁。
  
  这个段子准确地用一个黑色幽默,嘲讽了这个时代如我那校友一样浮躁的人们。但往深层去想,似乎又不仅仅只是浮躁这么简单。为什么他像新媒体编辑一样不停追热点?为什么他频繁地分享所谓的“深度好文”?为什么他花费大量时间积极地参加各种意义不大的线下分享会?
  我想,除了浮躁以外,最大的原因是,他沉浸在了“我在学习的幻象”以及“渴望别人认同的虚荣”中无法自拔。
  分享“深度好文”,到处参加活动,对每一个热点留下一段点评,让他产生一种“我在进行深度学习与思考”的错觉。实际上这些事对于提高自身的能力,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格局,并无太大的意义。
  一来,它们都是碎片化的,不系统的。每次的接触顶多算是管中窥豹,根本无法探究到其中的内核。如果真想进行深入了解,还不如看一本相关行业的书更高效。
  二来,将自己的精力过多地分散到这些彼此之间没有关系的事情上,却对每一件事都了解得不透彻,也就无法发现这些事物内在的普遍规律,吸收并为己所用。
  在没有专注点的前提下,将精力投入到碎片化学习中,其实是对时间的另一种浪费。
  更可怕的是,你并不觉得自己虚度了时光,反而为自己处在一种“学习的状态”而沾沾自喜。
  这道理看起来像一层窗户纸,一点即破,他内心深处未必没有意识到。然而他还是乐此不疲地投身于此,因为他已经被另一件事——“渴望别人认同的虚荣”绊住了脚步。
  
  这不难理解。
  微博上,影单书单的转发量一直很高;朋友圈里,晒书的人也为数不少;知乎上,更是有很多人明明对问题没有深入了解却强行作答(甚至这种现象也被知乎讨论过)。
  似乎是因为这样的动作,可以证明自己是个积极上进爱学习的人,证明自己是一个博学多才有文化的人。似乎这样的动作,可以迎来别人的歆羡和赞美。然而这一切都是虚假的。你并不是你想表现出来的样子,也没有人会发自真心地佩服你。毕竟,这个时代,真正值得佩服的人太多了。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好在越来越方便的工具以及越来越多元化的文化娱乐形态,只要有才华就能被发现并且以此尾声。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坏在阶层固化,许多人碌碌无为,精神贫瘠,温水煮青蛙,失去了竞争能力,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在这个时代,有人乘着海浪冲锋。他们被誉为风口上的猪,他们是这个国家最有智慧的创业者,他们是无数小而美的自媒体。
  这些人精准地把握了这个时代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不同,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他们在台前风光无限,他们是大众眼中的明星,他们日进斗金,似乎这个时代专为他们而打造。
  在这个时代,依然有人潜水而行。有时候他们被称为匠人,在一个不被大众关注到的角落,日复一日地琢磨着自己的手艺。有时候他们被称为理想主义者,抛开物质的诱惑,坚持着自己所热爱的事物。他们是这个时代最能沉得住气的人,虽然可能暂时无法成名,无法实现自我价值,但终将迎来最伟大的尊敬或是最久远的流传。
  就像日本的寿司之神,就像鸡汤泛滥时代苦心孤诣的文学作者。 冲浪者站在风口,收获时代的红利。潜水者暗自努力,等待着一鸣惊人。而大多数人在这个时代做不了冲浪的人,也没有耐心好好潜水,最终成了随波逐流的、得过且过的路人。
  值得庆幸的是,如果你不想成为这样的人,那么你还有时间好好考虑如何去安排接下来的人生。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被誉为“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的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曾讲过“10000小时理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0000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所以,你需要做的是,首先选对一个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喜欢的方向,然后专注地耐心地投入进去就好了。不要试图将什么都学会,因为你每天只有24个小时,能把两件事做到专家的级别就已经是人中龙凤了。 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这些值得你花上10000小时去做的事情呢?
  
  我的建议是:除了工作以外,选择一些短期投入效果虽然不明显,长期投入却能够对你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处世哲学、人生价值产生重大影响的事。
  ● 比如读书。说来惭愧,我开始有目的的坚持看经典书大概只有五六年的时间,相比身边的不少朋友而言,这个时间算非常短了。虽然最开始读书似乎并没有对我产生什么帮助,但几年下来,变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每过一两年,回忆起两年前的自己,我都觉得当时的自己是如此的无知和幼稚,看待问题的态度是如此的狭隘。通过阅读,打开了各种新世界的大门,对于我的价值观的影响潜移默化,又深入骨髓。
  ● 比如写作。从我开始认真对待写作这件事到现在已经过了两年,我深知自己还没有入门,所以不敢在此评价太多。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写作锻炼了我的思维方式。
  通过写作,我不断记录自己的想法,对不少首次接触搞不懂的概念进行总结和反刍,终于加深了理解。可以说,写作训练了我的思维逻辑,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加深了对世界的理解。
  ● 比如与优秀的人做朋友。我是个对社交兴致不大的人,但生命中有些优秀的朋友,即使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即使不在一个城市,也一直对我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有时候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启发了我,有时候是他们面对困境的态度激励了我,有时候我甚至把他们当成我的目标来努力追寻。
  与这些人优秀的朋友交流互动,你总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不仅是我的朋友,更是为我指路的一盏盏明灯。
  这个时代有太多干扰和迷惑我们的事物,遮住了那些本应花时间去做的事情。这时候更需要睁大你的眼睛,认清表象背后的本质。毕竟有太多人昨天还光鲜亮丽,今天却已经摔得体无完肤。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坚守自己的选择,专注地投入其中,你才会走得更远。
  刘教练

时间: 2024-07-31 18:52:53

为什么每天都在学习,生活还是没有任何改善?的相关文章

一个计算机学院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回顾与反省(转)

一个计算机学院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回顾与反省 http://club.youshang.com/ysbbs/viewthread.php?tid=12941 推荐语: 每年的6.7月份,是大四学生毕业离校的时候.在这段时间的前后,很多毕业生都会写写文章总结四年大学生活.无论是分享成功的喜悦,还是反思四年的得与 失.套用一句名言,成功的经历大多是相同的,失败的却有各自的不幸.师兄师姐的"牢骚"."分享",也许给大多数人一时的激情,最后,可以笑看大学四年的 并不多.于是,

从毕业到现在6年的学习生活历程-流水账

毕业6年的工作生活经历 2014-08-12 读书 当年全班覆没依稀还在眼前,一晃已经6年过去了,大家虽然没有上本科,但是在二线以下的城市日子照样过得滋润,可见高考不是决定生死的.自己则上了一个注重动手能力的大专,大专真的是大专,不得不说条件比较艰苦,网络很差整个寝室自己连的电信的2M网只能登陆下QQ,连QQ空间都无法进入更别说查询资料了.再说图书馆:图书馆确实有一点书籍,但是书籍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专业性的书籍少之又少,有一两本新书来了很快也就被抢空:再说教科书:大多数是出自本校老之手,系统性确

【原创】连“霍金”都想学习的“人工智能”---【自己动手写神经网络】小白入门连载开始了(1)

欢迎关注[自己动手写神经网络]的博客连载!!! 第1章 神经网络简介 神经网络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就在你打开本书,并试图了解神经网络时,你已经在使用一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神经网络——你的大脑,一个由大约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单元拥有约1万个连接)构成的复杂系统.但人的大脑太过复杂,以至于科学家们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准确解释大脑的工作原理和方式.但有幸的是,生物神经网络的最最基本的元素已经能够被识别,而这就构成了本书想为你介绍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连载 | 物联网框架ServerSuperIO教程》1.4种通讯模式机制。附小文:招.NET开发,结果他转JAVA了,一切都是为了生活

参考文章: 1.SuperIO通讯框架介绍,含通信本质 一.感慨 上大学的时候,没有学过C#,花了5块钱在地坛书市买了一本教程,也就算是正式入行了.后来深造,学过JAVA,后来迫于生计,打算转JAVA了.后来考虑考虑,自己写的框架还是有很大发展余地,后来还是在C#的阵地上坚持了下来.从一开始的雏形,到SuperIO的产品化,再到服务器端的ServerSuperIO,也是慢慢演化而来.后期打算把ServerSuperIO移植到嵌入式设备上,以及完善开发文档.本来不想提这些,但是今天打算招一个C#开

连“霍金”都想学习的“人工智能”---【自己动手写神经网络】小白入门连载开始了(1)

欢迎关注[自己动手写神经网络]的博客连载!!! 第1章 神经网络简介 神经网络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就在你打开本书,并试图了解神经网络时,你已经在使用一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神经网络--你的大脑,一个由大约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单元拥有约1万个连接)构成的复杂系统.但人的大脑太过复杂,以至于科学家们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准确解释大脑的工作原理和方式.但有幸的是,生物神经网络的最最基本的元素已经能够被识别,而这就构成了本书想为你介绍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程序员都应学习代码编译器知识

程序员都应学习代码编译器知识   所有优秀的计算机科学学院都提供了编译器课程,但是相对比较少的学校把它作为本科课程的必修部分.这篇文章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什么需要学习编译器知识?即使你从没打算过编写编译器. 我写这篇文章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尽管我在读本科时很喜欢编译器课程,但是我几乎看不到它的实际作用.大多数资料看起来要么简单易懂,要么很深奥(事实上,我找到的大部分编译器资料都是很枯燥的.)无论怎样,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结了为什么这类课程会如此有用的实际原因.原因如下. 分析器和解析器无处不在 严谨的p

为什么每天都在学习,生活还是没有任何改善?(你每天只有24个小时,能把两件事做到专家的级别就已经是人中龙凤了)

作者:刘教练 来源:刘教练(ID:liucoaching)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坚守自己的选择,专注地投入其中,你才会走得更远.■■■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只看他的朋友圈,你一定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 今天你看到他在参加吴晓波读书会,明天也许在看罗辑思维的演讲:今天研究互联网风口转向了何方,明天又对网红时代的来临言之凿凿:今天听说新媒体火了,明天就开始问别人“你知道六神磊磊吗?”:今天向往着诗和远方,明天又在李银河阿姨爱与性的教导中思考人生的乐园. 奥斯卡来了,他为小李子感天动地:诺贝尔来了,他为村上

程序员都需要学习什么

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员至少要学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这样才能开始做点什么.主流的程序设计语言一般都有一本圣经级别的书,例如 C 语言中, K&R 的 The C Programmer Lanugage,C++ 中的 C++ Primer, Java 中的 Thinking in Java.扎扎实实地选一本好好学习一下,把习题都做一遍,反复 阅读,掌握书中的知识点.如果开始学习的时候不认真,图快,早完要把这些时间还回来,还不如一开始就好好学习. 除了圣经级别的书,还有一些书可以增强对这些语言的理解,避免

李克强都在学习的3D打印,将开启“制造3.0时代”

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学习了3D打印,并主持进行了专题会议"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与3D打印".这一报道发出,在3D打印行业和制造业引起不小的骚动. 过去十年,3D打印主要应用于产品的原型制造.建模,实际上,3D打印技术在艺术设计.航空航天.地理信息.军工.医疗和消费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都大有用武之地,并且很多领域已通过3D打印实现了产品的生产. 3D打印+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一站式3D打印服务将成为应用趋势 今年年初,全国两会前夕,工信部网站正式发布<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