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教授: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不愿意招中国学生

来源:《财经》杂志

  作者:陈志武,耶鲁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中国人有天赋,又勤奋,可是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开始不爱招中国学生了?这些年看到这么多从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这么突出,但思维方式那么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那么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让我非常痛心。这些问题的根子都出在教育上,包括正式的学校教育、家教和社会文化教育。

  有两件事再次引发了我对中国教育的担忧。

  一个是,跟一位美国名牌大学金融教授谈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时,他说他们今后可能不再招收中国博士研究生了。

  这不是种族歧视问题,他自己也是中国人,而是因为过去多年的中国学生,开始学习成绩都好,后来做博士论文研究时虽然未必突出,但还可以,可是等到毕业上学术市场找教职岗位时,表现都不好,没办法找到一流大学教职。所以,他们不想再浪费时间培养中国学生了。

  实际上,不只是他们大学有这个打算,我所在的耶鲁和其他大学,也讨论过同样的问题。虽然我们没有决定完全停招中国学生,但从那以后,就有意识地少招或者偶尔不招。

  以2015年为例,美国的前30名金融系毕业的博士中,来自中国的不少,但找教职岗位最成功的是去了加州理工学院,那个大学当然不错,可是,这么多中国博士生中没有一个被前10名或前15名金融系招聘。

  由于这些博士都毕业于顶尖金融院系,这一结果很让人失望,各学校投入的资源和教授精力那么多,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第二是,在美国金融和硅谷高科技行业中,印度裔高管远超华裔。

  大家熟悉的谷歌、微软、Adobe、软银、花旗集团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在这种级别的美国公司中似乎想不起一个中国人CEO。公司副总裁一级的印度人就更多了。

  而且,不只是美国企业界里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反差这么大,在大学里也如此。比如,几年前美国主要商学院中,有12个在选拔招聘商学院院长,其中有10个给了印度裔聘书,没有一个给中国裔。尽管后来一些印度裔谢绝了,但这本身也反映出中国和印度之间在教育、文化上的差距。

  中国人天赋好,又聪明勤奋,但为什么结果会如此令人失望,跟美国、印度和其他国家的人差别那么大呢?

  答案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包括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方式;另一方面是儒家文化,尤其是坏在我们推崇的“顺从听话”和孝道文化上,这些文化烙印实际上是中国人一辈子的包袱,走到哪里都无法丢掉,到哪里都吃亏。

  先谈教育

  张三(匿名)出生于国内某大城市,高中毕业轻松考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国内顶尖名校,等他到耶鲁读博士时,哪怕再难的数理经济模型对他来说都太容易。在我的博士生课堂上,他毫无疑问一直是最优秀的,即使在耶鲁这样的世界各地天才汇聚的地方,他的聪明才华照样遥遥领先。

  可两年后的一天,正当他全力以赴深入做研究而且已经有出色成果的时候,张三找我私聊,说他在考虑是否退学回国去做PE投资基金,因为他父母好友愿意出资5000万美元由他去负责管理,机会难得。

  我问他:“你的天赋如此出色,我一直认为你最有希望出类拔萃,出一流学术成就。告诉我,你是否真的对学术研究、学术生涯有兴趣、有激情?”

  多年的经历让我清楚,一个人如果对他从事的工作没兴趣、无激情,尤其当他做的是学术研究时,那么,要他做好、要他做出别人想不到的创造性成绩,那等于是赶鸭子上架,难!每天做自己没兴趣的事情,只会是应付,不会钻进去的,那样他自己也会痛苦、很累。

  

  张三回答说:“对学术研究谈不上有兴趣。我可以做,也可以写学术论文,但这不是我的兴趣与激情所在。”这下好了,我跟同事原来期许厚望的博士生,对我们的专业也就是如此。我接着问他:“那你为什么要申请金融博士研究生呢?”他的回答不奇怪:“因为父母要我这样做,而且看到其他同学都这样做。”

  很多年来教过的中国学生中,真正因为自己喜欢而研读经济学、金融学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因为父母的压力和安排。 既然他们都不是因为自己真实的兴趣而为,出现上面我们谈到的,那么多读金融博士、经济学博士的中国学生最后在职场上表现一般甚至较差,就不足为奇。赶鸭子也许可以上架,但上不了高架的。

  我见过的很多父母可能从来没有问过,更没有想过“什么是最好的学校”“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学过优化理论的人都知道, “好”“不好”“较好”“最好”这些价值判断都只能是相对的,必须首先搞清楚的是“相对于谁”“相对于什么”,因为不存在没有度量指标、没有参照系的“好”和“最好”。

  很多人往往是根据父母自己认为“好”的标准去选择“最好”的学校和专业,等于让子女去过一种父母认为好但子女自己未必认为好的职业和生活。有时候,这实际上是迫使子女去实现父母自己没有能实现的专业梦。

  有得人是随大流,去追求大家都认为最好的哈佛、耶鲁或者北大、清华。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哈佛耶鲁好、北大清华好”时,他们也说不上来。

  好与不好,只有基于子女的个人兴趣、偏好、个性和天赋才有意义。

  在任何社会中,人才资源是各项资源中最为重要的,因此,把每个人的兴趣和天赋跟其专业尽量配置得一致,是整个经济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也是决定一个国家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关键因素。

  职业和做人

  下面这个故事很流行:一家硅谷公司招来三个实习生,分别是中国人、印度人和美国人。美国实习生只求把事情做完就好,一到下班立马走人。他对一些问题尽管一知半解但也能侃侃而谈,一分钟可以讲完的问题,能讲五分钟。 中国实习生很努力,活干得最多最好,但不爱多说话。

  印度实习生工作做得没有中国实习生精细,但也不差。虽然讲话带有口音,但最爱发问,擅长表达自己。 在实习期间,学到东西最多的是中国实习生,但是,最后人们最能记住的是那位印度学生。

  这个故事当然是中国人喜欢讲的,因为中国人看重“硬本事”、看轻“软本事”;按照这种我们熟悉的价值观,这个故事实际是想抬高中国人、贬低印度人,也包括贬低美国人,很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因为我们这种看重“硬本事”的文化取向造就了中国人只能干苦力活、不能像印度人那样在硅谷和美国大学等领域成为领袖人物;也正因为美国和印度社会既看重“硬本事”也看重“软本事”,所以,反馈到文化和教育领域,就变成了不只是要强调数理化,也要强调人文社会科学,在判断人才时不只是看他的硬技能,也看他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看他是否是一个风趣的人。

  实际上,这里关键还是在于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问题。教育有两项主要功能:一是为了职业,一是为了做人,尤其是为了做一个有意思、有趣味、有意义的人。职业培养是为了饭碗,而“做人”的教育是为了让人不只是职业工具,而更重要的是做人。

  许多朋友一听到自己子女想学历史、文学、艺术,或者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就很生气,认为这些“软本事”没任何用,不便于找工作,等等。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软本事”恰恰是使一个人更加有意思、有趣味的基础。

  世界需要有“硬本事”的人,但世界是由那些能说会道、知识渊博的人领导的。即使我们走出企业领导、政府领导阶层,在社会生活中,那些除了职业以外还了解我们历史、社会、政治和经济是怎么来的人也是更加有趣的人,同时更可能是社会中的成功人士。

  随着互联网资源的丰富膨胀,各类专业技术通过谷歌随时随地可以查到,获得“硬本事”的方式可以是技校、大学,也可以是通过上网就行。所以,“硬本事”的相对价值在降低。但,全球一体化的社会对于软知识、软本事的需求比以前大增。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中国人不在“软本事”方面追赶美国和印度,我们可能只能继续以苦力活、以低利润活为主,而高利润、高收入的工作则继续由美国和印度人控制。

  之所以中国人跟美国人、印度人的差别这么大,也当然跟中庸和孝道文化紧密相关。在中国长大的过程中,父母等周边的人都教你“乖乖听话”、听长辈的话。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见到比自己年长的,都要小声讲话,要顺从听话,不能挑战长者和权威的言论。

  在中国,别人说“你的孩子好听话”是对你子女的表扬,父母也会因此而欣慰。而我在美国生活的30年里,从来没有听到美国人以这种话去夸奖人家孩子的,因为美国人会认为“听话”“顺从”是贬义,是没有个性的表现,因此,没有人愿意被这样评价的。

  当然,思辨对于美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是很自然的,有时候我也想,美国这个社会真的蛮有意思,不管是聪明的、还是笨的人,不管是有能力的、还是没有能力的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厉害,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对什么事都会有一番高论。

时间: 2024-10-19 20:15:48

耶鲁教授: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不愿意招中国学生的相关文章

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今日正式发布了2014年

 http://www.ebay.com/cln/xtks6320-heq3qd4zf/-/171221855011/20150203html http://www.ebay.com/cln/feortjudxs-tkhoi/-/171240611013/20150203html http://www.ebay.com/cln/ismnf6925/-/171240612013/20150203html http://www.ebay.com/cln/ygl3206.mpmp4/-/17089

网传42所“双一流”大学名单 教育部:8月底公布

近日,在网络上广泛流传"42所双一流大学出炉,世界一流大学名单!"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记者从教育部官方微博"微言教育"了解到,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回应:"双一流"建设的有关工作仍在过程中,最终名单确定后拟于8月底左右正式公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网传首批42所双一流大学名单(来源:网络)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决策.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

中国大学怎么毁了中国大学生 我对大学有话要说 欢迎大家参与 微信公众账号Lyg5788

中国大学怎么回了中国大学生    我对大学有话要说 为应大家参与  微信公众账号Lyg5788 本文为天慧广告公司原创   微信公众账号Lyg5788 当大学成为消灭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毁了中国精英的生长土壤--可敬的大学,就成了可怕的大学. 校长官员化.行政官僚化.评估泡沫化.建筑浮夸化.人际厚黑化.排名黑幕化.资源集权化.招生产业化.扩张盲目化.文凭贬值化.财政腐败化.监督无力化.授课形式化.学

缅甸维加斯18187099992德国制造如何造出众多“世界一流”

曾有人做过调查,德国只有8000万人口,却创造出2300个世界名牌.德国的机械.化工.电器.光学,直到厨房用具.体育用品等都成为世界上质量过硬的产品,"德国制造"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从不一味追赶潮流,从不盲目创新,搞实业的德国,如何创造出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品牌?打好基础,慢就是快几个月前的一个雨夜,我驾驶某德国品牌汽车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突然遇到前车刹车.在10多米距离内,我赶紧踩刹车,车就笔直地停了下来.是奇迹?当然不是.德国人给这辆车装上了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ABS

铁狮门, 世界一流的房地产业开发商、运营商及基金管理公司

美国铁狮门 编辑 铁狮门(TISHMAN SPEYER)是世界一流的房地产业开发商.运营商及基金管理公司,擅长开发并与管理密切结合.铁狮门收购.开发.管理的物业总值达到681亿美元,目前在全球各大都市管理着362个项目.总面积1.3亿平方英尺的商业物业组合及9200万平方英尺的住宅单元,向中国和印度积极拓展投资和开发业务.TSP秉承创造最大的价值的哲学理念,并与每个单位或项目展开深入合作,鼓励文化的创造和跨学科的各种非常规思维的相互结合.TSP旗下的标志性建筑囊括洛克菲勒中心.克莱斯勒中心.柏林

IBM将宣布建立英国数据中心,跻身世界一流AI阵营

作者:楠沨 [阅读原文] 微软.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几乎所有重要的美国技术公司都已经在英国或爱尔兰建设了数据中心,大家统一口径,宣称为了帮助欧洲用户提供更迅捷和更流畅的服务体验.但业内人士都知道,这是各大巨头在布局争抢即将到来的AI市场. 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在PC互联网时代是软件产品快速反应能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构建移动端的生态系统,而人工智能时代,则是围绕AI核心技术展开.AI 技术拥有的两大要素,一个是核心技术平台.一个是数据循环.只有将 AI 技术与数据结

《医改,就该这么改》:印度一些医院的惊人创新:医疗技术世界一流,收费相对低廉。五星推荐

本书是<哈佛商业评论>的四篇关于医疗行业的创新与改革的文章的合集.三篇发表于2013年,一篇发表于2014年.前三篇说的是美国的医疗业的事,美国医疗制度跟国内差距太大,但是有一些分析对国内的医院也是适用的. 非常震撼的是最后一篇讲印度的医院的创新的.已经见过一些资料介绍这些印度顶级的医院,但是相对比较零碎.这篇文章则相对来说比较全面深刻. 我概括一下这几家印度的医院的成就:医疗技术世界一流,收费相对低廉. 这几家医院能做到这一点依赖几个重要的创新,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是:用卫星式下属医疗机构把大

《世界一流名著精缩》目录

81.儒林外传 31.萌芽 25.红与黑 65.洪堡的礼物 16.牛虻 38.阴谋与爱情 82.聊斋志异 62.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1.简爱 41.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55.母亲 10.双城记 12.德伯家的苔丝 58.毁灭 29.包法利夫人 48.罪与罚 24.悲惨世界 15.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45.叶普盖尼.奥涅金 51.战争与和平 49.奥勃洛摩夫 64.永别了武器 28.嘉尔曼 86.家 21.伪君子 80.*** 32.基督山伯爵 74.沉船 81.儒林外传 72.总统先生 44

教育中的反思精神——从书籍《创造:一流大学之魂》的一则评论谈起

这些天一直在思考"大学教学中,究竟应该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随着教书时间的添加,就越来越困惑.为我们的学生惋惜,四年大学下来,可以对人生与理想有一个较为明白目标的人太少.尽管如一个大四学生所说,"学校学习的每个课程学科都是有意义"(见博文" 分享毕业实习学子"ERP实施project师"总结"),由于"书到用时方恨少":还有一方面,眼下的课堂教学,非常难让在校生产生"每个课程学科都是有意义&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