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哥系列故事——完美队形I
Time Limit: 3000/1000 MS (Java/Others) Memory Limit: 65535/32768 K (Java/Others)
Total Submission(s): 2707 Accepted Submission(s): 886
Problem Description
吉哥这几天对队形比较感兴趣。
有一天,有n个人按顺序站在他的面前,他们的身高分别是h[1], h[2] ... h[n],吉哥希望从中挑出一些人,让这些人形成一个新的队形,新的队形若满足以下三点要求,则称之为完美队形:
1、挑出的人保持他们在原队形的相对顺序不变;
2、左右对称,假设有m个人形成新的队形,则第1个人和第m个人身高相同,第2个人和第m-1个人身高相同,依此类推,当然,如果m是奇数,中间那个人可以任意;
3、从左到中间那个人,身高需保证递增,如果用H表示新队形的高度,则H[1] < H[2] < H[3] .... < H[mid]。
现在吉哥想知道:最多能选出多少人组成完美队形?
Input
第一行输入T,表示总共有T组数据(T <= 20);
每组数据先输入原先队形的人数n(1<=n <= 200),接下来一行输入n个整数,表示按顺序从左到右原先队形位置站的人的身高(50 <= h <= 250,不排除特别矮小和高大的)。
Output
请输出能组成完美队形的最多人数,每组数据输出占一行。
Sample Input
2
3
51 52 51
4
51 52 52 51
Sample Output
3
4
Source
解题思路:从题目的要求,我们可以想到用LCIS来处理(前提是学过这个算法)。首先将原串反转,然后求LCIS,但是不能有重叠,所以需要在边界上处理一下。dp[i][j]表示A串前i个元素和B串前j个元素,以b[j]结尾的LCIS的长度。
#include<stdio.h>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string.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550; int dp[maxn][maxn]; int a[maxn], b[maxn]; int main(){ int T, n, m; scanf("%d",&T); while(T--){ scanf("%d",&n); for(int i = 1; i <= n; i++){ scanf("%d",&a[i]); } m = n; for(int i = 1; i <= m; i++){ b[i] = a[m-i+1]; } int ans = 0; for(int i = 1; i <= n; i++){ int Max = 0; for(int j = 1; j <= n-i+1; j++){ dp[i][j] = dp[i-1][j]; if(a[i] > b[j] && dp[i-1][j] > Max){ Max = dp[i-1][j]; } if(a[i] == b[j]){ dp[i][j] = Max + 1; } if(j == n-i+1){ ans = max(ans,dp[i][j]*2-1); }else{ ans = max(ans,dp[i][j]*2); } } } printf("%d\n",ans); // for(int i = 1; i <= n; i ++){ // for(int j = 1; j <= m; j ++){ // printf("%d ",dp[i][j]); // }puts(""); // }puts(""); } return 0; } /* 55 4 3 4 1 3 4 3 2 1 3 4 3 2 2 3 */
转自:http://www.cnblogs.com/Lyush/archive/2013/03/25/2980286.html
附:最长公共上升子序列算法
最长公共上升子序列(LCIS)的O(n^2)算法
预备知识: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LCS,LIS。
问题:字符串a,字符串b,求a和b的LCIS(最长公共上升子序列)。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问题具有相当多的重叠子问题。于是我们想到用DP搞。DP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定义状态。
1定义状态F[i][j]表示以a串的前i个字符b串的前j个字符且以b[j]为结尾构成的LCIS的长度。
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其他的状态定义?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只会这个,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知道这个定义能搞到平方的算法。而我这只会这个的原因是,这个状态定义实在是太好用了。这一点我后面再说。
我们来考察一下这个这个状态。思考这个状态能转移到哪些状态似乎有些棘手,如果把思路逆转一下,考察这个状态的最优值依赖于哪些状态,就容易许多了。这个状态依赖于哪些状态呢?
首先,在a[i]!=b[j]的时候有F[i][j]=F[i-1][j]。为什么呢?因为F[i][j]是以b[j]为结尾的LCIS,如果F[i][j]>0那么就说明a[1]..a[i]中必然有一个字符a[k]等于b[j](如果F[i][j]等于0呢?那赋值与否都没有什么影响了)。因为a[k]!=a[i],那么a[i]对F[i][j]没有贡献,于是我们不考虑它照样能得出F[i][j]的最优值。所以在a[i]!=b[j]的情况下必然有F[i][j]=F[i-1][j]。这一点参考LCS的处理方法。
那如果a[i]==b[j]呢?首先,这个等于起码保证了长度为1的LCIS。然后我们还需要去找一个最长的且能让b[j]接在其末尾的LCIS。之前最长的LCIS在哪呢?首先我们要去找的F数组的第一维必然是i-1。因为i已经拿去和b[j]配对去了,不能用了。并且也不能是i-2,因为i-1必然比i-2更优。第二维呢?那就需要枚举b[1]..b[j-1]了,因为你不知道这里面哪个最长且哪个小于b[j]。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可不可能不配对呢?也就是在a[i]==b[j]的情况下,需不需要考虑F[i][j]=F[i-1][j]的决策呢?答案是不需要。因为如果b[j]不和a[i]配对,那就是和之前的a[1]..a[j-1]配对(假设F[i-1][j]>0,等于0不考虑),这样必然没有和a[i]配对优越。(为什么必然呢?因为b[j]和a[i]配对之后的转移是max(F[i-1][k])+1,而和之前的i`配对则是max(F[i`-1][k])+1。显然有F[i][j]>F[i`][j],i`>i)
于是我们得出了状态转移方程:
a[i]!=b[j]: F[i][j]=F[i-1][j]
a[i]==b[j]: F[i][j]=max(F[i-1][k])+1 1<=k<=j-1&&b[j]>b[k]
不难看到,这是一个时间复杂度为O(n^3)的DP,离平方还有一段距离。
但是,这个算法最关键的是,如果按照一个合理的递推顺序,max(F[i-1][k])的值我们可以在之前访问F[i][k]的时候通过维护更新一个max变量得到。怎么得到呢?首先递推的顺序必须是状态的第一维在外层循环,第二维在内层循环。也就是算好了F[1][len(b)]再去算F[2][1]。
如果按照这个递推顺序我们可以在每次外层循环的开始加上令一个max变量为0,然后开始内层循环。当a[i]>b[j]的时候令max=F[i-1][j]。如果循环到了a[i]==b[j]的时候,则令F[i][j]=max+1。
最后答案是F[len(a)][1]..F[len(a)][len(b)]的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