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渎《构建之法》——计划估计、敏捷流程、项目经理和用户场景

本周再次打开《构建之法》,这次我阅读时重点在于学习敏捷流程、项目经理和用户场景等相对较为宏观的内容。

第六章开篇即简单地介绍了敏捷开发的流程:Product Backlog—>Sprint Backlog—>Sprint—>软件的增量发布。同时提出了一些敏捷开发的特色之处:团队成员自己主导任务的估计和分配,使其能动性得到较大的发挥;通过每日“例”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报告工作进度、今日要工作的内容、遇见的问题;通过燃尽图或看版图展现项目进度。这是一种和我们之前接触的瀑布模型或需求驱动方法截然不同的开发方式,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我也许需要一段时间去好好消化理解。

紧接着,作者列出了几个敏捷过程中常见的的问题,主要的有:解决无成员愿意认领的任务和认领任务多寡不均的问题;解决每日例会可能越来越空洞的现象;冲刺可能被领导打断的问题。并给出了部分问题的解决措施。

然后,作者提出了敏捷流程中的“第三步半”:即软件项目中常常有一些比较艰难和底层的任务。但这些看上去最多占20%的工作往往要花费80%的时间。只有完成了这些工作(主要是一系列的验证工作)后,才能真正进入增量发布阶段。

将敏捷流程进一步推广,作者告诉我们还存在着一个叫做“极限编程”的存在,即把一些认为有效的方法运用到极致。

最后,作者用非常大的篇幅来强调,敏捷宣言表明的是一些优先级,但千万不能把他教条化。如果用敏捷编程去开发宇宙飞船的控制软件,那么前几批宇航员都活不了了。

在第九章,作者告诉我们,一个典型的软件团队里,除了能写代码、测试代码和画图做设计的成员,还有一类角色,不做上面这些事情但也很重要,即项目经理PM。(Program Manager,有别于Product Manager和Project Manager),用于解决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成本的问题,并承担开发和测试搞不定的所有工作。作者还告诉我们了一系列PM的能力要求:观察、理解和快速学习能力、分析管理能力(分析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一定的专业能力、自省的能力。并告诉我们PM的具体任务:带领团队行程团队的目标/远景;管理软件的具体功能的生命周期;创建并维护软件的规格说明书;代表客户和用户利益,协调并决定各种需求的优先级;分析并带领其他成员对缺陷/变更需求形成一致意见并确保实施/带领其他成员确保功能/时间/资源的合理平衡,跟踪项目进展;推动项目成员持续改进,提升士气。

第十章中,作者列出了一些典型的用户和场景。首先,作者用一个让我笑到差点喷饭的笑话来告诉我们找到用户语言或行动背后的动机才是最关键的:

如上,如果一味地按照用户的表面语言或行动来实现,就可能得到笑话一样的产品。因此,我们需要找到并定义典型的用户和场景,通过规格说明书(功能说明书+技术说明书)展现出来,通过功能来驱动设计。

时间: 2024-12-06 21:10:00

四渎《构建之法》——计划估计、敏捷流程、项目经理和用户场景的相关文章

计划估计,敏捷流程,项目经理和用户场景

敏捷建模(AM)定义了一系列的核心原则和辅助原则,它们为项目中的建模实践奠定了基石.其中一些原则是从XP中借鉴而来,在Extreme Programming Explained中有它们的详细描述.而XP中的一些原则又是源于众所周知的软件工程学.复用的思想随处可见!基本上,本文中对这些原则的阐述主要侧重于它们是如何影响着建模工作:这样,对于这些借鉴于XP的原则,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 6.1敏捷的流程 2.  适用范围 本章程的作用范围为互联网软件产品开发立项至结项管理过程. 1.对项目经理

计划估计、敏捷流程、项目经理和用户场景

在我们的五人团队中,我所分配到的任务是与另一名同学一起完成软件的页面设计,也就是负责APP的外观设计. 对于网页设计,我认为这在一款软件的开发中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因为一款APP的外观及细节设计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第一印象,如果设计风格太过偏门便不大让大众认可,客户自然不愿意使用更不会发现其内在的闪光点,这恰好符合了当今时代是个看颜值的时代这个观点,哈哈哈! 网页设计,第一我们需要有这方面的能力而且要尽可能的强大,才能满足自己脑海中想象的画面的需求,所以我们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尤其是网页设

《构建之法》读后感和团队项目杂谈

<构建之法>将软件工程的各个组件分门别类,横向地介绍了软件工程这一体系.然后又在每个类别中纵向地由浅入深,逐步递进, 较为完整地让我们这些菜鸟初识软件工程.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软件工程>搭配着<构建之法>进行学习,我也对软件工程有着一定的了解.软件=程序+软件工程,个 人认为,如果说程序意味着实现,那么软件工程更加侧重“方法”和“规则”.似乎软件工程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它的方法论是一群富 有经验的大牛从他们丰富的编程经历中提炼的精华和吸取的教训(我个人的臆想),没有特

构建之法——需求分析+项目经理+典型用户和场景

第八章(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软件开发的质量.一般情况下,用户并不熟悉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而软件开发人员对相关的业务领域也不甚了解,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对同一问题理解的差异和习惯用语的不同往往会为需求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充分和有效的沟通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那么,构建一个软件系统最困难的工作是什么呢?答案无疑是要—确定要构建什么.其他任何工作都不会像这部分工作那样,在出错之后会如此严重地影响随后实现的系统,并且在以后修补竟会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06-项目经理PM

软件团队里除了能写代码.测试代码和画图做设计的成员,还有一类角色,不做上面这些事情但也很重要,我们叫他们项目经理--PM. PM 的M 就是 Manager: P有这几种: Product Manager, Project Manager, Program Manager   在不同的行业和公司它们的作用不一样. Product Manager: 产品经理----正确地做产品. Project Manager:  项目经理----正确地做流程. Program Manager:  微软的职位名称

《构建之法》读后感(一)

写<构建之法>读后感的想法,其来已久,一直未能完成.拖延症爆发的原因大概有二,一是感觉吸收的不够丰富而无法反刍,二是选择不好读后感切入的角度.<构建之法>2014年出的第一版,买到书时已是开学季,想要调整构建之法的模式,需要做很多准备,备课调整的工作来不及.但<构建之法>"给任课老师和助教的建议",既有妥帖的课程安排计划,也有师生关系的明确定位,还给出了直面教学实践问题的建议,这极大增强了将"构建之法"引入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的底气.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6--敏捷开发2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敏捷开发2 敏捷开发并不是一门技术,它是一种开发方法,也就是一种软件开发的流程,它会指导我们用规定的环节去一步一步完成项目的开发:而这种开发方式的主要驱动核心是人:它采用的是迭代式开发:敏捷开发并不是瀑布开发模型,它是以文档为驱动的,为什么呢?因为在瀑布的整个开发过程中,要写大量的文档,把需求文档写出来后,开发人员都是根据文档进行开发的,一切以文档为依据:而敏捷开发它只写有必要的文档,或尽量少写文档,敏捷开发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所以它强调以人为核心.而所谓的迭代开

第五次作业 关于《构建之法》的心得体会

阅读了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这本书,我感受颇多.上个学期在学习软件工程的课程的时候,并没有很大的学习兴趣.但是读了这本书,我完全有了新的感受.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阅读这本书使我对下面个人技术和流程.分析了软件工程师的成长.软件团队合作的几种模式和开发流程.敏捷流程.需求分析.项目经理.用户体验.软件测试.质量保障这些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了解到了创建单元测试的主要步骤以及好的单元测试的标准是什么.还有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让我懂得了我们应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这样很多时候会事倍功半.通过阅

《构建之法—现在软件工程》心得体会

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一员,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学习到太多跟专业有关的知识,甚至不是很清楚的了解“软件工程”这一词的意思,每逢家中的长辈问学的什么专业,我都需要用很白化的词语解释,就是开发游戏的软件,纯属敷衍了事.因为本人自己也不太清楚. 本学期有一门课程叫——软件测试,可此课程居然有两本教材,后经老师介绍后,才知道<构建之法——现在软件工程>这本书由我们自己去阅读.起初由于无聊,我把<构建之法——现在软件工程>这本书拿出来看,没想到根本停不下来,它把软件开发方法讲得清晰有趣,书中还遇用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