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 数据结构-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是个非常经典、高效、常用的排序算法。很多语言标准库里的排序算法都有用到它。

原理
快排原理其实比较简单,就是将原本很大的数组拆成小数组去解决问题。
要拆就得找个拆的位置。如果吧这个位置称为支点,那么快速排序问题就变成了不断的去找到拆分的支点元素位置。
通常找支点就是以某个元素为标准,分别从最右侧元素向左找到比指定元素小的位置,再从最左侧开始向右找比指定元素大的位置。如果两个位置不相同就交换两个位置,在继续分表从两头相向寻找。找到合适的位置就是我们需要的支点。支点两边的元素再各自重复上面的操作,直到分拆出来的子数组只剩一个元素。分拆结束,顺序也就拍好了。
那么问题来了,以哪个元素为标准去比较呢?比如可以选第一个元素。

复杂度
理想情况下找到的支点可以把数组拆分成左右长度相近的子数组,此时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而最差情况则是每次找到的支点元素都在某一次,导致另一侧完全浪费,寻找支点的过程也浪费。这个时候用时会达到O(n^2)。
由于会打乱相同元素原有的顺序,所以快排也是一个不稳定排序。所以常用在普通类型数据的排序中。

代码实现

package main

import (
    "time"
    "fmt"
    "math/rand"
)

func main() {
    var length = 10
    var list []int

    // 以时间戳为种子生成随机数,保证每次运行数据不重复
    r := rand.New(rand.NewSource(time.Now().UnixNano()))
    for i := 0; i < length; i++ {
        list = append(list, int(r.Intn(50)))
    }
    fmt.Println(list)

    quickSort(list, 0, length-1)

    fmt.Println(list)
}

func quickSort(list []int, start, end int) {
    // 只剩一个元素时就返回了
    if start >= end {
        return
    }

    // 标记最左侧元素作为参考
    tmp := list[start]
    // 两个游标分别从两端相向移动,寻找合适的"支点"
    left := start
    right := end
    for left != right {
        // 右边的游标向左移动,直到找到比参考的元素值小的
        for list[right] >= tmp && left < right {
            right--
        }
        // 左侧游标向右移动,直到找到比参考元素值大的
        for list[left] <= tmp && left < right {
            left++
        }

        // 如果找到的两个游标位置不统一,就游标位置元素的值,并继续下一轮寻找
        // 此时交换的左右位置的值,右侧一定不大于左侧。可能相等但也会交换位置,所以才叫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if left < right {
            list[left], list[right] = list[right], list[left]
            fmt.Println(list)
        }
    }

    // 这时的left位置已经是我们要找的支点了,交换位置
    list[start], list[left] = list[left], tmp

    // 按支点位置吧原数列分成两段,再各自逐步缩小范围排序
    quickSort(list, start, left-1)
    quickSort(list, left+1, end)
}

运行结果

杂谈
遇到最差情况时,上面算法的性能就比较糟糕了,和普通的插入排序差不多。所以为了避免选了个糟糕的支点,可以选择数组中间元素作为对比的标准,或是选3个元素,取中间大小的元素作为参考项。这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性能。不过最快情况的场景是在太少见,基本可以忽略掉。
还有个可优化的点,就是在数据量很少时,快排并不能体现速度优势,反而在二十几个元素以内的排序中比插入排序还慢。所以可以在递归循环里加个判断,如果一侧的元素数量小于某个值(比如20)时直接使用插入排序。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13022101/2170957

时间: 2024-08-08 09:55:16

[golang] 数据结构-快速排序的相关文章

golang数据结构之快速排序

具体过程:黑色标记代表左指针,红色标记代表右指针,蓝色标记代表中间值.(依次从左往向下) //QuickSort 快速排序 func QuickSort(left int, right int, arr *[7]int) { l := left r := right pivot := arr[(left+right)/2] tmp := 0 for l < r { for arr[l] < pivot { l++ } for arr[r] > pivot { r-- } if l >

2、golang之快速排序

1.快速排序稳定性 快速排序是不稳定的算法,它不满足稳定算法的定义. 算法稳定性 -- 假设在数列中存在a[i]=a[j],若在排序之前,a[i]在a[j]前面:并且排序之后,a[i]仍然在a[j]前面.则这个排序算法是稳定的! 2.快速排序时间复杂度 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坏情况下是O(N2),平均的时间复杂度是O(N*lgN). 这句话很好理解:假设被排序的数列中有N个数.遍历一次的时间复杂度是O(N),需要遍历多少次呢?至少lg(N+1)次,最多N次. (01) 为什么最少是lg(N+1

[数据结构] 快速排序

基本思想 快速排序(Quicksort)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又称划分交换排序(partition-exchange sort. 快速排序使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策略来把一个序列(list)分为两个子序列(sub-lists). 步骤为: ①.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基准"(pivot) ②.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结束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这个称

数据结构---快速排序 &nbsp; java

快速排序(Quicksort)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 快速排序由C. A. R. Hoare在1962年提出.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设要排序的数组是A[0]--A[N-1],首先任意选取一个数据(通常选用数组的第一个数)作为关键数据,然后将所有比它小的数都放到它前面,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后面,这个过

数据结构-快速排序(C#实现)

快速排序的主要思路: 1.在数组首尾处各设一个标记 2.取出数组第一个值作为中枢值 3.所有数据跟中枢值比较:比中枢值小的放中枢值左边,首部标记++往右推一位,大的放中枢值右边,尾部标记--往左推一位(从小到大排序) 4.先从尾部开始与中枢值比较,如果尾部标记的值比中枢值大直接把标记往左推一位,如果尾部标记比中枢值小就把尾部标记的值放到首部标记的位置,然后开始从首部开始与中枢值比较,如果首部标记的值比中枢值小直接把标记往右推一位,如果首部标记比中枢值大就把首部标记的值放到尾部标记的位置,一直循环

数据结构——快速排序算法

今天来说一说快速排序: 基本思想: 任取一个元素 (如第一个) 为轴点 所有比它小的元素一律前放,比它大的元素一律后放,形成左右两个子表 对各子表重新选择中心元素并依此规则调整,直到每个子表的元素只剩一个 注意: 每一趟的子表的形成是采用从两头向中间交替式逼近法 由于每趟中对各子表的操作都相似,可采用递归算法 代码实现: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找到第一个轴点,以这个轴点为界,将待排序的数组划分为 //[low,pivot),[pi

数据结构-快速排序算法

一趟快速排序的算法是: 1)设置两个变量i.j,排序开始的时候:i=0,j=N-1: 2)以第一个数组元素作为关键数据,赋值给key,即key=A[0]: 3)从j开始向前搜索,即由后开始向前搜索(j--),找到第一个小于key的值A[j],将A[j]和A[i]互换: 4)从i开始向后搜索,即由前开始向后搜索(i++),找到第一个大于key的A[i],将A[i]和A[j]互换: 5)重复第3.4步,直到i=j: (3,4步中,没找到符合条件的值,即3中A[j]不小于key,4中A[i]不大于ke

python算法与数据结构-快速排序(36)

一.快速排序的介绍 快速排序(英语:Quicksort),又称划分交换排序(partition-exchange sort),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二.快速排序的原理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基准"(pivot), 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

java - 数据结构 - 快速排序

- -网上找结果很多都是无法排序有重复数据的,因此查了查资料写个改良版 百度百科: 快速排序算法通过多次比较和交换来实现排序,其排序流程如下: (1)首先设定一个分界值,通过该分界值将数组分成左右两部分. (2)将大于或等于分界值的数据集中到数组右边,小于分界值的数据集中到数组的左边.此时,左边部分中各元素都小于或等于分界值,而右边部分中各元素都大于或等于分界值. (3)然后,左边和右边的数据可以独立排序.对于左侧的数组数据,又可以取一个分界值,将该部分数据分成左右两部分,同样在左边放置较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