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 = 程序 + 软件工程(构建之法读书笔记一)

  在我正式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软件工程这个词汇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只是停留在是一门学科,一个专业,或者是一大堆硬生生的理论知识,然而当我读完构建之法这本书的推荐序和第一,第二版前言开始,我就深刻意识到我之前对于软件工程的肤浅认识是多么错误。

  我看书一般喜欢从从书的封面开始看起,或许这也是大多数人看书的习惯,·在本书的封面素描着一副鲁班锁,刚开始让人感觉有点奇怪,明明是一本讲软件工程的书,为什么要用鲁班锁做为封面图案呢?原来玄机深藏于鲁班锁的内部,这鲁班锁从外部看,是严丝合缝的十字立方体,但是各个部件在内部凹凸部分互相咬合,这正是“构建之法”的体现。

  上完数据结构的课程后,或者在更早之前,“程序=数据结构+算法”这句话,就早已深记于心,可是一个实现理论的程序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好像并没有什么用,我们在工作中,老板不可能叫你完成一个求最短路径算法的实现,我们要完成的项目是包括需要求最短路径在内的各种程序的集合,本书中的引例就非常详细并且生动的说明了所谓的程序,软件,软件工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完成一个随机打印小学二年级的加减法题目,到由此带来的用户和需求,进而扩展为支持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的,并且网站可以长时间访问的一个工程。从一个简单的程序,扩展到满足各种功能的应用软件,再扩展到能保证维修的软件服务,这正是软件工程的这一“工程”的一步步构建的过程。

  一般来说,软件团队都要用户提出需求开始的,再到软件的整体构建,然后是软件设计,这是各个功能的代码实现阶段,再者是软件测试阶段,测试完之后,投入到实际生活中使用,在实际生活中接受用户的各种各样的反馈,解决bug,维护软件。这是一整个软件开发的流程,再加上对源代码以及项目的管理,构成了软件开发的核心,广义上的软件工程还包括用户体验部分,交互界面的设计部分等等,由此,作者得出一个推论:

               软件 = 程序 + 软件工程

这个推论让我对软件这个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

然而软件工程这个名词解释是什么呢,作者给出的解释是“·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程;软件工程包括下列领域: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构建,软件测试和维护;软件工程和下列学科相关: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管理学,数学等等。”

从作者讲到的软件的不同开发阶段,也让我对软件的开发有了进一步认识,那就是一个成熟的软件都是从一个玩具模型(简单的程序)开始然后慢慢发展到影响到一个公司或者一群用户的生态系统,例如淘宝和Windows操作系统,如果说这两者都出现了更新上严重错误,那么这将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

读完本书的绪论,就激起了我对软件工程巨大的兴趣,也彻底颠覆了我原来对软件及软件工程的理解。一个复杂且庞大的软件的构建过程不亚于一栋大厦的建造过程,用“工程”称其,当之无愧。

时间: 2024-10-07 14:14:06

软件 = 程序 + 软件工程(构建之法读书笔记一)的相关文章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

周末我抽空将<构建之法>第一章读完,感觉对软件工程又有了新的认识. <构建之法>开篇便写到:软件=程序+软件工程.我认为这是对软件的一种及其精炼的解释.程序即是指一行行代码,软件工程则包含了各种软件开发活动,包括构建管理.源代码管理.软件设计.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等等,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程. 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我认为软件设计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机械行业,除了大家普遍所能看到的机械结构,每一个设备还包含有控制.软件等部分,一个

软件工程-构建之法 阅读笔记

在我正式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软件工程这个词汇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只是停留在是一门学科,一个专业,或者是一大堆硬生生的理论知识,然而当我读完构建之法这本书的推荐序和第一,第二版前言开始,我就深刻意识到我之前对于软件工程的肤浅认识是多么错误. 我看书一般喜欢从从书的封面开始看起,或许这也是大多数人看书的习惯,·在本书的封面素描着一副鲁班锁,刚开始让人感觉有点奇怪,明明是一本讲软件工程的书,为什么要用鲁班锁做为封面图案呢?原来玄机深藏于鲁班锁的内部,这鲁班锁从外部看,是严丝合缝的十字立方体,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1

软件的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程序理解和软件维护. 负责软件项目的管理的人叫PM(Proect Management). 一个软件的成功是否不仅与数据结构.算法息息相关,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观因素就是 用户体验. 在软件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产生了许多种 商业模式,然而其中一些的合法性却经不起推敲,是模棱两可的,所以就有了 职业道德规范 . 软件开发活动(构件管理.源代码管理.软件设计.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相关的内容和上面这些是软件工程的核心部分.并由此得到的一个推论:软件 = 程序 + 软件工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之二

由于近几周进行构建之法的学习很少,所以这周一下子看了三个周期的内容. 既然选择了软件工程专业,就决定了我们将来要朝着软件工程师的方向发展.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在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的过程中,我们又有那些需要注意和学习的地方呢. 软件工程师的成长道路上,首先对我们自己的专业技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第一步,我们要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奇瑞要很好的衡量自己的能力.这样一来,就有涉及到了衡量我们能力的标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对于这些衡量标准,我们不能抱着仅仅不被OUT的态度,不能只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8)

<构建之法>第十&十一章 主要讲述了在软件设计前期的需求分析问题上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分为"典型用户和场景"以及"软件设计与实现". 其中第十章大部分内容包含: 用户的分类(典型用户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名字(越自然越好) 2. 年龄(不同年龄和收入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 3. 收入 4. 代表的用户在市场上的比例和重要性(比例大不等同于重要性高,如付费的用户比例较少,但是影响大,所以更重要 5. 使用这个软件的典型场景 6. 使用本软件/服务的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之三

在学习了构建之法第四章,第五章之后,写一下我的感想. 代码规范一直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专业技能过硬与否只是一方面,代码规范同样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方面.比如最开始的注释,在我们写一些很短的代码十几行,几十行代码的时候,如果不写注释,说白了,那么短的代码,谁都能找得到.但是,万一代码量上了三位数呢.几百行的代码,找那么一个错误,难度可是不小.再加点难度,四位数,五位数,甚至做项目的时候呢.没有注释,八成项目经理都不要你了. 代码规范有很多方面,处了注释,还有缩进,行宽,括号,分行,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之五

今天我学习了构建之法的第五章——典型用户与典型场景.我们都知道,软件开发最终都是服务于用户,所以用户主导着我们的开发方向.软件开发离不开用户,所以能够搞清楚用户隐藏的要求也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这就涉及到了典型用户. 典型用户,顾名思义,能够代表大部分用户的用户.很多时候,不考虑典型用户的话,软件的开发不可能把所有的方面都做的尽善尽美,开发人员不可能把所有的方面都能考虑到.这时候,典型用户就站了出来.但同时,典型用户也有两面性——受欢迎的与不受欢迎的.那些能够按照开发者期望进行操作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_1

本周我快速地阅读了一遍<构建之法>,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同时,我们有些什么原则需要坚持. 2软件测试方法有什么?做软件测试只是找BUG吗? 3什么是敏捷流程?怎样去根据自己的项目选择开发方法? 4第三章中有提及考级的相关内容,但是在社会工作中,实践经验比证书更重要,我们应该如何平衡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5当今市场对软件有哪些主要需求,安全软件并不能填满所有的漏洞,它的发展前景真的有那么好吗?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3

软件开发流程: 写了再改模式:适合只用一次的小程序 RUP统一流程:将不同类型的工作划分为规程和工作流. 老板驱动的流程:老板在整个流程中占据领导地位. 渐进交付的流程:现发布一个版本,然后根据反馈进行修改然后再发布,不断反复直到用户满意或无法进行下去时停止.MVP:最小可行产品,即先做出一个实现了关键功能的很小的软件供用户使用体验,然后根据用户反馈继续开发.MBP:最强最美产品,即等到产品做得完美了后再进行发布. TSP原则:优秀的模式和流程的共同点的总结. 瀑布模型以及瀑布模型的各种变形: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