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享受,思考——一个爱书人写给大家的文章

  我从初中开始有个不知是好还是坏的习惯,就是非常爱去逛校门外的书店,而且特别爱买课外练习册,什么黄冈密卷,龙门题库,X年真题X年高考,真是买了好多好多,结果当然是绝大部分都是买过之后大部分都没有做过。在高考后的那个暑假整理以前的书时候,看到那么多空白着的练习册,真是心生愧疚啊。可人啊就是秉性难改啊。到了大学,当然不会再买练习册了,我如愿学了我最喜欢的计算机,所以校门外的那家书店我四年里都不知道逛了多少次,买了多少本书,特别是上了大学自己的经济上可以管理每个月的生活费了,而后来知道了当当网更是让我可以买到很多平时在书店看不到的书。去看了一下自己当当的记录,大学四年在上面买书至少花了2500元。毕业时候收拾行李准备离开校园的时候,我的书摆了两个书桌上面满满的。我爸来接我的时候,着实被我吓了一跳,如今在北京工作了,由于携带不便,我只把其中的一部分带了过来,好多书还静静的躺在老家的书桌下。说起来,不禁有几分对他们的思念了。

  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我有了一个奇怪的习惯,每当我完整的读完一本书的时候,我便会将书的封皮图片传到人人上的一个相册里,并附上一段短评,记下读毕的时间。

  随着时光的流逝,到了大三-〉大四-〉毕业-〉工作,而如今工作也将近一年了。曾经的同学已经各奔东西,没有几个人还会去上人人,而我除了上传那个固定的相册,也不再发什么状态和文章了。今天当我看完王前辈《人本游戏》,将其上传的时候,才发现这已经是第101张了,我含着一丝怀旧慢慢的翻着相册,看着自己曾经写下的短评。我这个人有些懒,又有些笨,没有记日记的习惯,写博客也是写写停停,而这101张图片,和每个图片下面附上的短评,便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了。从2011年5月至今三年有余,对这些书以及作者们献上敬意。

  下面是这101本书:(书名,作者,读毕时间)

  上面的一百零一本书,大概可归为几大类:日本相关,近当代国内外小说,游戏人文,技术相关,社科类,传记类,国共历史。我在标题中写道了”阅读,享受,思考“三个词,这也是我三年来的阅读中的一点点感悟和理解,我来解释一下。

 阅读:

  很多人从心里就是排斥阅读的,不喜欢,无兴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安心的读上几本书也已变成一种奢侈了么?每个人在这个纷乱的年代,都有自己放松自我的方式,我自以为书还是最让我沉浸,依然认为这是最纯粹的媒介。如果你未曾对它产生过兴趣,不妨从一本朋友们都说不错的小说开始,耐心的读下去,就好比是看电影,并不是在一开场就让人热血沸腾,要随着剧情的深入才越来越被震撼。总之,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尝试一下,权当是一次旅行。

 享受:

  到了一个新环境了里,我总是习惯去寻找周围是否有书店,我喜欢那里面的气氛,在一排排书架间缓缓踱来踱去,目光四处扫着,寻找着与某一位作者灵魂的偶遇。窸窸窣窣的翻书声,总会听起来让人心里一阵温暖,我去过王府井的那个新华书店几次。没想到,这个纸醉金迷的时代,还依然有那么多人在这里继续的寻找着。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作者为你而搭建的世界。有时他带着你都西看,畅游上水之间。有时有带着你披荆斩棘,在阴森恐怖的城堡里寻找宝藏。有时候好像是以为多年不见的老友,在篝火边与你促膝长谈,诉说着这些年他的雪雨风霜。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我们静卧在桌旁,拼着香茗,贪婪的从他们的字里行间寻找着他们给我们留下的精神瑰宝。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我们没有机会去经历很多事情,但是阅读却让我们好似结识了一位位智者,听他们娓娓道来。

 思考: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也许会被工作和家庭占据了你全部的精力,你没有时间留给自己去思考,更不会有时间去反省自我。这也许意味着你的精神将停止进步,被世俗拖累着,渐渐的也许你会讨厌这糟糕的生活。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在阅读的时候,人们会不自控的融入自己的主观想法,或以旁观者。所以当合上书卷的时候,便很可能会由书中引发对现实生活中的类比和反思。越好的书,越会给人以越强烈的这种感觉。书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我觉得和游戏有一点是相似的。作品的最后一步完成不在于作者或者制作人手中,而是由读者或玩家来完成的。他有多大的价值,全在于它为你带来多少的收获。如读毕如味同嚼蜡,便可视其为草芥。反之,若让你心潮澎湃,泪眼朦胧,那便是佳作。别放弃阅读,别放弃思考,别放弃进步。我们永远都不是完人,像一俩老旧的汽车,为了走的更远,我们总是应该停下来对自己修修补补,敲敲打打。

  

  如果你仔细看过我101本书的读毕时间,其中有的两本书的读毕时间只差几天甚至在同一天,其实对于一本动辄5,6百页的书籍,我是断没有经历在一天内全部读完的。下面我分享几点我在读书上的习惯,便也可解释此现象。

  1.时间:

  很多人一提到阅读,都会摇摇摆手,特别是工作以后,常常觉得自己忙得几乎连娱乐的半点时间都没有,哪还有时间去阅读。没有时间,我觉得这是个自我开脱的借口罢了,有时间来玩游戏,有时间来闲聊,为何会说自己没时间阅读呢。当让人们需要社交也需要游戏去放松,如果你无法舍弃这段时光来阅读,我们不妨寻找另一个切入点。如果看过刘未鹏《暗时间》的朋友,一定会对他提出的“暗时间”概念有些印象,所谓的暗时间,也可以泛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碎片时间,例如:走路,乘车,吃饭,上厕所,入睡前等等。这些零散的时间平常总是被人们忽略,觉得微不足道,很难利用起来做什么有效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大脑总是习惯了利用大块的时间来处理事务,而自然的过滤掉这些碎片时间。所以叫之“暗时间”再贴切不过了。由于暗时间的不连续性,不稳定性,可能随时被打断,这的确不适合一些具体事务,但是如果用来阅读,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如果你能好好的利用这些碎片时间,每天就仿佛比别人多出来1,2个小时。从初中开始我就习惯了走路时候随手拿着卷子想题,或者背单词。直到现在我乘车坐地铁一般都会带上一本书。

  2.同时阅读:

  我读书并不是读完一本再去读下一本,而是在自己感兴趣的几大类中选最近比较想读的某几类中每一类都选出一本书来读。人们对长时间将精力投注在一个事务上,会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阅读也是如此,当你看一本书时间久了难免审美疲劳,便可换一本同样感兴趣的书来读,换一下思维。而不同的精神状态和周围环境往往也适合读不同的书,比如在噪杂的环境下读小说比较好,而安静的环境下读一些比较深层次的书较好。这下应该不难理解上面读毕时间很相近的原因了。

  3.开阔阅读思维

  我曾经对励志成功的书籍,或者现当代小说都是嗤之以鼻的,认为它们产生不出任何的价值。所以在大三之前够买的书籍几乎全部是计算机相关的(日本战国相关的,是因自己的爱好)。而从大三开始从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半传记的作品,我的阅读面开始不断打开。 思想的进步和觉醒与知识储备的深度与广度有着正比关系,切莫固步自封。若19世纪之中国和日本没有被来自西方世界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没有西方民主之思想传入,便不会又因而起之的戊戌变法,明治维新。一味依靠,腐朽自闭的封建王朝自我觉醒,那定是痴人说梦了!

  最后一几个小建议:1.如果英文水平不是很差的话,可以尝试去阅读外国的原版书籍,进口的最好。一方面可以直接感受原文的意味,避免由于翻译而造成的一些偏差,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日后会用的到的。

           2.如果条件允许,建议购买一个Kindle,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不方便携带或者随手拿出一本书籍来阅读,但是Kindle很小巧,一个手掌正好放得下,而且比其他电子产品更能保护眼睛,随身携带,能更好的利用碎片时间。

           3.最后从上面的101本书中我推荐几本我认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的人都可以读的好书:《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夜已深了,就写到这里吧,以苏轼的两句诗结尾,“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尊重他人智慧成果,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esfog,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Esfog/p/3805331.html

阅读,享受,思考——一个爱书人写给大家的文章,布布扣,bubuko.com

时间: 2024-11-03 22:48:04

阅读,享受,思考——一个爱书人写给大家的文章的相关文章

一个印度人写的文章,看完惊出一身冷汗,肯定包括你!

我自己也有亲身体会,我们身边人看书的的确不多了.当然也不是说我多么喜欢读书了.个人也是没事喜欢看看电影了,单身狗就不没有逛街这个娱乐了.个人有空常去上海图书馆看书,这里看书的人很多,但是大部分是学生 和 老人,或者是父母陪同孩子了. 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他说,或许不应过分苛责.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 没事陪朋友到图书馆走一趟,而不是电影院,不是大街上! 文如下: 我在从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

【转自韩寒one一个】口罩,写下自己的思考

我高一的数学老师就坐在我对面,我是通过他认识他儿子的.1994年我高一,那时上海还没有地铁.第一条地铁1号线是1995年4月10日正式运营的.高中那些日子里,我沉默寡言,蘑菇头,和现在差不多高.数学老师在自修课上看守着我们,总是一副瞌睡的神态.他儿子那时不在我们班,但串起教室来自然大方.有一次,男孩十分怜悯地看着我解题,突然说,我来.然后洋洋洒洒,这给了我一种智力上的逼迫感.他最喜欢做证明题,细细分解,好像那样才能理解事物,到达根本.我问他,你将来想干什么.他说,不会和学校里那些男老师一样,他只

阿里人写的书18本,其中我评5星的6本

最近又看了两本,3星的<阿里铁军销售课>和3.5星的<中供局> 阿里人写的书,最近又看了两本,3星的<阿里铁军销售课>和3.5星的<中供局>,补充到这个书单中.共18本.其中有6本没给出链接,是因为写书评的时间早于开公众号的时间,并且当时写的比较简单,不太值得搬到公众号上来了. 5星的6本,3本是阿里参加相关工作的牛人们的集体创作,另外3本是黄若的我看电商系列. 以下是这18本书的清单,带有(new)字样的条目是跟上一个版本比新增或修改的内容.: 5星|&l

关于快速排序算法(一个90%的人都不懂其原理、99.9%的人都不能正常写出来的算法.)

一.奇怪的现象 研究快速排序很久了,发现一个古怪的实情:这算法描述起来很简单,写一个正确的出来实在不容易.写一个优秀的快速排序算法更是难上加难. 也难怪该算法提出来过了很久才有人写出一个正确的算法,过了很久才优秀的版本出来. 二.原理描述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 "基准"(pivot), 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退出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这个称为分区(partition)操作

一个印度人写的VC串口类CSerialCom(有串口基础介绍)

一个由印度人编写的VC串口类(也是一种VC串口控件),他还配合这个类写了VC 串口通信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怎么用VC打开串口,如何对串口进行配置,读串口.写串口等. 这个类有点特别,它没有使用事件驱动原理,它是以查询方式工作的. 简介: 对没有接触过串口通信的VC程序员来说显得非常困难,很久以前我在 codeguru.com 上搜索过串口通信相关信息得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从那时起能编写一个简单易用的VC 串口类是我的梦想. 经过七个月在串口通信编程方面实践经验后,我编写了一个基于API实现的简单

一个不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

有人这样说我:"他是只自学不成才."听到这样不中听的话,我一点也不生气.因为,人家说的的确是事实,我的确是一个不成才的人,的确是一个不成功人士.1977年,我高中毕业,参加了第一届恢复的高考,考的分数虽比本科线多了近三十分,但由于不懂得如何报志愿(报的都是像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这样的顶尖大学),而被调剂到了自己根本就未报,一点也不感兴趣的医学专业.为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化学研究生,我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整整自学了十年(所有课程几乎是从零学起).可只因英语差五分,而名落孙山.再考吧,

[转]一个普通IT人的十年回顾---金旭亮

金旭亮老师十年体会,很有收获.转自网络. 金旭亮于1989年与超级解霸的开发者梁肇新同时迈入广西大学的校门,却走了一条与其不同的路. 1994年起开始自学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并开始编程,从未间断,迄今已逾10年,仍对软件痴心不改.2002年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讲程序设计系列课程.2003年在CSDN论坛发表自传——<一个普通IT人的十年回顾>,细诉自己的坎坷学习经历,言辞激昂澎拜,感染了无数学子之心.发表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先后收到近千封国内外邮件,对作者经历

思维探索者:如何清晰地去思考问题 阅读和思考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价值

http://www.nowamagic.net/librarys/veda/detail/1717一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一本书 ——<影响力>,看完这本书之后对我们如何思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在一年的时间里面密集地阅读了以下一些方面的经典著作: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进化心理学.行为经济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问题求解.辩论法(Argumentation Theory).Critical Thinking.判断与决策.以及大量的 Wikipedia 条目. 这一

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http://www.nowamagic.net/librarys/eight/posts/2545到底应该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还是做一个有意思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有意思的人.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我就十分感概.我们从小受教育说要为社会做贡献,上班了被要求以公司为家,或许我们应该思考一下如何做一个有意思的人.这篇文章或许你看过,我觉得可以再看一遍. 作者:黄铁鹰 & 芮成钢 与几位好友们有一个共识:大家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很精彩的人”.大家以这个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