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oot] (番外篇)uboot relocation介绍

http://blog.csdn.net/ooonebook/article/details/53047992

以下例子都以project X项目tiny210(s5pv210平台,armv7架构)为例

[uboot] uboot流程系列: 
[project X] tiny210(s5pv210)上电启动流程(BL0-BL2) 
[uboot] (第一章)uboot流程——概述 
[uboot] (第二章)uboot流程——uboot-spl编译流程

========================================================================================================

一、relocate介绍

1、uboot的relocate

uboot的relocate动作就是指uboot的重定向动作,也就是将uboot自身镜像拷贝到ddr上的另外一个位置的动作。

2、uboot为什么要进行relocate

考虑以下问题 
* 在某些情况下,uboot是在某些只读存储器上运行,比如ROM、nor flash等等。需要将这部分代码拷贝到DDR上才能完整运行uboot。 
(当然,如果我们在spl阶段就把uboot拷贝到ddr上,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但是uboot本身就是要考虑各种可能性) 
* 一般会把kernel放在ddr的低端地址上。

考虑到以上情况,uboot的relocation动作会把自己本身relocate到ddr上(前提是在SPL的过程中或者在dram_init中已经对ddr进行初始化了),并且会relocate到ddr的顶端地址使之不会和kernel的冲突。

3、uboot的一些注意事项

  • 既然uboot会把自身relocate到ddr的其他位置上,那么相当于执行地址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要求uboot既要能在relocate正常执行,也要能在relocate之后正常执行。这就涉及到uboot需要使用“位置无关代码”技术,也就是Position independent code技术。

二、“位置无关代码”介绍及其原理

1、什么是“位置无关代码”

“位置无关代码”是指无论代码加载到内存上的什么地址上,都可以被正常运行。也就是当加载地址和连接地址不一样时,CPU也可以通过相对寻址获得到正确的指令地址。

2、如何生成“位置无关代码”

(1)生成位置无关代码分成两部分 
* 首先是编译源文件的时候,需要将其编译成位置无关代码,主要通过gcc的-fpic选项(也有可能是fPIC,fPIE, mword-relocations选项) 
* 其次是连接时要将其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位置无关的可执行文件,主要通过ld的-fpie选项

(2)ARM在如何生成“位置无关代码” 
* 编译PIC代码 
在《[uboot] (第四章)uboot流程——uboot编译流程》中,我们知道gcc的编译选项如下:

c_flags=-Wp,-MD,arch/arm/mach-s5pc1xx/.clock.o.d -nostdinc -isystem /home/disk3/xys/temp/project-x/build/arm-none-linux-gnueabi-4.8/bin/../lib/gcc/arm-none-linux-gnueabi/4.8.3/include -Iinclude -I/home/disk3/xys/temp/project-x/u-boot/include -I/home/disk3/xys/temp/project-x/u-boot/arch/arm/include -include /home/disk3/xys/temp/project-x/u-boot/include/linux/kconfig.h -I/home/disk3/xys/temp/project-x/u-boot/arch/arm/mach-s5pc1xx -Iarch/arm/mach-s5pc1xx -D__KERNEL__ -D__UBOOT__ -Wall -Wstrict-prototypes -Wno-format-security -fno-builtin -ffreestanding -Os -fno-stack-protector -fno-delete-null-pointer-checks -g -fstack-usage -Wno-format-nonliteral -D__ARM__ -marm -mno-thumb-interwork -mabi=aapcs-linux -mword-relocations -fno-pic -mno-unaligned-access -ffunction-sections -fdata-sections -fno-common -ffixed-r9 -msoft-float -pipe -march=armv7-a -I/home/disk3/xys/temp/project-x/u-boot/arch/arm/mach-s5pc1xx/include -DKBUILD_STR(s)=#s -DKBUILD_BASENAME=KBUILD_STR(clock) -DKBUILD_MODNAME=KBUILD_STR(clock)

重点关注“-mword-relocations -fno-pic”。 
由于使用pic时movt / movw指令会硬编码16bit的地址域,而uboot的relocation并不支持这个, 
所以arm平台使用mword-relocations来生成位置无关代码。-fno-pic则表示不使用pic。 
如下./arch/arm/config.mk

# The movt / movw can hardcode 16 bit parts of the addresses in the
# instruction. Relocation is not supported for that case, so disable
# such usage by requiring word relocations.
PLATFORM_CPPFLAGS += $(call cc-option, -mword-relocations)
PLATFORM_CPPFLAGS += $(call cc-option, -fno-pic)
  • 生成PIE可执行文件 
    在《[uboot] (第四章)uboot流程——uboot编译流程》中,我们知道ld的连接选项如下:
LDFLAGS_u-boot=-pie --gc-sections -Bstatic -Ttext 0x23E00000

-pie选项用于生成PIE位置无关可执行文件。

3、“位置无关代码”原理

这里只是个人根据实验的一些看法。 
“位置无关代码”主要是通过使用一些只会使用相对地址的指令实现,比如“b”、“bl”、“ldr”、“adr”等等。 
对于一些绝对地址符号(例如已经初始化的全局变量),会将其以label的形式放在每个函数的代码实现的末端。 
同时,在链接的过程中,会把这些label的地址统一维护在.rel.dyn段中,当relocation的时候,方便对这些地址的fix。

综上,个人觉得,既然使用绝对地址,那么就是说并不是完全的代码无关,而是说可以通过调整绝对地址符号的label表来实现代码的搬移。如果不做relocate或者在relocate之前还是需要加载到连接地址的位置上,这里只是个人看法!!! 
个人也挺迷惑的,不知道对不对,这里希望有知道答案的大神给个意见。

4、.rel.dyn段介绍和使用

前面也说了: 
对于一些绝对地址符号(例如已经初始化的全局变量),会将其以label的形式放在每个函数的代码实现的末端。 
同时,在链接的过程中,会把这些label的地址统一维护在.rel.dyn段中,当relocation的时候,方便对这些地址的fix。 
这边简单的给个例子: 
u-boot/common/board_f.c中

static init_fnc_t init_sequence_f[] = {
// 这里定义了全局变量init_sequence_f
}

void board_init_f(ulong boot_flags)
{
    if (initcall_run_list(init_sequence_f))
// 这里使用了全局变量init_sequence_f
        hang();
}

通过如下命令对编译生成的u-boot

arm-none-linux-gnueabi-objdump -D u-boot > uboot_objdump.txt

board_init_f和init_sequence_f相关的连接地址如下:

Disassembly of section .text:
23e08428 <board_init_f>:
23e08438:       e59f000c        ldr     r0, [pc, #12]   ; 23e0844c <board_init_f+0x24>
// 通过ldr     r0, [pc, #12],相当于是ldr r0,[23e0844c] ,
// 也就是通过后面的label项,获得了init_sequence_f的地址。

23e0844c:       23e35dcc        mvncs   r5, #204, 26    ; 0x3300
// 23e0844c:       23e35dcc 是一个label项,23e0844c表示这个label的地址,23e35dcc表示这个label里面的值,也就是全局变量23e35dcc的地址。

Disassembly of section .data:
23e35dcc <init_sequence_f>:
// 全局变量init_sequence_f的地址在23e35dcc 

Disassembly of section .rel.dyn:
23e37b88:       23e0844c        mvncs   r8, #76, 8      ; 0x4c000000
23e37b8c:       00000017        andeq   r0, r0, r7, lsl r0
// 把init_sequence_f的label的地址存在.rel.dyn段中,方便后续relocation的时候,对label中的绝对变量地址进行整理修改。
  • 各个符号的地址意义

    • 23e08428,是board_init_f的地址
    • 23e35dcc,是init_sequence_f的地址
    • 23e0844c,是board_init_f为init_sequence_f做的label的地址,所以其值是init_sequence_f的地址,也就是23e35dcc
    • 23e37b88,把init_sequence_f的label的地址存放在.rel.dyn段中的这个位置
  • 根据上述对全局变量的寻址进行简单的说明 
    当board_init_f读取init_sequence_f时,会通过相对偏移获取init_sequence_f的label的地址(23e0844c),再从23e0844c中获取到init_sequence_f的地址(23e35dcc)。

综上,当uboot对自身进行relocate之后,此时全局变量的绝对地址已经发生变化,如果函数按照原来的label去获取全局变量的地址的时候,这个地址其实是relocate之前的地址。因此,在relocate的过程中需要对全局变量的label中的地址值进行修改,所以uboot将这些label的地址全部维护在.rel.dyn段中,然后再统一对.rel.dyn段指向的label进行修改。后续代码可以看出来。

三、uboot relocate代码介绍

1、uboot relocate地址和布局。

前面已经说明,uboot的relocation动作会把自己本身relocate到ddr上(前提是在SPL的过程中或者在dram_init中已经对ddr进行初始化了),并且会relocate到ddr的顶端地址使之不会和kernel的冲突。 
但是relocate过程中,并不是直接把uboot直接放到ddr的顶端位置,而是会有一定的布局,预留一些空间给其他一些需要固定空间的功能使用。

  • uboot relocate从高地址到低地址布局如下(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都是需要的,可以根据宏定义来确定),注意,对应区域的size在这个时候都是确定的,不会发生变化了。
relocate区域 size
prom页表区域 8192byte
logbuffer LOGBUFF_RESERVE
pram区域 CONFIG_PRAM<<10
round_4k 用于4kb对齐
mmu页表区域 PGTABLE_SIZE
video buffer 不关心。但是是确定的。不会随着代码变化
lcd buffer 不关心。但是是确定的。不会随着代码变化
trace buffer CONFIG_TRACE_BUFFER_SIZE
uboot代码区域 gd->mon_len,并且对齐4KB对齐
malloc内存池 TOTAL_MALLOC_LEN
Board Info区域 sizeof(bd_t)
新global_data区域 sizeof(gd_t)
fdt区域 gd->fdt_size
对齐 16b对齐
堆栈区域 无限制

2、relocate代码流程

主要是分成如下流程 
* 对relocate进行空间规划 
* 计算uboot代码空间到relocation的位置的偏移 
* relocate旧的global_data到新的global_data的空间上 
* relocate旧的uboot代码空间到新的空间上去 
* 修改relocate之后全局变量的label。(不懂的话参考第二节) 
* relocate中断向量表

(1)首先看一下relocate的整体代码 
去掉无关代码的代码如下: 
arch/arm/lib/crt0.S

ENTRY(_main)
    bl  board_init_f
@@ 在board_init_f里面实现了
@@                             (1)对relocate进行空间规划
@@                             (2)计算uboot代码空间到relocation的位置的偏移
@@                             (3)relocate旧的global_data到新的global_data的空间上

    ldr sp, [r9, #GD_START_ADDR_SP] /* sp = gd->start_addr_sp */
    bic sp, sp, #7  /* 8-byte alignment for ABI compliance */
    ldr r9, [r9, #GD_BD]        /* r9 = gd->bd */
    sub r9, r9, #GD_SIZE        /* new GD is below bd */
@@ 把新的global_data地址放在r9寄存器中

    adr lr, here
    ldr r0, [r9, #GD_RELOC_OFF]     /* r0 = gd->reloc_off */
    add lr, lr, r0
@@ 计算返回地址在新的uboot空间中的地址。b调用函数返回之后,就跳到了新的uboot代码空间中。

    ldr r0, [r9, #GD_RELOCADDR]     /* r0 = gd->relocaddr */
@@ 把uboot的新的地址空间放到r0寄存器中,作为relocate_code的参数
    b   relocate_code
@@ 跳转到relocate_code中,在这里面实现了
@@                                       (1)relocate旧的uboot代码空间到新的空间上去
@@                                       (2)修改relocate之后全局变量的label
@@ 注意,由于上述已经把lr寄存器重定义到uboot新的代码空间中了,所以返回之后,就已经跳到了新的代码空间了!!!!!!

    bl  relocate_vectors
@@ relocate中断向量表

注意上面的注释,从relocate_code返回之后就已经在新的uboot代码空间中运行了。

这里简单地说明一下board_init_f:

static init_fnc_t init_sequence_f[] = {
#ifdef CONFIG_SANDBOX
    setup_ram_buf,
#endif
    setup_mon_len,
#ifdef CONFIG_OF_CONTROL
    fdtdec_setup,
#endif
#ifdef CONFIG_TRACE
    trace_early_init,
...
}
// 可以看出init_sequence_f是一个函数指针数组

void board_init_f(ulong boot_flags)
{
    if (initcall_run_list(init_sequence_f))
// 在这里会init_sequence_f里面的函数
        hang();
}

(2)对relocate进行空间规划 
布局已经在上面说过了。 
其规划只要体现在gd一些指针的设置,如下面所示



——————————————————— <—–(gd->ram_top) 
| 最高的区域 
——————————————————— 
| …… 
——————————————————— 
| uboot代码区域 
——————————————————— <—–(gd->relocaddr) 
| …… 
——————————————————— 
| Board Info区域 
——————————————————— <—–(gd->bd) 
| 新global_data区域 
——————————————————— <—–(gd->new_gd) 
| fdt区域 
——————————————————— <—–(gd->new_fdt) 
| ….. 
——————————————————— <—–(gd->start_addr_sp) 
| 堆栈区域 
———————————————————



在board_init_f中,会依次执行init_sequence_f数组里面函数。其中,和relocate空间规划的函数如下:

static init_fnc_t init_sequence_f[] = {
    setup_dest_addr,
#if defined(CONFIG_SPARC)
    reserve_prom,
#endif
#if defined(CONFIG_LOGBUFFER) && !defined(CONFIG_ALT_LB_ADDR)
    reserve_logbuffer,
#endif
#ifdef CONFIG_PRAM
    reserve_pram,
#endif
    reserve_round_4k,
#if !(defined(CONFIG_SYS_ICACHE_OFF) && defined(CONFIG_SYS_DCACHE_OFF)) &&         defined(CONFIG_ARM)
    reserve_mmu,
#endif
#ifdef CONFIG_DM_VIDEO
    reserve_video,
#else
# ifdef CONFIG_LCD
    reserve_lcd,
# endif
    /* TODO: Why the dependency on CONFIG_8xx? */
# if defined(CONFIG_VIDEO) && (!defined(CONFIG_PPC) || defined(CONFIG_8xx)) &&         !defined(CONFIG_ARM) && !defined(CONFIG_X86) &&         !defined(CONFIG_BLACKFIN) && !defined(CONFIG_M68K)
    reserve_legacy_video,
# endif
#endif /* CONFIG_DM_VIDEO */
    reserve_trace,
#if !defined(CONFIG_BLACKFIN)
    reserve_uboot,
#endif
#ifndef CONFIG_SPL_BUILD
    reserve_malloc,
    reserve_board,
#endif
    setup_machine,
    reserve_global_data,
    reserve_fdt,
    reserve_arch,
    reserve_stacks,

代码里面都是一些简单的减法以及指针的设置。可以参考上述“区域布局”和指针设置自己看一下代码,这里不详细说明。 
这里说明一下setup_dest_addr,也就是一些指针的初始化。

static int setup_dest_addr(void)
{
    debug("Monitor len: %08lX\n", gd->mon_len);
// gd->mon_len表示了整个uboot代码空间的大小,如下
// gd->mon_len = (ulong)&__bss_end - (ulong)_start;
// 在uboot代码空间relocate的时候,relocate的size就是由这里决定

    debug("Ram size: %08lX\n", (ulong)gd->ram_size);
// gd->ram_size表示了ram的size,也就是可使用的ddr的size,在board.c中定义如下
// int dram_init(void)
// {
//  gd->ram_size = PHYS_SDRAM_1_SIZE;也就是0x2000_0000
//  return 0;
// }

#ifdef CONFIG_SYS_SDRAM_BASE
    gd->ram_top = CONFIG_SYS_SDRAM_BASE;
#endif
    gd->ram_top += get_effective_memsize();
    gd->ram_top = board_get_usable_ram_top(gd->mon_len);
// gd->ram_top计算ddr的顶端地址
// CONFIG_SYS_SDRAM_BASE(0x2000_0000+0x2000_0000=0x4000_0000)

    gd->relocaddr = gd->ram_top;
// 从gd->ram_top的位置开始分配
    debug("Ram top: %08lX\n", (ulong)gd->ram_top);
    return 0;
}

(3)计算uboot代码空间到relocation的位置的偏移 
同样在board_init_f中,调用init_sequence_f数组里面的setup_reloc实现。

static int setup_reloc(void)
{
#ifdef CONFIG_SYS_TEXT_BASE
    gd->reloc_off = gd->relocaddr - CONFIG_SYS_TEXT_BASE;
// gd->relocaddr表示新的uboot代码空间的起始地址,CONFIG_SYS_TEXT_BASE表示旧的uboot代码空间的起始地址,二者算起来就是偏移了。
#endif
}

(4)relocate旧的global_data到新的global_data的空间上 
同样在board_init_f中,调用init_sequence_f数组里面的setup_reloc实现。

static int setup_reloc(void)
{
    memcpy(gd->new_gd, (char *)gd, sizeof(gd_t));
// 直接把gd的地址空间拷贝到gd->new_gd中
}

(5)relocate旧的uboot代码空间到新的空间上去 
代码在relocate_code中,上述(1)中可以知道此时的r0是uboot的新的地址空间。 
主要目的是把__image_copy_start到__image_copy_end的代码空间拷贝到新的uboot地址空间中。 
关于__image_copy_start和__image_copy_end可以看《[uboot] (第四章)uboot流程——uboot编译流程》

ENTRY(relocate_code)
    ldr r1, =__image_copy_start /* r1 <- SRC &__image_copy_start */
// 获取uboot代码空间的首地址
    subs    r4, r0, r1      /* r4 <- relocation offset */
// 计算新旧uboot代码空间的偏移
    beq relocate_done       /* skip relocation */
    ldr r2, =__image_copy_end   /* r2 <- SRC &__image_copy_end */
// 获取uboot代码空间的尾地址

copy_loop:
    ldmia   r1!, {r10-r11}      /* copy from source address [r1]    */
    stmia   r0!, {r10-r11}      /* copy to   target address [r0]    */
    cmp r1, r2          /* until source end address [r2]    */
    blo copy_loop
// 把旧代码空间复制到新代码空间中。

(6)修改relocate之后全局变量的label 
需要先完全理解第二节““位置无关代码”介绍及其原理” 
主要目的是修改label中的地址。 
这里复习一下: 
* 绝对地址符号的地址会放在label中提供位置无关代码使用 
* label的地址会放在.rel.dyn段中 
综上,当uboot对自身进行relocate之后,此时全局变量的绝对地址已经发生变化,如果函数按照原来的label去获取全局变量的地址的时候,这个地址其实是relocate之前的地址。因此,在relocate的过程中需要对全局变量的label中的地址值进行修改,所以uboot将这些label的地址全部维护在.rel.dyn段中,然后再统一对.rel.dyn段指向的label进行修改。后续代码可以看出来。 
.rel.dyn段部分示例如下:

23e37b88:       23e0844c        mvncs   r8, #76, 8      ; 0x4c000000
23e37b8c:       00000017        andeq   r0, r0, r7, lsl r0
23e37b90:       23e084b4        mvncs   r8, #180, 8     ; 0xb4000000
23e37b94:       00000017        andeq   r0, r0, r7, lsl r0
23e37b98:       23e084d4        mvncs   r8, #212, 8     ; 0xd4000000
23e37b9c:       00000017        andeq   r0, r0, r7, lsl r0
23e37ba0:       23e0854c        mvncs   r8, #76, 10     ; 0x13000000
23e37ba4:       00000017        andeq   r0, r0, r7, lsl r0 

可以看出.rel.dyn段用了8个字节来描述一个label,其中,高4字节是label地址标识0x17,低4字节就是label的地址。 
所以需要先判断label地址标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第四字节获取label,对label中的符号地址进行修改。

代码如下:

ENTRY(relocate_code)
    /*
     * fix .rel.dyn relocations
     */
    ldr r2, =__rel_dyn_start    /* r2 <- SRC &__rel_dyn_start */
    ldr r3, =__rel_dyn_end  /* r3 <- SRC &__rel_dyn_end */
// __rel_dyn段是由链接器生成的。
// 把__rel_dyn_start放到r2中,把__rel_dyn_end放到r3中

fixloop:
    ldmia   r2!, {r0-r1}        /* (r0,r1) <- (SRC location,fixup) */
// 从__rel_dyn_start开始,加载两个字节到r0和r1中,高字节存在r1中表示标志,低字节存在r0中,表示label地址。
    and r1, r1, #0xff
    cmp r1, #23         /* relative fixup? */
// 比较高4字节是否等于0x17
    bne fixnext
// 不等于的话,说明不是描述label地址,进行下一次循环

// label在relocate uboot的时候也已经复制到了新的uboot地址空间了!!!
// 这里要注意,是对新的uboot地址空间label进行修改!!!
    /* relative fix: increase location by offset */
    add r0, r0, r4
// 获取新的uboot地址空间的label地址,
// 因为r0存的是旧地址空间的label地址,而新地址空间的label地址就是在旧地址空间的label地址加上偏移得到
// r4就是relocate offset,也就是新旧地址空间的偏移

    ldr r1, [r0]
// 从label中获取绝对地址符号的地址,存放在r1中

    add r1, r1, r4
    str r1, [r0]
// 根据前面的描述,我们的目的就是要fix label中绝对地址符号的地址,也就是将其修改为新地址空间的地址
// 所以为r1加上偏移之后,重新存储到label中。
// 后面CPU就可以根据LABEL在新uboot的地址空间中寻址到正确的符号。

fixnext:
    cmp r2, r3
    blo fixloop

(7)relocate中断向量表 
前面在《[uboot] (第四章)uboot流程——uboot编译流程》中已经分析了,异常中断向量表的定义如下 
arch/arm/lib/vectors.S

    .globl  _undefined_instruction
    .globl  _software_interrupt
    .globl  _prefetch_abort
    .globl  _data_abort
    .globl  _not_used
    .globl  _irq
    .globl  _fiq

_undefined_instruction: .word undefined_instruction
_software_interrupt:    .word software_interrupt
_prefetch_abort:    .word prefetch_abort
_data_abort:        .word data_abort
_not_used:      .word not_used
_irq:           .word irq
_fiq:           .word fiq

我们知道arm的异常中断向量表需要复制到0x00000000处或者0xFFFF0000处(不知道的建议网上度娘一下)。 
当uboot进行relocate之后,其异常处理函数的地址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需要把新的异常中断向量表复制到0x00000000处或者0xFFFF0000处。 
这部分操作就是在relocate_vectors中进行。

异常中断向量表在uboot代码空间中的地址如下:

23e00000 <__image_copy_start>:
23e00000:   ea0000be    b   23e00300 <reset>
23e00004:   e59ff014    ldr pc, [pc, #20]   ; 23e00020 <_undefined_instruction>
23e00008:   e59ff014    ldr pc, [pc, #20]   ; 23e00024 <_software_interrupt>
23e0000c:   e59ff014    ldr pc, [pc, #20]   ; 23e00028 <_prefetch_abort>
23e00010:   e59ff014    ldr pc, [pc, #20]   ; 23e0002c <_data_abort>
23e00014:   e59ff014    ldr pc, [pc, #20]   ; 23e00030 <_not_used>
23e00018:   e59ff014    ldr pc, [pc, #20]   ; 23e00034 <_irq>
23e0001c:   e59ff014    ldr pc, [pc, #20]   ; 23e00038 <_fiq> 

// 可以看出以下是异常终端向量表
23e00020 <_undefined_instruction>:
23e00020:   23e00060    mvncs   r0, #96 ; 0x60
// 其中,23e00020存放的是未定义指令处理函数的地址,也就是23e00060
// 以下以此类推

23e00024 <_software_interrupt>:
23e00024:   23e000c0    mvncs   r0, #192    ; 0xc0 

23e00028 <_prefetch_abort>:
23e00028:   23e00120    mvncs   r0, #8 

23e0002c <_data_abort>:
23e0002c:   23e00180    mvncs   r0, #32

23e00030 <_not_used>:
23e00030:   23e001e0    mvncs   r0, #56 ; 0x38 

23e00034 <_irq>:
23e00034:   23e00240    mvncs   r0, #4 

23e00038 <_fiq>:
23e00038:   23e002a0    mvncs   r0, #10
23e0003c:   deadbeef    cdple   14, 10, cr11, cr13, cr15, {7}

23e00040 <IRQ_STACK_START_IN>:

所以异常中断向量表就是从偏移0x20开始的32个字节。

代码如下(去除掉无关代码部分):

ENTRY(relocate_vectors)
    /*
     * Copy the relocated exception vectors to the
     * correct address
     * CP15 c1 V bit gives us the location of the vectors:
     * 0x00000000 or 0xFFFF0000.
     */
@@ 注意看注释,通过cp15协处理器的c1寄存器的V标志来判断cpu从什么位置获取中断向量表,
@@ 换句话说,就是中断向量表应该被复制到什么地方!!!

    ldr r0, [r9, #GD_RELOCADDR] /* r0 = gd->relocaddr */
@@ 获取uboot新地址空间的起始地址,存放到r0寄存器中

    mrc p15, 0, r2, c1, c0, 0   /* V bit (bit[13]) in CP15 c1 */
    ands    r2, r2, #(1 << 13)
    ldreq   r1, =0x00000000     /* If V=0 */
    ldrne   r1, =0xFFFF0000     /* If V=1 */
@@ 获取cp15协处理器的c1寄存器的V标志,当V=0时,cpu从0x00000000获取中断向量表,当V=1时,cpu从0xFFFF0000获取中断向量表
@@ 将该地址存在r1中

    ldmia   r0!, {r2-r8,r10}
    stmia   r1!, {r2-r8,r10}
@@ 前面说了异常中断向量表就是从偏移0x20开始的32个字节。
@@ 所以这里是过滤掉前面的0x20个字节(32个字节,8*4)
@@ 但是不明白为什么还要stmia  r1!, {r2-r8,r10},理论上只需要让r0的值产生0x20的偏移就可以了才对???不明白。

@@ 经过上述两行代码之后,此时r0的值已经偏移了0x20了
    ldmia   r0!, {r2-r8,r10}
    stmia   r1!, {r2-r8,r10}
@@ 继续从0x20开始,获取32个字节,存储到r1指向的地址,也就是cpu获取中断向量表的地址
@@ r2-r8,r10表示从r2到r8寄存器和r10寄存器,一个8个寄存器,每个寄存器有4个字节,所以就从r0指向的地址处获取到了32个字节
@@ 再把 {r2-r8,r10}的值存放到r1指向的地址,也就是cpu获取中断向量表的地址

    bx  lr
@@ 返回
ENDPROC(relocate_vectors)

经过上述,uboot relocate就完成了。

时间: 2024-10-25 21:47:39

[uboot] (番外篇)uboot relocation介绍的相关文章

[uboot] (番外篇)uboot 驱动模型(转)重要

[uboot] uboot流程系列:[project X] tiny210(s5pv210)上电启动流程(BL0-BL2)[project X] tiny210(s5pv210)从存储设备加载代码到DDR[uboot] (第一章)uboot流程——概述[uboot] (第二章)uboot流程——uboot-spl编译流程[uboot] (第三章)uboot流程——uboot-spl代码流程[uboot] (第四章)uboot流程——uboot编译流程[uboot] (第五章)uboot流程——u

可视化(番外篇)

本篇主要介绍如何在SWT下构建一个应用,如何安装SWT Designer并破解已进行SWT的可视化编程,Display以及Shell为何物.有何用,SWT中的常用组件.面板容器以及事件模型等. 1.可视化环境搭建(SWT Designer): (1).首先下载SWT Designer插件包SWT Designer 6.9.5 for Eclipse.rar: (2).将解压好的插件包extplugins\swt\eclipse下的features和plugins导入Myeclipse的dropi

《Mycat学习笔记》 番外篇一.客户端使用latin1字符集,后端MySQL为UTF8字符集,MyCat日志分析。

其实这个番外篇比较无聊——即客户端为lantin字符集,后面MySQL为U8字符集,MyCat在中间到底会起什么作用. 再说下本次验证的环境: Mac OS 10.11.2 MySQL 5.6 MyCat 1.5 OK,开始我们的验证工作. 1) 由于数据库与操作系统已被默认设置为U8编码,计划通过修改Mysql  “character_set_client” 参数调整客户端字符集配置进行验证. 关于MYSQL字符集较全面的介绍,请参考 <mysql_query("set names gb

Linux入门之内核管理番外篇(4)udev入门(1)

Linux入门之内核管理番外篇(4)udev入门(1) 前言 在上篇中的内核模块管理讲解中,最后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些疑问,那么这些疑问就是内核模块的参数是怎么和对应的硬件所匹配上的,而硬件又是怎么被内核识别,并且一个个都映射成实际存在的文件,而这些文件之间的关系及作用.当然在最后了解到,这些硬件设备的探测信息是通过一个叫udev的工具来实现的,通过udev中配置的规则可以很有效的识别每一个硬件,并配合sysfs文件系统,将每个探测到的硬件信息导入到/sys目录中,那么与/proc目录对与内核系统信

【转载】数学之美番外篇:平凡而又神奇的贝叶斯方法

数学之美番外篇:平凡而又神奇的贝叶斯方法 BY 刘未鹏 – SEPTEMBER 21, 2008POSTED IN: 数学,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 概率论只不过是把常识用数学公式表达了出来. ——拉普拉斯 记得读本科的时候,最喜欢到城里的计算机书店里面去闲逛,一逛就是好几个小时:有一次,在书店看到一本书,名叫贝叶斯方法.当时数学系的课程还没有学到概率统计.我心想,一个方法能够专门写出一本书来,肯定很牛逼.后来,我发现当初的那个朴素归纳推理成立了——这果然是个牛逼的方法. ——题记 目

iOS冰与火之歌番外篇 - 在非越狱手机上进行App Hook(转载)

作者简介:郑旻(花名蒸米),阿里巴巴移动安全部门资深安全工程师,香港中文大学移动安全(Android & iOS)方向博士,曾在腾讯.百度以及硅谷的FireEye实习.在博士期间发表了多篇移动安全方向的论文(BlackHat.AsiaCCS等),去过10多个不同的国家做论文演讲. 曾帮助Apple公司修复了多处iOS安全问题,并且Apple在官网表示感谢.同时也是蓝莲花战队和Insight-labs的成员,在业余时间多次参加信息安全竞赛(Defcon.AliCTF.GeekPwn等),并取得优异

番外篇之多线程

视频一:线程的介绍及线程的基本语法 1.线程的创建               Thread th = new Thread(Func);//创建线程               th.Start();//启动线程               private void Func()//线程执行的方法               {///填写方法               } 2.学习线程最经典的错误 2.1线程间操作无效:从不是创建控件“label1”的线程访问它. 解决方案:忽略异常,跨线程

openstack成长之旅 - 番外篇

本文番外篇主要是讲解下Libvirt配置文件,详细介绍下配置文件中的各个参数,本文可简单看下,也可以略过,但是强烈建议还是仔细看下的好. <domain type='kvm'>     #使用的kvm虚拟化技术   <name>%VM_NAME%</name>    #定义虚拟机的名字,在同一台物理机上的虚拟机的名字是唯一的   <uuid>%UUID%</uuid>       #定义虚拟机的UUID,在同一台物理机上,uuid也必须是唯一的,

可视化(番外篇)——SWT总结

本篇主要介绍如何在SWT下构建一个应用,如何安装SWT Designer并破解已进行SWT的可视化编程,Display以及Shell为何物.有何用,SWT中的常用组件.面板容器以及事件模型等. 1.可视化环境搭建(SWT Designer): (1).首先下载SWT Designer插件包SWT Designer 6.9.5 for Eclipse.rar: (2).将解压好的插件包extplugins\swt\eclipse下的features和plugins导入Myeclipse的dropi

编程珠玑番外篇

1.Plan 9 的八卦 在 Windows 下喜欢用 FTP 的同学抱怨 Linux 下面没有如 LeapFTP 那样的方便的工具. 在苹果下面用惯了 Cyberduck 的同学可能也会抱怨 Linux 下面使用 FTP 和 SFTP 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其实一点都不麻烦, 因为在 LINUX 系统上压根就不需要用 FTP. 为什么呢? 因为一行简单的配置之后, 你就可以像使用本机文件一样使用远程的任何文件. 无论是想编辑, 查看还是删除重命名, 都和本机文件一样的用. 这么神奇的功能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