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大家理解“干活”与“做事”也就一码事,最多是文白、雅俗的说法而已,没什么本质的区别。甚至是组织上寄厚望于成为管理者的领导们,认识亦然。 由此很多职业人在工作执行过程中,或是在工作安排计划上,会用干活的思维去做事,却给组织带来了严重的伤害,诸如:品质下降、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时间延误,推诿扯皮,消极抱怨、丢失客户……我想先举一个例子以做对比,道出通常人们并不在意的“干活与做事还真有所区别”。
场景一,“干活”的管理者遇到“干活”的执行者。
管理者-白总:小赵,请把这个合同寄给X公司Y经理?
执行者-小赵:好的,白总,我今天下午就安排寄走。
然后的事情有可能会是这样发展的:小赵拿着合同放到桌上开始给申通快递打电话,自报家门后,通知快递员下午来取件。下午快递员来了,小赵开始填单,才发现还不知道收件公司联系人、电话和地址,慌忙又给白总去电话,此时白总正在开会,也没时间给他详细说地址,告诉他办公桌上有名片夹,你自己去找一下Y经理的名片,自己联系。
小赵慌忙去白总办公室在存有300多张名片的名片夹中花了15分钟翻到了Y经理的名片,如获至宝。赶紧填写了收件人地址和电话,妥妥的把合同邮寄出去了。邮寄单的存根随手放在了办公桌抽屉中。在这期间久等了30分钟的快递员已经接了其他3个客户催单的电话了,显得极为不满,几次要走。
一周过去了,小赵正电脑上悠悠的逛着淘宝,搜索着双11要抢购的猎物。白总突然一个电话把小赵叫进办公室,“为什么X公司的Y经理今天说合同还没收到,他们财务100万资金都协调到位了,收到合同,办完手续,就能付款,你把合同寄哪里去了,赶紧查查去,要是把这笔100万的单子弄黄了,非开除你小子。”
小赵回忆,再回忆,把抽屉里积累半年的100多张邮寄单存根翻出来,还算是眼疾手快,花了20分钟找到了邹邹巴巴的那张单,像找到救命稻草一样,飞快打开申通网站,输入单号,发现那个合同和以往寄出的申通快递一样,还辗转在各个中转站上,这可是关乎100万的订单和自己在公司前途的快件,小赵这次发飚了,在多次与快递公司接线员和各级领导催单后,得到答复是再有三天可以送到。此时白总在痛骂小赵为何不用顺丰之后,调整好情绪又拨通了Y经理的电话,老乡情、兄弟义、能拉拢感情的话语统统都用上了。Y经理终于答应再等三天。然而在这十天里,白总的竞争对手黑总正以更低的价格、更优惠的付款条件、更让人动心的品质和服务承诺影响着Y经理的决策。
故事发展到这里,可能还没完,合同终于收到了,因为近日大雨天气,白总安排小赵寄出的合同,很不幸浸水了,合同章花了,签名泡没了,Y经理公司的法务部和财务部都拒签这份合同。而此时黑总的产品已经送到了Y经理厂区的门口,验收使用,质量满意付款。Y经理此时此刻也只好把老乡情、兄弟义暂抛脑后了,毕竟自已企业的原材料马上要断货了,再不进货生产要停线,大BOSS那里可交不了差,毕竟职务、待遇、绩效、奖金更为实际。黑总抓住这个机会,除了拿下这单100万的生意,还抢走了白总苦心经营、维系多年的客户。
镜头又回到白总的公司,此时小赵已听到销售部传来的风声,很自觉的在收拾东西,因为刚入职不满三个月,只身而来回去时还能收拾点办公用品和厚厚一摞名片,至于工资自然不敢去要,不等白总FIRE,自己先就不辞而别了。只留着白总呆呆看着办公室墙面上挂着的那幅字“细节决定成败“。
同样的故事,也可能会是这样的,场景二,“做事”的管理者遇到“干活”的执行者。
管理者-白总:小赵,请把这个合同寄给X公司Y经理,地址和联系人在这个名片上,你用手机拍照记一下。这份100万的合同很重要,时间也很紧,最近南方雨水多,你用塑料袋包一下,下午用顺丰寄走。寄出前向Y经理确认一下收件地址和收件人,寄出后给Y经理发个短信,告知他顺丰单号和预计到达时间。邮寄的存根按月归档保存,寄出后填写行政部的邮寄记录表,费用由行政部按月统计结算。
执行者-小赵:好的,白总,我立刻就安排落实。
刚入职不满一月的小赵很客气的联系了Y经理,电话询问确认了收件地址和收件人,工整的填写了顺丰邮寄单,妥善的用透明塑料包装了合同文本,联系了顺丰取件人员,约定了下午过来取件,填写了邮寄记录表,内容包括:寄件日期、发件人、寄件内容、收件单位、收件人、单号、费用,状态-未结算。下午顺丰人员如约而至,检查寄件内容为文件,装袋扫描收件。小赵把存根放到10月份的存档一起,按日期顺序夹好。寄出后很客气的编写了短信,把单号和预计到达时间,通知了收件的Y经理。
同样的故事,还有可能会是这样,场景三,“干活”的管理者遇到“做事”的执行者。
管理者-白总:小赵,请把这个合同寄给X公司Y经理?
执行者-小赵:好的,白总。请您把收件人和收件地址告诉我一下。
管理者-白总:这是Y经理的名片,你先拿着,用完还给我。
执行者-小赵:另外这个合同急不急,最近雨天比较多,时间紧的话我就发顺丰吧。
管理者-白总:这个合同很重要,时间也急,那边资金都到位了,就等这份合同。邮寄的事你看着安排吧,一定要快速妥善的寄给Y经理。
执行者-小赵:好的,我立刻安排办理,下午寄出去我回复您。
小赵很客气的拨通了Y经理的电话,沟通确认了收件人和地址信息。然后工整的填写了顺丰邮寄单,妥善的用透明塑料包装了合同文本,联系了顺丰取件人员,约定了下午2点过来取件。并填写了自己制定的邮寄记录表模板,按年度统计了行政部寄件清单,内容包括:寄件日期、发件人、寄件内容、收件单位、收件人、单号、费用,结算状态-未结算。下午顺丰人员2点如约而至,检查寄件内容为文件,装袋扫描收件。小赵把存根放到10月份的存档一起,按日期顺序夹好。寄出后很客气的编写了短信,把单号和预计到达时间,通知了收件的Y经理。同时也把短信发给白总,汇报了完成情况,并请白总放心,自己会持续跟踪快件寄送进展,在收到顺丰收件短信后,会及时与Y经理沟通确认合同是否收到。
场影三这里我想补充说明,因为白总已经培养了一个拥有“做事”思维的好助手,才用“干活”思维安排了这次寄送合同的工作,并不是说场景三里面的白总能力不行、水平不高,而是经过了场景二的培训,小赵已经从一名刚入职场的新人,成长为独挡一面,能为领导全面考虑细节的得力助手。
场景二、三中,合同如约而至,业务顺利达成。在我们工作中,当一件件的小事都被妥当处理,纳入正轨,有制度与流程去管理规范后,公司的大事、要事、特事,自然也就少了。领导们也可以从救火队员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组织的创新与发展的思考之中。
以上这个例子的三个场景,在各个领域、各个岗位,都可能存在着类同的故事,大家不妨思考一下我们实际工作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比如:会议通知、采购询价、设备维修、卫生保洁、员工培训、客户审计、公司上市,用“干活”思维和“做事”思维去处理,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因为干活和做事,虽然是近义词,但两者之间又应该是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人们并不会在意,不会去认真区别和对待其中的差别。这种思维差别,对于普通一线执行员工可能无所谓,就是有影响也不会妨碍大局,但对于领导,尤其是组织里的高级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些差别,则会让工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我个人认为做事相比之下应该是主动的思维模式,而干活则是被动的执行。也正是因为如此,做事和干活所使用的工具也不相同,在我看来,当你不仅仅是在用身体机械的劳作,而且还用脑子去思考时,你便是在做事了,这个事可以是“事情工作”也可以是“事业”,一旦你用了心思去做一件事情,并且运用了思考的力量去完成,你便已经掌握了成功的秘诀。反之,没有运用思考的力量,那你就仅仅是在干活了,干那些简单重复无需大脑思考的活,那样的你毫无价值可言,而且极易被替代,在当今社会中,毫无竞争力,因为你失去了本应该是你独有的东西,最终也只能庸庸碌碌了此一生。
那如何才能从“干活”上升到“做事”呢?
首先得干活,因为知识、技能、经验……这些构成能力的要素,必须从干活中学习到,做过了,做成了,自然也就会了。初入职场的人,如果有幸遇到一位拥有“做事”思维的领导,就会像是在场景二中的故事那样,小赵快速的学习到相关知识,通过运用练就技能,经过重复运用并处理各种情况和问题,从而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工作能力,并超越领导的预期去出色完成工作,慢慢的变被动为主动,从被人吩咐工作,转变为主动找工作去干,达到自己能力提升,客户满意、领导欣赏的三者共赢与统一。
第二是留心,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周边,有很多具备“做事”思维的人,善于身边从大小事情上,主动去学习别人的思维模式,理解融会。举个例子,我在郑州工作期间,公司到货了一批IT设备:20台电脑,30个打印机,1个司机,2个搬运工。我带着两个搬运师傅看了库房现场以后,指明了电脑和打印机的摆放位置,其中年纪大的师傅对另一个小伙子说,打印机多些,我来搬吧,你来搬电脑。小伙子,乐呵呵的接受了安排。说完老师傅已经下去搬打印机了,而且小伙子走进电脑库房,看了一下里面还有10台没有发放的电脑,还走近的看了箱子上的标签。我也没在意,就去忙自己的工作了。大概40分钟后,司机说货都搬完了,让我验收签字。我去清点了打印机30台,一个不少,整齐码在库房墙边。然后我又去清点了新到的20台电脑,之前库房里10台前期到货的电脑被挪到了最外面,方便我们发放时,按照先进先出原则执行。新到的20台电脑外箱5台一摞,分为4组整齐划一码放在墙边,设备出厂标签条码统一向外,便于我验收时核对出厂编SN编号,不用搬动设备,就可以全部看见摘抄。年轻小伙子在旁边乐呵呵的擦着汗,等着我验收的结果。我在验收签字时,就已经可以确定,这小伙子要不了多久,就不会再干这样粗重岗位了,因为:他知道电脑比打印机重,而且电脑库房较远,也并没有与老师傅计较出力多少;在动手干活前,谋定而后动,先去库房看了库存电脑的出厂日期,知道很多地方都有先进先出的原则,为了让我们不麻烦,自己又把里面的电脑搬出来,然后又把新到的电脑整齐划一标签向外码放,老师傅在“干活”,而小伙子在“做事”。在没过多久以后,老师傅再来送货时,我问起小伙子去向,他说已经在办公室做调度了。我不禁对这个小伙子挺佩服的,也让我学习到新的“做事”思维,之前没意识到的库房管理细节,这次又得以改善,对整机、备件、耗材、工具库房的入库、存放、出库出台了新的管理制度。通过这个例子我是想说:优秀的人就在我们身边,“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不要去学习模仿遥不可及的马云、史玉柱,因为境界毕竟相差太远,要让改变就从留心身边优秀的人和事开始,当你足够优秀,达到一定层次时,像马云这样的优秀企业家也许会就在你的身边,不再遥不可及。
第三是思考,思考促进了学习,学习增加了积累,积累提升了能力,能力成就了事业,思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思考要想事半功倍是需要方法的。这里我简单列举一二:首先是全面思维,把简单的干活,思考成复杂的做事,尽可能去想到种种可能性及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养成全面思维的习惯;其次是因果思维,除了思考怎么做,做哪些事,更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做,达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境界;其他还有比较思维、逆向思维、递推思维……等等方法,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如有机会,在下次期刊上就思维方法再与大家分享和讨论。
职业人(特别是管理者)的追求不应是“干好活”,而应该是“做成事”。作为企业是同样的道理,除了生产一个合格产品,发运给客户之外,更应该注重为客户做好方方面面的细节服务,让企业成就一番事业,成为行业翘楚,才能让企业更具竞争力,赢得客户的欣赏与尊重,不被替换。在这样一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和企业随时可能被替代的时代,主动、留心和思考让你从“干活”上升到“做事”,除了是能力上的提升,竞争力的提高,更是境界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