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空氣、水、食品安全等問題依然是關注熱點。針對食品安全風險如何把控的話題,昨日,全國政協委員嚴琦、全國政協委員杜惠平、全國政協委員彭靜等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均建議,新的市場環境下,除了完善的制度體系建設,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更需要藉助更新的技術和服務。而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配套建設誠信資料庫、移動APP等將迎來商機。
現狀
食品追溯體系 推廣率亟待提高
食品安全關係千家萬戶,保障「舌尖」安全目前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
全國政協委員嚴琦表示,在2010年和2012年,關於餐飲食品安全的相關管理措施出台,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為餐飲行業食品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該制度目前並未完全發揮作用」。
嚴琦認為,一方面,由於社會知曉度不夠,量化分級對餐飲企業約束力還不夠強。另一方面,很多消費者並不知曉量化分級制度的具體內容,很多消費者並不因為A、B、C的分級而產生選擇偏好。一些餐飲企業將量化分級的內容置於並不醒目的地方,有的乾脆不懸掛。
全國政協委員杜惠平也表示,食品安全的保障對不少消費者來說是看似很近,實則很遠。比如,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推廣率不高,很多老百姓對食品追溯比較陌生;可追溯的食品價格高得離譜,追溯實效卻不好。
「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農業投入品的使用。」全國政協委員彭靜表示,由於在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過程的監管中,法律責任尚不明確;加上農業生產經營補貼、稅費減免等激勵性機制不完善,這加大了食品安全風險。
建議
借力大數據 可追溯具體責任人
保障食品安全,重點要將食品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納入監管。
彭靜認為,把控農產品安全,應「從種子抓起」,嚴格控制農產品生產的種子來源,應配套建設專門的種子倉庫、培訓種子保管人員,種子應當有詳細的進庫、出庫記錄,這需要大數據支撐。
嚴琦則表示,要「根治」餐飲行業食品問題,一方面要不斷完善分級量化指標體系,並加大宣傳力度。另一方面,食品追溯體系應將食品安全各個環節的具體責任人納入監管,實現食品安全問題可追溯到具體責任人。比如,餐飲企業食品採購負責人就容易因商業賄賂採購問題產品,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因此,應該有相關的制度和追溯體系,重點監管食品採購的商業賄賂問題。
機會
保「舌尖」安全
大數據三方面可淘金
食品追溯體系的健全,核心在於「大數據」技術的應用。
目前,重慶等多個城市正在圍繞批發市場、大型商超、大型菜市場等,構建食品追溯體系,市民可在指定網站查詢追溯信息。「這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遠遠不夠。」杜惠平說,食品安全保障要「接地氣」,應運用「大數據」技術和信息優勢,同步建立「食品企業誠信資料庫」,加大對食品企業發布信息的監管力度。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加快搭建包括食品產地編碼、生產檔案、產品標識和其他可追溯信息的信息資源庫,實現信息互通共享,及時掌握食品安全動態信息,強化追溯、預警和信息發布。
根據計世資訊的調研數據,當前國內在溯源體系建設的投資將超過200億元,第三方服務企業將有機會從中分羹。
大數據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意味著相關配套領域迎來商業機會。杜惠平認為,一方面藉助移動互聯網普及食品安全追溯體系,這讓第三方應用開發商直接受益,如手機APP查詢方式。另一方面,要滿足公眾查詢信息需求,應增加公共查詢設備數量。比如,在一些商圈、菜市場、超市就可以布局智能終端設備,提供查詢服務。此外,溯源體系建設將涉及企業的流程管理服務、源頭監控網路、質量監測智能化及人員監管考核服務等環節,這些領域均將提供商業機會。
探路
溯源系統開路 促銷售還可淘汰售假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成本高、回報低,企業缺少動力,也無法單獨完成。
「當然這對於食品企業來說是無法單獨完成的,需要政府的力量整合。」杜惠平表示,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成本高、回報低,企業缺少動力。一方面,建設追溯體系需要大量資金,如追溯信息管理系統及資料庫等技術、條碼掃描列印等軟硬體設備,生產規模小、產品附加值低的企業很難承受。另一方面,如果將成本計算到公眾頭上,公眾也並不買單。
不過,已有部分行業開始運用大數據開路。重慶市酒類流通商會負責人介紹,目前,商務部酒類溯源系統已建立了龐大的名酒資料庫。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張裕、保樂力加等白酒及紅酒企業加入該系統。
該負責人介紹,消費者通過系統可查詢酒類產品從廠家生產到終端銷售各個環節的跟蹤記錄,也可了解到售假商家的信息。這不僅可直接帶動銷售,還可淘汰售假賣假商家。目前,一台查詢設備價格不到2萬元,將在試用成熟後推向市場。
此外,由伊利、三元、完達山等6家企業試點推行食品質量安全的「全程追溯」APP也已上線,消費者根據二維碼,可以查詢到該食品的生產日期、生產批次、生產廠家、誠信評價、生產許可證、消費者指南、質檢報告、配料表等安全相關信息。如果是嬰幼兒奶粉類,還可查詢奶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