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旧事如新)
Jamais vu(旧事如新),法语中意为“从未见过”。即见到熟悉的事物或文字时却一时间什么都回忆不起来的感觉。
这个现象其实很普遍。不仅是汉字,英语等其它语言的使用者也会出现“一个词看久了就认不出”的现象。甚至不仅在语言中,就连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突然觉得陌生起来。
这个现象在西方被叫做Jamais vu。针对它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展。
一些学者用“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
[1]
)来解释这个现象。他们认为:
神经系统有一个固有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这种特点可以让我们对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的长时间持续的刺激产生“适应”的效果。好比说如果你一直听到一个嗡嗡的噪音,虽然开始会很受打扰,但过一会儿就开始适应了,不特别注意的话就仿佛声音不存在了一样。这种适应现象又被称为“饱和”。
而“语义饱和”就是其中一种。当我们反复阅读某个汉字时,“辨认”这个字所涉及的神经活动也会暂时被抑制,这时我们就会“认不出”这个字了。对人物面容的辨认和对场景地点的辨认也有同样的问题。
至于这种神经抑制现象具体发生在“辨认”的哪个环节,目前很难回答,因为我们对于大脑思维活动的细节还缺乏明确的理解。
一些研究者认为,字词的辨认涉及三个环节:a,字词产生“字形”的视觉信号(就是我们看到了这个字写在纸上的样子);b,“字形”的视觉信号寻找并转化为对应的“语义”;c,在“语义”层面上进行思维活动。
在这个前提下,研究者设计了一些实验,发现“语义饱和”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b环节。也就是说,在从字的样子到字的内 涵的转化过程中,神经信号由于反复高频出现而被抑制了。这方面的研究在松鼠会的文章《陌生的熟悉字》中有较详细的论述。此外也有一些别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些 理论。
研究Jamais vu这个现象,不仅对于语言学和神经科学基础研究来说意义重大,而且有学者认为:一些精神疾病中的症状,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把亲人识别为“冒名顶替”者 等现象,很可能和Jamais vu有相同的生理学原因,或者说,这些症状是一种长期的、病态化的Jamais vu。因此,它也是精神疾病研究中的一个关注点。
此外,Jamais vu还常常被认为是另一种现象:Déjà vu(既视感)的相反情况。Déjà vu其实也很常见,就是指有时我们会对某一场景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果壳问答
[2]
《为什么有时候感觉事件曾经经历过》 中我们讨论了Déjà 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