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职场人薪资满意度调查报告


2015年职场人薪资满意度调查报告

想知道今年节后别人的工资涨了多少吗?想知道谈薪的时候薪水期望涨幅在多大的范围容易被企业接受吗? 想知道自己的薪资是什么水平,是“抱了大腿”还是“拖了后腿”?一起来看看前程无忧网络编辑部发起的调薪满意度在线调查结果吧!

逾8成人调薪幅度不超过10%

在所有受访者中调查发现,逾8成人表示,春节过后公司的调薪幅度在10%以内,更有4%的受访者哀叹公司非但不涨薪还减薪了。调薪幅度在10%~20%的受访者占比为8%。公司调薪幅度在20%以上的属凤毛麟角,多为奖励职级上升或业绩特别突出者。


数据来源:51job

6成人一年至少调薪一次

超过6成的受访者表示,公司至少一年调薪一次,这其中56%的受访者一年调薪一次,5%的受访者一年调薪两次,1%的受访者一年调薪三次者。从企业性质细分来看,外商独资企业的调薪覆盖面最广,每年都调一次薪的人群比例高于其他企业。而民企则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一年调薪在2次以上的人群比例高于其他企业,但表示公司不调薪的人群占比也明显高于其他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较为规范,不少公司将每年调薪一次写入合同或员工手册或已成为公司默认的规定,而民企在薪资操作上自由度更大,敢于重奖公司骨干,但也容易怠慢忽视基层员工。


数据来源:51job

对调薪幅度不满,近7成人有跳槽心

50%的受访者都对公司今年的调薪幅度表示非常不满,15%的受访者表示马马虎虎过得去。对公司调薪幅度不满,68%的受访者都会因此产生跳槽心。

根据调查如果老板拒绝了加薪要求,58%的受访者都会“骑驴找马”,更有1成人表示会立马辞职走人。公司觉得如今是买方市场,两条腿的人遍地;员工也不买账,双向选择自能找到工资更高的地方。离职原因其实雇佣双方心知肚明,薪资绝对是重中之重!


数据来源:51job

加薪幅度至少在10%以上才会考虑不跳槽

对于企业不到两位数的调薪幅度,职场人只能靠跳槽来涨薪,职场上也就有了“跳槽加薪是现实,原地加薪是梦想”的逻辑。56%的受访者表示公司的调薪幅度在10%~20%才会暂时考虑不跳槽,24%的受访者表示公司调薪幅度要达到20%~30%才会考虑不跳槽。


数据来源:51job

值得注意的是,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受访者中有4成人士表示公司调薪幅度在10%~15%就不会考虑跳槽,工作年限越长的受访者深知跳槽成本的高昂,对公司调薪幅度的要求较为宽松。而工作年限在2年以下的新人对公司的调薪幅度渴望则愈高,表示公司调薪幅度在20%~30%才会考虑不跳槽的人群比例高于其他人群。工作年限在3—7年的人群则对公司调薪幅度有更高的一个期望飞跃值,表示公司调薪幅度在30%~50%才会不跳槽的人群百分比要略高于其他人群。因为他们正当职业经验快速积累期,同时也步入了需要家庭担当责任的而立之年,对薪资要求和自我期望值自然较高。

调薪不足,福利能不能弥补?

调薪没有达到心理预期,还有什么办法能留人?22%的受访者表示公司如可以用福利弥补愿意留在公司,65%的受访者表示要视具体的福利而定,13%的受访者表示即便有福利,如果调薪没有达到心理预期也不愿意留在公司。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老员工愿意接受福利弥补的人群比例显然要高于其他人群。

调薪不如年终奖吸引人

仅有4成的受访者表示会在调薪后再考虑跳槽,而45%的受访者都表示不会特别把调薪时间作为跳槽的时间节点。相较之下,年终奖对职场人的吸引力甚于公司调薪。根据前程无忧曾做过的“年终奖调查报告”,52%的受访者会考虑年终奖对自己的影响力,8成受访者表示如跳槽的时间结点正好落在岁末年初,则还是“会等年终奖发完再跳槽”。

逾3成硕士学历受访者薪酬过万

根据此次调查,53%的受访者月薪在5000元以下,22%的受访者月薪在5000元—7000元(含7000元),14%的受访者月薪在7000元—10000元(含10000元),月薪过万的受访者比例为11%。

从细分数据来看,学历对于薪资的影响还是较为显著的。硕士学历受访者中有32%的人薪酬过万,而大专学历受访者中薪酬过万人群比例仅为4%。大专学历的受访者中月薪在3000元—5000元(含5000元)占到近5成;本科学历的受访者月薪段主要集中在3000元—7000元(含7000元),其中35%的人群月薪为3000元—5000元(含5000元),23%的人群月薪为5000元—7000元(含7000元),本科学历受访者中月薪在7000元—10000元的占16%。(完)

「注:参与本次在线调查的样本数为1704人,其中男性占58%,女性占42%;年龄为22—32岁的受访者占据了总参与人数的77%;55%为本科学历,31%是大专学历;24%有3—4年工作经验,25%有5—7年工作经验,10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占16%,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占2%;在所有参与调查的样本人群中,来自民营企业的占46%,来自外资(包括合资)企业的人占比30%,来自国企的比例为12%;一线城市的样本和非一线城市的样本各为50%。」

时间: 2024-11-05 21:15:45

2015年职场人薪资满意度调查报告的相关文章

[转载] 职场人要远离的各种“负能量”

1.杀伤力最大辐射面最广--抱怨办公室里的祥林嫂可男可女,他们总爱数落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不满,自怜自艾,最好敬而远之.工作 中谁没有压力,成天抱怨咒骂,让本来安心工作的人也容易被负面情绪困扰.据向阳生涯了解,抱怨是办公室中最易传播,辐射又快又广,也最具杀伤力的负能量. 抱怨让自己和他人陷入负面情绪中,消极怠工,积极性差,工作容易出错.老板们最反感这样的人,一个人会传染一个部门,一个部门会传染整个公司.有时,为了 维稳,公司不得不和谐掉这样的人.2.最易动摇军心--消极公司大概没前途了吧!这样下去

职场人周五工作效率最高

“压力大”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然而,每天都叫嚷着“压力大”,一上班就愁眉苦脸没有用,积极寻找减压方法才是该做的事.一项针对中国职场人群的调查显示,一周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是星期五,最低的是星期四.加拿大心理学家德比莫斯考维茨教授也曾画出“一周工作节律图”,他认为从周一到周五,人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有所不同,最好有针对性地制定一张“一周减压时刻表”. 周一:早起最重要 “星期一综合征”带来的厌烦.懒惰.健忘.精力不集中早已为人们所熟悉.德国一项调查显示,80%的人周一起床后情绪低落.不少单位把要做决

咪蒙“凉凉”,10万+背后带给职场人的思考

关于咪蒙微信公众号注销一事,顷刻间占据了热搜头条,超千万粉丝以及数亿的估值的企业,就这样无声的陨落了.意外的是,原以为出现粉丝们一片哀嚎局面确是另一番景象,舆论一边倒的是对"毒鸡汤"的批判,对此,你怎么看呢? 2019年,咪蒙旗下公众号发布文章<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刷爆朋友圈,因疑似编造故事.刻意煽动泪点将舆论推向高潮.咪蒙,不仅仅是一个笔名,更是一个团队一家企业,它更是一种自媒体的写作模式.1篇头条广告价值百万,不得不说流量时代下的商业变现如此成功.于是,为了获得更多

施密特给年轻职场人士的建议:跟随懂科技的公司

 新一届大学毕业生已开始进入极不稳定的就业市场.在这样的就业市场中,就连名牌大学的学位也不能确保就业成功. "在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仅仅擅长你的工作还不够,你还必须能够至少跟上一股大潮流,并乘着它驶向成功的彼岸."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和前产品高级副总裁乔纳森-罗森伯格(Jonathan Rosenberg)在他们合著的新书<谷歌如何运转>(How Google Works)中写道. 由于不断有年轻职场人士向他们询问事业方面的建议,他们

职场人脉(1)

克服人际交往的4P法则 <内向者沟通圣经> 第一步:准备(Preparation) 准备一个社交目标 准备谈话内容 第二步:展示(Presence) 你不需要成为话题发起者,也不一定要热情,自信 只要参与其中,偶尔说几句话,让自己感觉一直处于沟通的氛围中 不必苛求自己做到完美,你只需要参与其中就好 我今天尽可能说我想说的话,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待我, 如果我今天表现的不好,那么下次我就不再参加这个活动就好了 第三步:推动(Push) 万一遇到突发情况,自己搞砸了怎么办?裹足不前? 具体的做法是 拿

职场人做好这几点,你也可以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我马上大学毕业啦,家里让我考研,我却想到北上广一展抱负,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该如何抉择?" "我今年30岁,工资永远赶不上GDP,人到中年看着周围的好友升职.加薪.生娃,而自认兢兢业业的我却止步不前,究竟做错了什么?" "今年是我到北京的第三个年头,第58次灰头土脸从领导办公室出来,第20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刻蜷缩抽泣,未来在哪?" 人生的舞台,每天都在上演各式的故事.正因如此一颗不安分的心开始躁动,据统计95后换工作频率是7个月,90后平均是19个

如何成为专业的职场人

很多人都觉得在职场上应当做个外向者,因为"外向"="人脉". 但是,小编随手都可以举出一堆内向的名人例子:林肯.乔丹.科比.希区柯克.周杰伦.周星驰.刘翔.比尔盖茨.爱因斯坦-- 研究表明:那些性格内向的人,往往会在职场生产更大的效益. 除了他们对自我的感知.深入思考的能力.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外,更重要的是内向者往往有更高的情商,比起用嘴,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自己的大脑. 这些性格特质,比起嘴仗,才是职场"撕赢"的关键. ▼?学会控制情绪没谁活该为谁的

总结--折腾的2015,职场太现实 辞退让人心寒

早就想写2015年的工作总结了,因为这一年发生了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事情也许今生也会难忘.当然要总结自己的问题,但是也看清了社会上一些不曾体会到的东西. 楼主在2015年7月份从H公司跳槽到S公司,这两家公司还算是很不错的公司,都是大公司,各方面都还不错,H公司是S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就是H公司里面有一部分人会外包到S公司,而S公司是一家超级大的外资公司,它的人员构成是自己的正式员工与外包的员工.当时跳槽到S公司时,H公司里面同项目组的一个成员也要去S公司,H公司的这个项目当时也是正在招人阶段

【做更好的职场人】理性、弹性、开放的沟通

好一段时间没逛茶馆了. 看到这个随笔, 正合自己口味, 就谈点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吧. 我想说的是沟通的事情.不是因为我自己的沟通能力有多好,而是因为自己经历了一个沟通由不好变得更好的过程.这其中有来自小伙伴的宽容,也有他们的真知灼见和好的影响. 还记得我刚来公司不久,公司日志改造升级,由V1改成V2.我可不是来记仇的哦.底层API变了.然后上层得改调用方式.因为交易涉及的任务还有点多,而且很多任务承载着很大流量的业务.当时我就跑到日志平台那边,跟他们理论,说这个改造应该是对业务方透明的,这样改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