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Think 2019:新一代IBM产品架构浮出水面,第四次转型进入下半场


“2012年,IBM在如日中天的时候,开始了第四次转型。”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在2019年2月12日到15日美国旧金山举办的IBM Think 2019年度大会上,接受采访时谈了过去6年来的转型心路历程,“转型的第一要务是生存,再走向成功,再经历下一个转型。”在2017年第四季度,IBM宣布结束了长达22个季度的营收下滑,2019年初底宣布2018全年实现营收增长。在这四次的转型生死大考中,IBM已经走过了“生存”阶段。

其实在整个第四次转型过程中,IBM并没有生存的压力。在最新公布的2018年IBM全年财务数据中,IBM依然保持强劲的财务表现:全年产生了119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在2018年第四季度结束时还持有122亿美元的现金,IBM预计2019年仍将维持12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在战略业务方面,2018年IBM的云业务实现了192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12%;包含云、认知计算、安全等在内的整体战略业务实现398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9%。

这就是“如日中天”转型的挑战:现有的路不能继续走下去了,要另开辟一条道路,而这就需要对未来有非常精准的把控。自2012年IBM第四次战略转型开始,IBM对云计算、大数据、认知计算、分析和安全等新兴战略业务进行大量投资,期望找到新的方向、实现“开着飞机换引擎”的效果。这些努力在2018年全线收拢:在Think 2019上,IBM向全球展示了新一代IBM企业计算产品架构及产品,完成了从服务企业客户、获得共性需求、研发产品的迭代过程。而2018年IBM以340亿美元收购Red Hat,就是加强最终的产品化。

随着IBM新一代企业计算产品全线浮出水面,IBM第四次战略转型也将进入下半场:推广产品、占领市场、扩大成果、再次成功。而IBM所着眼的市场,主要是企业私有云、传统企业IT和混合IT的市场(目前IBM已经在全球公有云市场排名第四)。根据市场调查公司Wikibon的分析和预测:公有云将占到全球企业IT总支出的40%并将维持在这一水平,其余60%则是私有云、传统IT和混合型企业应用的市场,按照Wikibon对2021年全球企业IT的1.8万亿美元预测支出计算则将达1万亿美元。

面向AI的新一代企业基础设施

在IBM Think 2019的主旨演讲中,IBM董事长、总裁和首席执行官Ginni Rometty提出了数字化重塑第二篇章的判断,并指出企业将在这一阶段将80%的关键业务应用通过转型上云而完成数字化重塑,在这个过程中将以AI为核心展开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再造。

“数字化重塑”是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在2013年提出的理念,按IBM的设想把企业的数字化之旅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数字化,即企业内部的人员、流程和运营的数字化;第二阶段为数字化转型,即企业外部的客户体验数字化转型;第三阶段为数字化重塑,即通过战略、产品和客户体验的全面创新,实现新的增长。而在Rometty的IBM Think 2019主旨演讲中,把这三个阶段用五个路径进行了总结:由企业外部客户体验与交互向内的数字化、由企业内部运营和流程向外的数字化、连接二者的由数据与AI驱动的数字平台、AI全生命周期平台以及与AI相应的IA信息基础设施。

而在Rometty的主旨演讲以及整个IBM Think 2019的讨论中,经常提及的一个词汇就是“Purpose-built System”面向企业计算的系统。与面向互联网等通用计算的系统不同,面向企业计算的系统有其巨大的差异性,而IBM的四大“Purpose-built System”就是IBM Power服务器、IBM Z大型主机、IBM LinuxOne主机和IBM Storage存储系统,这四大软硬一体优化的高价值系统是区别于市场上x86服务器的差异化信息基础设施产品。例如2018年两次拿到全球超级计算机第一的美国SUMMIT就是基于IBM Power服务器,而IBM Z与IBM LinuxOne都是一台硬件系统就是一个数据中心的超强性能。

对于IBM及其客户来说,如何保护和发挥这四大高价值硬件系统在云时代的能力,是首要的产品转型任务。众所周知,IBM已经在第三次转型中大力发展了IT服务和中间件软件业务,并在郭士纳时×××始就放弃了专有技术系统而走向了开源开放的商业模式。郭士纳留下的“遗产”之一,就是重申IBM的价值:围绕企业客户需求,组织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满足其需求,而IBM的差异化之处在于对企业和行业的深刻理解。

IBM从1990年×××始就支持Linux的发展,随后又不断投资和支持各类开源社区和技术。在第四次转型的上半场,IBM通过压注和投资新技术以及相关的开源技术以保持技术领先性,再通过IT和咨询服务获得客户洞察和共性需求,最后重新组织产品——这就是基于Kubernetes的IBM Cloud Private(ICP)私有云软件。

2017年11月,IBM推出了ICP私有云软件,该软件体系架构主要是基于开源的Kubernetes、Cloud Foundry和各类管理工具,其中源于谷歌的开源Kubernetes容器编排集群系统在2018年打败了其它竞争PaaS技术而取得了市场主导地位,而Cloud Foundry则是与OpenStack竞争的企业级IaaS软件,IBM都是这两个开源社区的创始成员。2018年收购Red Hat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对Kubernetes的支持,Red Hat的OpenShift是重要的Kubernetes商业发行版本,在2019年初Red Hat甚至进一步推出了基于Kubernetes原生的IDE开发环境。

Kubernetes开源技术已经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各类公有云、私有云和传统IT技术都纷纷主动接入Kubernetes并把Kubernetes纳入自己的技术体系,Kubernetes极大提高了在不同云之间的应用和数据可移植性。而IBM的Kubernetes版本当然要接入IBM四大高价值硬件系统,此外还兼容思科、戴尔EMC、英特尔、联想和NetApp等X86硬件系统。2018年,IBM又推出了IBM Multicloud Manager,把各类公有云资源也纳管到ICP中。

这样,IBM就实现了一个云平台管理所有的企业计算资源,又称为混合云或混合IT,其特点是面向企业AI特别是Watson应用,同时兼容优化所有的IBM技术,还可接入各类开源技术和业界主流的云技术,最后再统一面向企业应用进行整体优化,这就是新一代的“Purpose-built”IBM云产品平台。

面向云应用开发的新“中间件”

与市面上其它混合云平台产品不一样的是,IBM Cloud Private不仅仅面向底层云资源的管理,更面向应用开发以及AI应用,是完整的IaaS+PaaS+AI应用平台。基于Kubernetes和Docker容器技术,IBM用微服务重新改造和连接了自己的各种软件产品,包括著名的WebSphere中间件、数据库、开发工具、Watson认知计算等,并把它们全部纳入ICP体系。

ICP for Data是IBM于IBM Think 2018期间宣布的基于Kubernetes的统一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并于2018年5月正式推向市场。ICP for Data是一个统一的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此前IBM已经有多次开发统一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的努力,包括2016年7月推出的基于Apache Spark的统一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Data Science Experience,当时就已经支持250多种数据源和开源工具等,而当时IBM对Spark技术的投资就超过了3亿美元。当然,开源社区对于技术的共识是一个过程,随着整个开源社区在2017年开始倒向了Kubernetes这样一个平台性的容器技术,IBM也跟随及时调整了产品策略,通过容器化技术对接各类数据源以及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分析等。

ICP for Data吸取了IBM数据分析技术的精华,包括来自Data Science Experience的Spark技术、来自IBM InfoSphere数据仓库技术、来自IBM Cognos的可视化技术等以及来自开源世界的数据服务和数据库技术。ICP for Data是基于容器和微服务技术,可原生运行在Red Hat的Openshift容器化应用平台,进而连接到IBM Webshpere技术中。而在ICP for Data之上的Watson全生命周期平台也是按照容器和微服务技术进行的重新架构,Watson Accelerator、Watson Studio、Watson OpenScale三位一体完成Watson应用的开发、运行、管理和扩展,而Watson Assistant则提供了自动化管理工具。ICP for Data与Watson平台都是统一软件架构,这样就把AI、数据与平台结合起来了,还可以在Kubernetes上扩展到任意IT环境中,这就是Watson Anywhere。

在Forrester的“The Forrester Wave: Enterprise Insight Platforms, Q1 2019”中,IBM的ICP for Data在领导者象限中被列为第一,领先于微软、SAS、SAP、Google等公司。Forrester评价道:IBM的ICP for Data预集成的技术能力,可以让客户应用在一周之内就进入生产环境。而基于Kubernetes,可以让IBM的数据平台运行在公有云或本地环境中。IBM支持不同视角的定制化企业洞察,但仍保持统一的用户体验。

有了统一的数据“中间”平台,接下来就是再造面向DevOps应用技术集成平台,这就是IBM Think 2019上推出的IBM Cloud Integration Platform云集成平台。众所周知,以IBM Websphere为代表的中间件技术就是面向应用软件屏蔽底层的复杂而异构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资源,为应用软件提供一个统一的开发和运行平台,因此中间件本身就是一个技术集成平台。在云计算时代,敏捷开发和DevOps成为了新的开发模式;容器与微服务成为了新的云软件部署和运行模式;Kubernetes成为了新的承“下”启“上”的中间容器集群调度平台;此时就可以围绕这一套技术架构形成新一代的云集成平台,这就是IBM Cloud Integration Platform的意义所在。

在企业上云的过程中,应用的迁移和新应用的开发是关键,而面向云原生应用的技术生态在快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在2018年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和稳定发展的状态,2019年云原生技术进入到了商业化元年。而IBM Cloud Integration Platform得以结合云化的IBM中间件技术、新的微服务架构和各类云原生技术,为企业开发者提供统一的开发和应用生命周期管理体验。IBM也是CNCF云原生基金会的最高级的白金会员,2018年CNCF基金会对“云原生”进行了扩展:云原生技术有利于各组织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动态环境中,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这也就意味着从纯云环境扩展传统企业IT环境,即混合IT环境。实际上,CNCF的白金会员就包括IBM、微软、SAP、Oracle等传统企业IT巨头,这确保了CNCF毕业的技术对传统企业IT环境的兼容和对接。

IBM Cloud Integration Platform具有6大技术集成能力,包括:API管理、安全网关、应用集成、消息传递、数据集成、高速传输等,其中IBM提供了完整的API生命周期方法论,可帮助企业通过系统梳理和快速抽象出对内和对外的API,以方便不同技术之间的集成和对接。通过6大能力,IBM Cloud Integration Platform能实现精细化的集成部署、分布式的集成服务和云原生的集成平台。此外,IBM Cloud Integration Platform以“现代化的集成运行时(runtime)”为核心而构建了敏捷集成架构,“现代化的集成运行时”是基于容器环境并适应于云原生部署的要求,与传统IT中的应用运行时已经大为不同。“现代化的集成运行时”有8大特色:快速轻量级的运行时,在Docker容器中运行,可以秒级启动和停止,并可以由Kubernetes等容器编排集群框架所管理;没有依赖关系,即不再依赖于数据库、消息队列等,但能够很容易的连接这些中间件技术;基于文件系统的安装,可以很简单的安装;支持DevOps工具;采用API-first方式;连接新型的计算资源,如NoSQL数据库、Kafka消息队列以及丰富的SaaS连接器;持续交付;增强的工具。

总结下来,ICP是一个完整的私有云软件体系,从底层的传统企业硬件和IaaS到中间的PaaS以及向上层应用的“中间件”层和应用生命周期管理,还包括最上层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开发平台以及现成的Watson应用,并支持其它企业SaaS应用。整个ICP是完全的开源开放,能够灵活的让企业选择不同的开源组件以及IBM专有组件,通过敏捷架构进行集成,让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字化进程选择技术方案并连接整个转型和重塑的生命周期。更重要的是Kubernetes、容器和微服务这样一套技术体系,让IBM的软件可以运行在所有IT环境中,不管是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混合IT还是IBM专有系统,Watson Anywhere、Blockchain Anywhere等都成为了可能。

当然,IBM从2012年开始第四次转型时,还没有Kubernetes,Kubernetes是谷歌于2014年开源的技术。IBM对新一代产品体系的技术选型是一个过程,是在对整个开源技术社区的不断投资、参与、观察和倾听客户的声音等过程中,逐渐找到正确而恰当的技术组合。ICP产品的概念最早诞生在IBM中国实验室,是IBM中国团队在为中国的大型银行做开发时,发现可以把开源的技术与解决方案进行产品化。之前,IBM已经在全球推出私有云解决方案,但在Kubernetes、微服务、容器技术等成熟后,才加入了IBM的私有云产品化阵营。

ICP自2017年11月推出后,即受到了客户的普遍欢迎,到2018年4月的半年时间内就已经收获了上百家企业客户,其中有25%来自中国。到2019年2月的IBM Think 2019,大中华区已经有80多个ICP部署,这些都是超大型企业集团客户,例如多次蝉联《财富》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ICP推出之初就采用了该产品,把数十个不同时期建立的IT系统、不同的异构系统、跨组织的系统等,全部集成在一个平台上。ICP特别适合那些在自身的传统IT环境中,就已经部署过IBM技术的企业。

新一代方法论体系

随着IBM新一代产品体系逐渐定型和完善起来,IBM面向云和数字化的方法论也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发展和实践。

在2013年的时候,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提出了数字化重塑的概念,并发布了《数字化重塑进行时》白皮书,提出企业正从以客户为中心向E2E(Everyone-to-Everyone,人人对人人)经济模式转型。E2E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Uber,也就是点对点的数字化平台。IBM认为在E2E经济模式下,企业必须进行基于认知计算等的数字化重塑。为了推广数字化重塑, IBM甚至专门注册了一个“Digital Reinvention”的商标,以为数字化重塑的到来做好准备。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GBS)提出了数字化重塑方法论,这是一种从根本上重新设计组织机构如何进行创新、运作以及如何与其环境、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进行互动的路径,重点在于重新设计企业的数字化战略和用户体验、重新设计企业的运营方式、建立新的技术平台。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围绕“数字化重塑”,重新规划了自己的能力和组织结构,形成了数字化战略和iX(用户体验)、认知流程转型、云应用创新等咨询服务业务线。

2017年11月,IBM在中国推出了系统的数字化重塑方法论以及“5+1”企业数字化重塑解决方案:“数字化重塑”帮助企业设计新的用户体验以及相应的企业数字化战略;“Watson流程再造”利用数据科学、Watson、敏捷流程设计、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重塑企业的业务流程;“认知及自动化的BPO(业务流程外包)”则用于改造大型企业的业务流程外包,实现新型的基于认知的业务流程外包,比如基于认知计算的财务票据机器识别等;“新一代企业数字化核心应用平台”指IBM与SAP S/4HANA和Oracle等共同打造的企业云平台;“微服务和云迁移”则是使用微服务加速企业向云迁移。

IBM GBS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完整的端到端的实施能力,也就是说IBM不仅能够做数字化战略咨询和战略设计,也有极强的落地能力。以云平台为例,IBM GBS不仅有SAP、Oracle专家也有Salesforce实施团队,不仅有IBM Cloud、AWS云专家也有阿里云等中国云专家,还有Unix大型机、IBM Private Cloud等混合云技术,能够全面满足大型企业的技术需求。

而IBM的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重塑,是以DevOps为基础。2017年1月,IBM杰出工程师、IBM DevOps Adoption全球CTO Sanjeev Sharma出版了《The DevOps Adoption Playbook》一书,详细阐述了在大型企业环境中如何采用DevOps敏捷开发,其中有一章专门论述了如何在大型企业内扩展敏捷开发的规模。因为理论上敏捷开发适合小型团队,而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则需要数百人、数千人甚至数万人同时开发不同的项目,那么如何推广敏捷开发的文化但同时又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保持生产力,就需要通过实践找到答案。

除了企业级DevOps方法论外,API Economy也是IBM在2015年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论。所谓API Economy,即企业把自己转型为一个数字平台,而把平台能力以API(应用程序接口)的方式对内和对外提供,以让内外部的应用和其它平台能够接入该企业的能力。简单理解,如果企业外部想要调用企业内部的HR数据和流程,HR部门就把相关数据和流程封装到API中,外部使用相关的参数就能通过API调用内部数据和流程并返回处理结果而不是数据本身,这样就在保护企业的同时还能把企业的能力对外输出。在API Economy中,不同的企业平台之间通过API互相连接,自动化完成跨企业之间的协作,这也是可编程经济的概念。2015年11月,IBM发布了API Economy Journey Map,提出了企业在走向API经济时的5阶段能力成熟度模型。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在2016年7月和9月分别推出了两个API Economy白皮书,详述了相关的方法论。

2018年4月,另一本重要的IBM方法论出版物《The Cloud Adoption Playbook》首版面世,该书由5位来自IBM的大伽联合撰写:IBM Cloud Garage、IBM云架构和解决方案工程化团队副总裁Mee Abdula;负责IBM云架构和解决方案工程化团队的云服务管理与站点可靠性工程的IBM杰出工程师Ingo Averdunk;IBM云架构和解决方案工程化团队的微服务CTO、IBM杰出工程师Roland Barcia;IBM云架构和解决方案工程化团队的云架构CTO、IBM杰出工程师Kyle Brown;IBM云架构和解决方案工程化团队的云采用CTO、IBM杰出工程师Ndu Emuchay。该书详细总结了IBM Cloud Garage方法论,以及相关的敏捷开发、精益创业、设计思维、DevOps等方法论。IBM Garage即IBM车库,这是一个供IBM、客户和和第三方人员聚集在一起共同创新的场所和方法论体系。IBM Garage有很多种,IBM Cloud Garage是专门针对企业上云、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化重塑的创新过程。IBM Cloud Garage包括一个中心、六大组成部分,其中的中心就企业文化转型。IBM Cloud Garage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帮助企业设计出MVP最小可行产品,经过投产测试后就可以直接采用再迭代扩大规模。

总结IBM Think 2019,可以看到IBM的新方法论体系和新产品体系已经全面就绪,标志着IBM的第四次数字化转型开始转入下半场:从生存走向成功。在从2012年开始到2018年的6年转型历程,可以看到IBM作为一家百年企业,如何完成了产品体系的“脱胎换骨”:在战略技术方面重点投资、用服务和咨询业务收集企业用户需求、在IBM体系内的不同团队完成新产品原型的创新并迭代发展以及测试用户反馈、一旦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就全力把所有的技术投资都集成到新产品体系中并完成产品化,整个的过程是以开源开放技术体系和商业模式为主要方向。

当然,如果没有Kubernetes或者Kubernetes晚两年获得主流市场的认可,都有可能影响到IBM产品更新的时间线。可以说,IBM遇到Kubernetes,是偶然也是必然。历史总是有随机的因素,但大的趋势不会改变,只是早两年或晚两年而已。IBM百年历史上的第四次转型,有了前三次转型的实践和经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因此,本次IBM转型在外人看来可能惊心动魄,而可能从Rometty等核心高管看来则波澜不惊。(文/宁川)

原文地址:https://blog.51cto.com/cloudtechtime/2353583

时间: 2024-08-29 05:52:33

IBM Think 2019:新一代IBM产品架构浮出水面,第四次转型进入下半场的相关文章

解码阿里数据:对外数据产品也浮出水面

解码阿里数据:对外数据产品也浮出水面 2014-05-21 大数据时代,阿里巴巴[微博]集团是最有资本进行烂漫遥想的公司之一,阿里数据平台事业部的服务器上,攒下了超过100PB已"清洗"的数据. 马云[微博]曾在2012年公开宣称,"平台.数据.金融"是阿里集团和阿里小微集团未来的指导路线.在此前后,战略布局已经渐次展开: 2010年,推出重整的搜索业务"一淘",2011年收购数据属性公司CNZZ,近期又接连收购友盟.入股新浪微博和高德,抢占数据

“小米平板2”浮出水面,高品质低价路线能否赢得市场

前不久,业界盛传小米平板2即将面世,经过一段时间的媒体热炒之后,小米平板2终于浮出水面,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家期待的小米平板2实际上就是12月29日国内平板代表品牌之一的爱国者所推出的爱玩平板X86,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不太明白,小米怎么会和爱国者扯上关系呢? 小米平板2为何命名爱玩X86? 实际上,这款爱国者爱玩平板X86是由爱国者电子与英特尔.小米三方携手合作推出的一款年度大作,它不仅吸收了小米这个创新先驱的优质基因,也具备Intel这家芯片巨头的豪门血统.这款平板可谓是强强联合的产品,所以,

做大数据时代的“淘宝”平台,IBM数据分析战略浮出水面

(上图为IBM研究人员在展示通过数据分析提高城市交通水平) 下个世纪是大数据的世纪,是从IT走向认知计算的时代.在IT时代成就了一家超级平台,这就是淘宝,而认知时代要做的是数据的生意,那是否有一个类似淘宝的超级数据平台呢?IBM正在做这件事情. IBM在全球布局了40多个基于Softlayer的数据中心,以Bluemix作为其主力云端开发平台, 在之上通过合作和收购网罗了从Twitter到The Weather Company以及这些年投入250亿美金收购的Cognos.SPSS.ILOG.Al

智能POS终端随新零售快速普及,“幕后英雄”浮出水面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新零售"已不再是概念,传统线下零售模式和纯电商时代就要过去了,线上.线下和现代物流结合,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新零售时代就要到来.而在新零售的浪潮下,承载着多功能形态的收银软件终端快速普及,走到了新的行业风口. 智能POS终端可以说是"新零售"落地不可或缺的一环,以O2O餐饮行业为例,其承载的不仅是移动支付功能,还为商户提供了卡券营销.数据分析.客户营销等多方面需求.据银联2017年8月数据显示,近几年通过认证的智能终端

IBM Think 2019核心议题:如何打造可信人工智能

在2019年2月12日到15日于美国旧金山举办的IBM Think 2019大会上,可信人工智能成为核心议题之一.IBM董事长.总裁和首席执行官Ginni Rometty的主旨演讲中也重点提到了可信人工智能,Rometty还把对技术的信任作为她整个主题演讲的落脚点,她认为信任是所有伟大技术的先决条件,是新技术繁荣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这个时代最大的不同之处. 两个月前,欧盟刚于2018年12月18日公布了<可信AI的道德指南草案>,并将于2019年3月推出最终版本.<指南草案>指出人工

[转帖]新一代IBM Z14主机技术介绍

新一代IBM Z14主机技术介绍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268909 IBM最新的已经有IBM Z15 主机了.. 文章来源:企鹅号 - 云间设备e线 编者按:随着我行业务的稳步推进,特别是近来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与金融市场的活跃,我行的核心生产主机系统的交易负载和核心数据库存储规模与日俱增,核心业务交易量呈现迅猛的增长趋势,需要处理能力强大.安全.稳定.可靠的IT基础架构予以支撑.除此之外,为应对新增业务.特殊业务和临时需求带来的不可预期

IBM Think 2019开年创新大餐,从改变人类的辩论和食品开始

美国时间2019年2月11日,一年一度的IBM Think大会在旧金山举办.在一周的时间内,数万名观众涌入美国城市旧金山. 旧金山作为美国硅谷地区的创新重镇,一直以来都在引领全球的创新趋势.在AT Kearney的2018全球城市排名中,旧金山在创新类城市排名(Global Cities Outlook)中蝉联第一.在2011年到2015年间,旧金山湾区企业申请了34324项国际专利,谷歌.苹果.Facebook等著名互联网和大批创新创业公司是旧金山地区的名片. 在引领创新趋势.形成前瞻性创新观

“微服务” 的架构终将成为产品架构上的主流

在敏捷开发中, 我们确实找到了一个框架,能使领域专家,架构师可共同的协作,设计出一可适应变化的 ROA 架构. 但,我想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 团队中即使领域专家,架构师可共同协作,但毕竟领域专家,架构师都还是人,不是神.所以,到底能从当前的版本中,预测到多少未来需求的变化? 这实在是个无法答复的问题.所以,在实务上,架构到底能承受多少的变化,同样也变成个无法答复的问题. "假如,不走预测变化这条路做架构设计.那架构设计的思维又是什么?" 很简单-- "既然不能有效预测变

ODI学习笔记2--ODI产品架构

ODI学习笔记2--ODI产品架构 ODI产品架构: ODI提供了以下几种管理工具:Designer 用于定义数据转换逻辑,这是最常用的开发工具,大部分的开发任务,包括data store的定义,interface(数据映射关系)和package(相当于workflow)的创建等,都是在Designer中完成.Operator用于管理和监控数据转换任务的执行情况,在设计阶段,也可用于调试(debugging)Topology Manager用于定义物理和逻辑基础架构,如work reposi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