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8&16

【8.1】

对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好像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在这一段对产品学习的过程中也少有看到相关内容。是因为针对不同产品而言,产品周期的管理太具有个性特征,没有太统一的规则可循吗?我觉得不尽然,应该是我还没有看到这一块。mark

【8.4】

对竞品分析这一块,书中给出的角度更有逻辑,很精彩。现在学习的设计方法论中更刻板、更模式化。

【8.6】

现在在ND做产品策划,感觉公司理念层面,对产品的设计感、用户体验这方面做得很好,关注很多,可是在对技术复杂程度、产品成本、技术可实现性方面考虑不多,有点欠周全。以此为戒。

【16.1】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都是一种创新吧。

技术创新是关键,这是根本性的,毫无疑问。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用户体验的创新同样不可忽视,也足以掀起一场互联网行业的革命。由此延伸一点,想到由技术推动产品设计的这种模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会造成很多伪需求和画蛇添足之举出现。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必须要全盘否认的产品设计开发模式,只是在设计初期需要格外小心,不要掉入到如上逻辑黑洞中去。

时间: 2024-11-08 03:35:35

《构建之法》8&16的相关文章

回望来时的路:构建之法东北师大站 2016春季学期

1.  前因 微软邹欣老师著有<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577755/].第一版首版以前,我还不知道邹老师是哪一位,就在网上曾经看到过有人转引他的观点,感到说得太有道理了,一拍大腿的感觉.比如他提到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健身教练和学员间的关系,不是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浏览,也不是狱警和囚徒的关系.比如他批评没有代码量的软件工程教学.<构建之法>到手,第一遍粗读我花了一周的时间,酣畅淋漓.很多处让你再拍大腿,"

构建之法1、2、16章阅读感想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进入大学以来读过的最容易理解的一本有关于软件工程的书,语言平易近人容易理解,让我对软件工程在原有基础上有了翻新的认识,让我重识认识了软件工程"知行合一"的思想,加深了我对软件工程行业整体的理解.阅读的同时,我也产生了一些疑惑,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第一.二.十六章后提出的一些问题和我的思考! 第一章:概论 问题:在软件工程发展的短短几十年中,人们整理了许多原则和规律,有些是比喻,例如"大教堂和集市",描述了两种大规模团队构建产品的方法,这种比喻让读者有各种

Week2-作业1 《构建之法》1、2、16章观后感

这几天阅读了<构建之法>中的几章,受益匪浅,刷新了很多我对软件工程的认知.这本书让我很惊喜,阅读起来不像其他书一样枯燥,有很多人物的设计,以及对话的形式,非常有趣. 第一章.概述 读完第一章了解了软件工程具体是什么,以及它与类似计算机科学等的区别,还有对bug的定义,以前觉得软件工程和计算机差不多,看了书过后才发现其中的不同,一个比较偏科研,一个比较偏实践,悟清了许多之后,还有一些不太能明白的问题: 问题1: 我看了这一段文字 "中国大陆的高校中大致有下面三种将计算机软件的机构:计算

实验五—读《构建之法》的心得体会

在段老师的极力推荐下,我们这学期有幸读到<构建之法>一本好书!其实你如果停下来认真读一读这本书,是非常有趣的.软件=程序+软件工程,这本书对于软件工程的方方面面: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团队协作以及个人成长等都有所涉及且内容简洁.精炼可以很轻松的一口气读完,不过读完了,还要亲自动手实践,这样才能内化为你自己的知识.在我读到书中的第五章团队与流程,第12章用户体验,第16章创新,第17章职业道德时,有很大收获的,测试那张也很有趣. 在看到代码规范这章时懂得了一个良好的代码风格规范是一个软件开发人

读完《构建之法》后所产生的问题

花了一段时间来读完了<构建之法>,觉得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当然对于书中的内容我也有一些不理解,存在一些疑问需要解答. 第一个问题是我看完本书第2章所产生的.按照书上对于一个软件工程师的评价标准来说我们这个团队里大部分都不是合格的软件工程师,因为我们个人技术都没有很好的储备,那么有什么比较有效的方法来提升我们的能力? 第二个问题是看完第6章产生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4人小团队,且所要研发的软件项目不是特别复杂,能够借助使用敏捷流程吗? 第三个问题是看完第9章产生的.如果一个团队所开发的项目不索求

阅《构建之法》(持续更新&#183;&#183;&#183;)

// 最早接触<构建之法>这本书是在14年十二月末,当时受学长和老师的影响,于是就买了这本书.到如今,断断续续也就看了不足40%,忏愧.是自己的问题,没有坚持. // 13/3/16 估计20min/实际41min左右 关于快速阅读<构建之法>前三章内容所产生的五个问题如下: (1)足够好的软件有无具体标准?不存在bug?满足用户需求?亦或者其他?---P18 (2)在对个人日常行为进行跟踪记录时,会存在大量时间在估计时间上,合理?纸质版记录与电子版孰优孰劣?此前均尝试过,电子版虽

初读《构建之法》

初读<构建之法> 作者:luosd   时间:2017年2月25日星期六 (1) <构建之法>这本书其实在去年圣诞节就已经买了的,后来发现自己买的那本书封底没有激光防伪标志,就联系客服把书退回去了,客服说如果是盗版,那本书将会下架,但是后来看到书还在,而且价钱还提高了,估计不是盗版的吧. 现在开学了,本想等邹老师这本书的第三版出来才买,但是,太想看了,最终还是把第二版买回来了.现在,这本书已经在我的书桌上安家了,内心的欣喜要形象一点描述出来就是,又交了一个爱学习的朋友! 寒假的时候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06-2

经过对软件工程的10周+的学习,我们对软件工程也有了深刻的理解.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 对于前期提出的问题的回答: 在课前的阅读中,因为一开始对软件工程不是很了解,提出了一些问题,当时周老师也为我解决了一些问题.我提出的问题比较广泛. 1.对于“软件工程的学习应该达到何种程度

《构建之法》及《大道至简》阅读计划

<大道至简> 2016年3月2日下午2:30开始完成三篇阅读笔记 <构建之法> 2016年3月2日晚上开始阅读并完成两篇 2016年3月4日下午16:30至晚上完成三篇 2016年3月5日早晨完成一篇

实验五:读《构建之法》有感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脑海里就是闪过一个字眼—“厚”!于是乎就立马把它归属于教学参考书这一类型,诸如大一时候的Java设计,结结实实的大几百页被老师宠幸的页数屈指可数,愣是给我们上了满满16周的PPT.所以,惯性思维的驱使下我们都认为学校发的越厚的书本就意味着废话也就越多.然而,在一次软件测试课程上,由于翠娟老师要求我们除了课本外还要必带<构建之法>,它才真真切切的“来到”我的面前.就是第一次的翻阅让我推翻了之前有关教学参考书这个“愚蠢”的归类.     惊艳!这两个字是最起先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