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TestFlight进行Beta测试

在2014年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宣布他们把TestFlight集成进了iOS 8的开发套件中。这样做的目标是让开发人员多了一种安装Beta测试程序的方法,并使整个过程更加容易。而实际上,TestFlight作为一个Beta测试的平台,在这之前已经出现了,而且可以同时支持iOS和Android,非常方便好用。

苹果是在二月份收购了TestFlight的母公司Burstly,几个月之后就宣布了以上消息。这次收购最明显的影响是——TestFlight终止了对Android的支持。同时中止了对TestFlight iOS SDK的支持,除非你在之前已经是TestFlight的用户。目前,TestFlight已经和一些新特性集成进了iTunes Connect。

以往我们进行测试版本的方法是发布Adhoc版本,不过实践下来TestFlight还是比较方便的,功能也不错。目前,TestFlight网站还在,还可以继续使用测试iOS应用;另外,苹果也提供了TestFlight服务。两者是不同的,你用了哪个服务,这点需要区分清楚。

1. 使用TestFlight网站来测试iOS应用

这种方式首先要求你在https://www.testflightapp.com上注册一个账号,如下图所示:

注意,这里需要注册成开发者。如果你没有注册成开发者,这样的个人信息也是可以改的,在Account Setting里面:

然后就是创建一个Team

接着要需要输入Team的名字

接着是上传应用,这里强调一下,上传的应用是用Adhoc的证书签名的,因为会分析这张证书来获得可以安装的设备,TestFlight作为第三方也是遵循苹果的策略的,并没有做破解。

上传后会出现权限设置页,这部分各有不同,比如可能没有User信息,而都是设备的UDID,你可以选择哪些设备可以安装这个应用,

所有设置都设置好之后,在需要测试的设备上,用safari登录http://testflightapp.com网站,在登录后会看见发布的应用,这时就可以安装了。

虽说我们是通过safari来登录的,不过登录后形成了一个快捷方式,在主界面上一样生成了一个图标,方便下次进入:

2. 使用苹果提供的TestFlight服务

在iTunesConnect改版之后,这就是苹果官方提供的一项服务了,不过这项服务仅仅在iOS8.0以后才能享受到。

用户首先需要在AppStore里面下载TestFlight的应用,这个类似于一个控制台,后面所有能测试的应用都会在这里显示。

有意思的是,这个应用的图标和原来的非常相似:

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中间的六片花瓣变成了三片,不知道是不是意味着不再支持Android的Beta测试,^_^。

iTunesConnect改版后,多出了一个Prerelease项,这里会记录上传但还没有进入review的所有版本,而这些版本就是可以开放测试的版本。

这里上传的版本必须使用xCode5.1.1以上或者Application Loader2.9.1以上,签名文件是AppStore正式发布的签名文件——这点和第一种方法是不同的。

比如,我上传了2个版本后的样子:

然后就是邀请一些测试人员,系统会自动给这些人员发送邮件。

而这些人员在收到邮件激活后,就可以在下载的TestFlight应用里面看见自己能测试的应用了:

然后同样是安装,进入测试流程。

这两种方法目前都可以用,具体用哪种方法看自己应用的情形来定。第一种方法可以在不仅仅iOS8的版本上装,如果你的应用需要兼容性测试,当然是非常好的(现在不能集成SDK了,不得不说是个巨大的损失);第二种方法官方有更好一点的信息收集,但目前只有iOS8能使用。

时间: 2024-10-04 11:32:04

如何使用TestFlight进行Beta测试的相关文章

【转】如何使用TestFlight进行Beta测试

原文网址:http://www.cocoachina.com/ios/20141022/10009.html 假如你现在完成一个App的开发并准备进行真机测试,那么请问你会怎么做呢?难道是直截了当的把App扔到App Store上然后下载来试试?当然,如果你的App相当简陋,这么做的话无可厚非.不过如果你要做的是一款高质量的App并迫不及待的想发布出去的的话,我建议你还是在真正发布前好好的进行Beta测试. Beta测试属于软件开发周期中的一环,在此之前你已经在模拟器和自己的真机上进行过测试.不

使用 TestFight 构建 Beta 测试版本

---恢复内容开始--- Beta测试属于软件开发周期中的一环,测试的重点就是让一些活生生的人去使用你的App,不断测试然后反馈.你需要让你的测试成员发现尽可能多的bug,以便你在公开发布之前将其修复.从 iOS8 开始,苹果推出 TestFight,用于将 Beta 测试流水化. TestFight 使得测试人员能在 iOS.tvOS 和 watchOS 设备上安装和测试应用.TestFlight整合进了iTunes Connect,你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来邀请你的Beta测试成员.测试人员必须从

Alpha 和Beta 测试

在正式发布产品之前往往要先发布一些测试版,让用户能够反馈出相关信息,或者找到存在的Bug,以便在正式版中得到解决. 特别是在有客户参加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测试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没有考虑的情况,还可以解决一些客户实际关心的问题 不同的测试技术区分 覆盖测试技术 说明:测试覆盖率可以看出测试的完成度,在测试分析报告中可以作为量化指标的依据,测试覆盖率越高效果越好. 覆盖测试可以是程序代码的执行路径覆盖,亦可以是功能实现的步骤覆盖(可以理解成流程图的路径覆盖). 该技术可以用在任何测试阶段,包括单元测

alpha测试和beta测试的区别是什么?

Beta测试是用户公司组织各方面的典型终端用户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beta版本,并要求用户报告异常情况,提出批评意见. 区别: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测试的场所不同.Alpha测试是指把用户请到开发方的场所来测试,beta测试是指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场所进行的测试.         Alpha测试的环境是受开发方控制的,用户的数量相对比较少,时间比较集中.而beta测试的环境是不受开发方控制的,谁也不知道用户如何折磨软件,用户数量相对比较多,时间不集中.一般地,alpha测试先于beta测试执行.通用的软

Beta测试 [ 光影人像 东海陈光剑 的博客 ]

?? 这次与美国的Yahoo.Google.Ebay等公司的资深工程师及管理者交流后,发现他们对产品的上线管理是非常重视与慎重的.基本上每个新产品或者大的改动都会经过严谨的Beta测试.Beta版本本质上是一个产品.Beta测试的操作模式多种多样,完全视产品的性质而定.在前期的规划及设计就会做好完整的Beta生命周期管理策略.Beta=Product. ??? Yahoo, Google, Ebay在产品上线之前均会选取5%-10%的用户做Beta测试,他们的Beta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并存,没有

Alpha测试、Beta测试的区别?

Alpha测试也称开发方测试,是在用户组织模拟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下的一种验收测试,由用户或第三方测试公司进行的测试,模拟各类用户行为对即将面市的软件产品进行测试,试图发现并修改错误. Beta测试是内部测试之后的外部公开测试,用户公司组织各方面的典型终端用户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beta版本,并要求用户报告异常情况,提出批评意见. 两者区别: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测试的场所不同. Alpha测试是指把用户请到开发方的场所来测试,Beta测试是指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场所进行的测试. Alpha测试的环境是

alpha测试和beta测试的区别

alpha测试版,有点相当于内部测试,一般开发人员在场   ,是由用户做测试,但开发人员在场,一般是请用户到开发现场去测试 beta测试版,完全交给用户,由用户做测试,返回测试报告,相当于发行前的一个版本 Alpha测试 在系统开发接近完成时对应用系统的测试:测试后仍然会有少量的设计变更.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它人员完成,不能由程序或测试员完成. Beta测试 当开发和测试根本完成时所做的测试,最终的错误和问题需要在最终发行前找到.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它人员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

Alpha测试与Beta测试

粗略说一下Alpha测试与beta测试 1.Alpha测试 α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测试.α测试的目的是评价软件产品的功能.局域化.可使用性.可靠性.性能和支持.尤其注重产品的界面和特色.α测试可以从软件产品编码结束之时开始,或在模块(子系统)测试完成之后开始,也可以在确认测试过程中产品达到一定的稳定和可靠程度之后再开始. 简单来说α测试就是公司内部员工假装自己是各类用户,来进行使用,从而发现使用过程终会出现的问题,软件的表现.界

SVN合并(merge),从trunk开发分支到beta测试分支

需求:代码需要从trunk分支合并到beta测试分支,在本地而不是Eclipse插件中操作 1.右键需要合并到(注意:是beta,不是trunk)的文件夹 2.选第一个选项,其他两个,暂时不管 3.URL to merge from : 选择 trunk中的同级目录:Revision range to merge : 选择需要合并的版本. 4.到 beta 文件夹下,提交合并的代码(注意:只提交需要提交的文件,多余的不要提交) 5.commit细节,就不罗嗦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